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探析
- 格式:docx
- 大小:11.44 KB
- 文档页数:2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的治疗方法,治疗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应该吃什么药。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针对TCIA发作形式及病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1.偶尔发作或只发作1次在血压不太高的情况下可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ASA),50~100mg/d,1次/d;双嘧达莫(潘生丁)25~50mg/次,3次/d;或噻氯匹定(噻氯吡啶)0.25g,1次/d。
ASA的应用时间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多数情况下需应用2~5年,如无明显副作用出现,可延长使用时间,如有致TCIA 的危险因素存在时,服用ASA的时间应更长。
噻氯匹定(噻氯吡啶)服用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应服用防止血管痉挛的药物,如尼莫地平20~40mg/次,3次/d;或尼莫地平(尼莫同)30mg/次,3次/d,也可服用烟酸肌醇酯50~100mg/次,3次/d。
2.频繁发作即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发作的应作为神经科的急症来处理。
TCIA发作频繁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近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很大,应积极治疗,防止脑梗死发生,其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①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
②抗血小板聚集:可选用双嘧达莫(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或噻氯匹定(噻氯吡啶)等。
③改善脑微循环:如尼莫地平、桂利嗪(脑益嗪)等。
④扩血管药物:如罂粟碱、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都可选用。
如果脑CT扫描有微小脑梗死病灶的,应按脑梗死治疗。
发作时或短暂症状发作后做脑CT扫描排除了出血,可给予抗凝治疗及针对病因治疗。
近年来,许多人都提出了运用抗凝法治疗TCIA的治疗方案,由于阻抗了血管内的凝血机制,特别是在新药不断开发的今天,抗凝法治疗TCIA的确有相当的疗效,它可以阻断、减缓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过程,而溶栓药物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已经形成的小栓子的溶解过程,使血栓形成的基质减少或消失。
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reated by Zhuyu Huatan Qingmai Tang张贵玉Zhang Guiyu开封县中医院,河南开封475100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Kaifeng County,Kaifeng,Henan,China475100摘要:目的:观察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nnic attack,TIA)的临床疗效。
方法:110例TIA患者随机(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50例,采用拜阿司匹林100mg·d-1,口服;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使用生理盐水)250mL+脉络宁针20mL,1次·d-1,静脉滴注。
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同时,给予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200mL·d-1,2次·d-1,口服。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饮食,戒烟忌酒,并针对病因进行降压、降脂、降血糖等基础治疗,2组均以14d为1疗程。
结果:对照组50例,基本痊愈25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8.00%;治疗组60例,基本痊愈32例,显效2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3%。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7,P=0.027)。
结论:逐瘀化痰清脉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满意。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reatment by zhuyu huatan qingmai tang.Methods:110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were randomly(with random digital table method,according to the doctors’office visiting order)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case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aspirin100mg·d-1and5%glucose(diabetes patients use physiologi-cal saline)250mL with mai luo ning needle20mL by intravenous drip once a day.60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zhu yu hua tan qing mai tang200mL·d-1for two times a day based on the same method of control group.All patients are given low salt,low fat diet while avoiding alcohol and smoking.Both are given pressure release,reducing blood fat and low sugar treatment aiming at causes for14 days as one course.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50cases in control group is88.00%,25cases is basic recovery,powerfully in13,ef-fective in6and not in6.The effective rate of60cases in treatment group is98.33%,32cases is basic recovery,21cases were marked-ly improved,effective in6and not in1.The efficient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χ2=4.887,P=0.027).Conclusion:zhuyu huatan qingmai tang has satisfactory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风;逐瘀化痰清脉汤;拜阿司匹林;脉络宁Key words: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poplexy;zhuyu huatan qingmai tang;Bayaspirin;mailuoning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55.2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2)03-0365-0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nnic attack,TIA)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是由于短暂的脑缺血而导致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或视网膜病变[1]。
补阳还五汤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7月就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3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入院后将患者随机分组,对比组42例、实验组41例。
对比组行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行补阳还五汤+阿司匹林治疗。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诱导血小板聚集率水平,TIA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差异。
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二磷酸腺苷诱导PAG血小板聚集率、TIA持续时间均低于对比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予以短暂性缺血患者补阳还五汤结合阿司匹林治疗,可快速缓解TIA症状,降低阿司匹林抵抗程度,为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提升提供临床基础。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阿司匹林;短暂性脑缺血;阿司匹林抵抗前言短暂性脑缺血是临床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以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性缺血较为高发,可在症状持续后出现缺血性卒中高转化风险,威胁患者健康安全,阿司匹林作为疾病主要治疗药物,可在抗凝机制后实现对病症的有效缓解,但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风险,可导致血管相关不良预后的复发,应采取联合治疗方案,优化临床治疗效果[1]。
因此,为观察补阳还五汤结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效果,特设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2021年7月就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3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入院后将患者随机分组,对比组42例、实验组41例。
一般资料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可比。
对比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62.45±5.31)岁,确诊椎基底动脉TIA17例、颈内动脉TIA25例。
实验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62.45±5.31)岁,确诊椎基底动脉TIA17例、颈内动脉TIA25例。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
结果观察组47例中,基本痊愈2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47例中,基本痊愈2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80.8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标签: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疏血通注射液;临床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在颅内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引起一过性的、短暂性的、局灶性的脑及视网膜功能障碍[1],其症状可在发病后1 h内缓解,但不超过24 h。
本病好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尤以50~70岁之间为最高发年龄段,病情可反复发作,又被称为脑梗死的“第一预警信号”[2],更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故而需要积极治疗。
近年来笔者将疏血通注射液应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当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
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52~66岁,平均(60.3±4.7)岁;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4~68岁,平均(59.9±4.5)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50~70周岁,男女不限。
②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既往无急性脑血管病病史。
③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年龄70周岁。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该吃什么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约有1/2~3/4患者在3年内发展为脑梗塞,经过治疗可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终止发作,或发作减少者占79.6%,不治疗自动停止发作者仅占20.38%。
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当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整血液的高凝状态,控制和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终止和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或推迟脑梗塞的发生。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
此类药物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常用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50~100毫克,1日3次。
2、扩溶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浆具有扩溶、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3、抗凝治疗若患者发作频繁,用其他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等。
如肝素可用超小剂量1500~2000μ加5%~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必要时可重复应用,疗程间隔时间为1周,但在应用期间,要注意出血并发症。
藻酸双脂钠是一种新型类肝素类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相关抗原降低,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抗凝,溶栓,降脂降粘的作用。
可口服或滴服,口服50~100毫克,1日3次;静滴2~4毫克加10%葡萄糖500毫升,20~30滴/分,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4、扩血管治疗可选用培他定、脑益嗪、西比灵、喜得镇、卡兰片等。
常用剂量:培他定10毫克,每日3次;脑益嗪25毫克,每日3次;西比灵6毫克,每日两次;喜得镇3毫克,每日3次;卡兰片5毫克,1日3次,口服。
脑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证实有颅内动脉狭窄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以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
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良好,可以改善脑血流速度,促进患者康复,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指的是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的供血不足现象,供血区域突然发生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尽管该疾病的症状不严重,但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导致严重后果[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会导致严重脑梗塞,还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非常重要[2]。
基于此,本文分析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以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大为72岁,最小为46岁,年龄均值为(62.8±5.7)岁;研究组35例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大为71岁,最小为47岁,年龄均值为(62.9±5.8)岁;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以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每次100mg,每天1次;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皮下注射,每次4100IU,每间隔12小时注射1次;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745),静脉滴注,0.5g胞磷胆碱钠注射液+250ml葡萄糖注射液(5%),每天1次。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治疗【摘要】目的:观察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方法:从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展开论述,就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讨论。
结果: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必须采取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措施,才能取得最大疗效。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提高疗效的最佳选择,预后也较为理想。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脑/病理生理学;溶栓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中医又称中风,是指由于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突然完全中断,停止供血、供氧引起供血区的脑组织坏死软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分水岭梗死等。
临床以偏瘫、失语等急性或亚急性脑局部病变最常见。
中风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是中老年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1]。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强调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中风急性期的救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从一个方面努力很难达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减轻致残率的目的,而应该采用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最佳选择,预后也较为理想。
1 西医治疗[2]1.1 溶栓疗法一般认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6 h内,6 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急性缺血性梗死发病3 h内,无溶栓禁忌症者,推荐静脉内使用rt-PA[3-4]。
rt-PA是唯一由FDA(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认可的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方法。
对适宜接受静脉内rt-PA治疗者于起病3 h 内给予rt-PA 0.9 mg/kg,最大剂量90 mg。
开始使用rt-PA之前进行血压的稳定性评估,治疗前应使血压控制在≤185/110 mmHg,并在溶栓后至少24 h内将血压平稳控制在180/105 mmHg水平以下[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探析
一、西医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西医治疗TIA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
通常使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预防血栓形成;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用于防治血栓形成。
降压药物和血
脂调节药物也常常用于治疗TIA。
2. 血管内治疗
对于有较高风险的TIA患者,还可以进行血管内治疗,如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脑血管
成形术等,以解除狭窄或堵塞的血管。
中医治疗TIA的主要手段是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可以选择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药包括川芎、丹参、桃仁、当归等。
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对于TIA患者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气血,舒缓痉挛,促进神经再生,从而改善TIA患者的症状。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TIA时,需要考虑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
有些中药与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药物可能会存在相互影响或增强作用,需要临床医生进行合理搭配和调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TIA的治疗目标是达到“疏通经络、化淤通络”,既要通过西医药物
达到抗栓、降脂、降压的效果,又要通过中医治疗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瘀血消散,从而达
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
3. 标准化操作
中西医结合治疗TIA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治疗,特别是在使用中药和针灸治疗时,要确保医生具有相应的资质和经验,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四、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TIA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以下几个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TIA可以综合发挥中西医治疗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避
免TIA进展成为脑卒中。
2. 减少并发症
通过中医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恢复,减少TIA的并发症,如抑郁、焦虑等。
3.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TIA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延长患者的寿命。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进行治疗,并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临床研究,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TIA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