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14.36 MB
- 文档页数:32
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
【提示】(一)客观条件:1.19世纪20世纪初期俄国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很强,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3.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
(二)主观条件:1.俄国的无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革命性强。
俄国有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它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3.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国家的同盟军。
二、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试分析苏俄政治制度的特点。
【提示】(一)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是一个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之前仍是沙皇专制制度。
(二)“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十月革命后,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
(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和立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一些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表进入苏维埃政权,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或监督权利的实施。
因此,新生的苏俄的埃政权制度是典型的无产阶级专政。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本科测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那些重要成就?【提示】(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建设方针。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并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全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过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制度,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点练]知识点1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1.杨会军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提到:“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
”这场“起义”()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标志着俄国退出了“一战”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迫使沙皇退位”,故A项正确。
2.《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
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答案 D解析材料中关键信息是“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说明地方革命非常顺利,表明此时的沙皇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3.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
这里“自由”的含义是()A.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建立了工兵苏维埃政权答案 B解析二月革命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是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使俄国从专制统治中解放出来,故选B项。
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知识点2“四月提纲”4.“四月提纲”被称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是因为它()A.给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D.确定和平过渡的方针答案 B解析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四月提纲”指方向,即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正确。
5.“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之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十月革命后,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点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远远落后于他国。
2.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契机: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俄国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知识点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1)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917年11月7日,占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2)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帮助下,占领冬宫,彼得格勒起义成功。
(3)莫斯科等地起义相继成功。
“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正确方向,但此时列宁仍然希望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必须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领导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取得胜利。
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特别提醒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和西方三权分立政体不同的政治体制。
小结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爆发背景:1、经济:19世纪60年代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阶级基础:俄国工业比较集中,无产阶级组织性和战斗性强;并有农民同盟军。
3、有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比较成熟的革命政党领导。
(布尔什维克)4、矛盾尖锐: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矛盾尖锐。
(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广大劳动人民同沙皇专制制度和垄断资本之间,农民阶级同贵族地主之间,资产阶级同沙皇统治之间,俄罗斯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
)5、一战影响:战争激化了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
(战争引起了革命)二、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1917.3(俄历二月),发生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新政权,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四月提纲”:1917.4 列宁“四月提纲”,提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主张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布尔什维克党内有分歧,党内有人反对该提纲)3、七月流血事件:1917.7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示威群众,(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战争政策,进攻失败后人民不满。
)公开反对革命。
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4、十月革命:1917.11(俄历十月),彼得格勒发生了起义,工人、士兵攻占冬宫,起义取得胜利。
5、建立政权(1)列宁起草《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通过《和平法令》建议停战,苏维埃同德、奥签《布列斯特和约》割走大片土地(“一战”后,大片土地被收回),(作用:争取了和平的外界环境。
)(3)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是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作用:争取农民支持)(4)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即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程标准: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高考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基础知识】一、爆发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政治基础:俄国各种矛盾激化(薄弱环节)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群众基础: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组织基础:有较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思想基础:列宁主义导火线: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二. 十月革命的经过1、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最大成果)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封建2、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两个政权并存。
(暂时的、过渡状态)3、《四月提纲》报告:①指明方向---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②提出方式---和平过渡4、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过渡失败---改变方式)5、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工农苏维埃。
(暴力胜利)三、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政治:-----掌握政权(最核心)⑴颁布《告书》宣告新政权的建立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⑵选举成立新的政府---人民委员会经济:-----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颁布《土地法令》(封建----国有)外交:----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四、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现代历史的开端)2、打击帝国主义----鼓舞国际无产阶级和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3、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变为现实,开创新局面,开辟新道路五、俄国革命的特点1、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2、走的是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革命道路3、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4、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重难点】1、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有何异同?(全品P42)2、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全品P43)。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选择题1.列宁曾提出“我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将作为国际社会主义的火炬,俄国人开始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将去完成”。
但革命后他又提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必然要一方面团结各国先进工人的苏维埃运动,另一方面团结殖民地和被压迫民族的一切民族解放运动”。
由此可知十月革命()A.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B. 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C. 实现了俄国的民族独立D. 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2.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一些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参与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
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 1688年的光荣革命:没有代表,不纳税B. 1776年的美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C. 1789年的法国革命:民主、法治、和平D. 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3.马克思曾指出,运用《共产党宣言》原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事件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证据是()①正义者同盟建立②十月革命的胜利③苏俄新经济政策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②③4.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拍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
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入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
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B. 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C. 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世界政治发展方式的不同D. 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5.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成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