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讲解模板:指骨骨折切开复位钢针内固定术
- 格式:ppt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23
骨科手术记录模板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手术时间:YYYY年MM月DD日手术医生:XXX助理医生:XXX手术护士:XXX患者信息:姓名:XXXXXX性别:XX年龄:XX岁住院号:XXXXXX主诉:XXXXX病史:XXXXX体格检查:XXXXX辅助检查:XXXXX术前准备:1. 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全身清洁消毒。
2. 术前进行局部麻醉。
手术步骤:1. 骨折部位定位:根据术前CT或X光片,确定骨折的具体位置。
2. 切口:在骨折部位进行清洁消毒,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切口。
3. 骨折复位:根据骨折的类型,采取适当的手法进行骨折复位。
注意避免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损伤。
4. 骨折固定:根据骨折的特点和复位情况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常见的固定方法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
内固定可以通过钢板、钢钉、螺钉等将骨折片固定在一起;外固定则是通过钢针等将骨折片与外部固定器相连。
5. 切口缝合:确保骨折部位完全复位并固定后,将切口进行严密缝合,注意切口血肿的处理。
6. 术后处理:根据手术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后处理方法,例如进行石膏绷带包扎或者安装外固定器。
术后观察与处理:1. 观察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术后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控制患者的疼痛感。
3. 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4. 术后定期进行复查,观察骨折复位和固定情况的稳定性,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术后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后可以获得骨折的稳定复位,恢复相关功能的良好效果。
注意事项:1. 术后患者应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2. 术后患者应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3. 术后患者应合理安排休息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摔倒等导致骨折复发的情况。
以上是对骨科手术记录模板的骨折复位与固定的详细操作步骤和处理要点的叙述。
这个模板可以为医生提供标准的手术记录格式,便于术后的观察和随访,并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
手指骨折手术记录模板范文病情摘要:今晨,医院骨外科手术室收治一例男性手指骨折的患者,该患者入院时无明显外伤史,自觉腕部疼痛不适。
入院情况:于8月3日上午6时左右,在修建工地意外被钢筋砸伤致右中环小指伸肌腱完全断裂,小指深、浅屈肌腱完全断裂,小指近侧指间关节面半脱位。
急诊行右小指远端指骨头切开复位皮肤扩创+克氏针固定术。
8月4日上午9时许,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该患者右手小指远节指骨骨折,并经闭合复位内固定术顺利完成,现已转至普通病房。
右小指远端皮肤软组织坏死,周围软组织挫裂伤清创缝合术后,指端血运良好,伤口干燥。
同时还发现第二掌骨基底骨折。
入院诊断:1、小指远节指骨骨折; 2、第二掌骨基底骨折; 3、第二掌骨基底撕脱性骨折。
术后安排:留置引流管一根,保留6— 8小时,术后六小时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禁饮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及硬食物,第二天下午拔出。
病人未诉特殊不适,情绪平稳。
嘱其继续卧床休息,加强功能锻炼,抬高患肢,避免活动时损伤远端血管、神经等组织。
注意观察局部有无肿胀、渗血及伤口敷料渗血情况。
8月7日下午15时,患者诉切口有轻微疼痛,并于右小指根部见一条伤口约为3×2厘米污染敷料。
,根据病人情况制订治疗方案如下:一、给予小便接橡胶导尿管,24小时更换一次,每次更换导尿管前需用0.5%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确认导尿管是否通畅。
二、协助病人使用石膏托固定,每两小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一次。
三、协助病人进行术后指导。
1、教会病人指导健侧手做抓握动作,恢复手指的功能。
2、教会病人在行动时尽量减少损伤,保护骨折部位。
3、给予病人良好的心理辅导。
四、嘱病人家属密切配合我科医师进行病情观察,病人痊愈出院后,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直等后遗症。
五、请家属持续门诊复诊。
病人家属感谢医生和护士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表示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病人和家属都期待康复。
希望我们以后再次见面时是相互搀扶着走路的老爷爷老奶奶,而不是坐在轮椅上一起喝咖啡聊天的朋友。
手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摘要】目的讨论手部骨折切开复位与内固定术。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腕前方入路适用于新鲜的腕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囊性变或近极出现缺血性坏死等的植内内固定。
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又称为Bennett骨折脱位。
如整复位置不理想,或外固定不能雍持整复位置,应尽早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免造成第一腕掌关节持久性疼痛和僵直。
【关键词】手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一、腕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适压证:新鲜有移位或有成角的腕舟骨骨折,经整复后复位不满意或用石膏管型固定不能维持整复位置等不稳定的腕舟骨骨折,以及新鲜的腕舟骨近极骨折,应考虑早期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新鲜的腕舟骨粉碎性骨折,或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或骨折端出现囊性变,或骨折近端出现缺血性坏死等,应考虑施行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
(一)腕前方入路腕前方入路适用于新鲜的腕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囊性变或近极出现缺血性坏死等的植内内固定。
1.手术步骤(1)于腕部桡侧沿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作4~5cm长的弧形切口,切口的中部相当于桡骨茎突水平的位置,通常为舟骨骨折的部位。
(2)将桡侧腕屈肌腱向尺侧牵开,分离桡动脉并将其向桡侧牵开,斜跨切口的桡动脉掌浅支予以切断结扎,显露腕舟骨前面的桡腕掌侧韧带及腕关节囊。
(3)纵形切开桡腕掌侧韧带及关节囊,轻度背伸腕关节,即可清楚地显露腕舟骨骨折部。
(4)在新鲜的腕舟骨骨折中,只需将骨折间隙内的血凝块或纤维组织清除后,即可根据需要应用2枚克氏针,或普通螺钉,或Herbert螺钉作内固定。
(5)在陈旧性舟骨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处已发生囊性变,或缺血性坏死,需将骨折两端的硬化骨及纤维组织清除干净。
在新鲜的粉碎性骨折中,骨折碎片应予清除。
在施行植骨之前,在骨折两端用小骨凿和小刮匙作一长方形骨槽,或于两骨折端中央挖一植骨腔。
然后于髂骨嵴上凿取相应大小、带有松质骨的皮质骨块,并根据舟骨上骨槽或植骨腔的形状和大小,修整成骨栓,将此骨栓插入舟骨的骨槽或植骨腔内并用力压紧。
手术步骤|第五跖骨近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附英文原版)步骤24:第五跖骨近端骨折(Jones骨折/应力性骨折)切开复位内骨折一、适应症•II区、III区的第五跖骨近端骨折(Fig. 24.1)•运动员的急性骨折•延迟愈合二、治疗方案选择•非手术治疗(石膏,保护下的负重)•髓内钉固定•外部骨刺激•张力带技术/钢板固定三、检查/影像学•第五跖骨近端压痛•后足对线•X线显示第五跖骨近端II区骨折在正位(Fig. 24.2A)、斜位(Fig. 24.2B)、侧位(Fig. 24.2C)上可见第五跖骨基底骨折线延伸至第四与第五跖骨间关节四、手术解剖学•第五跖骨基底部II区是血流灌注相对较少的区域(Fig. 24.3A)•第五跖骨弯曲(与置入直型内固定相关,如螺钉)(Fig. 24.3B) •高危结构-腓骨长短肌、腓肠神经(Fig. 24.3C)五、体位•改良侧卧位,患足靠近手术台边缘•同侧髋部垫软垫•患足垫软垫六、切口/显露•切口靠近第五跖骨基底,位于第五跖骨外侧缘的连线上,长约2-4cm(Fig. 24.4A) 。
此切口可以提供最好的套筒角度(Fig. 24.4B) 。
•保护易损伤结构①辨明腓肠神经并向背侧、上方牵拉②辨明腓骨短肌并向背侧、上方牵拉③辨明腓骨长肌并向后侧、内侧牵拉•七、手术步骤Step 1•最佳导针置入位置为第五跖骨基底近端、内侧顶点,避免软组织阻挡•导针位置需要在术中透视中正位(Fig. 24.5B) 、斜位(Fig. 24.5C) 及侧位(Fig. 24.5D) 上证实Step 2•理想的螺钉直径主要通过不断增加钻头的直径和相应的丝攻直径来判定①钻头需要穿过导针(Fig. 24.6)②丝攻需要攻入跖骨(Fig. 24.7)•理想的丝攻直径是能够提供良好的髓内固定,使螺钉具有足够的把持力(Fig. 24.8)①如果4.5mm螺钉可以良好把持骨折远端,则是理想的螺钉,如果不能则需要换用更大直径螺钉②大部分第五跖骨基底推荐使用5.5mm丝攻,但有些也需要6.5mm•标有刻度的丝攻有助于确定螺钉长度Step 3•基于理想的丝攻直径,可以选择合适的螺钉直径•螺钉长度的选择基于标有刻度的丝攻或通过空心/非空心的测深器证实•在置入螺钉之前,可以将螺钉紧贴骨面,观察位置是否恰当,螺纹是否全部进入骨折远端(Fig. 24.9)••置入软组织保护套•稳定骨折远端,拧入螺钉(Fig. 24.10)•透视证实螺钉位置满意(Fig. 24.11)。
跖骨骨折复位手术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手术医师:xxxxx手术助理:xxxxx患者姓名:xxx年龄:xxx性别:xxx住院号:xxx科室:xxx手术指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结果,患者被诊断为跖骨骨折。
考虑到患者年龄、活动水平及骨折类型,决定对其进行跖骨骨折复位手术。
手术旨在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保证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手术过程:1. 患者采取卧位,经肢体消毒,铺巾。
2. 通过X光定位,确认骨折的具体位置和类型,并做好标记。
3. 切口选择:在跖骨骨折部位近端,做一切口,长约x cm。
4. 经皮肌肉解剖,逐层显露跖骨,小心保护周围血管、神经。
5. 对骨折断端进行彻底清理,以去除碎骨块和软组织残留。
6. 将两断端复位,并应用适当的内固定器材,如钢板和螺钉,以保证骨折处的稳定。
7. 关节功能检查,确保复位准确。
8. 闭合切口,进行缝合,贴敷无菌敷料。
9. 患者转至恢复室,观察恢复情况。
术后处理:1. 术后进行止血、抗感染、消炎等处理。
2. 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情况。
3. 术后第x天,拍X光片检查骨折处的稳定性和骨愈合情况。
4. 术后第x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5. 根据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定期复查和随访,以评估手术效果。
手术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平稳。
讨论:本次手术针对患者跖骨骨折进行了复位手术,采用了适当的内固定方法,术后康复效果良好。
跖骨骨折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患者受伤部位的功能,减轻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术后,合理的康复训练和随访也是关键,能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结论:本次跖骨骨折复位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
通过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将有望取得良好效果,为患者恢复正常的足部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比较引言掌指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疗效与治疗方法密切相关。
当前,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是两种较为常用的方法,但其疗效比较仍有争议。
本文旨在比较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基本原理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均是经皮内固定技术,其基本原理有所不同。
微型钢板固定微型钢板固定是通过使其成为成骨组织的一部分,来保持骨折片的位置和方向的。
在手术时,医生在骨折部位接近骨的表面切开缝隙,用一组可旋转、自稳定的微型钢板将骨筋膜切开,用过程中自带的螺丝将微型钢板固定在骨板上。
通过引力和压力的作用,在治疗期间微型钢板的初始位置唇向成骨组织移位,跟随组织生长发生固定,从而使骨折片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促进愈合。
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是将符合骨塑性形变的肌肉、骨、关节移位固定成血管成骨组织,使其达到骨髓壳的强度,并在松弛负荷的闭合红素中维持该状态的内固定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对骨折片方向的控制和特异性的金属内固定以及居于骨擦伤面的压力治疗来促使组织生长、骨质恢复。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应用微型钢板固定微型钢板固定的优势在于其固定力和稳定性较强,不易受到外力干扰,对于髓内骨折和波及关节面时的手术效果较好。
微型钢板固定适用于幼骨、骨密度低、组织薄弱的患者,特别是在四支手上使用。
根据病情,可以选择单钢板或多钢板固定。
另外,微型钢板固定可以垂直于骨折面固定,并且微型钢板上带有锁螺丝,可以将骨折片牢固固定在一起。
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的优势在于使用方便,固定部位可选择多个部位。
克氏针治疗的疗效较好,尤其适合关节面骨折,能充分保留关节面的形态结构、及时纠正骨折强弱在半月板处的较小位置偏移和扭转。
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修补术后,能因体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减少创伤性伤害,避免操作后的炎症;固定力强,和细针性钢针的具有相同的固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