浅谈高职学生特点及管理方式
- 格式:pdf
- 大小:187.26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名称及类型在当今社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创新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不同的名称和特点,也适用于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群体。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高职院校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名称及类型。
一、“工学结合”模式“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会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迅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某高职院校的机械制造专业采用了工学结合的模式。
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在学校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
到了大三,学生被安排到相关的机械制造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
在实习期间,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的生产项目,了解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这种模式使得学生在毕业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的人才。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紧密围绕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任务。
以某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学校与当地一家知名酒店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
根据酒店的要求,学校为该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了教学计划,包括酒店管理的理论知识、服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课程。
同时,酒店还会定期派专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提前了解酒店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酒店就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
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和工作,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
高职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探析作者:袁维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1期学生管理工作作为学校整个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时刻展现着一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可以说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靠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来衡量。
具体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育人方面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德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
同时高职学生也是大学生中新教育模式下的特殊层次的群体,所以通过认真研究分析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这在促进高职教育大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分析(一)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并且在情感方面比较敏感和脆弱。
普通高职学生在喜欢拿自己与周围的本科生相比较,大多数高职学生认为自己在一些方面是弱于本科生的,觉得自己将来没有文凭上的优势,所以总有“低人一等”的错误感觉。
另外加上整个社会对职业院校的认同程度也不是很高,高职学生在就业与继续升学方面也受到诸多限制,这都是造成高职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的主要因素。
另外还有部分高职学生甚至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低层次和低水平教育,就是如此种种偏见日趋加重了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也使得他们在情感方面表现的非常敏感和脆弱。
(二)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即使有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够科学。
大部分的高职生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对自己的将来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具体的规划,这样的情况经常会导致高职学生在进行工作选择时还是比较盲目,或者说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
还有部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进行了,但是不够不科学,过于理想化,比如有的学生规划自己两三年之内要做到部门经理,月薪必须达到五千元以上,还有的只是片面追求用人单位的名气和工资待遇,很少去考虑个人在单位理是否有较好的长远发展等方面。
还有部分高职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只是简单的关注自己的感性需要,很少去考虑自身特质和社会现实,表现为急功近利,对于是否有利于自己的长远的发展则很少顾及。
试论高职学生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作者:周法荣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0年第4期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多,但由于生源结构复杂,管理力量薄弱,高职学生管理难的问题日渐突出。
分析高职学生特点,积极找出对策,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高职学生的现状及特点1.文化基础薄弱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生源质量的大幅度下滑。
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录取分数线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有的院校甚至是来者不拒,交钱即可入学,学生入学成绩悬殊也越来越大,导致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内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明显。
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和生源素质的良莠不齐,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究其原因,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本科生相比,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动机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
2.心理素质不高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自卑、焦虑、失望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进入职业院校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他们不敢正视自己,开始怀疑自身能力,对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感到困惑,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弃学厌世的想法。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业难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亦不容忽视。
当前,社会上普遍重视高学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同时,部分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到生产一线从事收入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但自身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困惑局面。
3.法纪观念淡漠部分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鉴别能力较差,法纪概念模糊。
有的学生盗窃同学财物,甚至打架斗殴。
这些行为已经违纪违法,但学生不以为然。
有些学生晚上不按时作息,或外出通宵上网,或在宿舍内打牌、下棋、吸烟喝酒,使其他同学不能按时休息,早晨也不按时起床;一些同学在课堂上、自习课时大声说话、听音乐、玩手机,既影响教师的讲课,又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有些学生甚至在上课时睡觉、随意出入;还有的学生过早谈情说爱,私自在校外住宿,违犯学校的纪律等等。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及管理对策初探作者:王志电来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9年第11期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学生之后,高职院校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将面临更多挑战。
要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正确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管理现状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学生管理的新对策,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高职院校生源较广,有通过高考录取的高中生,有通过对口升学的中职生,还将有通过单招录取的社会各类人员。
由于录取的分数普遍较低,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进入高职院校后,他们在行为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特点。
一是好活动但自制力不强。
部分学生在家娇生惯养,进入高职阶段开始独立生活后,各种懒散行为逐渐暴露出来,喜欢动不喜欢静,参加各种活动积极性较高,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二是善表现但自信心不足。
高职阶段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希望家长和老师看到自己的优点,但由于他们大多经历了高考的失利,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三是重自我但个性太张扬。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是“90后”“00后”,大部分来自农村,甚至是留守家庭,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外)祖父母的溺爱中长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性格内向,注重自我感受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不顾及他人感受的特点,在个人追求、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合群或特别张扬等现象。
四是能力强但文化基础薄弱。
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喜欢上专业实训课,不喜欢上理论课;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文化基础薄弱,由于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方法欠佳,文化基础课成绩不够理想。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及问题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升格而来,许多学校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法还停留在中专的管理模式上,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了解不够,管理方法单一,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不强。
浅谈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五步走”摘要:高职院校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文章针对90后高职学生个性张扬、价值多元、追求时尚、自我意识强烈等特点和高职院校每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笔者结合自己八年的学生工作实际经验,以班主任工作为例,总结了对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五步走”的思考和做法。
对高职院校班主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90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五步走”思考做法高职院校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建立,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劳动和科学管理。
要当好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应树立以下形象:一是师表楷模。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是要知识渊博。
所有的学生都毫无例外地喜欢和敬佩师德高尚、人格健康、有能力、知识渊博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做班主任,才能感染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信赖和爱戴。
三是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班主任的角色要从传道授业的“长者”转变为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者,要理解学生的言行,从学生角度出发去认识学生。
做到以上三点,班主任工作才能实现教育的人性化管理,为学生指引、选择更正确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本人从事了八年的学生管理工作。
针对90后高职学生个性张扬、价值多元、追求时尚、自我意识强烈等特点和高职院校每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本人把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简称“五步走”。
下面,本人根据担任05装饰1班和11园林2班班主任的实践经验,总结出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五步走”的具体做法。
1 第一阶段(大专一年级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侧重点是让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找到归属感。
在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的侧重点是帮助学生在高职院校里找到归属感。
教学管理新教师教学高职(高等职业学校)和高专(高等专科学校)都是专科(大专)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
高职和高专都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这是受到学生层次水平以及就业方向的不同影响的。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发展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
分析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这类学生的管理方法对于办好高职高专院校意义重大。
一、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产生原因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弱点。
1.心理特点1.1 厌学情绪严重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加上高考生源数量的减少,很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被录取进入高校,这些学生突出表现的特点就是学习兴趣很低,厌学情绪严重,他们认为学习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由于部分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有的家里是做生意开厂的,只要毕业就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因此他们会出现厌学情况。
1.2 自卑心理存在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由于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
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这种观念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压力,同时加上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而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1]。
1.3 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目前,进入高职高专学习的基本都是“90后”学生,受到社会大风气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表现的都比较自我,对同学之间的交往、尊师重教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导致他们的自我约束力较差,缺乏对不良行为的认识和控制力。
2.学习特点2.1 学生基础薄弱进入高职高专学习的学生普遍高考的分数较低,文化课基础较差,加上高校的课程知识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理论课程部分学生存在根本听不懂,学不会的情况,以致影响学习兴趣。
因此学生的成绩普遍很低。
2.2 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表现为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他们在课下很少把时间放在课程的复习及与专业相关知识的钻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