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9.51 KB
- 文档页数:1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课标及教学要求】【重难点】十月革命过程: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狭义)异同;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异同;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学:自主学习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讲:【知识结构及重难点解析】一、十月革命的背景——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经济:1861农奴制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②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直接)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的发生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二、十月革命的过程(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考点1)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2、结果: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超出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二)《四月提纲》的发表(列宁)(考点2)内容: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得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三)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和平夺权没有可能1、概况2、结果:确立武装起义的方针。
●理解:二月革命后列宁曾经设想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但在七月事件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高压政策使革命和平发展没有可能,这是采取暴力手段的直接因素;而长期的沙皇专制使俄国缺乏合法斗争的条件则是主要因素。
(四)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权(考点3)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革命★转变:资产阶级性质革命—社会主义性质革命和平夺权——武装夺权(8月会议)●革命过程也可归纳为:十月革命(五)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时间、内容、意义)内容1、《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课前自主学习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沙皇专制仍占统治地位,————尖锐. 2.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二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
沙皇俄国成为—————的环节。
3.————年3月,“————”爆发,统治俄国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革命中,首都————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俄国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发表了“————”,提出了从————向————转变的任务,提出“————"和“————"的口号,争取和平夺权。
2.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遭到惨败。
接着,又镇压了————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
3.面对新形势,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夺取政权。
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和————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接着,————等城市的武装起义相继取得成功。
三、伟大的开端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正式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
2.大会还通过了《————》和《————》。
随后,苏俄政府退出了世界大战。
大会还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这次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
本课第一目“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讲述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强调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第二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包括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内容;第三目“伟大的开端”,讲述十月革命后,新的国家政权的组建情况及政治经济措施,说明其社会主义的性质,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理解: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收集整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近期纪念活动的相关时事,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索资料,联系实际、放眼世界的能力。
2、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3、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在课堂中的扮演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2、难点:对《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的当前形势的特点和革命无产阶级的任务的认识。
基础知识梳理:一、革命前夕的沙皇俄国1. 世纪年代沙皇政府进行改革,走上了道路,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是个落后的国家。
2. 世纪初俄国进入阶段,各种社会十分尖锐。
3. 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4.二月革命:年月爆发,推翻了王朝,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革命后俄国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掌握实权。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时间:人物提出了俄国革命从革命转变为革命的任务。
内容提出了“”和“”的口号。
争取以方式夺取政权。
2.七月流血事件:时间影响:局面结束,夺权成为幻想。
3. 年月日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接着等城市武装起义相继成功。
三、伟大的开端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大会⑴内容:①通过起草的《》,宣告已北推翻,全部政权归②通过《》苏维埃俄国退出了。
③通过《》没收地主的,实现,将土地分配给使用。
④选举产生第一届,即,当选为主席。
⑵意义:表明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政的国家诞生。
2.苏维埃政权:拥有权、权和权。
一批、和的代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代表人民行使或的实施。
3.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由领导,以建立为目的。
⑵十月革命成功地在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地统治。
⑶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和的解放斗争。
⑷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变为,开创了的新局面。
⑸十月革命为俄国的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要点剖析: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的原因及其特点1、原因(1)客观条件:①俄国已经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也就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②俄国发展落后,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使其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③一战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历史条件(背景)(1)客观原因: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直接)(2)主观原因:③有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和列宁’的指导④有巩固的工农联盟⑤有丰富的革命经验,革命性强2、二月革命倒沙皇(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作用: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2)结果: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3、《四月提纲》指方向(1)背景: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2)内容: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4、七月事件抛幻想:从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结束两个政权并存局面)5、十月革命现曙光(1)时间:1917年11月7日;(2)领导者:列宁(3)胜利标志:攻占东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起义也相继成功。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三、伟大的开端(胜利)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1)巩固政权的措施①政治上: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苏维埃政权建立②经济上:通过《土地法令》,实行土地国有化,把土地分给劳动者使用③外交上: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2)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2、成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十月革命的意义:(1)对俄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对世界:①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②鼓舞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新道路(3)对人类历史: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必修1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必修1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意义【具体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及其历史意义★2、社会主义革命为何首先发生在俄国?★3、如何认识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性质和内在联系?★4、《四月提纲》提出无产阶级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的途径。
后来为什么走向武装起义的暴力革命道路?★5、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受到广大工农支持的原因?★★6、中俄两国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从中得出什么认识?★★7、试结合课文内容和“学习延伸”资料,分析十月革命后苏俄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结构】一、历史条件:1、客观:①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生活贫困②沙皇专制统治,社会矛盾尖锐;③俄国参加“一战”,加剧社会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环节2、主观:①有革命性和战斗力较强、集中大城市的革命主力:工人和士兵②有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③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④有成熟的革命理论指导:列宁主义二、革命进程1、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结束沙皇专制,出现两个政权并存2、“四月提纲”:争取和平夺权3、七月事件:临时政府镇压工人和士兵游行,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决定武装起义4、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各地武装起义成功5、建立政权: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①全部政权归苏维埃②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和平法令》、《土地法令》③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三、历史意义(结论)1、国内: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新道路;2、国际:①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一个缺口,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②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巩固反馈】一、选择题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说课稿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王杰一、说教材《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内容。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对我国的影响巨大,同时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2.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1.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首先成功的主客观条件。
2.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国际、国内意义。
3.熟悉并理解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性质。
三、说教材重点与难点根据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以上分析及本课的特点,确立本课的重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新生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四、说学情由于在初中课本中已经学过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内容,对于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高一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历史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但总体上来说,历史知识的储备和认知水平仍然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进行点拨、启发和矫正。
五、说教法、学法本课运用课堂讨论进行授课,特别是在重难点的问题上,精心设计一些讨论题,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究,本课主要运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讲解法:解释学生不明白的知识点。
2、演示法: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展示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图片资料,更直观展示教材内容。
3、讨论法: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与老师互动。
六、说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介绍俄罗斯的情况导入新课2、教学过程(1)给学生显示俄国革命前相关状况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探究一、根据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展示组(导师组)上台讲解本组所展示的探究一的内容,由其他组的同学质疑点评补充,点评时由本组记录(由学科代表负责给展示和点评的同学加分)。
笫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意义及世界意义二、技能目标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问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脉络。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 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教育. 【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共产国际”的成立以及新经济政策难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布列斯特和约及苏俄巩固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就开始了《世界近现代史》下的学习,俄国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问:请问同学们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是什么国情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对,俄国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按照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点来说,社会主义只能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但是却最先出现在较为落后的俄国。
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现在开始学习新课。
新课教学:导读:我们先来学习导读部分,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然后回答这三段到底讲了些什么。
请甲同学分别归纳一下这三段话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以后老师讲解。
)对,第一段讲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第二段讲了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多个地区爆发了民族解放运动;第三段讲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
实际上,这三段分别概括了第一章总共三节的简要内容。
小结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爆发背景:1、经济:19世纪60年代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阶级基础:俄国工业比较集中,无产阶级组织性和战斗性强;并有农民同盟军。
3、有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比较成熟的革命政党领导。
(布尔什维克)4、矛盾尖锐: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矛盾尖锐。
(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广大劳动人民同沙皇专制制度和垄断资本之间,农民阶级同贵族地主之间,资产阶级同沙皇统治之间,俄罗斯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
)5、一战影响:战争激化了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
(战争引起了革命)二、革命过程:1、二月革命:1917.3(俄历二月),发生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新政权,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四月提纲”:1917.4 列宁“四月提纲”,提出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主张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布尔什维克党内有分歧,党内有人反对该提纲)3、七月流血事件:1917.7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示威群众,(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战争政策,进攻失败后人民不满。
)公开反对革命。
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4、十月革命:1917.11(俄历十月),彼得格勒发生了起义,工人、士兵攻占冬宫,起义取得胜利。
5、建立政权(1)列宁起草《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通过《和平法令》建议停战,苏维埃同德、奥签《布列斯特和约》割走大片土地(“一战”后,大片土地被收回),(作用:争取了和平的外界环境。
)(3)通过了《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目的是消灭俄国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作用:争取农民支持)(4)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即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
必修1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知识点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1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1历史第19课知识点学法导航1.学习本课,一是要宏观上把握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理论产生→革命实践→制度建立;二是要探究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发展规律,归纳整理十月革命中的重大举措,认识其阶段性。
2.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
3.从不同角度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4.结合十月革命的伟大影响,比较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必修1历史第19课知识点:重点讲解简要分析十月革命的爆发与俄国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用“俄国是当时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这句话来加以概括,它体现了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以及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俄国的这一基本特征对于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从政治矛盾来看,落后的俄国是当时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沙皇政府以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各种罪恶于一身,以最野蛮的形式对广大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压迫,使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同地主的矛盾、沙俄统治者同少数民族的矛盾、沙俄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资本主义同封建农奴制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其他帝国主义的矛盾以及广大劳动群众同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错综交织,空前激化。
“沙皇君主制在政治上的非常落后使得群众的革命攻击力量异常强大”。
因此在俄国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完全可能取得成功。
第二,从资产阶级来看,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滞后造成资产阶级天生软弱。
俄国工业虽然当时在资本主义世界排第五位,但与美、德、英、法相比十分落后。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长期依附于被俄国人民痛恨的沙皇制度,二月革命中仓促掌握政权,缺乏军事实力和政治经验,容易被人民革命所推翻。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落后的具有军事封建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3.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状况,及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直观观察法、资料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设置:去年是中国“俄罗斯年”,今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这也是两国关系最佳状态。
回顾中俄关系,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侵略;十月革命给中国以方向;中苏的兄弟情谊与交恶;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回首这一切,不禁更让我们关注这个和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同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邻邦的命运,这一切应该从十月革命说起——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板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讲授新课板书: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教师提问:我们上历史课时,每学习一件历史事件,首先必须分析它的背景。
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俄国的史实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工业革命以后,俄国进行了1861年改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俄国向帝国主义过渡,特征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教师讲述:20世纪初期的俄国,充满了动荡、危机,酝酿着革命。
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3、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二、革命进程
1、二月革命爆发:
(1)爆发
-------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爆发“二月革命”,(2)结果
①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
②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③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3)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
(1)背景
①二月革命之后,广大人民要求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拒绝满足人民的愿望,宣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任务:号召人民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留血事件:
1917年7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进行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
-------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武装起义方针
4.十月革命
(1)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11月6日夜,起义开始
(2)11月7起义工人和士兵迅速攻占了彼得格勒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
(3) 8日凌晨,起义者攻占了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冬宫。
(4)结果:革命取得胜利,宣告推翻俄国临时政府,成立“工农临时政府”。
退出一战。
三、伟大的开端
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
(1)内容 --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①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宣告新政权的建立---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②通过了《和平法令》--退出战争和《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③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1)意义:
①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②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性质: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历史意义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4、十月革命的道路特点是什么?中国的革命道路?启示?
俄国:-----
“城市中心论”——胜利首先是在城市取得的,再由城市扩展广大农村到乃至全国。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
启示:符合本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别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