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7.89 KB
- 文档页数:5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课前自主学习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沙皇专制仍占统治地位,————尖锐. 2.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二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
沙皇俄国成为—————的环节。
3.————年3月,“————”爆发,统治俄国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革命中,首都————的工人和士兵建立了新政权————,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俄国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发表了“————”,提出了从————向————转变的任务,提出“————"和“————"的口号,争取和平夺权。
2.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遭到惨败。
接着,又镇压了————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
3.面对新形势,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举行————,夺取政权。
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和————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接着,————等城市的武装起义相继取得成功。
三、伟大的开端1.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正式宣告临时政府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
2.大会还通过了《————》和《————》。
随后,苏俄政府退出了世界大战。
大会还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这次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
本课第一目“革命前的沙皇俄国”,讲述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强调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第二目“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包括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内容;第三目“伟大的开端”,讲述十月革命后,新的国家政权的组建情况及政治经济措施,说明其社会主义的性质,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理解: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收集整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近期纪念活动的相关时事,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索资料,联系实际、放眼世界的能力。
2、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3、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在课堂中的扮演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篇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
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本课引言通过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说明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法1: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
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
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对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人如此巨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大家把目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了解那场给世界带来巨变的十月革命。
方法2:(展示列宁的画像)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
列宁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
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推向高潮。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次革命运动。
(二)讲授新课: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俄国是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Array识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落后的具有军事封建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状况与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情景再现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二、教学重点的难点1.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一组图片,指出他们是谁?然后回答他们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来什么样的贡献?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列宁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
列宁是如何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讲授新课】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请同学们先看课本88页,然后思考俄国是否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哪些是主观条件?哪些是客观条件?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呢?(提示)条件:(1)客观条件:①当时俄国已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③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
(2)主观条件:①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②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8页至90页,归纳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型:新授课考纲要求:俄国十月革命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识记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措施,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探究十月革命的背景,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导入:看图片:列宁的葬礼【师】1924年1月21日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限的悲哀,悲哀是因为一位伟人的去世,这位伟人是?【生】列宁。
【师】90余万的工人、农民、士兵为什么在最寒冷的冬季排着长队来送别列宁?列宁为俄国做出了怎样突出的贡献?【生】因为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十月革命的时代,追寻那段过往的岁月。
初高中知识衔接: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二月革命中掌握政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是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展示学习目标(师板书,学生阅读)1、探究合作分析史料得出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2、识记并简述十月革命的过程(夺取政权、巩固政权)3、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一、十月革命的背景根据史料,小组合作探究十月革命的背景(要求:勾画关键信息并归纳,回答问题)革命背景之一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1913年按人均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
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
……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王斯德主编《世界近代史》阅读上述史料,思考:1、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与美、德英等国比较,具有什么特征?教师小结: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革命背景之二材料一: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生,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
……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十分贫苦。
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
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
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材料二:工人每天工作12—14小时,有些企业甚至达到16—18小时。
工资很少,一个月仅有6—19卢布,完全不够养家糊口。
工人被剥夺了参加自己组织的权利,如果罢工将被关押2—8个月。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三:教材88页图片沙皇军警驱赶示威群众材料四:1910年经济罢工有214次,政治罢工8次,l914年经济罢工迅速上升到1370次,政治罢工达1034次,参加者近10万之众。
阅读史料一、二、三,思考:俄国社会有哪些矛盾?【生】材料一: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材料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材料三:统治者与广大群众之间的矛盾教师小结:俄国社会各种矛盾尖锐革命背景之三材料一:因大量劳动力投入一战,全国播种面积较之1909年下降85%,食品供应紧张,军队仅能得到原来供应量的一半。
1916年,仍有20万士兵没有武器,到1917年3月,俄国约150万人死于战争,四百多万人伤残。
材料二: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列宁选集》第26卷材料三: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阅读史料思考:1、材料二中的“战争“指什么?2、该战争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是什么?教师小结: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成为十月革命的导火线。
以上各种因素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原因。
革命背景之四材料一:俄国无产阶级深受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与农民保持着天然的联系,容易结成工农联盟。
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阅读材料,思考:1、从无产阶级革命性、政党、联盟及革命理论归纳十月革命爆发的有利条件革命性:无产阶级深受压迫——革命性强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联盟:工农联盟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教师小结:以上是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观条件。
【师】经济实力的薄弱、阶级矛盾尖锐和一战致使俄国陷入了绝境。
在这个绝望的年代,革命成为最直接快速的手段。
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性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教师小结十月革命的背景1、客观条件: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2)各种矛盾尖锐;(3)一战使各种矛盾激化。
2、主观条件:(1)俄国无产阶级受压迫严重,革命性强;(2)俄国有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的领导;(3)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即学即练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C .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D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二、十月革命的过程(一) 夺取政权 自学部分1、二月革命①二月革命的目标?(阅读教材 88 页第三段回答)②二月革命出现了哪两个政权并列的局面?(阅读教材 89 页第一行回答)③苏维埃的含义?(阅读教材 89 页“历史纵横”回答)2、《四月提纲》①革命任务是什么?(阅读教材 89 页第二段回答)②列宁为了实现革命任务提出了哪两大口号?(阅读教材 89 页第二段回答③《四月提纲》中主张以什么方式夺取政权?3、七月流血事件什么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阅读教材 89 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第三段回答)回答)4、十月革命(狭义)①狭义的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②狭义十月革命的目标?教师小结:1、二月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封建) 十月革命的性质:社会主义革命(反对资产阶级,推翻临 时政府)2、夺取政权的过程:二月革命推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即学即练:(1)《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 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 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性质是( B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社会主义革命C .无产阶级革命D .农民革命 (2)下列俄国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是 (C ) ①二月革命爆发②《四月提纲》的发表 ③两个政权并存 ④十月革命胜利 ⑤七月流血事件A 、②①④③⑤B 、①④③②⑤C 、①③②⑤④D 、②①③④⑤(二)、巩固政权 自学部分1、为了巩固政权,苏维埃政权召开了什么会议?该会议颁布了哪三个文件?(阅读教材 90 页“伟大的开端”第一段和学思之窗回答)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诞生的标志?(阅读教材 90 页倒数第二段回答)教师小结: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采取三大措施:政治上,发表的《告俄国工人,士兵和农民书》;选举产生了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掌握政权外交上,通过了《和平法令》 ——退出一战,恢复和平环境经济上,颁布了《土地法令》——封建→国有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人民的利益,得到广大工农的支持随即训练(2012·上海单科卷·21)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 问题,其措施是( B )A .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B .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C .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D .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三、十月革命的影响4根据材料回答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中国等产生了哪些影响?(要求:从材料中勾画关键词并归纳,分钟)材料一:十月革命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岳麓书社第20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材料二: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它的伟大历史意义是永远不能被抹杀的。
从国际范围来说,十月革命打破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由理论成为现实。
材料三: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生】材料一: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材料二:人类历史新纪元打破一统局面由理论变为现实材料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四:中国先进的分子走俄国人的道路教师小结:十月革命的意义1、对俄国: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
2、对世界:建立第一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对中国:指导了中国革命。
【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苏东巨变后,俄罗斯出现否定十月革命的观点,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少数职业革命家精心策划的政变。
1、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2、在当时那个时代,这场革命的发生到底有没有必然性?教师小结本课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一、十月革命的背景经济方面:客观原因政治方面:社会方面:阶级条件:主观条件政党组织:理论指导:二、十月革命进程1、2、夺取政权3、巩固政权三、四、十月革命的意义1、对俄国2、3、对世界4、5、对中国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