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发育不良CT及MR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23
磁共振和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比较刘玉荣【摘要】目的对比磁共振(MR)和超声(US)对胎儿胼胝体(ACC)发育不全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孕妇40例,其中33例胎儿提示胎儿颅脑发育异常.孕妇均先接受US检查,再进行MR检查,对比US检查和MR检查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US检查共检查出颅脑发育异常33胎,与MR检查在的一致性较高,MR能够进一步明确患儿畸形类型.结论临床上采用超声诊断和磁共振诊断均可以正确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磁共振诊断在具体症状上的诊断效果更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MR作为辅助诊断方案,以提高检测效果,查找其他并发症.【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15【总页数】1页(P47)【关键词】磁共振;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作者】刘玉荣【作者单位】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辽宁大石桥11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714.43胼胝体发育不全临床表现为痴呆、癫痫、发育缓慢和精神分裂等症。
发病机制与胎儿发育过程中的感染有关,发病率约为0.5%[1]。
超声诊断(ultrasound,US)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但受到胎儿体位以及颅骨位置的限制,诊断效果稍差。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可以更清晰的了解病变细节,降低了超声检测中的不足,成为近年来应用于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的又一崭新技术。
为了探讨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选择孕妇40例分别进行了US检查和MR检查,将二者的诊断效果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孕妇40例,其中32例胎儿提示胎儿颅脑发育异常。
年龄23~35岁,平均(28.4±2.3)岁,孕周24~33周,平均(29.5±4.8)周。
所有孕妇均先接受US检查,再进行MR检查,将两组数据进行对照,数据之间的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综 述·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诊断孙 建1,房伍磊2 综述,马玉香1 审校(1.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021;2.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第五医院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 要】 胼胝体发育不全是常见的颅脑畸形,包括完全缺如和部分缺如两种类型,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影像学检查为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影像学诊断及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胼胝体发育不全;计算机体层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42;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11(2008)08-0952-03Im aging diagnosis of corpus callosum agenesisSU N Jian1,FA NG W u-lei2,MA Yu-xiang11.Shandong M edical Imaging Research Institute,J inan Shandong250021,P.R.China2.No5Hos pitol o f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ve Bureau Sinopec,Bin zhou Shandong256600,P.R.China【Abstract】 The agenesis of corpus callosum,include completed agenesis of corpus collosom(CACC)and partial agenesis of corpus col-losom(PACC),isolate or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anomalies,is frequent in deformity of brain.The imageology study is the important way of the diagnosis of corpus callosu m agenesis.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imaging dignosis of corpus callosum agenesis and its clinical val-ue.【Key words】 Corpus callosu m agenesis;Computed tomography;Ultrasonic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g 胼胝体(corpus callosum)为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最大的联合纤维,为有胎盘哺乳类动物所特有,在大脑两半球之间起神经信息的整合作用,对大脑皮质的机能发育、学习与记忆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人们能够进行有效认知的功能基础。
引言概述: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白质束,其正常功能对于人体协调运动、感觉与认知的整合至关重要。
胼胝体病变是指胼胝体出现异常的结构或功能改变,常常通过影像学诊断进行评估。
本文将详细阐述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MRI、CT和其他影像学技术。
正文内容:1.胼胝体解剖结构与影像学表现1.1胼胝体的解剖结构1.2MRI表现:胼胝体T1和T2加权成像1.3CT表现:胼胝体的密度和形态变化1.4弥散张量成像(DTI):胼胝体的纤维束连通性2.胼胝体异常结构的影像学诊断2.1先天性胼胝体发育异常:增大、缺如或其他变异2.2胼胝体裂隙综合征:形态异常和其他伴随结构改变2.3外伤后胼胝体病变:断裂、出血或水肿2.4肿瘤相关胼胝体病变:肿块、侵犯或压迫2.5炎症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脑炎或脑脊液转移瘤3.胼胝体异常功能的影像学诊断3.1癫痫相关胼胝体功能改变的MRI定位3.2白质疾病相关胼胝体功能改变的DTI评估3.3精神疾病相关胼胝体功能改变的fMRI研究3.4胼胝体失代偿的功能性连接评估3.5胼胝体切除手术后的功能性重塑与梗死评估4.胼胝体病变的定量评估与疾病预后4.1胼胝体体积的测量与变化分析4.2胼胝体纤维束的病变程度评估4.3胼胝体的血供灌注与代谢评估4.4胼胝体伴随病变的系统评分与临床相关性4.5胼胝体功能改变的定量评估与康复预后5.其他影像学技术在胼胝体病变中的应用5.1磁共振弥散率成像(DKI)的应用5.2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估胼胝体血管供应5.3弥散张量图(DTI)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评估5.4声波弹性成像(SWEI)前额叶白质髓鞘厚度的评估5.5基于机器学习的影像学特征识别与预测总结:胼胝体病变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影像学诊断在其识别、定位和评估疾病预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系统阐述了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MRI、CT和其他影像学技术,在胼胝体异常结构和功能、影像学定量评估以及其他影像学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胼胝体发育不良(corpus callosum agenesis)是一种罕见的脑部发育异常,其特征是大脑两半球之间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未能完全形成。
这种异常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一疾病。
1. 影像学检查。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首先依靠影像学检查,如MRI(磁共振成像)。
通过MRI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大脑结构,包括胼胝体。
在正常情况下,胼胝体应该清晰可见,但在发育不良的情况下,可能完全缺失或部分缺失。
因此,MRI成像是诊断胼胝体发育不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2. 神经系统体征。
除了影像学检查,医生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
胼胝体发育不良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协调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言语障碍等症状。
这些体征的存在可以进一步支持诊断。
3. 家族史。
有些胼胝体发育不良患者可能存在家族史,即其家族中有其他成员也患有相似的神经发育异常。
因此,患者的家族史也是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4. 心理测评。
通过心理测评,可以评估患者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这对于诊断和治疗胼胝体发育不良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体征、家族史和心理测评。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胼胝体发育不良,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本文能够对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有所帮助,提高对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胼胝体发育不良是儿童常见的疾病,患上这种疾病以后儿童的智力和身体的发育都会受到限制,患者的大脑和小脑会出现异常,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病发,所以这种疾病的治疗一定要趁早,尽量减少发育不良的后果,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
CT检查典型有些严重的胼胝体发育不全,CT诊断不难,但对轻度或中度发育不良,有时由于层厚有些厚或间隔过大,横轴位扫描,易于漏诊。
对有神经运动和智力障碍,疑有胼胝体发育不全者,扫描时应在Ⅲ室和侧室水平将层厚减薄到3-5mm连续扫描。
有些大的儿童或成年亦可用8-10mm层厚,但如有怀疑,仍需减薄到3-5mm。
冠状位有利于判断Ⅲ室的位置。
重建或直接矢状位,更易显示胼胝体全貌,一般不用增强扫描,但可提供另外有用信息。
CT表现典型的骈眠体发育不全的CT表现如下:①大脑纵裂增宽与第三脑室前部相连。
②双侧侧脑室扩大、分离。
③第三脑室扩大上升位于侧脑室之间。
④室间孔不同程度的扩大和分离。
其中①为最常见和最可靠的直接征象,②、③和④为间接征象。
双侧脑室分离,第三脑室扩大、上升、介于双侧脑室之间,形似蝙幅翼状。
胚胎发育的生理性脑积水,随着脑组织生长脑室逐渐变小,当脑组织生长局部或普遍性受损害时,则导致局部或普遍性脑室扩大。
胼胝体大多发育不良,引起枕角不成比例的明显扩大。
脑回呈放射样排列的大脑半球侧面,神经组织招叠,阻止了双侧脑室的靠近,使脑室分离,过量的脑组织形成多小脑回或侧脑室内侧面,尤其是靠近额角,脑组织的距离减少。
使脑室分离,尤其是额角前部变窄,如临近白质发育不良,导致额角呈茎样,正常骈服体纤维呈水平状排列,胼胝体发育不全时,呈纵向排列,所以侧脑室内缘光滑,大致呈双互平行走向。
由于胼胝体外侧束的压迹可使侧脑室内缘凹陷。
异位神经组织聚集,阻止了放射状纤维迁移,使脑室外侧壁不规则。
间脑发育不良导致Ⅲ室扩大和上升。
神经组织,主要是白质发育不良,引起大脑半球纵裂增宽。
胼胝体发育不良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胼胝体发育不良概述胼胝体发育不良(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osum)是先天性颅脑发育畸形的一种,表现为胼胝体完全或部分节段缺如。
胼胝体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织束,其发育不良常合并有颅内和颅外的畸形,以及各种综合征和染色体异常。
先天性胼胝体发育不良本身一般不产生症状或症状较轻,其临床症状与伴发的脑畸形有关,轻者可能出现视觉障碍、交叉触觉定位障碍,重者可能有抽搐、肢体瘫痪、痉挛、智能低下、癫痫发作。
目前主要依靠 CT、MRI、超声进行诊断。
英文名称: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osum其它名称:胼胝体发育不全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神经系统疾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部位:颅脑常见症状:无症状、轻度视觉障碍、交叉触觉定位障碍、抽搐、肢体瘫痪、痉挛、智能低下、癫痫发作主要病因:胚胎发育期间大脑前动脉缺血、缺氧、梗塞、炎症检查项目:CT、MRI、超声重要提醒:本病常伴发其他颅脑畸形,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早就医避免病情进展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胼胝体发育不良的发病特点三、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病因病因总述: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生与环境、遗传有关。
胼胝体的胚胎发育是由位于前神经孔附近的连和发育而来,由大脑前动脉供血。
在胚胎12周时,大脑前动脉缺血、缺氧、梗塞、炎症,都会导致胼胝体发育不良。
当胼胝体完全形成后,损害仅可引起胼胝体狭窄、萎缩。
因此胼胝体发育程度常可提示胚胎受损时间。
基本病因:胼胝体发育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先天性遗传因素所致,也可以是血管性、机械性或感染性等因素所致。
胎儿感染或缺血是胼胝体发育不良的重要原因。
在妊娠8~10周胎儿若受到宫内感染或缺血等的影响,轴突纤维不能交叉,会导致胼胝体缺如。
ity of A lzhei m er’s m ice.Zhong Nan Da Xue Xue Bao Yi Xue Ban ,2006,31(4):5662569.[11]Mara mbaud P ,Zhao H ,Davies P.Resveratr ol p r omotesclearance of A lzhei m er’s disease a myl oid 2beta pep tides.J B i 2ol Che m ,2005,280(45):37377237382.[12]Bastianett o S ,B r ouillette J ,Quiri on R.Neur op r otectiveEffects of Natural Pr oducts:I nteracti on with I ntracellular Ki 2nases,Amyl oid Pep tides and a Possible Role for Transthyre 2tin.Neur ochem Res,2007,[Epub ahead of p rint ].[13]Oka wara M ,Katsuki H ,Kuri m ot o E ,et al.Resveratr ol p r o 2tects dopam inergic neur ons in m idbrain slice culture fr om mul 2ti p le insults.B i ochem Phar macol,2007,73(4):5502560.[14]Kumar A ,Naidu PS ,Seghal N ,et al.Neur op r otectiveeffects of resveratr ol against intracerebr oventricular colchicine 2induced cognitive i m pair ment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rats.Phar macol ogy,2007,79(1):17226.[15]Mandel S A ,Avra movich 2Tir osh Y ,Reznichenko L ,et al.Multifuncti onal activities of green tea catechins in neur op r otec 2ti on.Modulati on of cell survival genes,ir on 2depen 2dent oxi 2dative stress and PKC signaling pathway.Neur osi Qnals,2005,14(122):46260.[16]Haque AM ,Hashi m ot o M ,Katakura M ,et al.Long 2ter madm i 2nistrati on of green tea catechins i m p r oves s patial cog 2ni 2ti on learning ability in rats.J Nutr,2006,136(4):104321047.[17]Reznichenko L ,Am it T,Zheng H ,et al.Reducti on of ir on 2re 2gulated amyl oid p recurs or p r otein and beta 2a myl oid pep tide by (2)2ep igal 2l ocatechin 232gallate in cell cultures:i m p lica 2ti ons for ir on chelati on in A lzhei m er’s disease.J Neur oche m ,2006,97(2):5272536.[18]Tchantchou F ,Xu Y ,W u Y ,et al.EGb 761enhances a 2dult hi ppoca mpal neur ogenesis and phos phorylati on of CREB in transgenic mouse model of A lzhei m er ’s disease.F ASEB J ,2007,[Epub ahead of p rint ].[19]Gong QH ,W u Q ,Huang XN ,et al.Pr otective effect ofGinkgo bil oba leaf extract on learning and me mory deficit in 2duced by alum inum in model rats.Chin JI ntegr Med ,2006,12(1):37241.[20]L iang Y Q ,Tang parative effects of huperzine A ,d 2onepezil and rivastig m ine on cortical acetylcholine level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activity in rats.Neur osci Lett,2004,361(123):56259.[21]Zhang HY ,Tang XC.Neur op r otective effects of huperzine A :ne w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neur odegenerative disease.Trends Phar macol Sci,2006,27(12):6192625.[22]Dos Sant os 2Net o LL ,de V ilhena Toledo MA ,Medeir os 2SouzaP ,et al.The use of herbal medicine in A lzhei m er’s disease 2a syste matic revie w.Evid Based Comp le ment A lternat Med ,2006,3(4):4412445.[23]Kennedy DO ,Pace S ,Haskell C ,et al.Effects of cholines 2terase inhibiting sage (Salvia officinalis )on mood ,anxiety and perfor mance on a p sychol ogical stress or battery.Neur op sy Chophar macol ogy,2006,31(4):8452852.收稿日期:2007-04-21;修回日期:2007-08-03作者简介:赵春雨(1978-),女,住院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研究。
胼胝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诊断胼胝体在颅内作为连接两侧大脑半球的主要神经纤维,具有众多重要的功能,各种原因导致的胼胝体部位损伤可能是颅脑创伤或脑血管疾病导致患者长时间昏迷、致残、致死以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故认识胼胝体损伤有重要临床意义。
但胼胝体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需要现代神经影像技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以达到早期确诊并判断损伤严重程度。
近年来随着胼胝体损伤的报道逐渐增加,对胼胝体损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使得更多的患者可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
1胼胝体的解剖特点及功能胼胝体是由两侧大脑半球纵裂间横向联系的白质纤维组成的纤维板块,位于大脑半球深部,其本身没有明确的解剖学分界,但根据其与皮层的联系,将其分为胼胝体嘴、膝部、体部及压部。
胼胝体膝部连接两侧额叶前部,体部连接两侧额叶后部和顶叶,压部连接两侧颞叶和枕叶。
胼胝体的血供主要源自3个系统: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后动脉。
其前4/5由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供血,后1/5由大脑后动脉、脉络膜后动脉供血。
因此大脑前动脉是胼胝体最主要的供血动脉。
胼胝体是大脑半球内最大的连合纤维,与大脑各脑叶、透明膈、穹窿之间都有广泛纤维联系。
在人类,两侧大脑皮层的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胼胝体的功能与执行两侧大脑半球的协调活动有关,两侧半球之间的连合纤维对完成双侧的运动、一般感觉和视觉的协调功能有重要作用,胼胝体通过在两侧大脑半球间交换信息从而在大脑半球功能的偏侧化中起重要作用。
此外,胼胝体与下丘脑及穹隆部相连,在神经内分泌功能调节中也起一定作用。
2胼胝体损伤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胼胝体常见的损伤因素包括:脑血管疾病、颅脑创伤、感染、代谢性疾病以及医源性损伤等,但临床常见的主要为出血性及缺血性损伤。
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损伤,按恢复程度可分为不可逆性损伤及可逆性损伤,其临床表现多样,但不同的损伤机制可有相似的临床表现。
损伤严重者可出现长时间昏迷,损伤轻者根据损伤部位的不同,出现相对应的临床表现。
产科68胼胝体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良定义包括胼胝体发育缺失(ACC)和胼胝体发育不全。
发育缺失是指胼胝体完全没有形成;胼胝体发育不全是胼胝体部分缺失,也就是膝部、压部和体部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是一种少见的脑部畸形。
胚胎组织学特点胼胝体是一种脑白质束状结构,连接左右大脑半球,联系并沟通了两半球的信息交换。
在孕10或11周开始发育,到孕17周基本形成。
发育顺序从膝部到压部,但嘴部最晚形成。
故不应在孕17周前诊断胼胝体发育异常。
遗传学特点1.普通人群发病率约0.3-0.7%,而在有发育缺陷的人群中,发病率为2-3%。
2.病因不清,遗传因素可能是最主要的。
不论是完全性还是部分性,通常都是某一综合征或多发畸形的一部分,最常见的是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一种X连锁显性遗传病。
3.20%的病例存在非整倍体染色体,多数是18三体、8三体和13三体,也有见于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报道。
最近一项研究显示产前诊断有8%存在非整倍体染色体,产后诊断存在非整倍体染色体的比例只有4%。
临床特点与病理学特点1.透明隔腔是既可显示胼胝体又可排除胼胝体缺失的重要结构。
完全性胼胝体缺失时,无胼胝体和透明隔腔形成的复合体,则两侧大脑半球在大脑中部相距较远,双侧侧脑室向左右分开,侧脑室后角扩张,第三脑室扩张并向上移位。
2.扣带回的形成有赖于胼胝体的发育。
ACC时,胼胝体上方的扣带回下移。
3.单纯性ACC较少见,通常是某一综合征或多发畸形的一部分。
可以有45种之多的综合征合并ACC。
超声表现1.可以在多个切面显示胼胝体,其中最佳切面是矢状面。
胼胝体发育不全常发生在体部和膝部,由此可见横切面可显示膝部非常重要。
标准切面可能很难获得,阴道超声有明显优势。
2.胼胝体缺失:①在横切面,侧脑室体部及枕角的后部扩大(≥1.0cm)并与正常大小的前角相距较远,故侧脑室表现为“泪滴形”。
双侧侧脑室呈平行状,失去正常时侧脑室前角、体部向中线靠拢的结构。
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一、胼胝体病变概述
胼胝体是指一对连接大脑两半球的纤维束群,可传递两侧脑半球之间的信息。
胼胝体病变可以导致信息传递障碍,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影像学在胼胝体病变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脑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脑MRI(核磁共振成像)。
下面将介绍不同胼胝体病变在CT和MRI上的典型表现。
三、C形体肿瘤
C形体肿瘤是指位于胼胝体正中部的肿瘤,常见的有胼胝体胶质母细胞瘤和畸胎瘤。
这类肿瘤在CT上呈现为胼胝体增粗、密度异常增高的均质或不均质影像,MRI上呈现为胼胝体异常信号增强。
四、胼胝体脱髓鞘病变
胼胝体脱髓鞘病变常见于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
在CT上无特异性表现,MRI则可显示胼胝体信号异常、形态改变以及胼胝体周围白质病变。
五、胼胝体发育异常
胼胝体发育异常是一组先天性疾病,如胼胝体发育不全、胼胝体变细等。
CT和MRI常表现为胼胝体发育异常或缺失。
六、胼胝体梗死
胼胝体梗死可导致一侧半球的功能障碍。
在CT上可见胼胝体局部密度减低或消失,MRI上可显示局部信号异常。
七、其他胼胝体病变
除了上述常见的胼胝体病变外,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病变,如感染性疾病、外伤、血管性疾病等。
这些病变在影像学上有各自特征性表现。
,通过CT和MRI对胼胝体的形态、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做出胼胝体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不同病变在影像学上有不同的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