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8.77 MB
- 文档页数:24
龙源期刊网 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作者:班超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20年第01期【摘; 要】目的:针对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两者特征之间的差异。
方法:将我院接诊的2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向这20例脊柱结核患者均施行CT和MRI影像检查,对比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
结果:这2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胸椎结合,有10例患者为腰椎结核,有2例患者为腰骶椎结核,有3例患者为胸腰椎结核,有1例患者为颈椎结核,有1例患者为骶椎结核。
溶骨性以及虫蚀状和硬化是患者CT扫描结果。
椎骨质破坏并且椎旁有囊肿形成是MRI扫描结果。
结论: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检查都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在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的时候,将两种方式进行结合,脊柱结核的确诊率更高,并且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漏诊率。
【关键词】脊柱结核;CT;MRI;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284-01引言我国临床医学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就包括脊柱结核,并且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极高,在众多的全身骨关节结核病中处于第一位,占总体全身骨关节结核病的40%到50%之间,并且这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分布较广,以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为核心。
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由于胸椎或者颈椎以及腰椎是这种疾病的主要发生部位,所以一旦患上这种疾病,患者的多个椎体很容易就会受到影响。
这种疾病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表现,并且偶尔会出现漏诊的状况。
现阶段在我国临床医学中常常运用影像学来诊断这种疾病,并且临床效果较好。
这篇文章通过将我院接诊的2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针对脊柱结核CT和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比较两者特征之间的差异。
以下为详细的医学报告。
1 临床治疗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接诊了20例脊柱结核患者,将这2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这2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手术后病理结果以及运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之后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7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7月 第4卷第14期有薄壁环形强化及壁结节,则首先考虑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诊断可能。
【参考文献】[1]丁雪梅,张福洲,郭志伟,等.双源CT对腮腺腺淋巴瘤及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06:667-669,672.[2] Shi L,Wang YX,Yu C,et a1.CT and ultrasound features of basal cell ade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a report of 22 cases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Am J Neuroradiol.2011,22:A2807.[3]叶丽娟,郭大鹏,文智,等.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34-36.[4]刘红生,段嘉峰,马鸣岳,等.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与CT特点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9,35(6):876-879.[5]赵雪艳,荣小伟,田海萍,等.涎腺基底细胞腺瘤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2,25(5):514-517.[6] Paker l,Yilmazer D,Arikok AT,et al.Basal cell adenoma with extensive squamous metaplasia and cellular atypia:a case report with cyto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Diagn Cytopathol,2012,40(1):48-55.[7]徐志锋,郭师琴,潘爱珍.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特征[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10):1669-1672.[8] Jang M,Park D,Lee SR,et al.Basal cell adenoma in the parotid gland:CT and MR findings[J].A JNR,2004,25(4):631-635.[9]王传彬,程涛.多层螺旋CT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15,36(5):548-551.[10]孙世宁,杜伟,周舟,等.腮腺基底细胞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表现[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15(1):38-40.[11]朱旭娜,苏丹柯,刘丽东,等.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常见上皮性良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12):2082-2085.脊柱结核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病症,ST作为继发病一般是由肺结核、消化道结核等病症所诱发的,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低热、盗汗、疼痛等,易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状态[1]。
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和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式:回忆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明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观看椎体、椎间盘、椎弓根、附件破坏、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形。
结果:12例患者2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6例,3个椎体4例。
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成不均匀强化。
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及神经损害。
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关键词]脊柱;结核;磁共振成像脊柱结核是脊柱外科常见病,由于X片和CT对脊柱结核诊断较困难,MRI检查是脊柱结核初期诊断最准确手腕之一。
本文回忆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明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
1 材料和方式一样资料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23岁~58岁,平均年龄岁。
病程2个月~3 a。
所有病例有胸背部和(或)腰背部疼痛,7 例有下肢病症,8例有驼背,2例有结核中毒病症低热、盗汗和消瘦。
检查方式利用飞利浦公司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
脊柱相控阵线圈,采纳SE序列及FSE/T2/SPIR。
矢状位T1WI(TR/TE 500 ms/13 ms~600 ms/13 ms),T2WI(TR/TE2 250 ms/120 ms~3 200 ms/120 ms)。
层厚4 mm,层距mm,FOV为320 mm。
轴位T2WI(TR/TE 2 250 ms/110 ms~3 500 ms/110 ms),FOV 220 mm。
必要时加做冠状位成像。
9例患者行Gd DTPA增强T1WI。
2 结果病变部位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4 例,腰骶椎2例。
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6例,3个椎体受累4例。
椎体及附件改变椎体破坏以与椎间盘相邻处为主,离椎间盘较远的部位MRI显示正常,其中前中部破坏为主者8例,椎体全数破坏4例,2例患者椎弓根受累。
脊柱结核诊断金标准
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脊柱结核的诊断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
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包括背痛、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
并不具有特异性,但是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影像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等。
其中,MRI是最为
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脊柱结构的细节和病变的范围。
在MRI上,脊柱结核的特征表现包括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脊柱
后凸畸形等。
3. 细菌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细菌学检查包括痰液、脓液、组织等标本的培养和涂片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直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但是其阳性率较低,仅
有30%左右。
4. 免疫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免疫学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结核感染情况,但是其阳性率也较低。
综上所述,脊柱结核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MRI是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疑似脊柱结核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6排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意义及常见影像学表现摘要】目的:探讨16排CT对脊柱结核的诊断意义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收集我院有手术病理资料、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0例。
分析50例患者脊柱结核发病部位;X线与CT对脊柱结核诊断正确率;对比X线与CT对脊柱结核病灶影像学病灶评分。
结果:50例脊柱结核患者中,15例(30%)腰椎、10例(20%)胸椎、12例(24%)胸腰椎、13例(26%)腰骶椎;X线与CT对脊柱结核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100%,比较有差异(P<0.05);X线与CT对脊柱结核病灶影像学病灶评分(骨质破坏、骨硬化、死骨形成、脓肿、椎间盘破坏、椎管及周围、软组织受累)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CT平扫能发现在平片上被正常骨质所掩盖的早期骨质破坏病变,密度分辨率远远高于平片,优势体现在可将病灶中的死骨情况以及钙化情况清晰显示出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CT;脊柱结核;影像学【中图分类号】R5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170-03结核病是全球性传染疾病,结核杆菌会感染机体众多器官,其中脊柱为好发部位之一。
脊柱结核多发生于胸椎,结核杆菌对脊椎骨造成持续性损害,表现为脊椎骨塌陷,椎管积脓,肉芽肿形成,严重时会出现脊髓压迫[1]。
脊柱结核的病变早期,缺乏特异性,出现神经及脊髓受压迫后患者多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早期采取结核杆菌培养周期长,阳性率低,而脊柱结核早期临床表现仅表现为疼痛、消瘦、盗汗,缺乏特异性,耽误最佳治疗时机[2]。
CT可以对脊柱结核各种征象做出明确提示,明确冷脓肿范围、骨质破坏、神经学缺损及椎管受累情况,同时对病灶相关指标进行量化。
因此本文拟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有手术病理资料、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有手术病理资料、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胸背部疼痛以及腰骶部疼痛,共计50例。
MRI表现为椎体内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二例MRI表现为椎体内弥漫分布结节的脊柱结核二例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影响多个器官,其中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类型。
脊柱结核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中,影像学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报告两例病例,探讨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特征。
病例一是一名52岁的男性患者,主要症状是腰背痛、乏力和食欲不振。
体格检查中发现患者存在腰椎活动受限以及肌肉萎缩的现象。
X射线显示L4椎体骨质破坏的迹象。
MRI显示L4椎体内弥漫分布的结节状病灶,边界清晰,信号均匀,与脊髓相连。
病理活检证实了结核感染。
基于这些发现,患者被诊断为脊柱结核。
病例二是一名42岁的女性患者,主要症状是胸背痛、咳嗽和呼吸困难。
体格检查中发现患者存在脊柱活动受限、胸廓畸形和肌肉萎缩的现象。
胸部X射线显示第5至第7胸椎骨质破坏的迹象。
MRI显示第5至第7胸椎连续骨质破坏区域内弥漫分布的结节状病灶,病灶与脊髓相连。
经病理活检证实是结核感染。
最终,患者被诊断为脊柱结核。
通过以上两例病例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通常包括椎体的骨质破坏、弥漫分布的结节状病灶以及与脊髓的关系。
脊柱结核的骨质破坏主要表现为椎体的溶骨或穿骨性破坏,呈现出虫蚀样或蜂窝样改变。
弥漫分布的结节状病灶在MRI图像中呈现为低信号强度的结节,边界清晰,信号均匀。
与脊髓的关系是脊柱结核MRI诊断的重点之一,结节状病灶与脊髓相连并可引起脊髓受压的症状。
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通过显示骨骼和软组织的详细信息,便于观察结核病灶的位置、形态和范围,从而支持医生准确判断病灶性质。
此外,MRI还可帮助发现胸椎的水平椎间盘突出、脓液积聚、脊膜结局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
总之,MRI在脊柱结核的诊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