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格式:ppt
- 大小:14.36 MB
- 文档页数:32
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条件。
【提示】(一)客观条件:1.19世纪20世纪初期俄国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俄国帝国主义具有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很强,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3.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也成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
(二)主观条件:1.俄国的无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革命性强。
俄国有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它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3.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国家的同盟军。
二、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试分析苏俄政治制度的特点。
【提示】(一)十月革命之前俄国是一个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之前仍是沙皇专制制度。
(二)“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十月革命后,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
(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仅拥有行政和立法权,而且拥有立法权,一些工人、农民和士兵的代表进入苏维埃政权,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或监督权利的实施。
因此,新生的苏俄的埃政权制度是典型的无产阶级专政。
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本科测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那些重要成就?【提示】(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建设方针。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并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全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过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制度,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点练]知识点1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1.杨会军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提到:“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
”这场“起义”()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C.标志着俄国退出了“一战”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迫使沙皇退位”,故A项正确。
2.《历史性的转折:1917年俄国革命》中写道:“二月革命的胜利是在彼得格勒决定的,莫斯科和其他大城市、外省以及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和平地接受了2月底3月初彼得格勒的事变。
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
”“电报革命”的出现集中说明()A.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成熟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答案 D解析材料中关键信息是“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说明地方革命非常顺利,表明此时的沙皇专制统治已不得人心。
3.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
这里“自由”的含义是()A.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建立了工兵苏维埃政权答案 B解析二月革命在俄国历史上的作用是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使俄国从专制统治中解放出来,故选B项。
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知识点2“四月提纲”4.“四月提纲”被称为十月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是因为它()A.给予俄国人民“和平、土地和面包”B.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C.确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方针D.确定和平过渡的方针答案 B解析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四月提纲”指方向,即提出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正确。
5.“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封建王朝,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之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十月革命后,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点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经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远远落后于他国。
2.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3.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4.契机: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俄国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知识点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1)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917年11月7日,占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2)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帮助下,占领冬宫,彼得格勒起义成功。
(3)莫斯科等地起义相继成功。
“四月提纲”指明了革命的正确方向,但此时列宁仍然希望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七月事件”表明和平夺权已不可能,必须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领导武装起义,首先在彼得格勒取得胜利。
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特别提醒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行了和西方三权分立政体不同的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