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4.2平移(1)
- 格式:doc
- 大小:21.27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时玩一玩,做一做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通过亲身体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3在实验、制作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数学的有趣。
教学重点:按要求移动物品及制作能旋转的玩具。
教学难点:按要求移动物品及制作能旋转的玩具。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剪刀、火柴棍、方格纸、正方形硬纸板、圆形硬纸板、三角形硬纸板。
(3)课件演示移动,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完整描述。
预设:方法一:赵云向上移1格,兵向右移1格,关羽向左移2格,曹操先向左移 1格,再向下移就可以到达出口。
方法二:曹操向下移2格,赵云向上移1格,兵向上移2格,关羽向左移2格,曹操向左移1格,然后向下移动就可以从出口逃走。
……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玩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表扬。
(4)小练习。
小老鼠皮皮去找奶酪,它先向上走( )格,再向左走 ( )格就找到第①块奶酪,然后向下走( )格, 最后向左走( )格就找到第②块奶酪。
小结:图案横向或纵向移动,图案的大小、形状不发生改变。
移动时,要注意方向和移动的格数。
2做陀螺。
(1)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硬纸板和火柴棍,分别用这三种硬纸板和火柴棍制作出三个陀螺。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
在桌子上转一转,比一比,看谁制作的陀螺转得最稳,评最佳陀螺奖。
(4)请最佳陀螺奖获得者介绍制作经验。
(5)师:火柴棍扎在什么位置陀螺转得最稳?哪种形状的陀螺转得最稳? 生1:火柴棍扎在图形的中心位置,而且洞不能太大。
生2:圆形陀螺转得最稳。
(6)小练习:用下面的硬纸板和火柴棍制作陀螺,把火柴棍扎在什么位置陀螺转得最稳,在图中用点标出来。
用图( )做成的陀螺转得最稳。
小结:利用硬纸板和火柴棍制作陀螺,把火柴棍扎在中心点的位置时,转得最明确要求后动手制作。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2平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第4章《相交线与平行线》4.2节《平移》是学生在学习了《相似图形》、《坐标与图形的运动》等知识后,进一步研究图形的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性质,了解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坐标知识,对图形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移的性质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性质,能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移的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平移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升国旗等,引导学生关注平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平移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总结平移的性质。
3.讲解:教师讲解平移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应用: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的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平移的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平移的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距离和方向相同。
3.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连线的方向相同。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小学数学四年级《平移》教案详解教案详解引言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平移则是数学中很基础的一部分,它对于我们学习后面的数学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中,《平移》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今天我们就来详解一下这门课程。
一、知识目标1.能够通过图形的平移完成一个图形到另一个位置的变换。
2.能够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图形在平面内的平移方法。
3.能够通过绘制图形和描述方法完成平移。
4.能够通过简单的练习运用平移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平移的定义,以及掌握图形在平面内的平移方法。
2.能够通过绘制图形和描述方法完成平移。
三、教学难点怎样通过平移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认识平移,做相关实验。
2.通过观察、比较、总结总结了解平移性质,掌握简单的平移法。
3.了解平移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辅助使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平移法的应用。
五、课堂实施1.通过实验了解图形的平移。
2.向学生介绍平移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相关的平移法。
3.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完成平移练习。
4.老师讲解平移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学生进行实际运用和掌握平移法练习。
六、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图以及平移方法的例子。
七、教学效果评价1.考察学生对平移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学生的平移问题练习,考察他们对于平移法的掌握情况。
3.通过学生的平移实践,检测他们对平移方法的应用掌握情况。
八、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学生对图形的基础没有掌握,无法理解平移的概念。
2.学生不能够理解平移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学生学习平移法没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方法平移是一门非常基础的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理解。
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练习,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这门课程。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讲解平移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来帮助学生了解平移法在现实中的用途,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学习这门知识的热情。
结语通过以上的详细介绍,我相信大家已经对小学数学四年级《平移》课程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平移》教案(3篇)平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p18~p20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渗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难点:会利用三角尺画平行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看图中的双杠,在我们漂亮的操场上有见过这样的东西吗?师:知道它的名称是什么吗?师:现在老师把双杠上面的两根杠子画下来,你们看其实就是我们前面学习的什么线?师:现在你们看看这两条线之间的宽度一样吗?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
现在我还要考考孩子们的想象力,请你们闭上眼睛,如果我们把这两条直线无限延长,穿过了我们的教学楼,穿过了武侯大道,它们能相交吗?有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宽度一样,而且延长后又永远不相交的,像这样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它们是平行线。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那么如何去判断哪些直线是平行线呢?它有什么特点呢?那就要靠孩子们仔细的观察、思考去寻找答案了。
出示格子图移铅笔①感知特征请孩子们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铅笔)现在我将这支铅笔放在格子图上,用颜色笔把铅笔的位置标注出来,然后把铅笔向右移动3格,看看现在铅笔位置和原来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向右移动了3格)我们也用颜色笔把铅笔现在的位置标注出来。
刚才这过程其实这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移。
那我们到底怎样从平移中得到直线间的平行关系呢?(板书:平移与平行)我们接着来研究。
现在我们在铅笔原来的位置上找3个点,这个点平移了3格,这个点也平移了3格,那么这个点呢?(师分别指着3个点),也就是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怎么样?(一样、相等)宽度一样,我们换个词就说它们的距离相等。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它们向上或向下延长,会相交吗?(不会)。
所以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相等,而且永不相交,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第三课时 4.2平移(1)
主备:胡明国
协备:王翠玉、黄金香、彭群富
学习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2.理解并掌握平移的性质
教学难点
平移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平移的概念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2.理解并掌握平移的性质
二.指导自学
阅读教材P80-81练习前的内容(4分钟)
1、举例说明什么叫平移?什么叫做原像、像?
2、结合“说一说”,平移的性质是怎样的?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1) 投影自学指导中的问题1.把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叫做平移
2.直线AB平移到A’B
原来的图形叫作,在新位置的图形叫作该图形在平移
下的。
3.如图所示:是经过点P
直线CD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AB
并且CD经过P点,因为平移把直线变成,
所以AB CD.
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更正
2.学生评讲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 P84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