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改道尿路旷置1例
- 格式:pdf
- 大小:95.92 KB
- 文档页数:1
泌尿外科科普文章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 (2)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的诊治 (2)肾上腺肿瘤的诊治 (4)泌尿生殖系结核 (6)泌尿系结石的诊治 (7)膀胱肿瘤的诊治 (8)肾脏肿瘤的诊治 (14)前列腺癌的诊治 (16)尿道狭窄 (17)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 (19)男科疾病 (20)泌尿外科优势技术简介 (24)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24)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技术 (25)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 (27)经皮肾镜技术(PCNL)和输尿管镜技术(URL) (28)体外冲击波碎石 (30)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 (31)护理工作简介 (34)科研工作简介 (35)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泌尿男生殖系统先天性疾病的诊治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一部分疾病出生后即可发现,如尿道下裂、隐睾,另外一些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才逐渐出现症状或是查体时偶然发现,如肾盂输尿管连结部狭窄、重复肾等。
我科在泌尿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多年的诊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治疗复杂的尿道下裂及肾积水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发病率为1/300,手术是唯一的矫正手段,我科针对患者不同的尿道下裂类型,采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使尿道下裂的治疗治疗成功率达到国内领先平,一期尿道下曲矫正、尿道成型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是小儿肾积水最常见病因。
每年我们进行相关手术达100余例,近年广泛开展的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进一步减小了手术的创伤,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并且缩短了住院时间。
肾、输尿管重复畸形可以单侧性,亦可以是双侧。
我科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手段,对于无并发症或无症状采取严密观察;输尿管开口异位、有尿失禁、如果肾功能尚好则做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如重复肾并发结石、结核或肾积水感染、肾功能损害时,则针对病因及重复肾的功能、病变情况而采取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
第1篇一、报告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泌尿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为了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本报告对近年来在我院泌尿外科接诊的典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病例选择本报告选取了以下典型病例进行总结:1. 患者甲,男性,45岁,主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2年。
2. 患者乙,女性,55岁,主诉:反复发作腰痛、血尿1个月。
3. 患者丙,男性,70岁,主诉:进行性排尿困难、尿线细1年。
三、病例分析1. 患者甲(1)病史摘要:患者甲,男性,45岁,主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2年。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伴有尿线变细,无尿痛、尿急、尿急、血尿等症状。
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
(2)诊疗过程: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发现前列腺增大,质地较硬,指诊前列腺中央沟消失。
实验室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2ng/ml,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8ml/s,残余尿量50ml。
结合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3)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包括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
同时,加强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明显减轻。
2. 患者乙(1)病史摘要:患者乙,女性,55岁,主诉:反复发作腰痛、血尿1个月。
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血尿,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肾结石,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
(2)诊疗过程:患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发现左侧腰部有压痛,无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
影像学检查:左侧肾结石,直径约1.5cm。
结合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诊断为左侧肾结石。
(3)治疗方案:患者入院后,给予药物治疗,包括解痉止痛、利尿排石等。
同时,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
尿失禁(经阴道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延长术)手术标准流程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行经阴道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延长术,无其它需要治疗疾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病史。
2.临床症状3.尿动力学(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名称为经阴道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延长术,年龄上能耐受手术。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是4—8天,住院第1—6日手术(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正位胸片心电图病房血常规+血型(五分类)病区尿常规+流式沉渣+比重粪常规(含隐血)生化全套B免疫四项A[HIV免费]凝血功能常规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尿培养及鉴定[含真菌][女]肿瘤系列(含SCC)[男]肿瘤系列(含SCC)泌尿系(肾输尿管膀胱)妇科(子宫附件)腹部(肝胆脾胰)泌尿系(肾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心超:心脏彩超+TDI+左心功能+室壁运动肺功能A1系列(7项)(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经阴道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延长术(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
住院第1—6日手术1.麻醉方式: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阴道闭孔尿道中段悬吊延长术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恢复。
术后3天左右出院。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尿失禁消失;2排尿通畅;3切口愈合良好。
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手术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心理状态。
2、了解其社会支持状况。
3、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等腹膜刺激症。
4、观察血尿程度,排尿型态。
5、观察腹壁造瘘口皮肤或肠管乳头血运及造口周围皮肤情况。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按泌尿外科手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增加热、氮量,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以纠正贫血、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多饮水可稀释尿液,以免血块引起尿路堵塞。
3、向患者说明尿流改道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了解术后终生使用造口袋。
4、术前3天进流质,按医嘱服用肠道抗生素,术晨禁食。
术前晚及术晨清洁灌肠,术晨置胃管。
5、备皮范围:上起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包括剃除阴毛,彻底清洁腹壁皮肤,并注意脐部清洁。
术后护理1、按泌尿外科手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了解各种引流管在体内的部位、引流作用,保持引流通畅,同时注意保持无菌,定期更换,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并做好记录。
3、观察腹壁造瘘口肠乳头的血运情况,乳头大小、色泽、湿润度,了解有无尿瘘感染,保持造口周围清洁,定期清洁造口周围肠道分泌物。
4、保护造口周围皮肤,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5、观察术后有无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发生,及时通知医生。
【健康教育】1、造口的自我护理方法,教会患者如何使用造口袋,如有侧漏或肠液分泌过多,应及时更换造口袋并清洗肠乳头,并观察肠乳头的血运情况,乳头大小、色泽、湿润度。
注意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更换底盘时,小心慢慢撕脱,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底盘更换不宜太勤,用清水或温和的清洗液清洗皮肤,避免使用碱性用品或消毒药水,因其可使造口周围皮肤干燥,容易受损。
注意选择合适的底盘并选择大小适中的口径。
如皮肤敏感可使用皮肤保护膜,如出现红肿,破溃,可使用氧化锌软膏等。
2、合理营养,少吃多餐。
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
3、定期复查,防止“肠膀胱”肿瘤的发生。
中国乡村医药尿潴留伴急性肾衰竭和脓毒血症抢救成功1例王 钢 曹 迪1 病历摘要患者男,75岁,因“确诊前列腺癌4月余,排尿困难2天”于2020年1月2日入院。
入院前4个月泌尿外科前列腺特异抗原提示156.46ng/mL,穿刺病理示:前列腺腺癌,Gleason积分9分。
建议行内分泌治疗,患者一直未服药。
患者穿刺后长期留置导尿,定期更换导尿管,入院前2天拔除导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感下腹部胀痛,于急诊外科就诊,会诊后收治入院。
急诊外科检查血常规+CRP:RBC 4.07×1012/L↓,WBC 7.1×109/L,PLT 53×109/L↓,Hb 125g/L↓,超敏C反应蛋白>200.0mg/L↑;生化:BUN 40.33mmol/L↑,Scr 556.0μmol/L↑。
泌尿系B超提示:尿潴留,双肾积水,双侧输尿管扩张。
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105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5/ 57mmHg;神志清,精神软,腹软,右侧肾区叩痛阳性,左侧肾区叩痛阴性;直肠指诊示:前列腺增大,质硬,留置导尿管引流通畅,尿色淡黄。
我科诊断:急性肾衰竭;尿潴留;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双肾积水;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
患者入院后予Ⅰ级护理,记录24小时尿量;考虑肾功能不全,暂予“头孢他定1.0g,每日2次,静脉滴注”。
同时予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补充血容量等治疗,完善血培养、血气分析及降钙素原等检查。
入院后1小时,患者血压87/48mmHg↓,尿量300mL,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急诊):降钙素原99.37ng/mL↑。
血气分析:乳酸5.2mmol/↑,碳酸氢根离子浓度12.5mmol/L↓。
考虑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代谢性酸中毒,予心电监护,病重通知,开通两条静脉通路,加快补液速度;考虑患者感染严重,经重症ICU会诊后,升级抗生素为“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1.0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同时补液3000mL,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根据尿量补钾,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August 2019,Vol.35,No.41案例1.1简要案情2009年9月17日,奚某(男,35岁)因“尿频、排尿困难1年余”到某医院住院治疗,初步诊断为膀胱占位(囊腺性膀胱炎),于9月22日行“膀胱部分切除+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住院27d 后出院。
2010年11月17日,奚某因“肾积水,腺性膀胱炎术后1年”再次到某医院住院治疗,于11月19日行“经尿道腺性滤泡切除术”。
出院诊断:膀胱出口梗阻,腺性膀胱炎,左肾积水。
2014年8月22日,奚某因“双肾重度积水”在某市第二医院行“双肾穿刺造瘘术”。
奚某认为某医院在对其的诊疗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遂诉至法院要求赔偿。
1.2病史摘要1.2.1某医院第一次住院病史摘要2009年9月17日,奚某因“尿频、排尿困难1年余”入住某医院。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尿频,约隔1h 一次,无血尿,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近来尿频加重(约隔0.5h 一次),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B 超显示:膀胱占位,左肾积水。
为进一步治疗,拟“膀胱占位”收住入院。
专科情况:腹部平软,下腹部无压痛,腹股沟区未及淋巴结肿大,双肾区无叩痛,输尿管区无明显压痛,膀胱无明显充盈,无压痛,正常男性外生殖器,尿道口无异常分泌物。
初步诊断:膀胱占位(囊腺性膀胱炎)。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9月2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术中见膀胱外筋膜层明显增厚,将膀胱紧密限制,后腹膜游离输尿管困难,自腹腔内游离双侧输尿管下段至膀胱,双侧输尿管下段扩张;切开膀胱,取腔内肿瘤样增生物,术中冰冻病理检验结果显示腺性膀胱炎。
切除病变处膀胱壁,双侧输尿管内留置双J 管后乳头状成形,植于膀胱,留置膀胱造瘘管。
标本病理诊断为(膀胱)囊腺性膀胱炎,部分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局灶上皮肠化,多发性息肉形成。
奚某于2009年10月14日出院,出院无不适,嘱术后4~6周拔双J 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