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崎泵售后拆装调整..

川崎泵售后拆装调整..

川崎泵售后拆装调整..
川崎泵售后拆装调整..

川崎泵售后拆装调整

要领书

油泵无排量应急处理

泵车更换电比例阀

泵车调功率

泵送液控所贺电

2008-10-8

油泵无排量应急处理:

泵车更换电比例阀

将电比例阀与安装板一起取下

销套

弹簧销

装好5个紧固螺钉。

记录100%排量时a2口压力和空打次数。

调整排量从0%~100%,记录a2口压力变化和空打次数的变化。

泵车调功率

用虎钳夹紧功率螺钉安装板(密封面不可碰伤)松开大功率螺钉锁紧螺母,按计算值调整螺钉。未动过的新油泵可按计算的角度调整,该方法较准确。

已动过或已经过调试的油泵需按计算的功率螺钉外伸长度用游标卡尺测量确定,受锁紧螺母的影响,该方法准确性稍差。

有条件的情况下分别测两段功率曲线的功率。

在两段功率曲线上各取一个压力点(中点为佳)调整可变节流负载模拟装置,使主系统压力达到该压力点,计录该压力下的系统换向次数,与工艺要求次数比较。

齿轮泵结构拆装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掌握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拆卸齿轮泵。 (1)切断电动机电源,并在电气控制箱上打好“设备检修,严禁合闸”的警告牌。 (2)旋开排出口上的螺塞,将管系及泵内的油液放出,然后拆下吸、排管路。 (3)用内六角扳手将输出轴侧的端盖螺丝拧松,并取出螺丝。 (4)沿端盖与本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将端盖板拆下。 (5)将主、从动齿轮取出。 2.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组装齿轮泵。

(1)将啮合良好的主、从动齿轮两轴装入左侧(非输出轴侧)端盖的轴承中,切不可装反。 (2)上右侧端盖,上紧螺丝,拧紧时应边拧边转动主动轴,并对称拧紧,以保证端面间隙均匀一致。 (3)装复联轴节,将电动机装好,对好联轴节,调整同轴度,保证转动灵活。 (4)泵与吸排管系接妥。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2)拆卸弹簧部件,注意防止弹簧部件的蹦丢;拆卸油封部件,注意使其不受损伤。 最后提醒同学们:学习完本次实验,请下载实验报告,并提交。(15分)(本次实验报告是5个实验报告中的第1个,你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从5个实验中完成4次报告才能获得成绩。)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要求: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加深对液压泵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三、实验内容 (一)、齿轮泵拆装分析 1.齿轮泵型号:CB-B型齿轮泵 2.拆卸步骤: 1)松开6个紧固螺钉2,分开端盖1和5;从泵体4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 2)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此步可不做。 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 1)泵体4 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端盖1与5 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齿轮3 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4.思考题 1)齿轮泵的密封容积怎样形成的? 2)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 3)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 4)该齿轮泵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小泵轴上的径向不平衡力的? 5)该齿轮泵如何消除困油现象的? (二)、限压式变量叶片泵拆装分析 1.叶片泵型号:YBX型变量叶片泵 2.拆卸步骤: 1)松开固定螺钉,拆下弹簧压盖,取出弹簧4及弹簧座5; 2)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活塞压盖,取出活塞11; 3)松开固定螺钉,拆下滑块压盖,取出滑块8及滚针9; 4)松开固定螺钉,拆下传动轴左右端盖,取出左配流盘、定子、转子传动轴组件和右配流盘; 5)分解以上各部件。 拆卸后清洗、检验、分析,装配与拆卸顺序相反。 3.主要零件分析 1)定子和转子定子的内表面和转子的外表面是圆柱面。转子中心固定,定子中心可以左右移动。定子径向开有13条槽可以安置叶片。 2)叶片该泵共有13个叶片,流量脉动较偶数小。叶片后倾角为240,有利于叶片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向外伸出。 3)配流盘图实验1-3所示,配流盘上有四个圆弧槽,其中a为压油窗口,c为吸油窗

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实验报告书-2015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验项目: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实验实验班级: 学号,姓名:, 总页数:11 指导教师:李益林刘涵章实验时间:2015.3. ~2015-7. 机电学院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

目录 目录 (2)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3) 1.CB—B10型齿轮泵流量计算 (3) 2.YB1-10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 (3) 3.思考题 (4) 实验二液压泵性能测试 (5) 一、叶片泵测试与计算 (5) 二、画P—Q特性曲线图 (5) 实验三液压阀拆装 (6) 实验四溢流阀性能测试 (7) 一、溢流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7) 二、画启闭特性曲线图 (7) 实验五节流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测试 (8) 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8) 实验六调速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测试 (9) 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9) 画负载特性曲线图 (10) 实验七基本液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图绘制 (10) 1.观察S001液压传动系统试验台,标出各种液压元件的名称。 (10) 2.观察S001液压传动系统试验台,完成填充。 (11) 3.液压元件图形符号描述传动系统示意图。 (11)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1.CB—B10 型齿轮泵流量计算 1)计算齿轮轴齿数:Z = 个。 2)测量齿顶圆直径D= mm. 3)测量齿轮齿宽: B = mm,CM. 4)计算齿轮模数:m = D / ( Z+ 2 ) = mm,CM. 标准模数m : 数值计算后,应向下面标准模数值靠近取值(mm)。 5)当转速n= 1450 r/min 的电机,泵的容积效率取ηv= 85% 时,计算齿轮泵排量 V = 2π·Z·m2 ·B (mL/r)(齿宽、模数用厘米单位代入计算。) 6)因为实际齿槽容积比齿轮体积稍大一些,通常取V = 6.66Zm2 B 7)计算齿轮泵流量q v = 6.66·Z·m2·B· n·ηv·10-3 (L/min) (齿宽、模数用厘米单位代入计算。) 2.YB1-10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 1)YB1-10双作用叶片泵铭牌参数: 额定压力= Map ,额定转速= 转/分, 排量= 毫升/转。 2)测量定子内表面大圆弧直径D =mm,半径R = CM。 3)测量定子内表面小圆弧直径d =mm,半径r = CM。 4)测量定子宽度:B = mm,CM。 5)测量叶片厚度:δ = mm,CM。 6)计算叶片数: Z = 片。 7)叶片倾角:θ= 13 度。 8)叶片泵转速:n = r/min。(取>1000 ~<1450 ) 9)叶片泵工作区环形体积:V1 = 2π(R2 - r2)B 10)叶片所占容积:V2 = 2·[(R - r)/cosθ]·B·δ·Z 11)双作用叶片泵理论排量V t = V1- V2(mL/r),即

泵的工作原理与性能

泵的工作原理与性能 一、泵的工作原理 泵按工作原理与性能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容积泵、混流泵、旋涡式泵、真空泵、射水泵、水击泵等。 一)离心泵 离心泵主要是靠叶轮旋转时带动周围的水一起旋转,使液体产生惯性离心力而工作的。所以叫离心泵,离心力与物体的质量m,旋转半径R,旋转角度ω有关,若用F代表离心力,它们有这样的关系:F=mω2R。 泵的主要工作部件有叶轮,其上有一定数目的叶片,叶轮固定于轴上,由轴带动旋转;泵壳为一螺壳形扩散室,称为蜗壳,它静止不动,泵吸入口与吸入管相连,排出口与排出阀相连接。 离心泵工作之前首先要在吸入管路和泵内充满所输送的液体,当叶轮旋转时,拔动叶轮内的液体一起旋转,液体就获得了能量,因离心力而从叶轮内甩出。甩出的液体经过蜗壳,扩散管,再从排出管排走。与此同时,叶轮内产生真空,而吸入液面的液体在外压(大气压或其他压力)下,经过吸入管路被压入叶轮内。由于叶轮是连续而均匀地旋转的,所以液体连续而均匀地被甩出和吸入。 离心泵工作时泵内不能有空气存在。因为气体重度小,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就小,在叶轮中难以造成必要的真空,也就无法将重度大液体吸入泵中。因此在泵启动前,必须使泵和吸入系统充满液体,工作中吸入系统也不能漏空气,这是离心泵正常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离心泵按叶轮吸入方式可分为单吸式和双吸式。前者为液体从一侧进入叶轮。该泵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但叶轮两边所受液体的总压力及受力面不等,存在轴向推力。如电厂中常用的给水泵就属于这一类。后者为液体从两侧进入叶轮。该泵构造复杂,制造困难,且固叶轮两面吸入,在汇合处有冲击现象。 离心泵按叶轮数目来分可分为单级和多级高心泵,前置泵只有一个叶轮,属单级泵,其扬程较低。给水泵由六级叶轮串联工作,属多级泵,它可获得较高扬程。 二)轴流泵

广开实验报告2:齿轮泵的拆装实验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报告2 实验名称:齿轮泵结构拆装实验 姓名:学号: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正确选取拆装工具; (2)齿轮泵主要零件分析; (3)掌握齿轮泵的拆卸步骤; (4)掌握齿轮泵的组装步骤。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掌握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拆卸齿轮泵。 (1)切断电动机电源,并在电气控制箱上打好“设备检修,严禁合闸”的警告牌。 (2)旋开排出口上的螺塞,将管系及泵内的油液放出,然后拆下吸、排管路。 (3)用内六角扳手将输出轴侧的端盖螺丝拧松,并取出螺丝。 (4)沿端盖与本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将端盖板拆下。 (5)将主、从动齿轮取出。 2.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组装齿轮泵。

(1)将啮合良好的主、从动齿轮两轴装入左侧(非输出轴侧)端盖的轴承中,切不可装反。 (2)上右侧端盖,上紧螺丝,拧紧时应边拧边转动主动轴,并对称拧紧,以保证端面间隙均匀一致。 (3)装复联轴节,将电动机装好,对好联轴节,调整同轴度,保证转动灵活。 (4)泵与吸排管系接妥。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2)拆卸弹簧部件,注意防止弹簧部件的蹦丢;拆卸油封部件,注意使其不受损伤。

川崎K3V变量泵使用说明书

川崎液压泵培训教材 一、概述: 液压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工作液体的压力能。按其职能系统,属于液压能源元件,又称为动力元件。 液压传动中使用的液压泵都是靠密闭的工作空间的容积变化进行工作的,所以又称为容积式液压泵。 液压泵可分为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按结构来分) 本节主要介绍挖掘机上常用的齿轮泵、柱塞泵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用原理和维修知识。 1、液压泵的基本性能参数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是压力P 和流量Q (1)压力 泵的输出压力由负载决定。当负载增加时,泵的压力升高,当负载减小,泵的压力降低,没有负载就没有压力。所以,在液压系统工作的过程中,泵的压力是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负载无限制的增长。泵的压力也无限制的增高。直至密封或零件强度或管路被破坏。这是容积式液压泵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液压系统中必须设置安全阀。限制泵的最大压力,起过载保护作用。在位置的布置上,安全阀越靠近泵越好。 液压泵说明书对压力有两种规定:额定压力和最大压力。 额定压力——是指泵在连续运转情况下所允许使用的工作压力,并能保证泵的容积效率和使用寿命。 最大压力——泵在短时间内起载所允许的极限压力,为液压系统的安全阀的调定值不能超过泵的最大压力值,最好的是等于或小于额定压力值。 (2)流量Q 流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输出液体的体积。流量有理论流量和实际流量之分 理论流量Q0,等于排量q 与泵转数的乘积: Q0=q*n*10-3(L/min) 泵的排量是指泵每转一周所排出液体的体积。泵的排量取决于泵的结构参数。不同类型泵的排量记算方法也不同。排量不可变的称为定量泵,排量可变的称为变量泵。 泵的实际流量Q小于理论流量Q0(因为泵的各密封间隙有泄漏) Q= Q0ηV = q.n.ηV /1000(L/min) 式中ηV----泵的容积效率 ηV =(Q(实际流量)/ Q0(理论流量))*100% 齿轮泵的容积效率,ηV≥92%,柱塞泵ηV≥95% 泵的泄漏量(漏损)与泵的输出压力有关,压力升高泄漏量(Q0-Q)即ΔQ增加,所以泵的实际流量是随泵的输出压力变化而变化的,而液压泵的理论流量与泵的输出压力无关。 (3)。转速n 泵的转速有额定转速和最高转速之分。额定转速是指泵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转速,使泵具有一定的自吸能力,避免产生空穴和气蚀现象,一般不希望泵超过额定转速运转。 泵的最高转速受运动件磨损和寿命的限制,同时也受气蚀条件的限制。如果泵的转速

溢流阀拆装拆装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1)技术资料查阅。包括产品图样或溢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 先导式溢流阀拆装示意图

1、4—阀盖;2—主阀芯;3—主阀弹簧;5—阀座;6—先导阀芯;7—调压弹簧;8—调压杆;9—锁紧螺母;10—调节螺母 (2)结构和工艺分析。按图样将溢流阀分解成几部分,分析各部分的具体结构,找出哪些是可拆的连接,哪些是不可拆的连接。 (3)分析溢流阀中主要零件的精度及装配精度的关系。 (4)密封。密封是液压元件解决泄漏问题最主要的手段。密封不良将产生外泄漏,或者使内泄漏超差,从而引起压力降低,速度减小,容积效率低和场地污染等问题。密封过度虽然防止了泄漏,但会造成密封部分磨损加剧,寿命降低,功耗加大等不良效果。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溢流阀的拆装步骤 (1)拆下调节螺母10。 (2)用扳手拧下4个内六角螺钉,使阀体与阀座5分离,取出弹簧3和7。 (3)用工具将闷盖1和4拧出,取出阀芯2和6。 (4)清洗。在装配过程中,液压元件零部件的清洗对保证装配质量和延长元件的使用寿命均有重要意义。密封件和精密件污染后装配,会引起液压元件的磨损加剧,甚至卡死造成重大事故。为了使元件、辅件发挥令人满意的工作性能,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在装配前必须进行仔细的清洗。 (5)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装配。

2.溢流阀装配过程需注意的事项: (1)拆下的零件应按次序摆放,不应落地、划伤、锈蚀等。 (2)拆、装螺栓组时应对角依次拧松或拧紧。 (3)需顶出零件时,应使用铜棒适度击打,切忌用钢铁棒。 (4)装配前必须将全部零件仔细清洗、凉干,切忌用棉纱擦拭。 (5)应更换老化的密封。 (6)安装时应参照图或拆装记录,注意定位零件。 (7)主阀芯在阀体内应移动灵活,不得有阻滞现象,配合间隙一般为0.015~0.025mm。 (8)主阀芯、先导阀芯与它们的阀座应密封良好,不得有泄漏。 (9)安装完毕应推动应急按钮,检查阀芯滑动是否顺利。 (10)检查现场有无漏装零件。 (11)装配后要做压力调整实验。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液压泵拆装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液压泵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初步认识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 3)掌握正确的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SCY14-1B 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YB1 型叶片泵、内六角扳手、螺丝刀、螺丝刀、卡簧钳等。 三、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一)SCY14-1B 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结构图如下图2-1: 图2-1 SCY14-1B 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1-中间泵体2-内套3-定心弹簧4-镶套5-缸体6-配流盘7-前泵体 8-传动轴9-柱塞10-套筒11-轴承12-滑履13-轴销14-压盘 15-斜盘16-变量活塞17-螺杆18-手轮19-螺母20-钢球

其工作原理为:当电机带动油泵的传动轴8 旋转时,缸体5 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9 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12 被回程盘压盘14压向斜盘15,因此柱塞9 将随着斜盘15的斜面在缸体5 中作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6 实现的。旋动手轮18改变斜盘15 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流量输出。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拆解轴向柱塞泵时,先拆下变量机构,取出斜盘,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搞清各自的作用。 2、轻轻敲打泵体,依次取出柱塞、压盘、钢球、套筒、弹簧、缸体,注意不要损伤与遗失部件(特别是弹簧和钢球!),取掉螺栓分开泵体为中间泵体和前泵体,注意观察、分析其结构特点,搞清楚各自的作用,尤其注意配流盘的结构、作用。 3、拆卸过程中,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敲硬砸,请指导老师来解决。 4、装配时,先装中间泵体和前泵体,注意装好配流盘,之后装上弹簧、套筒、钢球、压盘、柱塞;在变量机构上装好斜盘,最后用螺栓把泵体和变量机构连接为一体。 5、装配中,注意不能最后把花键轴装入缸体的花键槽中,更不能猛烈敲打花键轴,避免花键轴推动钢球顶坏压盘。 6、安装时,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安装完毕后应使花键轴带动缸体转动灵活,没有卡死现象。 主要零部件分析 1)缸体5 缸体用铝青铜制成,它上面有七个与柱塞相配合的圆柱孔,其加工精度很高,以保证既能相对滑动,又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缸体中心开有花键孔,与传动轴8相配合。缸体右端面与配流盘6相配合。缸体外表面镶有钢套4并装在滚动轴承11上。 2)柱塞9与滑履12 柱塞的球头与滑履铰接。柱塞在缸体内作往复运动,并随缸体一起转动。滑履随柱塞做轴向运动,并在斜盘15的作用下绕柱塞球头中心摆动,使滑履平面与斜盘斜面贴合。柱塞和滑履中心开有直径1mm的小孔,缸中的压力油可进入柱

实验报告2:齿轮泵的拆装实验

(1)正确选取拆装工具; (2)齿轮泵主要零件分析; (3)掌握齿轮泵的拆卸步骤; (4)掌握齿轮泵的组装步骤。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掌握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拆卸齿轮泵。 (1)切断电动机电源,并在电气控制箱上打好“设备检修,严禁合闸”的警告牌。 (2)旋开排出口上的螺塞,将管系及泵内的油液放出,然后拆下吸、排管路。 (3)用内六角扳手将输出轴侧的端盖螺丝拧松,并取出螺丝。 (4)沿端盖与本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将端盖板拆下。 (5)将主、从动齿轮取出。 2.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组装齿轮泵。 (1)将啮合良好的主、从动齿轮两轴装入左侧(非输出轴侧)端盖的轴承中,切不可装反。 (2)上右侧端盖,上紧螺丝,拧紧时应边拧边转动主动轴,并对称拧紧,以保证端面间隙均匀一致。 (3)装复联轴节,将电动机装好,对好联轴节,调整同轴度,保证转动灵活。

(4)泵与吸排管系接妥。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2)拆卸弹簧部件,注意防止弹簧部件的蹦丢;拆卸油封部件,注意使其不受损伤。

各种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各种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 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本文跟大家一起来通过动画学习各种泵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特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这里的泵并全是真空所用的泵)。 一、齿轮泵 齿轮泵的两齿轮的齿相互分开,形成低压,液体吸入,并友壳壁送到另一侧。另一侧两齿轮互相合拢,形成高压将液体排出。 齿轮泵的性能特点 齿轮泵的优点 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工艺性好、价格便宜、自吸力强、对油液污染不敏感、转速范围大、能耐冲击性负载,维护方便、工作可靠。 齿轮泵的缺点 径向力不平衡、流动脉动大、噪声大、效率低,零件的互换性差,磨损后不易修复,不能做变量泵用。 二、多级离心泵 多级离心泵相当于多个离心泵串联,一级一级增压,可获得较高压头。

多级离心泵性能特点 多级离心泵与单级泵相比,其区别在于多级泵有两个以上的叶轮,能分段地多级次地吸水和压水,从而将水扬到很高的位置,扬程可根据需要而增减水泵叶轮的级数。多级泵主要用于矿山排水、城市及工厂供水,农业灌溉用的很少,仅适用于高扬程、小流量的高山区提水来解决人畜饮水的困难。多级高心泵有立式和卧式两种型式多级离心泵的泵轴上装有串联的两个亦上的叶轮,它相对于一般的单级离心泵,可亦实现更高的扬程;相对于活塞泵、隔膜泵等往复式泵,可亦泵送较大的流量。多级离心泵效率较高,能够满足高扬程、高流量工况的需要,在石化、化工、电力、建筑、消防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与单级离心泵相比,多级离心泵在设计、使用和维护维修等方面,有着不同、更高的技术要求。往往是人们在一些细节上的疏忽或者考虑不周,使得多级离心泵投用后频繁发生异常磨损、振动、抱轴等故障,亦致停机。 三、离心泵 离心泵工作时,液体注满泵壳,叶轮高速旋转,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产生高速度,高速液体经过逐渐扩大的泵壳通道,动压头转变为静压头。

液压泵、齿轮泵的拆装

液压泵、齿轮泵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范围的了解,理解选择液压泵的原则和主要拫据。 二、实验仪器 齿轮泵、叶片泵、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等拆装工具。 三、实验内容齿轮泵的拆装 在各类容积式液压泵中,齿轮栗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容易制造、成本低、工作可靠、维修方便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中低压系统中。它的缺点是容积效率低、轴承载荷大,此外,流量脉动、压力脉动和噪音都比较大。 叶片泵的拆装 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转平稳、输油量均匀、噪音小、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中低压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随着结构、工艺材料的改进,叶片泵正向中高压和高压方向I 发展。它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吸油性能较差,对油液的污染较敏感。 柱塞泵的拆装(没做) 柱塞泵分为径向柱塞泵和轴向柱塞泵两种:(1)径向柱塞泵性能较稳定、工作较可靠,但自吸能力差、径向尺寸大、结构复杂、价格髙。(柱塞数多为奇数)(2)轴向柱塞泵性能稳定、工作可靠、结构紧凑、径向尺寸小、惯性小、容积效率高,但轴向尺寸较大、轴向作用力也大,结构复杂、价格高。柱塞泵多用于需要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液压系统中。四、实验步骤 利用提供的拆装工具,按顺序拆装液压泵,并记录拆装顺序。 了解完泵的结构后,按顺序将泵装配复原。 检查装配完的泵,零件不可多一件,也不可少一件 齿轮泵: 拆装步骤如下: (1) 拆解齿轮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在对称位置松开紧固螺栓,之后取掉螺栓,取掉定位销,掀去前泵盖,观察卸荷槽、吸油腔、压油腔等结构,弄清楚其作用,并分析工作原理 (2) 从泵体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_ (3) 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4) 裝配步骤与拆卸步骤相反。

齿轮泵拆装

齿轮泵拆装 目录 一、齿轮泵概述 (2) 二、齿轮油泵工作原理 (3) 三、齿轮泵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3) 四、齿轮泵主要零件及装配要求 (7) 五、提高齿轮泵性能的方法 (10) 一、齿轮泵概述: 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

外啮合双齿轮泵的结构。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和泵缸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开。齿轮转动时,吸入腔侧轮齿相互脱开处的齿间容积逐渐增大,压力降低,液体在压差作用下进入齿间。随着齿轮的转动,一个个齿间的液体被带至排出腔。这时排出腔侧轮齿啮合处的齿间容积逐渐缩小,而将液体排出。齿轮泵适用于输送不含固体颗粒、无腐蚀性、粘度范围较大的润滑性液体。泵的流量可至300米3/时,压力可达3×107帕。它通常用作液压泵和输送各类油品。齿轮泵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容易,维护方便,有自吸能力,但流量、压力脉动较大且噪声大。齿轮泵必须配带安全阀,以防止由于某种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压力超过容许值而损坏泵或原动机 图4-1 齿轮泵外观 齿轮采用具有国际九十年人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双圆弧正弦曲线齿型圆弧。它与渐开线齿轮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齿轮啮合过程中齿廓面没有相对滑动,所以齿面无磨损、运转平衡、无困液现象,噪声低、寿命长、效率高。该泵摆脱传统设计的束缚,使得齿轮泵在设计、生产和使用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泵设有差压式安全阀作为超载保护,安全阀全回流压力为泵额定排出压力1.5倍。也可在允许排出压力范围内根据实际需要另行调整。但是此安全阀不能作减压阀长期工作,需要时可在管路上另行安装。

该泵轴端密封设计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机械密封,另一种是填料密封,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和用户要求确定。 二、齿轮油泵的工作原理: 当电动机带动主动齿轮轴逆时针转动时(如下图),主动齿轮轴带动从动齿轮轴转动,泵体前端进口处形成真空,油液通过进油孔吸入,再经过两齿轮的挤压产生压力油,最后通过油孔排出。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挤排出来。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排除了。由于齿的不断啮合,这一现象就连续在发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个连续排除量,泵每转一转,排出的量是一样的。随着驱动轴的不间断地旋转,泵也就不间断地排出流体。泵的流量直接与泵的转速有关。为防止油压增高或空气进入产生出油不畅的事故,在泵盖上设计有安全阀装置,正常运行时,安全阀处在关闭状态,当油压升高超过安全阀的额定压力时,安全阀被压力顶开,这时出口的油通过安全阀里的通道返回进口处,形成油在泵体内部的循环,从而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三、齿轮泵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产生振动与噪声的原因与排除 (1)吸入空气 ①齿轮泵的泵体与两侧端盖为直接接触的硬密封,若接触面的平面度达不到规定要求,则泵在工作时容易吸入空气;同样,泵的端盖与压盖之间也为直接接触,空气也容易侵

实验报告2:齿轮泵的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正确选取拆装工具; (2)齿轮泵主要零件分析; (3)掌握齿轮泵的拆卸步骤; (4)掌握齿轮泵的组装步骤。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掌握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拆卸齿轮泵。 (1)切断电动机电源,并在电气控制箱上打好“设备检修,严禁合闸”的警告牌。(2)旋开排出口上的螺塞,将管系及泵内的油液放出,然后拆下吸、排管路。(3)用内六角扳手将输出轴侧的端盖螺丝拧松,并取出螺丝。 (4)沿端盖与本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将端盖板拆下。 (5)将主、从动齿轮取出。 2.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组装齿轮泵。

(1)将啮合良好的主、从动齿轮两轴装入左侧(非输出轴侧)端盖的轴承中,切不可装反。 (2)上右侧端盖,上紧螺丝,拧紧时应边拧边转动主动轴,并对称拧紧,以保证端面间隙均匀一致。 (3)装复联轴节,将电动机装好,对好联轴节,调整同轴度,保证转动灵活。 (4)泵与吸排管系接妥。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2)拆卸弹簧部件,注意防止弹簧部件的蹦丢;拆卸油封部件,注意使其不受损伤。

液压泵拆解和装配事项

液压泵拆解和装配事项 (1)在拆解变量柱塞泵的时候,第一步应先拆液压泵的组合密封件,防止后来主轴松动后损伤密封元件:第二步应拆解控制阀总成,因为控制阀由连杆机构与主泵连接,如果不拆控制阀,主泵就无法拆下:第三步拆解补油泵,拆下补变量柱塞泵AR后就可以使用工具拆卸后端盖:第四步拆解泵的主体部分。装配的过程正好与拆解的过程相反。在拆解变量马达的时候,第一步先拆组合件;第二步拆解控制阀总成;第三步拆解组合阀:第四步拆解变量马达的主体部分。 (2)在安装某些配件的时候,要涂抹黄油,其作用一是在正确的位置黏结配件;二是在装配橡胶密封或配合元件的时候,黄油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保证橡胶密封件在装配过程中不被揉搓损坏。例如在装配组合密封件的时候,每个橡胶密封件的装配点都需涂抹黄油,支撑静密封件的小弹簧也需涂抹黄油,防止在装配的过程中脱离或坠落。 (3)装配组合密封件之前,应注意将主轴的外露部分使用保鲜塑料膜包扎起来,防止主轴上的锐角和毛刺划伤铜、铝件或软质的密封件。 (4)在使用纸质件进行平面密封的时候,要对平面进行刮平处理,防止密封平面上有凸起、杂质和毛刺等。使用平面密封垫片的时候,建议不使用任何密封胶。 (5)为了避免高压变量柱塞泵PVS(马达)内部元件装配后对主轴受力的影Ⅱ向,在进行装配之前,需要使用空壳体将主轴和轴承装配起来,单独检查安装后轴承的游隙。测量轴承的游隙时,为得到稳定的测量值,一般对轴承施加规定的测量负荷。在进行总体装配之前,还需要对轴承的游隙作检查,具体方法:把泵或马达的壳体和主轴及轴承装配在一起,测量主轴的游隙,根据变量柱塞泵PV16~PV270或马达的规格(即主轴的长度)调整游隙,通过增加或减少后轴承的垫片调整游隙。 (6)缸体和球铰是回转体的主要驱动元件,缸体和球铰有内花键。主轴和缸体的花键上有个宽齿槽,而缸体和球铰的内花键上也有一个同样尺寸的宽齿,称之为“盲齿”。在安装缸和齿槽对准,这样才能正确将回转体套装主轴并进入壳体,否则就安装不进去。主轴上有盲齿槽,宽度大约为正常齿的两倍。 (7)在拆卸柱塞泵的伺服缸之前,在不损坏配件的情况下,应在两个配合件外部的某处使用钢冲子做标记,以免安装出现错误。 (8)在柱塞泵(马达)装配完毕后,需要使用扭力扳手将所有的螺栓拧紧,以确保每颗螺栓有足够的预紧力。 分析与排除喷油泵故障 (1)不供油 喷油泵不供油的原因:油路中有空气、低压油路堵塞、输油泵工作不良或不工作等。 ①油路中有空气。多数原因是管路连接部位泄漏或油管损坏、老化。一般处理方法是:松开喷油泵上的放气螺钉,用手油泵泵油,把油路中的空气排净后拧紧放气螺钉。若是管路漏气,可检查油管、接头连接螺纹、油管垫片是否损坏。 ②低压油路堵塞。该故障通常发生在油箱吸油管及油箱开关和输液压油泵进油口的滤网处。 ③输油泵不工作或工作不良。主要原因有:输油泵活塞磨损严重或复位弹簧损坏;进、出油阀磨损严重或弹簧弹性减弱造成密封不严。 (2)供油量不均匀或不足 主要原因:喷油泵进油压力太低,柱塞偶件磨损严重、柱塞或出油阀弹簧损坏。 ①喷油泵进油压力太低。该现象主要是输油泵工作不正常引起的,原因是输油泵活塞过度磨损、电动止回阀变形或夹有杂物。处理方法是:拆下输变量柱塞泵AR活塞,检查活塞和弹簧有无严重磨损或断裂;有无杂物。 ②柱塞偶件磨损。检查柱塞副配合面,若有明显的拉痕,应研磨或更换新件,还应仔细检查各缸的喷油量。 ③柱塞或出油阀弹簧断裂。可结合“断缸法”进行判断。 ④出油阀漏油。多数原因是出液压油阀密封不良或出液压油阀弹簧断裂。维修时可用研磨恢复其密封

川崎泵,说明书

篇一:川崎k3v泵说明书 液压泵 一、概述: 液压泵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工作液体的压力能。按其职能系统,属于液压能源元件,又称为动力元件。 液压传动中使用的液压泵都是靠密闭的工作空间的容积变化进行工作的,所以又称为容积式液压泵。 液压泵可分为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按结构来分) 本节主要介绍挖掘机上常用的齿轮泵、柱塞泵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用原理和维修知识。 1、液压泵的基本性能参数 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是压力p 和流量q (1)压力 泵的输出压力由负载决定。当负载增加时,泵的压力升高,当负载减小,泵的压力降低,没有负载就没有压力。所以,在液压系统工作的过程中,泵的压力是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负载无限制的增长。泵的压力也无限制的增高。直至密封或零件强度或管路被破坏。这是容积式液压泵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液压系统中必须设置安全阀。限制泵的最大压力,起过载保护作用。在位置的布置上,安全阀越靠近泵越好。 液压泵说明书对压力有两种规定:额定压力和最大压力。 额定压力——是指泵在连续运转情况下所允许使用的工作压力,并能保证泵的容积效率和使用寿命。 最大压力——泵在短时间内起载所允许的极限压力,为液压系统的安全阀的调定值不能超过泵的最大压力值,最好的是等于或小于额定压力值。 (2)流量q 流量是指泵在单位时间输出液体的体积。流量有理论流量和实际流量之分理论流量q0,等于排量q 与泵转数的乘积: -3 q0=q*n*10 (l/min) 泵的排量是指泵每转一周所排出液体的体积。泵的排量取决于泵的结构参数。不同类型泵的排量记算方法也不同。排量不可变的称为定量泵,排量可变的称为变量泵。泵的实际流量q小于理论流量q0(因为泵的各密封间隙有泄漏) q= q0ηv = q.n.ηv /1000(l/min) 式中ηv----泵的容积效率

心得体会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人姓名年级班级专业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实验指导老师(签名)实验报告 1.本实验目的: 2.本实验所用设备: 3.思考题 (1)齿轮油泵的旋转方向与吸、压油口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实验名称液压泵、液压缸的拆装实验 (2)通过观察油泵的结构说明齿轮油泵是怎样解决困油问题和径向油压力不平衡问题的? (3)观察单作用叶片和双作用叶片,在转子槽内放置的倾角与旋转方向的关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影响齿泵工作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般中高压齿轮泵在结构上相应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5)CY14-IB型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泵结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6)简述CY14-IB型轴向柱塞泵变量特性,你是否掌握了此类泵P-Q 特性曲线的调节方法?画出其P-Q特性曲线加以说明。第二篇、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训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训 1实训目的 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 实训以达到下列目的: 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2实训要求 1、实习前认真预习,搞清楚相关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组成有一个基 本的认识。 2、针对不同的液压元件,利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步骤进行, 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私自拆卸、装配。 3、实习中弄清楚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组件特殊结 构的作用。 3齿轮泵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 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

(完整版)计量泵工作原理及使用说明

计量泵工作原理及使用说明 一、产品代码 DPMDAAD3150/3.5,其中DP是德帕姆公司代号,M表示液压隔膜式,DAA 表示机型代号,D代表变频电机,3150代表额定流量是3150L/H,3.5表示额定压力是3.5MPa。 二、机械部分工作原理 DPM 液压隔膜系列计量泵基本组成如图1 所示: 1、电机 2、连轴器 3、蜗杆 4、蜗轮 5、连杆 6、调量锁紧螺钉 7、冲程调节手轮 8、机箱 9、 柱塞锁紧螺母 10、连接体 11、后泵头 12、膜片 13、进口单向阀、法兰机构 14、前泵头 15、柱塞 16、出口单向阀、法兰 17、泵内置式安全阀 18、填料 19、缸套锁紧螺母

输出流量取决于驱动端的冲程速度、泵头尺寸和冲程长度,无论泵在运行或停止状态均可通过调量手轮改变冲程长度。驱动端根据偏心机构工作原理,电机通过蜗杆蜗轮,带动主轴,与主轴相联的偏心机构将蜗轮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滑杆的往复运动,当冲程为“0”时主轴的轴线与偏心轮轴线对齐,柱塞不做往复运动。当冲程在0~100%时,偏心机构与主轴轴线之间产生偏心距,导致柱塞产生直线运动。 三、液压部分工作原理 吸入冲程:当连杆通过滑杆带动柱塞往后运动时,缸套内容积增加,产生负压,膜片向后运动,膜片与前泵头之间容积也随之增大,吸入管路的单向阀“打开”,进口管路中的介质进入泵头R 腔内,当吸入冲程结束,膜片运动瞬间停止,泵头内压力与进口管内压力平衡,进口单向阀复位。 排出冲程:当连杆通过滑杆带动柱塞往前运动时,柱塞通过液压油推动膜片向前运动,泵头内压力立刻升高,当泵头压力高于出口压力时“打开”出口单向阀,泵头内的介质进入排出管路,当排出冲程结束时,膜片运动再次瞬间停止,泵头内的压力与出口压力相等,出口单向阀复位,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四、使用前的检查与试运行 1. 检查所有的装配螺栓是否牢固、管路安装是否正确、出液管阀门是 否打开、放油螺塞是否拧紧;取下注油螺塞,加注各机型所对应机械油(注入的机油应以油视镜为) ,-5℃—60℃机箱采用30#机械油,连接体采用25#变压器油(-15℃以下应更换冬季润滑油)。 2. 电机和电气接线的检查( 接线方法,电压应按电机铭牌上标定要求, 并使其按箭头方向旋转)。 3. 打开进出口管道截止阀和排液管道上的所有阀门,让进口管路和泵 头自灌并充满物料。通常是在泵的出口连接端安装一个三通和截止阀,对管道内的空气加以排除(或打回流充液)。 4. 拧松调量座上的丝杆锁紧螺钉,将调量手轮调至“0”位,点动电机 启动计量泵,辨别泵体内是否有异常噪音;如没有异常现象,转动调量手轮,慢慢将流量调到30%,排出管道内的空气(或打回流),确保管

液压元件拆装实验指导书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液压元件拆装实验指导书 徐聪、雷英栋 2016年07月10日

目录 实验一变量叶片泵拆装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 三、实验内容 (1) 四、实验报告要求 (2) 实验二先导式溢流阀拆装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3) 三、实验内容 (3) 四、实验报告要求 (5) 实验三双作用单活塞杆液压缸拆装实验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6) 三、实验内容 (6) 四、实验报告要求 (7) 实验四三位四通手动换向阀拆装实验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0) 三、实验内容 (10) 四、实验报告要求 (11) 实验五直动式顺序阀拆装实验 (13) 一、实验目的 (13)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13) 三、实验内容 (13) 四、实验报告要求 (14)

液压元件拆装实验指导书 液压元件的品种规格繁多,通过对典型液压元件侧拆装实验,加深对相关液压元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一变量叶片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了解变量叶片泵的结构组成及特点,熟悉变量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变量叶片泵;虎台钳,内六角扳手,活动扳手,螺丝刀等。 三、实验内容 1.变量叶片泵简介 变量叶片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具有噪声低、工作效率高、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变量叶片泵定子的内表面和转子的外表面是圆柱面,转子与定子间有偏心距,通过改变定子与转子间的偏心距来实现输出流量的变化。其输出流量可以根据系统的压力变化自动地调节,就是压力高时输出流量小,压力低时输出流量大。这种叶片泵在转子每转一转,每个密封容积吸、压油各一次,因此是单作用叶片泵。 VPV系列变量泵:

实验四液压泵拆装实验

实验四液压泵拆装实验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实验四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验以达到下列目的: 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用液压泵、工具及辅料 1、液压泵:齿轮泵2 台、叶片泵2 台、轴向柱塞泵 1 台。 2、工具:内六方扳手2 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3、辅料:铜棒、棉纱、煤油等。 三、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拆解各类液压泵,观察、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2.3 双作用叶片泵 型号: YB1 型叶片泵。 结构:结构见图2-4。 2.4.3.1工作原理 当传动轴3 带动转子12 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于定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叶片从定子的短半径往定子的长半径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4 的内

表面、配流盘1、5、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吸油。叶片从定子的长半径往定子的短半径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配流盘结构如图2-5 所示。 图2-4 YB1型叶片泵 1、5—配流盘 2、8—滚珠轴承 3—传动轴 4—定子 6—后泵体 7—前泵体 9—骨架式密封圈 10—盖板 11—叶片 12—转子13—长螺钉 2.4.3.2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1、拆解叶片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对称位置松开后泵体上的螺栓后,再取掉螺栓,用铜棒轻轻敲打使花键轴和前泵体及泵盖部分从轴承上脱下,把叶片分成两部分。 2、观察后泵体内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的安装位置,分析其结构、特点,理解工作过程。 3、取掉泵盖,取出花键轴,观察所用的密封元件,理解其特点、作用。 4、拆卸过程中,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敲硬砸,请指导老师来解决。 5、装配前,各零件必须仔细清洗干净,不得有切屑磨粒或其它污物。

齿轮泵拆装实验实验报告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齿轮泵拆装及工作原理学院机电学院日期2020.05.23 专业班级17级机制3班学号201766010327 指导老师意见: 学生姓名武豪同组人 报告内容:实验目的;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成绩老师签名 掌握常见齿轮泵的结构、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学会正确选取拆装工具、齿轮泵主要零件分析、掌握齿轮泵的拆卸及装配步骤。 二、实验仪器: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CB-B型齿轮泵)。 三、实验内容: 1、齿轮泵的拆装: 拆卸和装配是以三维模型模拟拆装过程; 2、主要零件分析: 1)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 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用来消除困油。端盖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 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衡力。 3)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 节。 三、拆卸及装配实验步骤及齿轮泵工作原理: 1、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拆卸齿轮泵: (1)实际动手实验时切断电动机电源,并在电气控制箱上打好“设备检修,严禁合闸”的警告

牌,本次虚拟练习,可以忽略此步骤; (2)旋开排出口上的螺塞,将管系及泵内的油液放出,然后拆下吸、排管路; (3)用内六角扳手将输出轴侧的端盖螺丝拧松,并取出螺丝; (4)沿端盖与本体的结合面处将端盖撬松,将端盖板拆下; (5)将主、从动齿轮取出。 2、按次序选择不同的元件,组装齿轮泵: (1)将啮合良好的主、从动齿轮两轴装入左侧(非输出轴侧)端盖的轴承中,切不可装 反; (2)上右侧端盖,上紧螺丝,拧紧时应边拧边转动主动轴,并对称拧紧,以保证端面间隙均匀一致; (3)装复联轴节,将电动机装好,对好联轴节,调整同轴度,保证转动灵活; (4)实际实验时泵与吸排管系要接好。 3、齿轮泵工作原理: 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 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齿轮泵的排出口的压力完全取决于泵出口处阻力的大小。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注意事项):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2)拆卸弹簧部件,注意防止弹簧部件的蹦丢;拆卸油封部件,注意使其不受损伤。 五、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进一步的了解了齿轮泵的内部构造及液压元件的构造,也对于其工作原理及具体各部分的功能也加深了了解。 实验的目的就是落实书本的知识,让我们在实践当中理解,加深书上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课堂上理解不透彻的知识,通过具体实物的拆装,而达到理解和领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