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1.63 KB
- 文档页数:2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考试内容:选修三全一册.第Ⅰ卷历史选择题有25小题,共50分;第Ⅱ卷历史非选择题有3题,共50分。
题目设计以材料型为主,材料的呈现方式有文字资料、数据统计图表、图片等,注重创设新情景,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二、试卷的主要特点1、考点覆盖面比较广,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以理解、运用方式考查课本内容。
选择题部分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广,侧重考查历史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占多数,符合高考命题的改革趋势.试题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现行历史教材,但又不囿于历史教材,尤其是不囿于教材的具体知识和具体表述。
注意移情设景,整合课程资源。
2、重视对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为了适应高考的趋势,材料解释题比重加大。
不但非选择题采用材料型,选择题也较多地采用材料型,把教材现有的知识点置于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中来考查,显得新颖、活泼.同时也设置与教材基本没关联的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上学到的思维方法作答,体现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重视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查,试题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历史考查回归课本以及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命题趋势,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三、学生答题存在问题1、课本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一些史实不能准确有效掌握,基本史实掌握不牢。
31题主要考察梭伦改革,问题设计紧扣材料,新颖灵活。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回答层次逻辑性强,阐述观点表达准确,充分体现“三化",基本史实识记到位,得分集中于10分左右。
但有一部分学生历史基本功欠佳。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审题出现偏差,如问题1,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弄不清要回答什么?②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储备难以达到考试要求,以至于回答问题张冠李戴,回答非所问。
③不能紧扣材料作答,提取信息能力有待于加强。
不少学生回答离题万里,不知所云。
④综合概括能力不强,特别是对教材的知识综合归纳不够准确、到位,教师应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这方面的要求.2、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科质量分析真理半张纸,闲言万卷书。
期中考试总结,言简意赅,直奔主题,直截了当,实事求是。
本次考试试题,历史科试题以知识性考查为主,绝少能力性考察,只要学生将基础知识记忆牢固,一般成绩都比较好,所以,纵观本次考试成绩,不及格的同学各班都比较少。
成绩不多讲,关键找问题,目的求改进。
第一个问题,在阅卷中我们发现,第27题第一问,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背景,有大量的学生回答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出现的背景,及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火箭班也有不少这种情况。
这给了我们师生一个重要的警示。
历史这名词当中,史是史实,历是经历、历法,也就是时间顺序,没有时序,何谈历史。
我们今天的教材是以专题史体例编写的,很不利于学生的通史框架的形成,这对历史问题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这种情况已经为许多专家学者所批评,据说新一轮课程改革,历史教材将重新回归通史体例。
但在教材变革以前,我们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要特别重视历史的时序问题,这才能为深刻的理解历史奠定基础。
第二个问题,在阅卷中我们发现,第10、12、21题等这些需要我们同学认真阅读、理解材料,运用自己的思维做出判断的能力型考察试题,错误率比较高。
这与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重记忆而轻理解有很大关系。
当然,记忆是前提,没有记忆就没有理解的前提基础,但是,我们能发现,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
注重能力的考察是大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特别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讲透彻,学生要力求深刻理解,融会贯通。
在理解中记忆,不断提升能力。
第三个问题,阅卷中发现,第26题第一问的文言文材料是我们的练习册上有的,意思我们同学基本都懂,但要准确的总结出其共同点:“民本思想”四个字,却很少有同学能做到。
反映出我们同学答题时总结概括的能力比较差,这与我们同学平时做题过于依赖答案缺少独立思考答题有很大关系。
包括平时上习题课,我们同学往往关注的重点是答案,而忽视老师讲解答案的过程。
学生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总结与反思•相关推荐学生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总结与反思(精选10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总结与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生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总结与反思篇1一.整体试卷分析:试卷有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
从卷面来看,题型较灵活,包含内容较广而多。
主要考查学生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存在问题:1. 从学生来看,学生层次不同,一部分是学优和和中等生,另一部分是学困生。
平时行为习惯较好的学生,考试基本考出了好成绩,而学困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惰性强,不及时进行复习和预习。
比如:听说读写能力较差,学习没有兴趣,单词掌握不牢,语言信息不足等等。
2.其次,从试卷上分析,由于试卷难度不一样,因而各年级学生及格率,优生率和平均分都不同,如何缩小班级之间的差距,将是今后的教学重点。
三.改进措施:1.从每个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殾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2.注重学法指导,开发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3.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特别是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加强学习困难生的及格率。
4.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总结了教学中得失。
我们找问题,定措施。
从而保证我们在以后教学工作中,适时拿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不断提高我校英语组教学质量。
学生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总结与反思篇2考试后,我最关心的事莫过于各科的成绩了。
成绩很不理想。
其实分数只不过是检测我们对知识掌握了多少而已,不必耿耿于怀,而是要明白自己在哪里失分了,找出原因,及时弥补。
我们必须总结失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一是基础知识。
要想使自己的基础知识更广泛,就需要积累。
高中历史期中试卷分析优秀历史试卷分析篇一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主动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
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
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一项关怀的事业。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总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性格特点给予指导。
对于一些差生,我在课间多次谈话,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面对生活。
对于有天赋的学生,我教育他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榜样,让学生树立自己的思想,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自觉发展自己,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
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室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
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
加上本人对教材生疏,同时要到广州进修本科,无暇顾及六个班面积较广的差生,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历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等等,这些问题是我以后工作的方向,我会通过不断的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高中历史考试质量分析篇一: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高二历史备课组试卷分析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20小题6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2小题40分。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又有所创新,内容比较丰富,不超纲 .2.选择题量适中,体现新理念,难度比较适中,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3.材料题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回答,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成绩分析1、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好。
学生总体得分情况较好。
2、学生的材料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加强。
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点。
4、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以史论证的方法和观念。
存在问题1、概念混乱,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
2、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
3、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缺乏历史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和能力。
4、不善于读文言文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
应对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高考方向2.提高课堂效率,狠抓三基,加强知识巩固、知识迁移与应用。
3.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积极性。
多鼓励、不打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落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享受学习的快乐。
4.在课堂上及课堂外对学生加强对材料分析题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材料。
5.多进行个别辅导,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弥补学生的缺陷。
篇二:高一期末历史试题质量分析高一历史期末试题质量分析朱店中学柳博桐一、试题评价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遵循新课改理念,试题难易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覆盖了高中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学生识记、理解与分析归纳的能力,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利于养成历史学习规范,有利于高一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夯实基础,为以后学习作知识和能力准备。
初中、高一、高二历史备课组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本次期中考试,初中、高一、高二历史学科试卷质量总体较好,很好的考察了本学段的所有重要知识点,既检验了学生本学段的学业情况,又为下一学段的教学提供了依据,有较强的导向性,具体分析如下:七年级: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和考察方式有一点认识,所以大部分学生成绩考得比较理想,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的引导和督促,争取让全部学生尽早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次考试覆盖面广,涉及题型多。
有针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如北京人生存年代,西周分封制,春秋五霸,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有对知识的理解和史料的解读,如青铜器的功能,商鞅变法的作用,百家争鸣的背景。
还有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的考察,如65、66题。
从答卷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还需要进一步夯实。
失分点主要在解答题上,这些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对学生的督促和辅导,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由课内进一步延伸至课外,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素养。
八年级:本试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题量适中,分值设置合理。
选择题涵盖了本阶段所学历史知识的各个方面,能够考察学生对本学段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非选择题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内容与学科教学目标相符。
考试内容分布、试题类型分布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大纲要求相一致,并且在知识覆盖面、能力梯度、知识密度上严格把关,试题难度适中、坡度平缓,较有利于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易程度有利于学生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真正拉开档次。
试题难易度如下:高一年级:试卷总分100分,期中选择题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4道材料解析题,共50分,年级平均分62.83。
25道选择题涵盖了高一期中前所有知识点,覆盖面全,试题难易适中,既有考察基础知识的简单题目,又有能够拉开学生层次梯度的较难题;4道材料解析分别考察了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之、三公九卿制、科举制以及民族交融与经济发展等主干知识,问题设置合理,能够考察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兼顾高一学生的基本学情,试卷整体质量较高。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学校延庆一中年级高二科目历史
三、根据各类难度题得分情况,分析本年级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估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教学缺乏对基础知识的夯实。
2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课下缺乏对学生的检测过关。
3.对学生的审题能力缺乏有效训练,学生能力达不到高度。
四、请对试卷题量、题型、难易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题量适中,题型按照高考类型来出,能有效考核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整体看,题型的有效性和区分度把握的相对较好。
如果能在基础和延展部分形成难度的有效区分就更好了。
说明:
此分析报告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按要求认真填写,每年级填写一份。
请各校于4月30日前将试卷分析交到教科研中心高中部办公室。
此表为样表。
高二学生期中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精选5篇)高二学生期中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精选5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学生期中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学生期中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1第10周的星期四到星期六,我们进行了高中阶段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这次考试我感觉到我考得不是很好。
因此,我要通过这次总结,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在前半个学期,我有对自己严格要求——按时完成作业、课后有不懂的问老师、上课认真做笔记等等。
但是为什么我会考得不理想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1:没有认真对重点题型进行归纳总结,只是一直在做题,做错的题没有再深入探究。
于是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建立一个错题本,当自己做错题目时,将其写进错题本中,并进行分类总结。
2:没有独立完成晚修,有时自己想不明白是会和几个同学一起讨论一道题,是晚修时的效率大大下降。
以后晚自修时要减少讨论的时间,增加自主学习的时间。
3:不重视基础,只对重点、难点进行探究和学习。
使自身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没有掌握好基础,于是考试便考差了。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进行基础的训练。
4:没有劳逸结合,平时学习的时间长了一些,使自己太累、压力太大。
无法调整好心态,做题时害怕、慌张、失措。
所以我要在平时放正好心态,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太放松。
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怀着这样的心态,再加上胆大如虎,心细如麻,使自己愈战愈强,愈战愈勇!经常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同学们都养成这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你会获益良多。
高二学生期中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2近几天,随着各地各学校期中考试陆续地结束,每一位高中生结合自己的考试情况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对制定下一步学习策略,找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望每一位务高一、高二同学们的必引起做够重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考试概述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共设有三个部分,分别是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
试卷总分为100分,时间限制为90分钟。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概念。
选择题分析选择题部分共有40道题,每题1分,总分40分。
题型主要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试题难度适中,覆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点。
考察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人物的身份辨识以及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分析填空题部分共有20道题,每题1分,总分20分。
试题主要涉及历史事件、组织机构、条约等知识点。
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问答题分析问答题部分共有4道题,每题10分,总分40分。
试题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题目设计合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合分析本次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难度适中,题目设计合理,涵盖了历史的不同领域和时期。
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问答题则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同时加强对相关概念和人物的记忆。
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效果,建议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历史研究项目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和思考。
结论通过对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整体难度适中,题目涵盖了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技能。
希望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二学生期中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高二学生期中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篇一」一、学生方面:1.史实不清,是致命的弱点。
2.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
或不重视,或认为历史很好学,不过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赶得上。
3.解题技巧的欠缺。
表现在如何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佳项,提高正确率;如何审好题,做到紧密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尽量多得分等等。
4.看书不细。
未能听进老师的忠言相告,一相情愿地以为这儿不考,那儿不考,存在侥幸心理,结果遭受沉重一击。
5.不会读书。
学生习惯了把一节教材从头念到尾,而较少注意抓住历史发展的脉搏,体味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领略历史的博大与精深。
6.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奴隶性强,不肯下工夫,主动去背去记极性差,这是成绩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八年级是中学生两极分化最严重的时期,好学生可以考90分左右,而差生只能考20分左右,差距太大。
二、教的方面:1.课时和内容所限,导致学生对于整节内容不能形成系统的认识,影响了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
2.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
3.历史故事虽能调动学生兴趣,但有时占用时间太长,课堂上应适度调整。
4.教师挖掘教材不到位,导致考试时有个别题型学生没有接触过,结果学生无从回答。
三、其他方面:1.本次考试试题出的.偏难,题量大涉及范围较广。
2.期末考试前时间紧,内容多,期中复习时间少,这也是考试成绩不好的一个原因。
针对上述原因,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努力做到:1.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对社会知识的讲解要透彻,观点要明确,点评要到位。
不能出现是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情况。
2.单元测试和课堂练习要围绕教材,难易得当,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
3.学生的课堂讨论或合作学习,课前要作深入调研,要充分把握好这个“度”。
4.根据教学进度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尽可能多安排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
5.对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回答问题等的评价要客观公正,不可盲目表扬和一味的说好。
高二学生期中历史考试总结与反思「篇二」近几天,随着各地各学校期中考试陆续地结束,每一位高中生结合自己的考试情况进行认真反思总结,对制定下一步学习策略,找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2011——2012高二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分析李永竹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
以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
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现实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试卷。
本次试卷的范围在第一单元到第七单元。
其中,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没有设置大的问答题。
下面,我将分别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分析:1、首先,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5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选择题得分率为6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课课通),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2、为非选择题,共计50分。
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
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其主要表现在:(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
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
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
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
如:第52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
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高二年级历史学生成绩现状及对策:高二年级学生现状分析从半期考来看,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能力差,分析材料无从下手,答非所问。
高二历史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质量分析一、试题评价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覆盖面广,重点强调基础,题型常规,难度适中。
试题以教材为依托,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选择题部分: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每题考察一个知识点,难度适中。
从考察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够准确作答。
2、主观题部分: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题目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难度适中。
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回答主观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分析不够深入,或者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
二、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容易混淆一些相似的知识点。
2、部分学生在回答主观题时,分析不够深入,语言表述不够准确。
3、部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对于一些材料题的理解不够准确。
三、教学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特别是相似知识点的区分和记忆。
2、增加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主观题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总结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总体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试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制度的一大进步B.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C.科举制度确立于隋朝,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沿用D.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B.北魏至唐代中期实行的均田制是封建土地国有制C.明代开始实行的“一条鞭法”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D.清代乾隆时期实行的“更名田”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C.清代乾隆时期实行的“更名田”是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D.清代咸丰时期开始实行的“摊丁入亩”是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A.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始终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B.汉代的“市”是指商业贸易活动,不是指市场D.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称为“商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的情况)“若夫榜场而举市贾焉,以所得者什,命之曰匠物。
航天学校高二年级2011~2012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科目成绩分析2011年11月9日~11日,我校组织了本学期期中考试,学校领导对此次考试十分重视,要求我们对此次考试做好成绩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调整提供依据。
为此,现就本次期中考试历史科目做出分析如下:一、学生情况我校高二年级文科班共有在校学生65人,分为2个教学班,3班34人,4班31人,主要为农村生源。
学生的成绩在全市来看处于偏低水平。
在教学中我发现,成绩不高的根源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理解与表达能力不强、知识面窄、学习自信心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但是,学生大多朴实可爱,比较听话,无论是哪个班,上课纪律都很好,如果能加以合理的引导,提高成绩是可以实现的。
二、教学情况1、及时鼓励、培养兴趣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理解与表达能力不强、知识面窄、学习自信心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等问题,我非常注意上课的表情,提问时的语气,评价时的用词,以保证学生的自信心不受挫伤;建立学生档案,如有一点进步,马上及时鼓励;如果学生表现不足,一般使用温和的劝说,避免使用粗暴的办法;同时在讲课时尽可能穿插介绍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2、注意贯彻新课改理念新课改强调从材料中得到结论,注意学生阅读理解材料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表达的能力的培养。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高考也在强调对学生这几方面能力的考查。
因而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本上的已有材料,当课本材料不足时注意补充其它材料,以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三、试题评价1、整体评价本次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卷面印刷清晰;有校对错误一处,但不影响做题;试题覆盖了已学过的所有章节,知识点分布较为合理,难度属中等,个别选择题较难;题型为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选择题也多是材料题,题型灵活,问法多变,需要同学们在理解史实、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灵活作答,单纯强调记忆的题目较少,符合高考的命题方向。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2016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20小题6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2小题40分。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又有所创新,内容比较丰富,不超纲 .2.选择题量适中,体现新理念,难度比较适中,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3.材料题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回答,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成绩分析1、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较好。
学生总体得分情况较好。
2、学生的材料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加强。
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点。
4、学生还不能熟练运用以史论证的方法和观念。
存在问题1、概念混乱,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
2、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
3、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缺乏历史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和能力。
4、不善于读文言文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
应对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认真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高考方向2.提高课堂效率,狠抓三基,加强知识巩固、知识迁移与应用。
3.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积极性。
多鼓励、不打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落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享受学习的快乐。
4.在课堂上及课堂外对学生加强对材料分析题的训练,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尤其是文言文材料。
5.多进行个别辅导,有针对性的进行以弥补学生的缺陷。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2]一、对试卷的整体评析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总分的5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三道大题组成,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精选6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1一、命题思路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分值为100分。
试题题型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整套试卷难度适中。
二、命题立意以考查基础内容为主,兼顾能力考查。
以会考说明为参照,突出强化基础知识的运用,通过一些考查迁移能力试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未来学习的方向,以适应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整体安排。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概括问题的能力偏弱。
在材料解析题中,很多学生不会寻找关鍵词。
(2)答案中缺少关键字。
有的同学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块,可是有很多是无关紧要的话,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老师逐字逐句的慢慢的研究答案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主要就是看关键语句、关键词。
(3)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的选择题和书本上一样的语句表述,可学生仍然做错,可见基础知识非常不扎实。
(4)答题不规范,没有格式。
历史答案一般是应分点分段回答,列出序号,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从头到尾没有序号,语言表述不规范,语言表达口语化严重;书写潦草;逻辑思想混乱。
四、学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由于是理科学生,从学生的整体看,考试成绩不理想。
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由于初中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是开卷考试,故学生对高中考试形式缺乏清醒认识,虽考前有过说明,但有些同学只是在课上听听而已,有的更是应付了事。
二是对学习要求不重视。
大部分学生仍停留在初中学习思维,认为学习历史不需要记忆,只要知道就行了。
高二历史考试分析
高二历史考试分析
高二历史考试分析
一、命题思路
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分值为100分。
试题题型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
择题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整套试卷难度适中。
二、命题立意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3)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的选择题和书本上一样的语句表述,可
学生仍然做错,可见基础知识非常不扎实。
(4)答题不规范,没有格式。
历史答案一般是应分点分段回答,
列出序号,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从头到尾没有序号,语言表述不规范,语言表达口语化严重;书写潦草;逻辑思想混乱。
四、学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五、应对措施
(1)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平时应注重与学生们的沟通,了解
他们的想法及学习动态,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双方的交流学习。
(2)提供学习与考试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平时在课
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思路。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3)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注重练习的有效性。
单元检测试题应精选,覆盖面尽量宽广,让学生在一次检测后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形成迁移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顺利通过高中学业考试。
新汶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 、历史试题评价
本次历史考试的试卷的综合难易程度为:中。主观试题的难易程度为:中;
客观选择题的难易程度为:较难。
二、考试结果评价:
1.本次期中历史学科的考试,优秀分数线为:80分,及格分数线为: 60
分。
2我校.高二历史组的总体成绩平均分是57.3分,
3.个人单科成绩最高的是:成绩是87.5分。
历史
学校人数
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
一中
49973.02242.08484.56995.5
一中北
校
55972.46237.38885.86896.5
新泰中
学
26872.53443.65784.32895.5
汶中
47957.31.878943.42487.5
二中
39160.014.092157.03385.5
汶城
14964.68814.76564.4390
全市
234566.92224.86170.57696.5
三、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试卷和学生的成绩,结合学生自己的反思,感觉成绩不佳的原因
如下:
1、对于基础及拓展练习的掌握情况,落实不是很到位,每堂课校对后,学
生只是抄去了答案,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
2、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不少同学因为不注意及时巩固,致使基础知识上丢
分。比如说客观题的第3、10小题在课堂上练习时,学生大部分会做,但是这
次却只有少数学生做对。
3、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4、主观题在写答案时,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写得不是很准确,细节问题没
注意。
5、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只是凭感觉写,并没有真正地去记忆
。
6、作为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督促的还不够耐心,对于学生
答题技巧的指导也有欠缺。
四、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
1、下一阶段,将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基础及拓展练习上的各
知识点,记忆应识记的内容,掌握应理解的知识。
2、期中考后,将进行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基
础知识的重难点再次重点讲解,并进行测试检查,每周一次,以促使学生能及
时掌握知识。
3、从期中成绩来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史实还是很
模糊的,下一阶段将针对高考大纲,整理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忆,并
通过基础训练及拓展训练的练习题加以训练和指导,以巩固基础知识并适当拓
展。
4、把握好考后到期末考试这段时间学生的状态与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形成期末考的爆发力。
5、努力做好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大大提高优秀率,降低
不及格人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差生将采取“
死盯”的措施。
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把成绩跨
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