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
理解:理解十月革命革命爆发的条件与必然性。
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及图片,立足材料,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及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重点难点】重点: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与必然性【教学方式】采用分组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学生阅读、讨论与教师点拨、分析相结合。
【教学用具】采用pp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1991年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图与《俄国十月革命周年纪念活动》图对比,从历史与现实的反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构建知识结构』1、小组交流订正课前预习题(练习册填空部分)2、构建知识结构简图、检验预习效果『师生互动』一、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根据探究资料与任务,小组合作探究: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具备了哪些历史条件?第一组: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的经济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为十月革命爆发提供哪个方面的条件?第二组:俄国在政治统治上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何不同?俄国在政治上有何特点?第三组:俄国存在哪些社会矛盾?第四组:一战给俄国带来什么的影响?一战为十月革命爆发提供哪方面的条件?2、主观条件:(补充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分析方法推导出主观条件。
二、革命经过:提出问题,学生解决思考题,梳理出重点知识点与发展脉络。
三、革命成果:思考:建立政权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如何理解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学生分析、解决。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历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2、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过程和胜利的史实;3、分析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十月革命基本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的发展历程。
2、通过对十月革命原因、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深刻认识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分析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学会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开创性的国际意义。
2、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要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问学生:图中人物是谁?学生:卡斯特罗教师:对,这是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前些天刚刚去世。
他领导古巴创立了美洲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并长期与美国对峙而不倒,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
美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古巴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当然,美国在上世纪领导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进行了半个世纪的冷战,那么,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是谁?学生:苏联。
老师:是的,苏联是当时能够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苏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苏俄建立的过程。
2.展示史料: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问学生:那么根据马克思的判断,最应该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是哪些国家?学生回答:美国,英国..老师:是的,就是这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最能够暴露出突出的矛盾,但是,最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却是沙俄,难道当时的沙俄很发达?3.材料: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社会主义革命会首先发生在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材料一:俄国在备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制约的同时,国内垄断资本对无产阶级的无情剥削、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对人民的残酷压迫、以及俄罗斯民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高压统治,都使阶级矛盾和民族尖锐起来,再加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也是此起彼伏,革命运动一触即发。
19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专题的结束章。
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了的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化为现实。
十月革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上打开一个缺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2.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3.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①掌握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落后的具有封建军事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②识记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以及十月革命的胜利等史实;③掌握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理解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俄国、对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文史资料和影视片段,借助形象思维来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别能力;②通过阅读材料来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的历史观;③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活动,讨论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俄国、对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并感悟伟人的人格魅力;②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祖国的建设与富强贡献力量;③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4.重难点本课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确立依据:课标要求突出方法:创设情境、材料分析本课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以及世界的影响确立依据: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突破方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二.学情分析1.知识背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十月革命的史实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的十九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
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此进入人类社会的新纪元。
【知识与能力】(1)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首先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2)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和国际、国内意义。
(3)熟悉并理解苏维埃俄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性质。
【过程与方法】(1)从俄国的特殊性角度分析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提高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一系列政策、法令内容及其作用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实施这些政策的必然性和作用,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辩证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2)通过对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或建设的方针政策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要实事求是,要按经济发展规律来进行。
【教学重点】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苏维埃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教学难点】对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的理解和对十月革命的性质的理解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实现师生的互动与双赢,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以切实提高教学的整体实效。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直至巴黎公社的失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
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场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学案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课前自主学习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经济状况: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改革后,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社会状况:20世纪初,俄国进入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二月革命时间:年3月。
目标:推翻王朝。
革命性质:革命。
结果:出现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时间:1917年4月内容:(1)提出了从革命向革命转变的任务。
(2)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的口号。
(3)争取以方式取得政权。
意义: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俄国实际问题的典范;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提供理论依据。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的示威游行,局面结束。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7日晚,“”号巡洋舰发出进攻的信号,次日,占领。
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三、伟大的开端1.苏维埃代表大会内容:政治上:通过《》,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
通过《》(建议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通过《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化,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所有制有没有变)。
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主席。
意义:这次会议表明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专政的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由领导,以建立体现社会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为目的。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篇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
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本课引言通过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说明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方法1: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
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
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对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
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人如此巨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大家把目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了解那场给世界带来巨变的十月革命。
方法2:(展示列宁的画像)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
列宁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
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推向高潮。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次革命运动。
(二)讲授新课: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
??俄国是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落后的具有军事封建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3.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状况,及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之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情景再现、问题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直观观察法、资料分析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设置:去年是中国“俄罗斯年”,今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活动,这也是两国关系最佳状态。
回顾中俄关系,可谓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沙俄时代对中国的侵略;十月革命给中国以方向;中苏的兄弟情谊与交恶;中俄的战略协作关系……回首这一切,不禁更让我们关注这个和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同行了近半个世纪的邻邦的命运,这一切应该从十月革命说起——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板书: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二、讲授新课板书: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教师提问:我们上历史课时,每学习一件历史事件,首先必须分析它的背景。
在学习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俄国的史实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工业革命以后,俄国进行了1861年改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俄国向帝国主义过渡,特征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列宁主义诞生。
教师讲述:20世纪初期的俄国,充满了动荡、危机,酝酿着革命。
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国际形势: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垄断和竞争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经济大发展。
经济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这极大地有利于革命。
此外,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走向全面反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有利于革命的到来。
因此我们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分析归纳一下俄国国内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但是这个国家却没有像英、德、美国那样快速发展,只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同学们想一想: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当时俄国存在着各种社会矛盾,既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靠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因实力不足而处于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地位,不够独立。
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述:当时的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革命最容易在最薄弱的环节打开缺口。
上述两方面情况,构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
教师提问:俄国革命还具备哪些主观条件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由于俄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极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形成。
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俄国工人阶级开展斗争比西欧各国晚,受机会主义危害较小。
经过1905年革命洗礼,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
俄国无产阶级有农民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更为重要的条件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
教师简要介绍列宁,着重点放在列宁理论上: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资本主义相对不很发达的国家和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关于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策略原则,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上述三点俄国革命出现的历史条件,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中唯一具备成熟的革命条件的国家,其它国家或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如德国;或是主客观条件都不具备,如英、法、美。
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有没有关系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上的两幅图片,指出一战有利于革命的成功。
多媒体展示:教师总结:广大人民群众最希望的是和平、土地和面包等基本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障。
加上俄国在战争中失败,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沙皇统治日趋虚弱,资产阶级也左右不了局势,各种社会矛盾都集中到沙皇专制制度上。
在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厮杀得难解难分。
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
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二月革命是什么性质的?学生回答: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教师讲述:二月革命后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但掌握实际权力的是临时政府。
苏维埃得到武装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支持,管理国家事务,但是,在苏维埃中占多数席位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反对社会主义革命,他们支持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只是一时还没有掌握镇压工农革命的武装。
到底谁掌权?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回国后发表的《四月提纲》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因为武器在人民手中,列宁认为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
但是,临时政府制造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
板书: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多媒体展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形势图教师讲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
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确认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决定在近期举行起义。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在列宁亲自领导下,从11月6日晚开始到8日凌晨攻占冬宫,取得胜利。
教师向学生展示有关十月革命的图片。
时间:1917年11月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主要参加者:工人、士兵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结果:取得了胜利,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列宁在十月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方向;②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③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④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了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根据以上介绍,我们可以把这场革命的过程简单概括为:“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板书:三、伟大的开端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书回答,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学生回答: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学习之思中的内容。
教师讲述:《和平法令》使国家和人民免于战争,《土地法令》掌握了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
教师补充:与德国签订的和平条约即布列斯特和约,结束同德、奥集团的交战状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由于红军刚刚建立,无力抗击德军,没有实现《和平法令》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苏维埃政府被迫接受了十分苛刻的条件,丧失了大片领土,但赢得了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
一战结束,德国战败,丧失的领土被夺回。
教师讲述:通过上述一系列政策,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了人民支持,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上,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即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这次代表大会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了。
十月革命永载史册,它的历史意义重大而且深远。
教师提问:十月革命对俄国有什么影响?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教师讲述:它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
教师提问:十月革命也具有国际意义,它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为什么这样说?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述:十月革命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它使世界进入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
教师补充:十月革命还是世界历史的界标,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课堂总结: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前,1917年3月爆发了二月革命,革命的结果是产生了两个并存的局面,但政权却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政权所掌握。
在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课后探究: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而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请分析两国革命的道路为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