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33.17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乡村医药疏血通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张玲斌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供血功能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抢救半暗带内健存神经元是脑梗死治疗的主要目的,疏通血管、恢复血流是最有效的方法[1]。
临床常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
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获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分组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证实;均为首次发病,脑梗死发生时间≤72小时,无严重心功能不全。
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
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5~85岁,平均(63.6±11.0)岁;BMI(25.0±2.2)kg/m2;病史:高血压病30例(66.7%),糖尿病15例(33.3%),高脂血症10例(22.2%)。
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5~85岁,平均(63.1±11.3)岁;BMI(24.8±2.5)kg/m2;病史:高血压病31例(68.9%),糖尿病14例(31.1%),高脂血症11例(24.4%)。
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治疗方法两组均予营养神经、抗血小板、抗凝等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ml∶10μg)2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稀释静脉滴注,每日1次。
观察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2ml/支),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作者单位:315700 宁波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通信作者:张玲斌,Email:marygirl007@ 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两组均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治疗前后采用巴塞尔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该病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临床中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合理,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让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压力加重。
血管扩张、溶栓、抗凝等是临床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传统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有效恢复。
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靶向药物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院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均满足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1],同时经过核磁共振成像(MRI)或头颅CT确诊;排除精神痴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前列地尔药物禁忌患者。
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1.3±8.4)岁;发病时间24~48 h。
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1. 2 方法全部患者均采用临床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饮食调整、加强锻炼、吸氧、降颅内压、常规护理;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效的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常规对症治疗的同时,加用长春西汀治疗:在50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长春西汀20 mg,静脉滴注,1次/d。
急性脑梗死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况。
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作为常用的治疗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对急性脑梗死应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提供更多临床参考和治疗指导。
一、前列地尔和依达拉奉的作用机制前列地尔是一种α1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动脉压力和扩张动脉,从而改善脑血流灌注,减轻脑组织水肿,保护脑细胞免受缺氧缺血的损害。
依达拉奉则是一种抗凝血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防止血管栓塞和血流灌注不足,从而减轻脑梗死的程度和范围,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这两种药物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可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1. 改善症状和临床表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使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可以逐渐改善,体温和血压也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些改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2. 降低病情恶化和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容易引发脑水肿、颅内出血、脑梗死扩大、脑梗死转化等并发症。
使用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早期应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有效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降低脑梗死面积和程度,减少脑组织的萎缩和坏死,从而减少脑水肿、颅内出血和脑梗死扩大的风险,保护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稳定。
3. 提高病情的预后和预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接受前列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能够获得更好的病情预后和预期。
临床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探讨前言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它具有起病突然、病情严重、病死率高等特点,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重大疾病。
在临床治疗中,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PE)是一种常规应用的治疗方案,其疗效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针对此方案对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探讨。
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的基本情况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地尔是一种以二羟孕酮为核心结构的合成GnRH类似物,具有释放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增效剂。
它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性腺激素的分泌,降低血中的雄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前列腺癌的目的。
银杏叶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是以银杏叶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抗氧化、减少血小板凝聚等多种生物活性。
其成分主要为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如酚酸类、黄酮类、萜类等。
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疗效评估本文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血液常规指标变化等多个方面对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评估。
临床疗效根据观察发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治疗组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出现的后遗症、左右手粗细、肌力、语言和感觉障碍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改善,表明该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血浆N心肌肉蛋白的摄入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N 心肌肉蛋白的摄入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使用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神经元坏死,并提高局部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
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通过对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发现治疗组的中、大脑动脉内径增加明显、流速较差,表明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脑部血流动力学状况。
血液常规指标变化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血常规检查,发现治疗组的血液常规指标均有所改善,如减少白细胞计数、降低血粘度,表明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液状态有一定作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应用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崇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79例。
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1次/d,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2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并进行评分。
结果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早期应用前列地尔,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帮助效果较好,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前列地尔早期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标签: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疗效;生活能力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近年研究表明我国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1个月时病死率高达5.2%[1]。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对患者的愈后至关重要。
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生理作用。
我们早期应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017年崇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9例。
本研究方案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诊断标准[2];②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
③发病时间0.05)。
用药治疗第7、14天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组后两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2.2 治療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治疗组患者治疗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用药不良反应。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目的探究与分析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均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以及日常生活生理(ADL)评分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无明显差异(P>0.05)。
试验组治疗后ADL上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下降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有1例出现注射部位瘙痒(3.33%),1例出现注射部位发红且疼痛(3.33%),2例患者出现恶性呕吐(6.6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经过对症治疗处理后均有所好转,其中无任何1例患者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
对照组则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疗效急性脑梗死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伴随着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由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具有多种病理发展过程,使得脑血液供应出现障碍,最终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使得脑部出现局限性缺血性坏死等病症。
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可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1]。
以往临床上主要以扩血管、溶栓剂抗凝等作为首选治疗方法,但在恢复缺损的神经功能上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笔者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全部患者均在我院经头颅CT或MRI确诊,排除已经出现昏迷的患者或有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均30例。
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85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恢复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78.9%)(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正常,治疗组仅1例患者轻微恶心,未做特殊处理自行好转。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前列地尔注射液;脑梗死;治疗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因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所致,起病急,进展快,病残率及病死率高,并发症多。
目前在治疗脑梗死时,需尽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常规治疗,以此恢复脑组织供血供氧,改善微循环。
前列地尔注射液属于前列地尔新一代制剂,可明显改善患者微循环,促使坏死脑组织的恢复。
现作者以47例患者为例,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85例脑梗死患者2014年4月~2015年7月经本院诊断,与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中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无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精神正常,意识清晰;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4.2±12.3)岁;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8例。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静卧休息,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给予患者必要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常规抗感染,营养神经,甘露醇降颅压,自由基清除剂清除氧自由基。
口服0.1 g阿司匹林,5 mg酸氟桂利嗪;0.25 g胞二磷胆碱+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经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取2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147例,分为前列地尔组80例,对照级67例。
治疗组予前列地尔100 μg加生理盐水500 ml,ivgtt,qd,及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治疗,每组疗程均2周。
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前列地尔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标签:前列地尔;脑梗死;疗效前列地尔是一种高效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药理作用[1],基于这个功用,本文特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为我科住院的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在1~4 d,全部经头CT 证实,排除出血、大面积梗死。
按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45~76岁。
对照组67例,男38例,女29例,年龄42~81岁。
两组病情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给予治疗组前列地尔100 μg加生理盐水500 ml,1次/d,2周为1个疗程。
两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积聚、神经保护治疗。
1.3判断标准根据1986年第三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判断。
①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
②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
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
⑤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2 结果2.1有效率治疗组基本痊愈37例,占46.4%,总有效率97.5%。
对照组基本痊愈19例,占28.4%,总有效率89.5%。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
2.2神经功能改变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减少及生活功能的改变明显优于治疗前。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前列地尔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前列地尔及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均为每日1次,疗程为2周。
并以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作为评定。
结果实验组(前列地尔)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银杏达莫)的总有效率7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期脑梗死;前列地尔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其发病率约占整个脑卒中类型的70%,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严重威胁着我国中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其因病致死和致残率远远高于其它疾病,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基层医院在针对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中,前列地尔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前列地尔具有更加容易到达受损血管的靶向特性,从而更好的发挥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1]。
1.资料和方法1.2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入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4例,实验组共54例,其中男性32 例,女性22 例;年龄60~79岁,平均(69.4±3.5)岁;对照组共50 例,其中男29 例,女21 例;年龄60~79岁,平均(68.5±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3诊断标准所有临床病例的诊断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标准[2];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NIHSS评分大于或等于12分的患者;患者头颅CT 或MRI 等影像学资料支持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两组病例均为发病后在72 小时内入院;所有入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无心、肝、肾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82019 年第 6 卷第 58 期2019 Vol.6 No.58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陈东方(浦口区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1800)【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 =63例)与实验组(n =63例)。
前者接受常规用药治疗,后者接受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指标。
结果 参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5%,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血清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以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不但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改善了患者的临床指标,值得 应用。
【关键词】前列地尔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效果【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8.138.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
纳入标准为:(1)符合诊断标准并已确诊;(2)一侧身体存在运动障碍,肌张力提高,为0~2级;(3)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为: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
参照组男33人、女30人,年龄53~68岁, 平均59.8(s=3.4)岁,病程3~8年,平均5.1(s=1.3)年;研究组男31人、女32人;年龄54~68岁,平均60.3(s=3.6)岁,病程2~8年,平均5.8(s=1.8)年。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季文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3(019)012【总页数】3页(P1827-1829)【关键词】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疗效【作者】季文锋【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阜宁224400【正文语种】中文近几十年来,脑血管疾病因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并且其发病年龄明显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
传统的溶栓、抗凝及扩张血管疗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对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作用尚显不足,因此我院采用靶向药物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患者自发病至入院时间均未超过48h,经MRI或头颅CT检查确诊,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制定的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大面积脑梗死或昏迷者,痴呆或精神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者及过敏体质者。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研究组共40例患者,其中女14例,男26例;年龄65-80岁,平均(70.7±8.2)岁。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75%。
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在基层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前列地尔注射液脑梗死疗效【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223-02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病及危重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措施。
前列地尔注射液作为一种高效生物活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保护缺血的脑组织,近几年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我科对2010-05~2012-04住院治疗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经头颅CT或MAI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发病﹤48小时,年龄54~70岁,住院病人,性别不限。
头颅CT或MAI排除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排除合并有严重心功能、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有出血倾向者。
1.2一般资料本研究入组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年龄54~70岁;合并有高血压22例,2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0例,血脂异常12例。
对照组36例,年龄55~69岁,合并有高血压20例,2型糖尿病16例,冠心病11例,血脂异常14例。
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的研究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生理盐水10 ml,静推,1次/天;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14天,并根据病情给予降压、降糖、调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选取时间-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将急性脑梗死(118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59例患者实施抗血小板、降血脂、脑保护及血塞通等治疗)对照组,(59例患者实施抗血小板、降血脂、脑保护及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
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7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8.47%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复发率,发红、过敏性疼痛、轻微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前列地尔注射液;急性脑梗死;效果急性脑梗死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彻底治愈方法,常见的治疗方式一般为溶栓、抗血小板、降血脂稳定动脉斑块、保护神经细胞、防止血栓形成以及改善脑缺血等治疗方式[1]。
我院将急性脑梗死(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析探讨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1年脑梗死复发率。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选取时间-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将急性脑梗死(118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
观察组;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在30岁-60岁,平均年龄(45.15±1.15)岁,性别:29例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
对照组;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在31岁-60岁,平均年龄(46.17±1.28)岁,性别:30例女性患者、29例男性患者。
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指标(平均年龄、性别)无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抗血小板、降血脂、脑保护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使用400mg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对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选用自2010年9月~2013年8月我科治疗患者符合入选标准264例,均为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发病史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将这26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NS100ml+前列地尔10ug静滴qd,10~14天为一疗程。
结果:对照组138例,基本痊愈30例,显著进步45例,进步55例,无变化8例,有效率94.2%,总显效率54.3%;治疗组126例,基本痊愈72例,显著进步35例,进步18例,无变化1例,有效率99.2%,总显效率84.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前列地尔能有效改善脑缺血、缺氧,有助于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前列地尔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242-01急性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中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现象。
这种疾病发病时间非常短暂,多发生于24小时内。
一般传统上采用扩大血管的直径、抵抗凝结、溶解栓塞或者运用中药进行治疗等方式进行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然而其却有可能对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上缺乏比较好的疗效。
我院急诊科自2010年9月~2013年8月应用前列地尔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64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病人入选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颅脑MRI或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排除严重的心肺疾患及其他严重的内科情况,用药前血常规及凝血时间正常。
1.2一般资料:选用自2010年9月~2013年8月我科治疗患者符合入选标准264例,均为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发病史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其中男165例,女99例;年龄35~85岁,平均65岁。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7-24T14:54:36.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张宏祥[导读]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病及危重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张宏祥 (江苏省扬州东方医院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
【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1.7%;对照组有效率75%。
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在基层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前列地尔注射液脑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223-02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病及危重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措施。
前列地尔注射液作为一种高效生物活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保护缺血的脑组织,近几年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我科对2010-05~2012-04住院治疗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分析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经头颅CT或MAI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发病﹤48小时,年龄54~70岁,住院病人,性别不限。
头颅CT或MAI排除脑出血、出血性脑梗死,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排除合并有严重心功能、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有出血倾向者。
1.2一般资料本研究入组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年龄54~70岁;合并有高血压22例,2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0例,血脂异常12例。
对照组36例,年龄55~69岁,合并有高血压20例,2型糖尿病16例,冠心病11例,血脂异常14例。
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的研究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生理盐水10 ml,静推,1次/天;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14天,并根据病情给予降压、降糖、调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
1.4疗效评定标准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变化。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可下地行走,生活可以自理;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患肢肌力提高2级以上;好转:患肢肌力提高1级以上,或失语偏瘫等症状好转:无效:指用药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用药开始时及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分,2组有关数据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也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常见并发症,致残率高。
尽快恢复脑血管的血供,尽可能减轻缺血引起的脑部神经损伤是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关键所在。
溶栓治疗、降纤、清除自由基、抑制血栓素的形成等是急性脑梗死目前治疗的方法。
[2]急性脑梗死的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构成。
中心坏死区的脑细胞基本完全死亡,由于侧支循环存在,缺血半暗带可有大量存活的神经元细胞存在。
如能够早期恢复脑血管的血液供应,则缺血半暗区的损伤为可逆性,脑细胞可存活并恢复部分功能。
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种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1) PGE1能抑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具有很强的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扩张颅内血管,增加侧支循环,增加脑梗死半暗区的局部血流量,从而防止“盗血”现象;(2) PGE1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小板的高反应和血栓素A 2(TXA 2)水平,可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血栓周围已活化的血小板逆转,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3) PGE1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性物质(t—PA),具有一定的直接溶栓作用;(4) PGE1可激活脂蛋白酶及促进甘油三酯水解,降低血脂和血黏度;(5) PGE1能减少自由基的生成,防止组织的再灌注损伤,并且通过抑制过氧化物的形成,阻止由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神经细胞。
本研究通过对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表明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阻死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 棚夫.脑梗死治疗指南[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10):45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