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理统计:方差分析

数理统计:方差分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1 随机事件 一、给出事件描述,要求用运算关系符表示事件: 二、给出事件运算关系符,要求判断其正确性: §1.2 概率 古典概型公式:P (A )= 所含样本点数 所含样本点数 ΩA 实用中经常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计算 补例1:将n 个球随机地放到n 个盒中去,问每个盒子恰有1个球的概率是多少?解:设A : “每个盒子恰有1个球”。求:P(A)=?Ω所含样本点数:n n n n n =???... Α所含样本点数:!1...)2()1(n n n n =??-?-?n n n A P ! )(=∴ 补例2:将3封信随机地放入4个信箱中,问信箱中信的封数的最大数分别为1、2、3的概率各是多少? 解:设A i :“信箱中信的最大封数为i”。(i =1,2,3)求:P(A i )=? Ω所含样本点数:6444 443==?? A 1所含样本点数:24234=?? 8 36424)(1== ∴A P A 2所含样本点数: 363423=??C 16 9 6436)(2== ∴A P A 3所含样本点数:443 3 =?C 16 1644)(3== ∴A P 注:由概率定义得出的几个性质: 1、0

P(A 1+A 2+...+ A n )= P(A 1) + P(A 2) +…+ P(A n ) 推论2:设A 1、 A 2、…、 A n 构成完备事件组,则 P(A 1+A 2+...+ A n )=1 推论3: P (A )=1-P (A ) 推论4:若B ?A ,则P(B -A)= P(B)-P(A) 推论5(广义加法公式): 对任意两个事件A 与B ,有P(A ∪B)=P(A)+P(B)-P(A B) 补充——对偶律: n n A A A A A A ???=???......2121 n n A A A A A A ???=??? (2121) §1.4 条件概率与乘法法则 条件概率公式:P(A/B)= )()(B P AB P (P(B)≠0)P(B/A)= ) () (A P AB P (P(A)≠0) ∴P (AB )=P (A /B )P (B )= P (B / A )P (A ) 有时须与P (A+B )=P (A )+P (B )-P (AB )中的P (AB )联系解题。 全概率与逆概率公式: 全概率公式: ∑==n i i i A B P A P B P 1 )/()()( 逆概率公式: ) () ()/(B P B A P B A P i i = ),...,2,1(n i = (注意全概率公式和逆概率公式的题型:将试验可看成分为两步做,如果要求第二步某事件的概率,就用全概率公式;如果求在第二步某事件发生条件下第一步某事件的概率,就用逆概率公式。) §1.5 独立试验概型 事件的独立性: )()()(B P A P AB P B A =?相互独立与 贝努里公式(n 重贝努里试验概率计算公式):课本P24 另两个解题中常用的结论—— 1、定理:有四对事件:A 与B 、A 与B 、A 与B 、A 与B ,如果其中有一对相互 独立,则其余三对也相互独立。 2、公式:)...(1)...(2121 n n A A A P A A A P ???-=???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茆诗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圣才出品】

第8章 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方差分析 1.在一个单因子试验中,因子A有三个水平,每个水平下各重复4次,具体数据如下: 表8-1 试计算误差平方和s e、因子A的平方和S A与总平方和S T,并指出它们各自的自由度.解:此处因子水平数r=3,每个水平下的重复次数m=4,总试验次数为 n=mr=12.首先,算出每个水平下的数据和以及总数据和: T1=8+5+7+4=24. T2=6+10+12+9=37. T3=0+1+5+2=8. T=T l+T2+T3=24+37+8=69. 误差平方和S e由三个平方和组成: 于是

而 2.在一个单因子试验中,因子A有4个水平,每个水平下重复次数分别为 5,7,6,8.那么误差平方和、A的平方和及总平方和的自由度各是多少? 解:此处因子水平数r=4,总试验的次数n=5+7+6+8=26,因而有 误差平方和的自由度 因子A的平方和的自由度 总平方和的自由度 3.在单因子试验中,因子A有4个水平,每个水平下各重复3次试验,现已求得每个水平下试验结果的样本标准差分别为1.5,2.0,1.6,1.2,则其误差平方和为多少?误差的方差σ2的估计值是多少? 解:此处因子水平数r=4,每个水平下的试验次数m=3,误差平方和S e由四个平方组成,它们分别为 于是 其自由度为,误差方差σ2的估计值为

4.在单因子方差分析中,因子A有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各做4次重复试验.请完成下列方差分析表,并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对因子A是否显著作出检验. 表8-2 方差分析表 解:补充的方差分析表如下所示: 表8-3 方差分析表 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查表知,故拒绝域为 ,由于 ,因而认为因子A是显著的.此处检验的p值为 5.用4种安眠药在兔子身上进行试验,特选24只健康的兔子,随机把它们均分为4组,每组各服一种安眠药,安眠时间如下所示. 表8-4 安眠药试验数据

数理统计课程设计一元线性回归

二氧化碳吸附量与活性炭孔隙结构的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本文搜集了不同孔径下不同孔容的活性炭与CO2吸附量的实验数据。分别以同一孔径下的不同孔容作为自变量,CO2吸附量作为因变量,作出散点图。选取分布大致呈直线的一组数据为拟合的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参数确定,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同时利用ma tl ab 的r egress 函数进行直线拟合。结果表明:孔径在3。 0~ 3. 5 nm 之间的孔容和CO2吸附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字:活性炭 孔容 CO2吸附量 m atla b 一、问题分析 1。1.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本文主要研究同一孔径的孔容的活性炭和co2吸附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有关实验数据是借鉴张双全,罗雪岭等人的研究成果[1]。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硝酸钾为添加剂,将煤粉、添加剂和煤焦油经过充分混合后挤压成条状,在600℃下炭化15 min,然后用水蒸气分别在920℃和860℃下活化一定时间得到2组活性炭,测定了CO2吸附等温线,探讨了2组不同工艺制备的活性炭的C O2吸附量和孔容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孔分布与CO2吸附值 编号1~12是在不同添加剂量,温度,活化时间处理下的对照组。因为处理方式不同得到不同结果是互不影响的,可以看出C O2的吸附量的值是互相独立 编号 孔容/(11 10L g μ--?) CO 2吸附 量 1/()mL g -? 0。5~0。8nm 0.8~1.2nm 1。2~1。8nm 1.8~2。2nm 2.2~2。2n m 2。5~3。0nm 3.0~3。5 nm 1 7.18 16.2 24.4 75.2 70 96 115 64 2 6.59 14.4 18.4 53.7 50 85。6 91 55.1 3 4.5 4 11 18.9 71 6 5 78.3 91 53.7 4 5.13 13.4 29。9 10。3 90 7 6 122 53。 7 5 4.16 10.5 18。9 83.8 78 80。5 113 61。7 6 4。92 12。1 23.4 81.6 72 56 99 53.6 7 5.0 8 12.6 23.8 93.5 86 77.8 122 65。5 8 5.29 13 25。1 88.4 69 66.4 107 57。7 9 7.47 16.9 26.9 46。4 78 93.2 107 58.2 10 5.44 13 21.4 44.1 91 98.6 137 76。6 11 1。81 64。6 18.3 53.1 114 110 142 75 12 1.24 27.7 39。5 126 114 98。6 183 98.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定理全总结

第一章 P(A+B)=P(A)+P(B)- P(AB) 特别地,当A 、B 互斥时, P(A+B)=P(A)+P(B) 条件概率公式 概率的乘法公式 全概率公式:从原因计算结果 Bayes 公式:从结果找原因 第二章 二项分布(Bernoulli 分布)——X~B(n,p) 泊松分布——X~P(λ) 概率密度函数 怎样计算概率 均匀分布X~U(a,b) 指数分布X~Exp (θ) 分布函数 对离散型随机变量 对连续型随机变量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的重要关系: 二元随机变量及其边缘分布 分布规律的描述方法 联合密度函数 联合分布函数 联合密度与边缘密度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第三章 数学期望 离散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定义 连续型随机变量,数学期望定义 ● E(a)=a ,其中a 为常数 ● E(a+bX)=a+bE(X),其中a 、b 为常数 ● E(X+Y)=E(X)+E(Y),X 、Y 为任意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g(X)的数学期望 常用公式 ) () ()|(B P AB P B A P =)|()()(B A P B P AB P =) |()(A B P A P =∑ ==n k k k B A P B P A P 1)|()()(∑ ==n k k k i i k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1 )|()()|()()|() ,...,1,0()1()(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 1,0(! )(== =-k e k k X P k ,λλ 1)(=? +∞ ∞ -dx x f )(b X a P ≤≤?=≤≤b a dx x f b X a P )()() 0(1 )(/≥= -x e x f x θ θ ∑≤==≤=x k k X P x X P x F ) ()()(? ∞ -=≤=x dt t f x X P x F )()()(? ∞ -=≤=x dt t f x X P x F )()()() ,(y x f ),(y x F 0 ),(≥y x f 1),(=?? +∞∞-+∞ ∞ -dxdy y x f 1),(0≤≤y x F },{),(y Y x X P y x F ≤≤=?+∞ ∞ -=dy y x f x f X ),()(?+∞ ∞ -=dx y x f y f Y ),()(} {}{},{j Y P i X P j Y i X P =====) ()(),(y f x f y x f Y X =∑+∞ -∞ =?= k k k P x X E )(? +∞ ∞ -?=dx x f x X E )()(∑ =k k k p x g X g E )())((∑∑=i j ij i p x X E )(dxdy y x xf X E ??=),()() (1 )(b x a a b x f ≤≤-= ) ()('x f x F =

第四节析因设计与方差分析

第四节析因设计与方差分析 1. 基本概念 完全随机设计(单因素) 随机区组设计(两因素, 无重复) 拉丁方设计(三因素, 无重复) 析因设计(两因素以上, 至少重复2次以上) 析因设计的意义 在评价药物疗效时,除需知道A药和B药各剂量的疗效外(主效应),还需知道两种药同时使用的协同疗效。析因设计及相应的方差分析能分析药物的单独效应、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例:

A因素食物中蛋白含量; B因素食物中脂肪含量 B A 平均a2-a1 a1 a2 b1 30 32 31 2 b2 36 44 40 8 平均33 38 35.5 5 b2-b1 6 12 9

(1)单独效应: 在每个B 水平, A 的效应。或在每个A 水平,B 的效应。 (2)主效应:某因素各水平的平均差别。 (3)交互效应:某因素各水平的单独效应随另一因素水平变化而变化,则称两因素间存在交互效应。如果)()()(000μμμμμμ-+-≠-b a ab ,存在交互效应。 如果)()()(000μμμμμμ-+->-b a ab ,协同作用。 如果)()()(000μμμμμμ-+-<-b a ab ,拮抗作用。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a1a2 25 27 29 31 33353739414345 a1a2 如果不存在交互效应,则只需考虑各因素的主效应。 在方差分析中,如果存在交互效应,解释结果时,要逐一分析各因素的单独效应,找出最优搭配。 在两因素析因设计时,只需考虑一阶交互效应。三因素以上时,除一阶交互效应外,还需考虑二阶、三阶等高阶交互效应,解释将更复杂。

北航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大作业

应用数理统计第一次大作业 学号: 姓名: 班级: 2013年12月

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摘 要 本文以多元线性回归为出发点,选取我国自1990至2008年连续19年的财政收入为因变量,初步选取了7个影响因素,并利用统计软件PASW Statistics 17.0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能反映财政收入与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最优”回归方程: 46?578.4790.1990.733y x x =++ 从而得出了结论,最后我们用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得出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表明这个模型可以正确反映影响财政收入的各因素的情况。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逐步回归法,财政收入,SPSS 0符号说明 变 量 符号 财政收入 Y 工 业 X 1 农 业 X 2 受灾面积 X 3 建 筑 业 X 4 人 口 X 5 商品销售额 X 6

进出口总额X7

1 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发展放在第一位。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飞速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日渐强大。经济上的飞速发展并带动了国家财政收入的飞速增加,国家财政的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政府有了强有力的财政保证才能够对全局进行把握和调控,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对国家财政的收入状况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宏观上必然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有着必然的关系,但是具体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又有着十分复杂的相关原因。为了研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我们就很有必要对其财政收入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作必要的认识,如果能对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一下回归,并利用我们所知道的数据建立起回归模型这对我们很有作用。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人口状况、引进的外资总额,第一产业的发展情况,第二产业的发展情况,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等等。本文从国家统计信息网上选取了1990-2009年这20年间的年度财政收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人口总数等。文中主要应用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得出能够反映各个因素对财政收入影响的最“优”模型。 2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计算结果 2.1 样本数据的选取与整理 本文在进行统计时,查阅《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收录的1990年至2009年连续20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为因变量,考虑一些与能源消耗关系密切并且直观上

数理统计-回归分析

国家财政收入的逐步回归分析应用数理统计课程论文 2012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 姓名

2012年11月18日

摘要 财政作为一国政府的活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主要有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宏观经济调控三大职能。财政收入是政府部门公共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财政收入的增长状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选取了我国自1979至2010年间的财政收入数据,并选取了7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利用SPSS 统计软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回归模型。得出了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显著性变量,并将所得到的模型给予了合理的经济解释。 关键词:财政收入 SPSS 回归分析

目录 1.引言 (1) 1.1 理论回归方程 (1) 1.2研究意义 (1)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2.数据统计 (2) 2.1 数据的收集 (2) 2.2 散点图 (3) 2.3 逐步回归分析 (5) 3. 结论和讨论 (8) 3.1 结论 (8) 3.2 讨论 (8) 参考文献 (9)

1.引言 1.1 理论回归方程 Y=β0+β1X1+β2X2+……+βp X p +ε E (ε) =0, Var (ε) =σ2 式中,β0,β1,β2,……βp,σ2是与X1,X2,……X p无关的未知参数 ε是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 1.2研究意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财政收入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如何找到影响财政总收入的各个因素,并建立它们与财政收入的数学模型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目的,本文从国家统计信息网上选取了1997-2010年间的年度财政收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包括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并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以上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从而确定了关于财政收入的最优多元线型回归方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总 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 P(A+B)=P(A)+P(B)- P(AB) 特别地,当A 、B 互斥时, P(A+B)=P(A)+P(B) 条件概率公式 概率的乘法公式 全概率公式:从原因计算结果 Bayes 公式:从结果找原因 第二章 二项分布(Bernoulli 分布)——X~B(n,p) 泊松分布——X~P(λ) 概率密度函数 怎样计算概率 均匀分布X~U(a,b) 指数分布X~Exp (θ) 分布函数 对离散型随机变 量 对连续型随机变量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的重要关系: 二元随机变量及其边缘分布 分布规律的描述方法 联合密度函数 联合分布函 数 联合密度与边缘密度 ) () ()|(B P AB P B A P = )|()()(B A P B P AB P =) |()(A B P A P =∑==n k k k B A P B P A P 1 ) |()()(∑== n k k k i i k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1 ) |()() |()()|() ,...,1,0()1()(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 1,0(! )(== =-k e k k X P k ,λ λ 1)(=?+∞ ∞-dx x f ) (b X a P ≤≤?=≤≤b a dx x f b X a P )()() 0(1 )(/≥= -x e x f x θ θ ∑≤==≤=x k k X P x X P x F ) ()()(? ∞ -=≤=x dt t f x X P x F )()()(? ∞ -=≤=x dt t f x X P x F )()()(),(y x f ) ,(y x F 0 ),(≥y x f 1),(=??+∞∞-+∞ ∞-dxdy y x f 1 ),(0≤≤y x F } ,{),(y Y x X P y x F ≤≤=)(1 )(b x a a b x f ≤≤-= ) ()('x f x F =

应用数理统计大作业1——逐步回归法分析终

应用数理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一次作业) 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姓名: 学号: 2014年12月

逐步回归法在AMHS物流仿真结果中的应 用 摘要:本文针对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Automatic Material Handling System,AMHS)的仿真结果,根据逐步回归法,使用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0,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了工件年产量箱数与EMS数量、周转箱交换周期以及AGC物料交换服务水平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影响年产量箱数的显著性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基本假设检验的情况。 关键词:逐步回归;残差;SPSS;AMHS;物流仿真

目录 1、引言 (1) 2、逐步回归法原理 (4) 3、模型建立 (5) 3.1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5) 3.2分析数据准备 (6) 3.3逐步回归分析 (7) 4、结果输出及分析 (8) 4.1输入/移去的变量 (8) 4.2模型汇总 (9) 4.3方差分析 (9) 4.4回归系数 (10) 4.5已排除的变量 (11) 4.6残差统计量 (11) 4.7残差分布直方图和观测量累计概率P-P图 (12) 5、异常情况说明 (13) 5.1异方差检验 (13) 5.2残差的独立性检验 (14) 5.3多重共线性检验 (15) 6、结论 (15) 参考文献 (17)

1、引言 回归被用于研究可以测量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线性回归则被用于研究一类特殊的关系,即可用直线或多维的直线描述的关系。这一技术被用于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包括社会科学、物理、生物、科技、经济和人文科学。逐步回归是在剔除自变量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前提下,计算各个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对因变量y有最大影响的变量子集的回归方程。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著名的统计软件之一,目前SPSS公司已将它的英文名称更改为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意为“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不仅具有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在内的基本统计功能,而且用它处理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数据程序简单,分析结果明了。基于以上优点,SPSS已经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其中涉及的领域包括工程技术、应用数学、经济学、商业、金融等等。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来源于“庆安集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航空柔性精益制造系统”,在庆安集团新建的320厂房建立自动化物料搬运系统(AMHS),使用生产仿真软件EM-Plant对该系统建模并仿真,设计实验因子及各水平如表1-1,则共有3*4*6=72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为方便描述,将各因子定义为:X1表示AGC物料交换服务水平,X2表示周转箱交换周期,X3表示EMS数量,Y表示因变量年产量箱数。本文目的就是建立年产量箱数与AGC物料交换服务水平、周转箱交换周期和EMS数量之间的关系。 表1-1 三因子多水平实验方案

数理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李志强) (3)汇总

教学单元案例: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北京化工大学 李志强 教学内容:统计量、抽样分布及其基本性质、点估计、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 教学目的:统计概念及统计推断方法的引入和应用 (1)理解总体、样本和统计量等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的抽样分布; (2)熟练掌握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等方法; (3)掌握求区间估计的基本方法; (4)掌握进行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5) 掌握进行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6)了解求区间估计、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的MA TLAB 命令 。 教学难点: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的性质和求法 教学时间:150分钟 教学对象:大一各专业皆可用 一、统计问题 引例 例1 已知小麦亩产服从正态分布,传统小麦品种平均亩产800斤,现有新品种产量未知,试种10块,每块一亩,产量为: 775,816,834,836,858,863,873,877,885,901 问:新产品亩产是否超过了800斤? 例2 设有一组来自正态总体),(2σμN 的样本0.497, 0.506, 0.518, 0.524, 0.488, 0.510, 0.510, 0.512. (i) 已知2 σ=0.012,求μ的95%置信区间; (ii) 未知2σ,求μ的95%置信区间; (iii) 求2 σ的95%置信区间。 例3现有某型号的电池三批, 分别为甲乙丙3个厂生产的, 为评比其质量, 各随机抽取5只电池进行寿命测试, 数据如下表示, 这里假设第i 种电池的寿命),(.~2σμi i N X . (1) 试在检验水平下,检验电池的平均寿命有无显著差异? (2) 利用区间估计或假设检验比较哪个寿命最短.

教育统计学方差分析法2000字

小学音乐的创编是否有必要 1 问题的提出 音乐是儿童艺术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上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及创造力,通过音乐不仅熏陶了幼儿的审美感,而且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而幼儿阶段是人的音乐智能和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期。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最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式是要结合具体学科教学进行,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正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虽然小学和教师都有一定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有效的进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小学音乐创编很少进行,或者进行中只是形式化的按照教案依葫芦画瓢,教师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没有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发散思维,不是正真意义上的音乐创编等等。 本研究将用问卷法,调查XXX市小学音乐创编环节教学的现状,期望能了解教师音乐创编的态度、能力,总结出XXX市音乐创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和文献法总结教师音乐创编的策略,对音乐创编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 2 研究意义 一、调查了解小学教师对音乐创编教学的目的和态度 二、调查教师经常采用的音乐创编方式总结幼儿创编兴趣和能力的年龄特点 三、调查了解音乐创编教学的小学支持及条件 四、调查现在音乐创编在实践中的不足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研究了解XXX市小学音乐创编环节教学现状,希望通过调查音乐创编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不足,对改进音乐创编教学提供依据,通过总结小学音乐创编教学的策略,给予教师进行音乐创编教学的参考。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

用问卷法主要是调查广州市小学音乐创编环节教学的现状,期望能了解教师音乐创编的态度、能力,总结出广州市小学音乐创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和文献法总结教师音乐创编的策略,对音乐创编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研究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将所得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3.4 研究对象及样本选择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调查广州市小学音乐创编环节教学的现状,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职的幼儿教师。本研究随机选取了五间小学进行问卷的发放,一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16 份,回收率为77.3%,其中有效问卷是113份,有效率为97.4% 。 3.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关于幼儿音乐创编的相关研究,试图为本研究的开展找到理论的支撑点以及可借鉴的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自编《小学音乐创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并请有关专家对问卷进行评价,删除和修改语义模糊、表达不准确的题目,形成正式问卷。本问卷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问题,以封闭式问题为主,问卷回收后,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适当地剔除了个别题目,并对问卷进行修改,最后,在此基础上编成了最终问卷。 问卷的第一部分采用了Likert五点计分法,符合程度递增,依次是“完全不符合”、“基本符合”、“不表态”、“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五个选项分别赋予1、2、3、4、5分,数值越大表示符合的程度越高。如5代表题目的表述完全符合被试的实际情况。其中第3题,4题,14题为反向计分题。 本问卷分成以下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被试基本资料的调查部分,用于了解幼儿教师所在的班级、幼儿教师的教龄和学历水平。 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共有22道小题,主要有四个维度构成。第一个维度为教师素质,共有7道题目(2,6,8,10,11,15题),第二个维度为教师音乐创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9,12,15,16,17,19题),第三个维度为幼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公式总结

第一章 P(A+B)=P(A)+P(B)- P(AB) 特别地,当A 、B 互斥时, P(A+B)=P(A)+P(B) 条件概率公式 概率的乘法公式 全概率公式:从原因计算结果 Bayes 公式:从结果找原因 第二章 二项分布(Bernoulli 分布)——X~B(n,p) 泊松分布——X~P(λ) 概率密度函数 怎样计算概率 均匀分布X~U(a,b) 指数分布X~Exp (θ) 分布函数 对离散型随机变量 对连续型随机变量 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的重要关 系: 二元随机变量及其边缘分布 分布规律的描述方法 联合密度函数 联合分布函数 联合密度与边缘密度 ) () ()|(B P AB P B A P = )|()()(B A P B P AB P =) |()(A B P A P =∑==n k k k B A P B P A P 1 ) |()()(∑== n k k k i i k B A P B P B A P B P A B P 1 ) |()() |()()|() ,...,1,0()1()(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 1,0(! )(== =-k e k k X P k ,λ λ 1)(=? +∞ ∞ -dx x f ) (b X a P ≤≤?=≤≤b a dx x f b X a P )()() 0(1 )(/≥= -x e x f x θ θ ∑≤==≤=x k k X P x X P x F ) ()()(? ∞ -=≤=x dt t f x X P x F )()()(? ∞ -=≤=x dt t f x X P x F )()()(),(y x f ) ,(y x F 0 ),(≥y x f 1),(=?? +∞ ∞ -+∞ ∞ -dxdy y x f 1 ),(0≤≤y x F } ,{),(y Y x X P y x F ≤≤=?+∞ ∞ -=dy y x f x f X ),()(?+∞ ∞ -=dx y x f y f Y ),()() (1 )(b x a a b x f ≤≤-= ) ()('x f x F =

北航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大作业

数理统计(课程大作业1) 逐步回归分析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日期:2014年12月7日

摘要:本文介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以及逐步回归法,然后结合实际,以我国1995-2012年的财政收入为因变量,选取了8个可能的影响因素,选用逐步回归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分析,最终确定了其“最优”回归方程。 关键字:多元线性回归 逐步回归法 财政收入 SPSS 1 引言 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客观事物之间往往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联关系。为了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人们常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而回归分析是数理统计中一种常用方法。数理统计作为一种实用有效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本文将以回归分析为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工具探求财政收入与各种统计指标之间的关系,总结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作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2 多元线性回归 2.1 多元线性回归简介 在实际问题中,某一因素的变化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的任务就是要找出这些因素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于许多非线性的情形都可以通过变换转化为线性回归来处理,因此,一般的实际问题都是基于多元线性回归问题进行处理的。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简要介绍如下: 如果随机变量y 与m )2(≥m 个普通变量m x x x 21,有关,且满足关系式: εββββ++++=m m x x x y 22110 2,0σεε==D E (2.1) 其中,2210,,,σββββm 是与m x x x 21,无关的未知参数,ε是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0(~2N I N σε。

应用数理统计吴翊李永乐第四章回归分析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第四章 回归分析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炼铝厂测得铝的硬度x 与抗张强度y 的数据如下: i x 68 53 70 84 60 72 51 83 70 64 i y 288 298 349 343 290 354 283 324 340 286 (1)求y 对x 的回归方程 (2)检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05.0=α) (3)求y 在x =65处的预测区间(置信度为 解:(1) 1、计算结果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εββ++=x y 10只有一个解释变量 其中:x 为解释变量,y 为被解释变量,10,ββ为待估参数,ε位随机干扰项。 ( )()() ( )685.222 ,959.4116,541.35555 .76725 .19745 .109610 ,5.3151,5.6712 2 1 21 2 1 12 1 2 12 11=-= =-=== =-=-==-=--==-=-======∑∑∑∑∑∑∑∑========n Q U L Q L L U y n y y y L y x n y x y y x x L x n x x x L n y n y x n x e e yy e xx xy n i i n i i yy n i i i n i i i xy n i i n i i xx n i i n i i σ 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10,ββ 上述参数估计可写为95.193??,80.1?1 01 =-===x y L L xx xy βββ 所求得的回归方程为:x y 80.195.193?+= 实际意义为:当铝的硬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抗张强度增加个单位。 2、软件运行结果 根据所给数据画散点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完整超详细版)3538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2.样本空间、随机事件 1.事件间的关系 B A ?则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指事件A 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 发生 B }x x x { ∈∈=?或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和事件,指当且仅当A ,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B }x x x { ∈∈=?且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积事件,指当A ,B 同时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B }x x x { ?∈=且—A B A 称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差事件,指当且仅当A 发生、B 不发生时,事件B A —发生 φ=?B A ,则称事件A 与B 是互不相容的,或互斥的,指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基本事件是两两互不相容的 且S =?B A φ=?B A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逆事件,又称事件A 与事件B 互为对立事件 2.运算规则 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 结合律)()(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分配律 )()B (C A A C B A ???=??)( ))(()( C A B A C B A ??=?? 徳摩根律B A B A A B A ?=??=? B — §3.频率与概率 定义 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n 次试验,在这n 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A n 称为事 件A 发生的频数,比值n n A 称为事件A 发生的频率 概率:设E 是随机试验,S 是它的样本空间,对于E 的每一事件A 赋予一个实数,记为P (A ),称为事件的概率 1.概率)(A P 满足下列条件: (1)非负性:对于每一个事件A 1)(0≤≤A P (2)规范性:对于必然事件S 1 )S (=P

应用数理统计-方差分析

第四章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通过实验数据对影响产品的质量、产量的多个可控因素做统计分析,分清因素的主次及水平组合形式,求最优组合,以提高产品质量、产量的一种数值分析方法. 1、单因素方差分析 设影响指标的因素仅有一个,设为A 因素,该因素有a 个水平(状态)A 1,A 2,…,A a ,在第n 个水平下,分别作n i 次实验,i =1,2,…,a ,其样本值X ij ~N (μ,2 σ),i =1,2,…,a ,或X ij =μi +εij ,εij ~N (0,2 σ). (1)方差分析主要解决 1°H 0:μ1=μ2=…=μa (各水平下的均值相等) H 1:至少有一对均值不相等,μi ≠μj ,i ≠j , i ,j =1,2,…, a . 其方法是若组间(各水平)平方和大,组内(随机误差)平方和小,即F 值大,可拒绝H 0,否则接受H 0,表明A 因素影响不显著. 2°估计μ1,μ2,…μa 及方差2 σ. (2)1°对样本值x ij , i =1,2,…,a , j =1~n i , 1 a i i n =∑=n , 共有n 个样本值,总体均值x =1x n (x =1 1 i n a ij i j x ==∑ ∑,即所有试验数 据之和),2 x = 2 2 1x n ,又i x =1 i n ij j x =∑表示第i 个水平下的样本值之

和,i =1,2,…,a .i x ? = 1 1 n ij i x n =∑= 1i i x n 表示第i 水平下的样本 均值,则 2 i x = 22 1i i x n 或n i 2i x = 2 1i i x n . 2°平方和 ①称S T =() 2 1 1 i n a ij i j x x ==-∑ ∑为总的离差平方和,则 S T =()1 1i n a ij ij i j x x x ==-?∑ ∑-()1 1 i n a ij i j x x x ==-?∑ ∑ =2 1 1i n a ij i j x ==∑ ∑ -1 1 i n a ij i j x x ==∑ ∑-()x nx nx - =2 1 1 i n a ij i j x ==∑ ∑ -2 nx =21 1 i n a ij i j x ==∑ ∑ - 2 1x n . ②称S A =()2 1 1 i n a i i j x x ==-∑ ∑ 为因素A 的组间平方和, S A =()1 1 i n a i i i j x x x ==-?∑ ∑ -()1 1 i n a i i j x x x ==-?∑ ∑ =2 1 1 i n a i i j x ==∑ ∑ -1a i i i x n x =∑ -1a i i i x n x nx =??- ??? ∑ =2 1 a i i i n x =∑ -1 a i i x x =∑ -1 1 i n a ij i j x x nx ==?? - ??? ∑ ∑ =2 1 1a i i i x n =∑ -2nx =21 1a i i i x n =∑ - 2 1x n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浙大四版 习题解 第 章 方差分析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大四版)习题解 第9章 方差分析 约定:以下各个习题所涉及的方差分析问题均满足方差分析模型所要求的条件。 【习题9.1】今有某种型号的电池三批,它们分别是C B A ,,三个工厂所生产的。为评比其质量,各随机抽取5只电池为样品,经试验得其寿命(小时)如下表。 三批电池样品的寿命检测结果 A B C 40 42 26 28 39 50 48 45 34 32 40 50 38 30 43 (1)试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检验电池的平均寿命有无显著的差异。 (2)若差异显著,试求B A μμ-、C A μμ-及C B μμ-的置信水平为0.95的置信区间。 〖解(1)〗 设,,A B C μμμ分别表C B A ,,三厂所产电池的寿命均值,则问题(1)归结为检验下面的假设(单因素方差分析) 01::,,不全相等 A B C A B C H H μμμμμμ== 设A 表因素(工厂),设,,,T R A CR 分别表样本和、样本平方和、因素A 计算数、矫正数,其值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样本数据预处理表 A B C 预处理结果 40 42 26 28 39 50 n=15 48 45 34 32 40 50 a=3 38 30 43 CR=22815 j T 213 150 222 T=585 2j j T n 9073.8 4500 9856.8 A=23430.6 2ij x ∑ 9137 4540 9970 R=23647 11 22 2 112 11585 58522815 1523647 23430.6 j j j n a ij j i n a ij j i n a ij j j i T x T CR n R x A x n =============??== ? ??? ∑∑∑∑∑∑

数理统计第4章答案

数理统计第四章习题答案 1、 为了对一元方差分析表作简化计算,对测定值ij x 作变换()ij ij y b x c =-,其中b 、c 是 常数,且0b ≠。试用ij y 表示组内离差和组间离差,并用它们表示F 的值。 1 1 11112 21 1 22 2 1 1 11 ()() 1()() 1 1011 ()()111 ()() i i i i n n i ij ij i j j i i n n r r ij ij i j i j i i r r A i i i i i i r r i i i i i i y b x c bx bc b X c n n b y b x c x bc b X c n n X c y X c y b b b S n X X n c y c y b b n y y n y y b b b =========== -=-=-=-=-=-∴=+ =+ ≠=-=+ --=-=-∑∑∑∑∑∑∑∑∑∑ 令2 21 () r A i i A i S n y y b S ='=-=∑ 2222 2 1111 22 22 1111 111 11 ()()11 ()()r r r r A A A A A A n n r r E ij i ij i i j i j n n r r ij i ij i i j i j S b S S b S r r S S b S x X c y c y b b y y y y b b ========''===--'∴==-=+--=-=-∑∑∑∑∑∑∑∑ 令2211 ()r n r E ij i E i j S y y b 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