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4.91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2)学会通过举例、解释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成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与人合作共事。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 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层含义。
2. 学会通过举例、解释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成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PPT或黑板。
2. 相关成语的例句和解释。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成语(1)教师解释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学生通过举例、解释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成语。
4. 小组合作(1)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讨论如何将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成语。
(2)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对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如何将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意义,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对比喻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欣赏他人,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意义,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 教学难点:比喻手法的运用和理解,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欣赏他人。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相关的故事、图片等)。
3. 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
(2)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的意义。
(2)举例说明比喻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发现自己的不足。
5.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比喻手法,进行小组内的分享。
(2)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评价和鼓励。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写一篇关于团队合作和欣赏他人的短文。
2.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比喻例子,进行分享和解释。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故事等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喻的意义。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学会欣赏他人长处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信息。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夸奖他人的语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问题导入: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的情况?请谈谈你的感受。
2. 学习主要内容
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
2.分组讨论课文的主题,并分享讨论结果。
3.解释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文章。
3. 拓展活动
1.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创作类似的故事情节。
2.请学生就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进行分析与评论。
4. 归纳总结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重点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
通过此课程,学生能够增加对古代智慧的了解,培养感恩之心和观察力。
然而,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寓言含义,认识汉字的书写和读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正视并改正自身的不足。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成语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段寓意深刻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短之处,要学会扬长避短,相互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包含故事内容、重点词语解释、相关图片等;准备课堂活动道具,如角色扮演卡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出处及含义,准备好课本及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深入解读故事内涵,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寓意。
3.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活动:设计情境模拟或案例分析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并应用这个道理。
5. 总结归纳: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强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外作业,比如收集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或者在生活中寻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例子,并在下节课分享交流。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刻寓意,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新的成语知识,也学会了从多元视角去看待他人和自我,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尊重并借鉴他人的长处。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掌握“比较”这一比较大小的方法;2.掌握“短长、较长、较短”等词语的使用;3.能够运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做到不迷失方向。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大小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从身边的具体事物中得到启示,不走入歧途,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3 情感目标:1.让学生懂得:有长短,有大小,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学会尊重它们;2.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盲目追随别人,要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掌握“短长、较长、较短”等词语的使用;2.能够运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道理;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播放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2.通过问题导入:“你们在什么场景中会用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启发学生思考。
3.2 讲授环节:(1)课文学习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短长、较长、较短”等词语的使用,巩固基础知识。
(2)重点知识讲解重点讲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3)案例分析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运用所学道理,解决问题。
3.3 操练环节:(1)个别练习1.听音选词:听完音频,选出正确的单词。
2.看图写句:根据图片写出正确的句子。
(2)小组合作1.小组内分角色,进行情景对话。
2.小组内分角色,通过比较大小,排序物品。
3.4 练习环节: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练习基础技能和综合能力。
3.5 作业环节: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布置相应的课堂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讲授、案例分析、操练和练习等,内容涉及语文、数学等多个学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一句老话,意思是不同的物品各有优劣,要有所取舍。
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条格言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掌握好各方面的技能,了解每个技能的特点,并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理解在学习语文时,不同的技能各有所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
2. 教学内容:(1)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要能熟练、准确地阅读一篇短文,并理解文中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
(2)语句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要能分析和理解语言表达的含义,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
(3)写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要能写出简单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和体验教学。
通过教材内容的呈现,编制故事、诗歌等情境,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实践中逐渐掌握语言技能。
4.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说故事、唱歌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2)教学主体:通过阅读文章、分析语句和写作练习三种形式,逐渐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课堂反馈: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
(4)课堂总结:教师通过抽象和概括,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导其在今后学习过程中继续加油努力。
二、教学实施方法1. 情境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诗歌等情境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在场景中体验和掌握语言技能。
比如,在讲述一个故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
这样能够带有很强的互动性,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紧密结合学生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境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
3. 强调练习和反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8课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
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引导从两方面谈: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
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成语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字面意思及寓意。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欣赏他人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其他有关尺和寸的成语,如“尺头寸尾”、“尺寸之间”等。
2. 教学新课:(1)讲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字面意思。
(2)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寓意,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
3. 案例分析:(1)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人物案例,让学生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4. 小组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写一篇小短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是否能正确认识自己、欣赏他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欣赏他人的品质。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7个生字。
2.我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中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我能学会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学习重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知识链接: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1)称呼。
(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
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
(2)正文。
(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
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
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
(3)结尾。
(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
(4)署名。
(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
(5)日期。
(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
2.了解柯岩其人。
柯岩,女,满族,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女诗人。
原名冯恺,原籍广东南海,1929年7月14日生于河南郑州。
1949年起,先后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专职编剧,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专职驻会作家,兼任多种刊物编委或顾问及一些高校的客座教授。
已出书五十余部,主要有诗集《“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船长》、《最美的画册》、《奇异的书简》、《相亲记》、《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癌症≠死亡》,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电视连续剧《仅次于上帝的人》(又名《红蜻蜓》)等。
三十多年来出版过《最美的画册》、《相亲记》、《“小迷糊”阿姨》、《周总理,你在哪里?》《奇异的书简》、《癌症≠死亡》、《寻找回来的世界》、《春的消息》、《柯岩作品选》、《柯岩儿童诗选》等
30部。
预习任务:
1、会认本课生字。
2、会读本课课文。
3、观察书信的写作格式。
自主、合作、探究: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3、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
5、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我来闯关:
1、按原文填空:(12分)
⑴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名言吧!
⑵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他会飞快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2、写信的格式很重要。
开头写,要写。
称呼后面要加。
正文写,每段开头空格,信末祝福语写。
最后写和。
名字写在,日期写在。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写信。
先确定要写给谁。
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注意书信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