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_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28
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
【提示】(一)客观条件:1.19世纪20世纪初期俄国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很强,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3.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
(二)主观条件:1.俄国的无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革命性强。
俄国有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它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3.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国家的同盟军。
二、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试分析苏俄政治制度的特点。
【提示】(一)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是一个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之前仍是沙皇专制制度。
(二)“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十月革命后,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
(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和立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一些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表进入苏维埃政权,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或监督权利的实施。
因此,新生的苏俄的埃政权制度是典型的无产阶级专政。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本科测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那些重要成就?【提示】(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建设方针。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并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全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过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制度,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P89本目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上述内容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
么背景下制定的?
②材料中提到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是指什么?“第一阶段”是如何完成的?这一文献提出的革命任务是什么?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完成这一任务?
阅读P89本目第三段,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和平夺取已不可能请你根据图片的信息提示,向大家介绍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简单情况。
(2)建立巩固政权
探究:阅读教材90页课文内容结合学思之窗思考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哪些措
学生看材料结合课本回答:
《四月提纲》
背景:①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
权并存的局面。
②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
现和平,但临时政府却继续进行帝国
主义战争
第一阶段指资产阶级革命,第二
阶段指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阶段通过二月革命完成
革命任务: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
务。
革命方式: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
政权
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回答即可
这部分书上内
容仅一段,但利用
多媒体展示,使学
生理解了《四月提
纲》的内容,并且
学生知道了十月革
命分为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任务。
不再是简单的传授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
命的知识。
详略得当,有
效的安排课堂。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之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十月革命后,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点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远远落后于他国。
2.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契机: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俄国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知识点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1)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917年11月7日,占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2)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帮助下,占领冬宫,彼得格勒起义成功。
(3)莫斯科等地起义相继成功。
“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正确方向,但此时列宁仍然希望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必须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领导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取得胜利。
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特别提醒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和西方三权分立政体不同的政治体制。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识记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探究十月革命对人类历史、对世界、对俄国的影响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学生分组搜集整理资料,课堂辩论,初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分析方法和辨证的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看视频、阅读教材,学会归纳整理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史料研习法,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对世界发展的影响和历史意义,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历史条件的学习,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的学习,认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必将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三、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历史学习,对俄国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理性分析的能力。
因此可引导学生搜集历史资料,归类整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意生生、师生的互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首先在俄国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是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连接本课及世界现代史的纽带。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学生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课堂上开展课堂辩论,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等方法开展教学。
教师维持秩序、提出建议、参与交流、汇总成果。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实现生生、师生的互动与双赢,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以切实提高教学的整体实效。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高考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基础知识】一、爆发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政治基础:俄国各种矛盾激化(薄弱环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思想基础:列宁主义导火线: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二. 十月革命的经过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最大成果)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封建2、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两个政权并存。
(暂时的、过渡状态)3、《四月提纲》报告:①指明方向---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②提出方式---和平过渡4、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过渡失败---改变方式)5、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工农苏维埃。
(暴力胜利)三、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政治:-----掌握政权(最核心)⑴颁布《告书》宣告新政权的建立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⑵选举成立新的政府---人民委员会经济:-----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颁布《土地法令》(封建----国有)外交:----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现代历史的开端)2、打击帝国主义----鼓舞国际无产阶级和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3、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变为现实,开创新局面,开辟新道路五、俄国革命的特点1、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2、走的是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革命道路3、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4、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重难点】1、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有何异同?(全品P42)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全品P43)。
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第五单元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任课教师:课题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一)课标内容: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二)知识与能力:1、研读材料,了解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归纳总结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研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视频播放,再现情景,提高学生了解革命的史实,识记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三)过程与方法:1、史料研读,掌握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2、结合十月社会主义的背景,探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掌握运用已学知识评价历史意义的方法。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4、要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要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重点:1、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必然要探究其爆发的历史条件。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经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对俄国还是对世界都是新局面的开始。
探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1、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且俄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却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学生疑惑甚至很难理解。
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技术准备、大屏教学教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一、革命前的沙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三、伟大的开端小结检测课后活动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