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3
第19课:十月革命导入:来自于十月革命20周年献礼片《列宁在十月》,及斯大林期间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过程艰难险阻、波澜壮阔,意义非凡。
披露的大量史料证实,革命期间并未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相反还“非常平静”,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
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一场“宫廷政变”。
历史细节的发掘使十月革命的镜像渐变清晰,但对知识碎片化的沉迷又将十月革命抽象为模糊的表象。
但专注于看似客观的知识碎片,却回避了宏观整体理解。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1)客观:①20世纪初,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解说:1906年列宁曾发表过一个小册子,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提出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必然会迅速灭亡。
列宁认为,当时的俄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属于军事封建型帝国主义。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沙皇专制制度依靠贵族地主阶级和军队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
因实力不足而依赖西方强国,英法等外国资本的大量输入。
因此,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②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2)主观: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解说: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俄国工人阶级开展斗争比西欧各国晚,受机会主义危害较小。
经过1905年革命洗礼,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
俄国无产阶级有农民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更为重要的条件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二、十月革命的经过1.1917年3月8至15日,二月革命。
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1.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改革,推进工业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俄国发展成为中等发展水平的帝国主义国家,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物质条件。
2.由于改革不彻底,俄国在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经济上土地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使社会矛盾集中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俄国的落后于腐朽,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和不满,激化了各种矛盾。
4.俄国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还拥有广大的同盟军农民。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1.二月革命。
时间:1917.3.8 工人市民士兵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的提出背景: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继续进行战争。
俄国再一次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
内容:①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②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③提出退出一战。
作用:《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3.七月事件。
临时政府用武力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11.6,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次日凌晨攻占冬宫,革命取得胜利。
结果——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①革命后召开的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②苏俄建立: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
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1922年,苏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四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同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1.地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习目标】了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的出现;十月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1.历史条件①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进行改革,推进,为创造了条件(物质条件)。
②由于改革,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在西方列强中处于,使社会矛盾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俄国的,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和,激化了各种矛盾。
④俄国无产阶级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还拥有广大的同盟军农民(主观条件)2.酝酿准备:①1917年3月,工人和市民游行发展为武装起义,沙皇被迫退位。
二月革命推翻统治俄国年的王朝,形成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列宁发表《》,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夺取政权,实现,通过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
意义:《四月提纲》成为的纲领,为革命指明了方向并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③1917年7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的方针,并掌握越来越多的的领导权,起义时机日趋成熟。
二、概况1.爆发:1917年11月6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攻占,推翻,取得起义胜利。
【合作探究】比较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异同2,建立政权:全俄代表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通过了《》和《》,选举组成,世界上国家诞生。
1918年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苏俄政治体制建设初具规模。
【思考】苏维埃政体有什么特点?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的束缚和的统治,建立起专政,开辟了的道路。
2.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十月革命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革命。
给各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的道路,开创了的新模式。
【重难诠释】1、十月革命的特点:(1)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
(2)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即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条件。
2 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爆发、性质、结果。
(2)四月提纲发表的背景、时间、地点和内容、影响。
(3)七月流血事件(4)确立武装起义的方针(5)彼得格勒武装起义3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召开的地点、内容。
4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人类历史、对世界、对俄国)5 俄国革命的特点。
一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1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各种矛盾尖锐。
3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
4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主观)5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主观)6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
(主观)7无产阶级与农民结成联盟。
(主观)二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1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2沙皇专制和农奴制残余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俄国同西方列强的矛盾间的矛盾。
4俄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矛盾。
三十月革命的过程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十月革命三俄国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比较9.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的哪一影响()A.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D.成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0.说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C.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转移到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背景:1、(客观条件)政治:1861年俄国进入资本主义,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但经济上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存在,政治上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存在。
(说明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制度落后,或者走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或者走社会主义道路,关键看当时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对比)2、一战是催化剂。
一战加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苦难,也暴露了沙俄的腐朽与落后,沙俄各种矛盾激化。
3、(主观条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纲领:《四月提纲》方针:武装起义方针武装: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着革命武装群众基础: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理论:列宁主义(二)、二月革命(1917年3月8日):1、革命的爆发: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要求面包和停止战争,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
2、主力:工人和士兵。
3、特点:自发的武装起义。
4、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依据革命内容)5、结果:(1)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沙皇专制);(2)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2)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是俄国合法的全国政权;同时,起义者工人和士兵也在起义中组织自己的权力机关——工兵代表苏维埃.6、革命后的形势: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
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
(三)、《四月提纲》:1、提出: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列宁回国,发表了被称为《四月提纲》的重要演说。
2、内容:列宁在提纲中指出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通过和平方式夺权;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并提出退出战争。
3、意义:《四月提纲》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逐渐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
(四)、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的关键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1、时机的成熟:(1)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使用武力镇压革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