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的现状
- 格式:pptx
- 大小:90.60 KB
- 文档页数:17
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吴梦华;宋健;赵继懋;丰琅;张道新【摘要】对于肌层浸润性及部分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是其治疗标准.目前尿流改道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是回肠代膀胱术,当然手术的选择不能仅仅考虑肿瘤方面的因素,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同样影响了手术方式的选择.近年来对于术后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临床中又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本文旨在回顾分析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对其进行总结,以便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质量.【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2)011【总页数】4页(P886-889)【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回肠代膀胱;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作者】吴梦华;宋健;赵继懋;丰琅;张道新【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膀胱癌是最常见的尿路上皮恶性肿瘤,位列男性好发肿瘤的第7位,女性为第17位,每年新发病例33万,约3万人死于膀胱癌,膀胱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至目前为止,对于膀胱癌的诊治,目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且已广泛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共识。
近年来,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HRQOL已经被认为是一项很重要的膀胱癌术后评价指标,对于某些患者来说,HRQOL可能和生存期长短一样重要[1-3]。
由于不同尿流改道(urinary diversion,UD)术后的生活质量评价主观性较强,随访评价标准又各不相同,目前的研究仍未确切指出哪种手术方式更具优势,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膀胱癌尿流改道手术的应用现状易贤林;程继文【摘要】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致死性疾病,其标准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膀胱全切后需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
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回肠通道术、原位新膀胱重建术仍是目前尿流改道的主要术式,但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回肠通道术(经典的Briker尿流改道术)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方式;原位新膀胱重建术更接近生理排尿,是相对理想的改道方式;输尿管腹壁造口术适用于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有肿瘤转移的患者。
人工或组织工程膀胱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7(057)004【总页数】3页(P108-110)【关键词】膀胱癌;尿流改道;进展【作者】易贤林;程继文【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
美国男性中,膀胱癌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排第四位,这还不包括膀胱原位癌数据在内,为80岁以上男性的第四位死因。
美国癌症协会预测美国2015年新发膀胱癌人数超过70 000人,占所有新发肿瘤的7%[2]。
我国90%以上膀胱癌组织类型是移行细胞癌,大部分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NM分期中的Tis、Ta、T1),但有14%~45%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NM分期中的T2以上)[1]。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致死性疾病,其标准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膀胱全切后需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但二者尚无统一的标准化术式。
自Hayes于200多年前首次对膀胱全切患者行尿流改道以来,尿流改道术一直在不断的改进。
现就尿流改道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尿流改道手术大致经过不可控性尿流改道皮肤造口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和原位新膀胱术三个阶段的发展。
1.1 不可控性尿流改道皮肤造口术 1811年Hayes首次行膀胱全切后输尿管双侧腹直肌外侧皮肤造口术,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较此后出现的Bricker术等肠道代膀胱流出道术,具有操作更简便、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对腹腔内脏干扰少、无电解质紊乱等优点,适用于有远处转移、全身状态不能耐受手术、肠管无法利用等姑息性膀胱全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