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发育不全的CT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364.27 KB
- 文档页数:4
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报告
钟伟锋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09(013)002
【摘要】胼胝体发育不良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颅脑发育异常性疾病,笔者在临床
工作中遇到1例,报告如下。
1病例报告患者,女,30岁,头部间歇性疼痛数年。
CT检查表现为两侧侧脑室体部分离,体部正常弧形消失,呈微抱球状。
后角相对
扩大,第三脑室增宽并上抬,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胼胝体发育不良。
【总页数】1页(P95)
【作者】钟伟锋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区梅村医院,江苏,无锡,2141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胼胝体发育不良合并脂肪瘤的CT诊断(附10例报告) [J], 莫显斌;姚倩东;高伟
2.胼胝体发育不良的临床及CT表现--附3例报告 [J], 刘洁;杨友松
3.胼胝体发育不良并发颅内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5例报告 [J], 李佳;刘晓阳;陈加俊
4.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磁共振影像诊断(附17例报告) [J], 赵平;平学军
5.胼胝体发育不良、胆脂瘤一例报告 [J], 贾贵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 述·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诊断孙 建1,房伍磊2 综述,马玉香1 审校(1.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21;2.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五医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 要】 胼胝体发育不全是常见的颅脑畸形,包括完全缺如和部分缺如两种类型,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影像学检查为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诊断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胼胝体发育不全;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42;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08)08-0952-03Im aging diagnosis of corpus callosum agenesisSU N Jian1,FA NG W u-lei2,MA Yu-xiang11.Shandong M edical Imaging Research Institute,J inan Shandong250021,P.R.China2.No5Hos pitol o 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ve Bureau Sinopec,Bin zhou Shandong256600,P.R.China【Abstract】 The agenesis of corpus callosum,include completed agenesis of corpus collosom(CACC)and partial agenesis of corpus col-losom(PACC),isolate or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anomalies,is frequent in deformity of brain.The imageology study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the diagnosis of corpus callosu m agenesis.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imaging dignosis of corpus callosum agenesis and its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Corpus callosu m agenesis;Computed tomography;Ultrasonic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g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为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最大的联合纤维,为有胎盘哺乳类动物所特有,在大脑两半球之间起神经信息的整合作用,对大脑皮质的机能发育、学习与记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人们能够进行有效认知的功能基础。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胼胝体发育不良(corpus callosum agenesis)是一种罕见的脑部发育异常,其特征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未能完全形成。
这种异常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一疾病。
1. 影像学检查。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首先依靠影像学检查,如MRI(磁共振成像)。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大脑结构,包括胼胝体。
在正常情况下,胼胝体应该清晰可见,但在发育不良的情况下,可能完全缺失或部分缺失。
因此,MRI成像是诊断胼胝体发育不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2. 神经系统体征。
除了影像学检查,医生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
胼胝体发育不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协调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言语障碍等症状。
这些体征的存在可以进一步支持诊断。
3. 家族史。
有些胼胝体发育不良患者可能存在家族史,即其家族中有其他成员也患有相似的神经发育异常。
因此,患者的家族史也是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4. 心理测评。
通过心理测评,可以评估患者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这对于诊断和治疗胼胝体发育不良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体征、家族史和心理测评。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胼胝体发育不良,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对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有所帮助,提高对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胼胝体发育不良是儿童常见的疾病,患上这种疾病以后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都会受到限制,患者的大脑和小脑会出现异常,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病发,所以这种疾病的治疗一定要趁早,尽量减少发育不良的后果,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
CT检查典型有些严重的胼胝体发育不全,CT诊断不难,但对轻度或中度发育不良,有时由于层厚有些厚或间隔过大,横轴位扫描,易于漏诊。
对有神经运动和智力障碍,疑有胼胝体发育不全者,扫描时应在Ⅲ室和侧室水平将层厚减薄到3-5mm连续扫描。
有些大的儿童或成年亦可用8-10mm层厚,但如有怀疑,仍需减薄到3-5mm。
冠状位有利于判断Ⅲ室的位置。
重建或直接矢状位,更易显示胼胝体全貌,一般不用增强扫描,但可提供另外有用信息。
CT表现典型的骈眠体发育不全的CT表现如下:①大脑纵裂增宽与第三脑室前部相连。
②双侧侧脑室扩大、分离。
③第三脑室扩大上升位于侧脑室之间。
④室间孔不同程度的扩大和分离。
其中①为最常见和最可靠的直接征象,②、③和④为间接征象。
双侧脑室分离,第三脑室扩大、上升、介于双侧脑室之间,形似蝙幅翼状。
胚胎发育的生理性脑积水,随着脑组织生长脑室逐渐变小,当脑组织生长局部或普遍性受损害时,则导致局部或普遍性脑室扩大。
胼胝体大多发育不良,引起枕角不成比例的明显扩大。
脑回呈放射样排列的大脑半球侧面,神经组织招叠,阻止了双侧脑室的靠近,使脑室分离,过量的脑组织形成多小脑回或侧脑室内侧面,尤其是靠近额角,脑组织的距离减少。
使脑室分离,尤其是额角前部变窄,如临近白质发育不良,导致额角呈茎样,正常骈服体纤维呈水平状排列,胼胝体发育不全时,呈纵向排列,所以侧脑室内缘光滑,大致呈双互平行走向。
由于胼胝体外侧束的压迹可使侧脑室内缘凹陷。
异位神经组织聚集,阻止了放射状纤维迁移,使脑室外侧壁不规则。
间脑发育不良导致Ⅲ室扩大和上升。
神经组织,主要是白质发育不良,引起大脑半球纵裂增宽。
胼胝体发育不良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胼胝体发育不良概述胼胝体发育不良(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osum)是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的一种,表现为胼胝体完全或部分节段缺如。
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织束,其发育不良常合并有颅内和颅外的畸形,以及各种综合征和染色体异常。
先天性胼胝体发育不良本身一般不产生症状或症状较轻,其临床症状与伴发的脑畸形有关,轻者可能出现视觉障碍、交叉触觉定位障碍,重者可能有抽搐、肢体瘫痪、痉挛、智能低下、癫痫发作。
目前主要依靠 CT、MRI、超声进行诊断。
英文名称: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osum其它名称:胼胝体发育不全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部位:颅脑常见症状:无症状、轻度视觉障碍、交叉触觉定位障碍、抽搐、肢体瘫痪、痉挛、智能低下、癫痫发作主要病因:胚胎发育期间大脑前动脉缺血、缺氧、梗塞、炎症检查项目:CT、MRI、超声重要提醒:本病常伴发其他颅脑畸形,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早就医避免病情进展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胼胝体发育不良的发病特点三、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病因病因总述: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生与环境、遗传有关。
胼胝体的胚胎发育是由位于前神经孔附近的连和发育而来,由大脑前动脉供血。
在胚胎12周时,大脑前动脉缺血、缺氧、梗塞、炎症,都会导致胼胝体发育不良。
当胼胝体完全形成后,损害仅可引起胼胝体狭窄、萎缩。
因此胼胝体发育程度常可提示胚胎受损时间。
基本病因:胼胝体发育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先天性遗传因素所致,也可以是血管性、机械性或感染性等因素所致。
胎儿感染或缺血是胼胝体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
在妊娠8~10周胎儿若受到宫内感染或缺血等的影响,轴突纤维不能交叉,会导致胼胝体缺如。
颅脑CT模板一、.颅脑正常表现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异常狭窄或增宽,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室脑池未见异常。
检查结论:颅脑平扫未见异常。
二、脑血管病变1.脑梗死左侧脑实质内可见类扇形低密度区〔MRI:病变区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基底部贴近大脑外表,病灶边界清晰。
临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为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增强扫描左侧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灶。
检查结论:左侧额顶叶脑梗塞。
2.出血性脑梗死可见扇形低密度区灶〔MRI:病灶内不均匀长T1长T2,其内夹杂短T1短T2,〕,基底部贴近大脑外表,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灶,CT值约55~65HU,右基底节区密度不均匀,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
脑室脑池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脑回样强化。
检查结论:右额顶叶出血性脑梗塞。
3.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双基底节区可见多发的斑点状低密度灶〔长T1长T2〕,边界欠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小于1cm,侧脑室旁脑白质密度减低,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检查结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4.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右侧丘脑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约78~90HU,病灶周边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双侧脑室内,右侧明显,右侧脑室体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积血影,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MRI:病变短T1短T2信号,检查结论:右侧丘脑区急性脑出血。
5.动脉瘤破裂出血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清晰,出血破如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与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影。
中线结构居中。
检查结论:动脉瘤破裂出血。
6.脑血管畸形出血右枕叶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灶,部分于侧脑室后角融合成片,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
医学影像住院医师:神经系统找答案四1、单选脑脓肿病理分期,错误的是()A.病灶吸收期B.急性脑炎期C.脓腔形成期D.包膜形成期E.可分为初期、中期、末期正确答案:A2、多选TORCH综合征包括下述哪些疾(江南博哥)病()A.弓形虫病B.风疹C.结核病D.巨细胞包涵体病毒E.单纯疱疹正确答案:A, B, D, E3、单选不符合脑结核球的CT表现的是()A.多位于幕下B.早期等密度,不均匀强化C.中期略高密度,环状强化D.晚期其中心形成钙化结节E.早中期可见灶周水肿正确答案:A4、单选关于脑脓肿的描述,错误的是()A.细菌侵入引起局限性脑内炎症并形成脓腔,称脑脓肿B.其主要感染途径是鼻窦和乳突感染逆行进入颅内C.脑脓肿可分脑炎早期,脑炎晚期,脓肿形成早期和脓肿形成晚期D.脓肿晚期增强扫描,脓肿壁呈均匀环状强化E.脑脓肿应该与胶质瘤和转移癌相鉴别正确答案:B5、单选CT平扫,随时间延续,"脑血肿"密度会发生哪种变化()A.等密度→低密度→高密度B.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C.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D.高密度→低密度→等密度E.低密度→高密度→等密度正确答案:C6、单选不是硬膜下出血原因的是()A.外伤B.动脉硬化C.矢状窦旁桥静脉破裂D.脑膜中动脉破裂E.脑皮质撕裂伤正确答案:D7、单选儿童室管膜瘤最常发生于()A.第三脑室B.侧脑室C.第四脑室D.导水管E.脑室旁正确答案:C8、单选一小儿因一侧眼有黄光反射,做眼眶CT平扫:一侧眼环内后极部见软组织团块,伴有较大不规则钙化,相邻视神经明显增厚。
首先考虑为()A.视网膜血管瘤B.视网膜母细胞瘤C.脉络膜骨瘤D.黑色素瘤E.视网膜星形细胞瘤正确答案:B9、单选脊髓多发性硬化()A.多见于老年人B.多见于儿童C.多见于男性D.多见于腰椎E.多见于30~40岁正确答案:E10、单选供应额叶外侧面下部的动脉是()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椎动脉E.基底动脉正确答案:B11、多选胼胝体发育不全的MRI征象,描述正确的是()A.胼胝体缺如或部分缺如,合并脂肪瘤B.顶,枕,距叶裂的会聚点消失C.第三脑室扩大上移,插入两侧侧脑室体部之间D.侧脑室后角及体部增宽E.侧脑室前角呈"八"字形分离正确答案:A, B, C, D, E12、单选星形细胞瘤的CT表现为()A.不规则低密度B.囊样低密度C.可强化D.可不强化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13、单选常引起视神经孔增大的病变是()A.骨纤维异常增殖症B.畸形性骨炎C.石骨症D.眶内血管瘤E.视神经脑膜瘤正确答案:E14、单选有关鞍上池毗邻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前为额下回,侧为海马,后为脑桥B.前为眶回,侧为颞叶,后为脑桥C.前为额叶,侧为颞叶,后为脑桥D.前为直回,侧为海马,后为中脑E.前为额叶,侧为颔叶,后为延髓正确答案:D15、单选蛛网膜下腔出血,CT检查最适宜的时间为()A.发病当天B.发病1周后C.发病10天后D.发病2周后E.发病1个月后正确答案:A16、判断题垂体瘤属脑内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胼胝体解剖和功能、先天性胼胝体病变及获得性胼胝体病变等胼胝体病变及MRI特征胼胝体解剖和功能胼胝体解剖结构胼胝体(CC)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最大的横行连合纤维,前10年内CC前部的增长最为明显(弧形板)。
膝向下弯曲变薄称嘴部,前方弯曲部为膝部(前额叶),中间为体部(后额叶、顶叶)后端为压部(颞枕叶)。
图2 胼胝体的解剖结构胼胝体的血液供应胼胝体前4/5供血(嘴、膝、体部)大脑前动脉:中央短动脉-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动脉-胼胝体压部;胼胝体缘动脉-胼胝体体部。
前交通动脉。
胼周动脉。
胼胝体后1/5供血(压部)大脑后动脉(胼胝体背侧动脉-胼胝体背侧);后脉络膜动脉(胼胝体正中动脉-胼胝体下回)特点:血供丰富,CC梗死相对少见。
图2 胼胝体的血液供应胼胝体的功能与损害表现功能两侧半球的联合区,左右半球相关各区的联合功能,负责沟通两半球的信息。
失连接现象(胼胝体综合征)膝部损害:意念性失用、失写、异己手综合征。
中部损害:失用症、精细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等症状。
压部损害:视觉性失命名。
全部受损或切除:左侧的语言和感受区与右侧分离。
先天性胼胝体病变胼胝体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不全(ACC)最常见的脑发育障碍之一(或小头畸形、Dandy-Walker综合征等表现的一部分),患儿通常表现语言障碍和视空间障碍。
图3 胼胝体发育异常胼胝体发育不全遗传性疾病累及胼胝体胼周脂肪瘤脂肪组织良性肿瘤、大多数位于脑中线附近,半数位于胼胝体处;胼胝体发育异常与中线脂肪瘤两者常并存,可伴脑中线其他联合结构缺如;大部分无症状,或有抽搐、智力低下、垂体-下丘脑内分泌障碍、视物障碍等。
图4 左:ACC伴有脂肪瘤2岁患儿,脂肪瘤呈曲线形,T1高信号,沿胼周分布,覆盖CC上表面;右:脂肪瘤72岁患者,CC膝部后方脂肪瘤,伴松果体钙化。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ABCD1);极长链脂肪酸无法降解、堆积;脑白质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并可累及胼胝体压部及脑干;病变由后向前发展(逐一累及枕、顶、颗、顿叶);增强后病灶的周边区强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
导语:胼胝体发育不良是儿童常见的疾病,患上这种疾病以后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都会受到限制,患者的大脑和小脑会出现异常,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
胼胝体发育不良是儿童常见的疾病,患上这种疾病以后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都会受到限制,患者的大脑和小脑会出现异常,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病发,所以这种疾病的治疗一定要趁早,尽量减少发育不良的后果,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
CT检查
典型有些严重的胼胝体发育不全,CT诊断不难,但对轻度或中度发育不良,有时由于层厚有些厚或间隔过大,横轴位扫描,易于漏诊。
对有神经运动和智力障碍,疑有胼胝体发育不全者,扫描时应在Ⅲ室和侧室水平将层厚减薄到3-5mm连续扫描。
有些大的儿童或成年亦可用8-10mm层厚,但如有怀疑,仍需减薄到3-5mm。
冠状位有利于判断Ⅲ室的位置。
重建或直接矢状位,更易显示胼胝体全貌,一般不用增强扫描,但可提供另外有用信息。
CT表现
典型的骈眠体发育不全的CT表现如下:①大脑纵裂增宽与第三脑室前部相连。
②双侧侧脑室扩大、分离。
③第三脑室扩大上升位于侧脑室之间。
④室间孔不同程度的扩大和分离。
其中①为最常见和最可靠的直接征象,②、③和④为间接征象。
双侧脑室分离,第三脑室扩大、上升、介于双侧脑室之间,形似蝙幅翼状。
胚胎发育的生理性脑积水,随着脑组织生长脑室逐渐变小,当脑组织生长局部或普遍性受损害时,则导致局部或普遍性脑室扩大。
胼胝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胼胝体发育不全或缺如:胼胝体发育不全可分为全部或部分缺如,常合并有其他脑发育异常,或为其它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发生率约1:300-1500。
散在发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均均可导致。
酒精、风疹病毒可导致胎儿产生此类畸形。
合并的常见畸形有:ChiariⅡ型,Dandy-walker畸形,脑内囊肿,神经移行障碍(常见灰质异位及脑裂发育异常),脑膨出或面部中线畸形,扣带回和透明隔缺如,脑积水及脑小畸形等。
目录• 【发生学】• 【病理学】• 【超声诊查】• 【临床处理】【发生学】回目录胼胝体胼胝体为三脑室上方的中线结构,是大脑两半球问最主要的一大块有髓纤维的集合体,连接着两侧大脑半球,并形成侧脑室的顶,胼胝体有四部分:嘴,膝,体,压部。
它是从原始终板发生的前脑联合之一。
在妊娠36天时,神经管的喙部有以下特征性结构:端脑泡,间脑泡,视泡,和漏斗。
胼胝体在连合板内发生,在终板内形成。
从第39 到73天,终板经历一系列改变使之成为有传导力的轴突通道。
39天终板的腹侧增厚。
这一增厚区称为接合板。
接合板持续增厚, 73天其内可见四个结构:未来的胼胝体区;未来的前连合;海马连合和透明隔腔。
胚胎第7~10周时,终板背侧普遍性增厚,其上方形成联合块,后者诱导大脑半球轴突从一侧向另一侧生长,形成胼胝体。
74天,左右大脑半球的皮质轴突开始横过将发育成胼胝体的接合板区。
来自大脑不同区域的轴突在不同的时间穿过接合板,导致了在相应时间形成胼胝体的相应部分。
妊娠115天胼胝体的所有部分出现。
36天神经管的喙部、 1. 端脑泡, 2.端脑泡的翼板3.间脑泡; 4. 间脑泡的翼板5.视泡6.漏斗成人胼胝体结构以及横过胼胝体的纤维 1: 额叶纤维 2: 顶叶和颞叶纤维 3: 枕叶纤维。
矢状切开36天神经管的喙部 1.端脑泡 2.室间孔; 3.视泡开口 4. 漏斗; 5. 间脑顶盖; 6. 终板; 7. 视角叉板第39 到 73天 1. 间脑顶盖 2.分裂板3. 终板 4. 接合板 5. 未来的胼胝体6. 未来的前接合7. 透明隔腔 8.未来的海马接合胼胝体的形成如果联合块不能诱导轴突从大脑半球一侧越过中线到达对侧大脑半球,则胼胝体就不能形成。
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概述:胼胝体是连接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关键结构,胼胝体病变是指胼胝体在形态、结构或功能上出现异常。
胼胝体病变在神经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深入研究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病变,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包括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常见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正文:一、影像学检查方法1.磁共振成像(MRI):MRI是目前诊断胼胝体病变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它能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以帮助医生观察胼胝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脑电图(EEG):EEG是通过记录大脑的电活动来评估胼胝体病变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与胼胝体相关的异常电活动,可以诊断出胼胝体病变的存在。
3.脑造影技术:脑造影技术可以通过注射造影剂来观察胼胝体的血流情况,以便评估胼胝体的病变。
二、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1.胼胝体形态异常:胼胝体的形态异常包括增大、缩小或形状异常等。
例如,浸润性病变可以导致胼胝体的增大,而先天性异常可能导致胼胝体的缩小或畸形。
2.胼胝体结构异常:胼胝体的结构异常主要体现为胼胝体纤维束的损伤或中断。
这种损伤通常由于创伤、炎症或血管病变引起。
3.胼胝体功能异常:胼胝体的功能异常表现为跨半球信息传输的中断或异常。
影像学上可以通过观察胼胝体的功能连接区域来诊断这一异常。
4.胼胝体病变的局部化:胼胝体病变的局部化可以通过观察胼胝体病变的位置来确定。
不同位置的胼胝体病变可能导致不同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
5.胼胝体病变的病因分类:胼胝体病变可以根据其病因进行分类,如先天性胼胝体发育异常、创伤性胼胝体破裂或胼胝体炎症等。
不同病因引起的病变可能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总结: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胼胝体病变的重要手段。
通过MRI、EEG和脑造影技术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胼胝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并诊断出胼胝体病变的存在。
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形态异常、结构异常、功能异常、局部化和病因分类等。
胼胝体发育不全或缺如*导读:胼胝体发育不全或缺如其临床症状、体征与合并的其他脑畸形有关,因为先天性胼胝体发育不全或缺如的本身一般不产生症状。
在成人患者中,用复杂的心理测定检查方法,可发现两半球问的信息传递有轻微障碍。
新生儿或婴幼儿患者可表现为球形头、眼距过宽和巨脑畸形,多在怀疑脑积水行CT扫描检查时,才发现有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如的特征性图象。
……【发生学】胼胝体是大脑两半球问最主要的一大块有髓纤维的集合体,连接着两侧大脑半球,并形成侧脑室的顶。
它是从原始终板发生的前脑联合之一。
胼胝体形成于胚胎的第12~20周。
胚胎第7~10周时,终板背侧普遍性增厚,其上方形成联合块,后者诱导大脑半球轴突从一侧向另一侧生长,形成胼胝体。
胚胎74天时可在胚胎上见到最早的胼胝体纤维,到115天胼胝体在形态上成熟。
如果联合块不能诱导轴突从大脑半球一侧越过中线到达对侧大脑半球,则胼胝体就不能形成。
胼胝体分为嘴部、膝部、体部和压部4个部分,其发育顺序由前向后,正好与其成熟顺序相反。
胚胎早期的宫内感染、缺血等原因可使大脑前部发育失常,而发生胼胝体缺失,晚期病变可使胼胝体压部发育不良。
常首先累及体部和膝部,也可同时累及膝部和压部,但单独累及膝部的较少,仅见于前脑无裂畸形。
但Barkovich(1988)认为胼胝体发育不良,是由于胼胝体形成的前驱阶段受损,并非发生于胼胝体形成期。
胼胝体发育不良也有遗传基础。
【病理学】胼胝体发育不良或缺如自18l2年Rell进行了尸解报告以来,此后Bull(1967).Brun(1973)等也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
胼胝体发育不良可为完全或部分缺如。
景常见的是胼胝体和海马连合完全性发育不良,而前连合得以保留。
在胼胝体所保留的纤维束中,只有Probst束,这是向前后方向投射,不越过中线的纤维柬。
由于没有胼胝体纤维的约束力。
第三脑室顶向背侧抬高.室间孔明显扩大,使第三脑室和侧脑室形成一个"蝙蝠"形囊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