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典型例题
- 格式:doc
- 大小:22.38 KB
- 文档页数:1
一步行,千里亦能行!----小常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全章知识点和典型例习题
一、基础知识点:
1.勾股定理
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222abc
勾股定理的由来:勾股定理也叫商高定理,在西方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形式的勾股定理,后来人们进一步发现并证明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
用拼图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思路是
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
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
常见方法如下:
方法一:4EFGHSSS正方形正方形ABCD,2214()2abbac,化简可证.
方法二:
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abcabc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abaabb 所以222abc方法三:1()()2Sabab梯形,2112S222ADEABESSabc梯形,化简得证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
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中,90C,则22cab,22bca,22acb②知道直角三角形一边,可得另外两边之间的数量关系③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D 人教版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必刷题
如图,一架云梯长25米,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靠墙的一端距地面24米.
(1)这个梯子底端离墙有多少米?
(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也滑动了4米吗?
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5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3米,此人以0.5米每秒的速度收绳,10秒后船移动到点D的位置,问船向岸边移动了多少米?(假设绳子是直的,结果保留根号)
细心观察图形,认真分析各式,然后解答问题.
OA22=21+1=2,1S=12; OA32=12+22=3,2S=22; OA42=12+23=4,3S=32…
(1)请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规律:OAn2= ;Sn= .
(2)求出OA10的长.
(3)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5,计算说明他是第几个三角形?
(4)求出S12+S22+S32+…+S102的值.
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坐车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1003km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100km到达目的地C点,求出A、C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小丽想知道自家门前小河的宽度,于是她按以下办法测出了如下数据:小丽在河岸边选取点A,在点A的对岸选取一个参照点C,测得∠CAD=30°;小丽沿岸向前走30m选取点B,并测得∠CBD=60°.请根据以上数据,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小丽计算小河的宽度.
60°30°DBAC
小明、小华在一栋电梯楼前感慨楼房真高.小明说:“这楼起码20层!”小华却不以为然:“20层?我看没有,数数就知道了!”小明说:“有本事,你不用数也能明白!”小华想了想说:“没问题!让我们来量一量吧!”小明、小华在楼体两侧各选A、B两点,测量数据如图,其中矩形CDEF表示楼体,AB=150米,CD=10米,∠A=30°,∠B=45°,(A、C、D、B四点在同一直线上)问:
第1页—总4页 1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BC=8,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等于( )
A. 425 B. 322 C. 47 D. 35
2、如图所示,已知△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N,若AC=4,MB=2MC,求AB的长.
3、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CF 和EC。
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DC=5,在DC边上存在一点E,沿直线AE把△ABC折叠,使点D恰好在BC边上,设此点为F,若△ABF的面积为30,求折叠的△AED的面积
DCBAFE A
B C E
F D
第2页—总4页 2
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长AD=9㎝,宽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那么折叠后DE的长是多少?
6、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将ABC沿AC对折至AEC位置,CE与AD交于点F。
(1)试说明:AF=FC;(2)如果AB=3,BC=4,求AF的长
7、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正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AB=8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
8、如图2-3,把矩形ABCD沿直线BD向上折叠,使点C落在C′的位置上,已知AB=•3,BC=7,重合部分△EBD的面积为________.
第3页—总4页 3
9、如图5,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如果M为CD边的中点,求证:DE:DM:EM=3:4:5。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第1页—总6页 1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的全部内容。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第2页—总6页 2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BC=8,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等于( )
A。 B. C。 D.
2、如图所示,已知△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N,若AC=4,MB=2MC,求AB的长.
3、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CF 和EC。
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DC=5,在DC边上存在一点E,沿直线AE把△ABC折叠,使点D恰好在BC边上,设此点为F,若△ABF的面积为30,求折叠的△AED的面积 4253224735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第3页—总6页 3
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长AD=9㎝,宽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那么折叠后DE的长是多少?
6、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将ABC沿AC对折至AEC位置,CE与AD交于点F。
(1)试说明:AF=FC;(2)如果AB=3,BC=4,求AF的长
7、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正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AB=8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
一、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a2 + b2= c2。公式的变形:a2 =
c2- b2, b2= c2-a2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满足a2 + b2= c2,那么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该定理在应用时,同学们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要点:
① 已知的条件: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②满足的条件:最大边的平方=最小边的平方+中间边的平方.
③得到的结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最大边的对角是直角.
④如果不满足条件,就说明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a2 +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注意:①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正整数倍后,仍是勾股数。常见勾股数有:
(3,4,5)(5,12,13) (6,8,10) (7,24,25) (8,15,17 )(9,40,41 )
4、最短距离问题:主要运用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考点剖析
考点一: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
1、求阴影部分面积:(1)阴影部分是正方形;(2)阴影部分是长方形;(3)阴影部分是半圆.
2. 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1、S2、S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S1- S2= S3 B. S1+ S2= S3 C.
S2+S3< S1 D. S2- S3=S1
3、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试探索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4、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知识点一、直接应用勾股定理或勾股定理逆定理
例1: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
A. CD、EF、GH B. AB、EF、GH
C. AB、CD、GH D. AB、CD、EF
勾股定理说到底是一个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所以,在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时常通过解方程来解决。勾股定理表达式中有三个量,如果条件中只有一个已知量,必须设法求出另一个量或求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时需要明确的思路。
方程的思想:通过列方程(组)解决问题,如: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求线段的长度或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利用勾股定理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来解决问题等。
例3:一场罕见的大风过后,学校那棵老杨树折断在地,此刻,张老师正和占明、清华、绣亚、冠华在楼上凭栏远眺。
清华开口说道:“老师,那棵树看起来挺高的。”
“是啊,有10米高呢,现在被风拦腰刮断,可惜呀!”
“但站立的一段似乎也不矮,有四五米高吧。”冠华兴致勃勃地说。
张老师心有所动,他说:“刚才我跑过时用脚步量了一下,发现树尖距离树根恰好3米,你们能求出杨树站立的那一段的高度吗?”
占明想了想说:“树根、树尖、折断处三点依次相连后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一定是要用的,而且不动笔墨恐怕是不行的。”绣亚补充说。
几位男孩子走进教室,画图、计算,不一会就得出了答案。同学们,你算出来了吗?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
2)解题思路:本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常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它们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等。
解题后的思考:
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时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同学们如果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使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灵活性得到培养,才能在解题中真正做到不重不漏。
1 9.已知Rt△ABC的周长为,其中斜边,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10. 如果把勾股定理的边的平方理解为正方形的面积,那么从面积的角度来说,勾股定理可以推广.
(1)如图,以Rt△ABC的三边长为边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1S、2S、3S之间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以Rt△ABC的三边长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这三个半圆的面积1S、2S、3S之间有何关系?
(3)如果将上图中的斜边上的半圆沿斜边翻折180°,请探讨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此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
例1.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
跟踪练习:
1.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点1.5米的C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恰好落到D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2.一座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到达现场后,发现最多只能靠近建筑物底端5米,消防车的云梯最大升长为13米,则云梯可以达该建筑物的最大高度是( )
A、12米 B、13米 C、14米 D、15米
3.如图,有两颗树,一颗高10米,另一颗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颗树的树梢飞到另一颗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 2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
例3. 如图3,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中点,F是AB上一点,且ABFB41那么△DEF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注:本题利用了四次勾股定理,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必练习题。
跟踪练习:
1. 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边的中点,F点CD边上一点,且DF=3CF,求证:∠AEF=90°
题型四: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BCabc弦股勾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b,c、为勾股数,那么ka,kb,kc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 6,8,10; 9,12,15; 5,12,13
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
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5. 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的线段 勾股定理: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勾股定理复习
一、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
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a2 + b2= c2。公式的变形:a2 = c2- b2, b2= c2-a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满足a2 + b2= c2,那么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
角形。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该定理在应用时,同学们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要点:
①已知的条件: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②满足的条件:最大边的平方=最小边的平方+
中间边的平方.③得到的结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最大边的对角是直角.
④如果不满足条件,就说明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a2 +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注意:①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不能是分数
或小数。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正整数倍后,仍是勾股数。4、最短距离问题:
主要运用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考点剖析考点一: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
求:(1)阴影部分是正方形;(2)阴影部分是长方形;(3)阴影部分是半圆.
2. 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试探索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考点二: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例如图2,已知△ABC中,AB=17,AC=10,BC边上的高,AD=8,则边BC的长为()
A.21 B.15 C.6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强化训练】: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 ,则斜边长为.
2.(易错题、注意分类的思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2,则另一条边长的平方是
3、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求斜边上的高.(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
角边的积等于斜边与其高的积,ab=ch)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考点三:应用勾股定理在等腰三角形中求底边上的高
例、如图1所示,等腰中,,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
一、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 a2 + b2= c2。公式的变形:a2 = c2-
b2, b2= c2-a2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满足a2 + b2= c2,那么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这个定理叫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该定理在应用时,同学们要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要点:
① 已知的条件: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
②满足的条件:最大边的平方=最小边的平方+中间边的平方.
③得到的结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最大边的对角是直角.
④如果不满足条件,就说明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a2 +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注意:①勾股数必须是正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正整数倍后,仍是勾股数。常见勾股数有:
(3,4,5)(5,12,13) (6,8,10) (7,24,25) (8,15,17 )(9,40,41 )
4、最短距离问题:主要运用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考点剖析
考点一:利用勾股定理求面积
1、求阴影部分面积:(1)阴影部分是正方形;(2)阴影部分是长方形;(3)阴影部分是半圆.
2. 如图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是S1、S2、S3,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S1- S2= S3 B. S1+ S2= S3 C. S2+S3<
S1 D. S2- S3=S1
3、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试探索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4、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
勾股定理知识点
一、勾股定理的证明
例1
试通过等积法得出啊a,b,c三者的关系。
首先勾股定理只在直角三角形中才存在;其次就是三边存在关系a2+b2=c2。即勾股定理可以表述为:
二、勾股定理的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简单的说,勾股定理就是直角三角形三边的一种数量关系。其中较短的直角边我们叫它:勾;较长长边我们叫它:股;斜边叫它:弦。
ABCabc弦股勾
既然直角三角形三边是这样关系,那么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又是怎样的关系呢?这里大家可以通过特殊三角形来记忆:锐角三角形就通过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来特殊化,显然a2+b2>c2
对于钝角三角形,可以通过底角为30度,腰为2的等腰三角形来记忆,计算可知a2+b2<c2
大家不仅要掌握勾股定理,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是必须掌握的,它是我们判断直角三角形时一个很好的方法,那我们看看它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A、若已知边长: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
B、若未知边长,则直接进行第二步。 bccaabDCAEB 2 例2:在ABC中,若2a=(b+c)(b-c),则ABC是
三角形,且
90
三、对于勾股定理,还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b,c、为勾股数,那么ka,kb,kc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归类总结
———————————————————————————————— 作者:
———————————————————————————————— 日期:
ﻩ9.已知Rt△ABC的周长为,其中斜边,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10. 如果把勾股定理的边的平方理解为正方形的面积,那么从面积的角度来说,勾股定理可以推广.
(1)如图,以Rt△ABC的三边长为边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1S、2S、3S之间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以Rt△ABC的三边长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这三个半圆的面积1S、2S、3S之间有何关系?
(3)如果将上图中的斜边上的半圆沿斜边翻折180°,请探讨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此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
例1.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
跟踪练习:
1.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点1.5米的C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恰好落到D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2.一座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到达现场后,发现最多只能靠近建筑物底端5米,消防车的云梯最大升长为13米,则云梯可以达该建筑物的最大高度是( )
A、12米 B、13米 C、14米 D、15米
3.如图,有两颗树,一颗高10米,另一颗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颗树的树梢飞到另一颗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
例3. 如图3,正方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中点,F是AB上一点,且ABFB41那么△DEF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注:本题利用了四次勾股定理,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必练习题。
.
专业资料 9.已知Rt△ABC的周长为,其中斜边,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10. 如果把勾股定理的边的平方理解为形的面积,那么从面积的角度来说,勾股定理可以推广.
(1)如图,以Rt△ABC的三边长为边作三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1S、2S、3S之间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以Rt△ABC的三边长为直径作三个半圆,则这三个半圆的面积1S、2S、3S之间有何关系?
(3)如果将上图中的斜边上的半圆沿斜边翻折180°,请探讨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此阴影部分在数学史上称为“希波克拉底月牙”)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
例1.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
跟踪练习:
1.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点1.5米的C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C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恰好落到D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
专业资料
2.一座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到达现场后,发现最多只能靠近建筑物底端5米,消防车的云梯最大升长为13米,则云梯可以达该建筑物的最大高度是( )
A、12米 B、13米 C、14米 D、15米
3.如图,有两颗树,一颗高10米,另一颗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颗树的树梢飞到另一颗树的树梢,问小鸟至少飞行( )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
例3. 如图3,形ABCD中,E是BC边上的中点,F是AB上一点,且ABFB41那么△DEF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注:本题利用了四次勾股定理,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必练习题。
跟踪练习: .
1
经典例题透析
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
在Rt△ABC中,∠C=90°
(1)已知a=6, c=10,求b, (2)已知a=40,b=9,求c; (3)已知c=25,b=15,求a.
b= c= a=
【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
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
如图,已知:在中,,,. 求:BC的长.
【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
【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一)用勾股定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如图所示,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明从营地A点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走了到达B点,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走了500m到达目的地C点。
(1)求A、C两点之间的距离。
(2)确定目的地C在营地A的什么方向。
2
GA'BDCAEF
(二)用勾股定理求最短问题
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0cm,高AB为4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试求出爬行的最短路程.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m、0.3m、0.2m,A和B是台阶上两个相对的顶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问蚂蚁沿着台阶爬行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
(三)梯子问题
一架方梯长25米,如图,斜靠在一面墙上,梯子底端离墙7米,(1)这个梯子的顶端距地面有多高?(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几米?
(四)旋转问题
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PA=2,PB=23,PC=4,求△ABC的边长.
(五)折叠问题
矩形ABCD中,AB=6,BC=8,先把它对折,折痕为EF,展开后再沿BG折叠,使A落在EF上的A1,求第二次折痕BG的长。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直接应用勾股定理或勾股定理逆定理
例1: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
A. CD、EF、GH B. AB、EF、GH
C. AB、CD、GH D. AB、CD、EF
勾股定理说到底是一个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所以,在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时常通过解方程来解决。勾股定理表达式中有三个量,如果条件中只有一个已知量,必须设法求出另一个量或求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时需要明确的思路。
方程的思想:通过列方程(组)解决问题,如: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求线段的长度或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利用勾股定理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来解决问题等。
例3:一场罕见的大风过后,学校那棵老杨树折断在地,此刻,张老师正和占明、清华、绣亚、冠华在楼上凭栏远眺。
清华开口说道:“老师,那棵树看起来挺高的。”
“是啊,有10米高呢,现在被风拦腰刮断,可惜呀!”
“但站立的一段似乎也不矮,有四五米高吧。”冠华兴致勃勃地说。
张老师心有所动,他说:“刚才我跑过时用脚步量了一下,发现树尖距离树根恰好3米,你们能求出杨树站立的那一段的高度吗?”
占明想了想说:“树根、树尖、折断处三点依次相连后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一定是要用的,而且不动笔墨恐怕是不行的。”绣亚补充说。
几位男孩子走进教室,画图、计算,不一会就得出了答案。同学们,你算出来了吗?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
2)解题思路:本题关键是认真审题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解答
常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它们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等。
解题后的思考:
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时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同学们如果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使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灵活性得到培养,才能在解题中真正做到不重不漏。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BC=8,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等于( )
A. 425
B. 322 C. 47 D. 35
2、如图所示,已知△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N,若AC=4,MB=2MC,求AB的长.
3、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CF 和EC。
4、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DC=5,在DC边上存在一点E,沿直线AE把△ABC折叠,使点D恰好在BC边上,设此点为F,若△ABF的面积为30,求折叠的△AED的面积 A
B C E
F D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DCBAFE
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长AD=9㎝,宽AB=3㎝,将其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那么折叠后DE的长是多少?
6、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将ABC沿AC对折至AEC位置,CE与AD交于点F。
(1)试说明:AF=FC;(2)如果AB=3,BC=4,求AF的长
7、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正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CE=3cm,AB=8cm,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
《勾股定理》典型例题折叠问题
8、如图2-3,把矩形ABCD沿直线BD向上折叠,使点C落在C′的位置上,已知AB=•3,BC=7,重合部分△EBD的面积为________.
9、如图5,将正方形ABCD折叠,使顶点A与CD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于E,交BC于F,边AB折叠后与BC边交于点G。如果M为CD边的中点,求证:DE:DM:EM=3:4:5。
10、如图2-5,长方形ABCD中,AB=3,BC=4,若将该矩形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折叠后痕迹EF的长为( )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基本定理,常用于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勾股定理例题:
例题一: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平方之和。即斜边的长度 x²
= 3² + 4² = 9 + 16 = 25,所以斜边的长度 x = √25 = 5cm。
例题二: 已知一边长为5cm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13cm,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平方之和。即5² + x² = 13²,即 x² = 169 - 25 = 144,所以直角边的长度 x = √144 = 12cm。
例题三: 已知一条直角边长为8cm,另一条直角边长 x cm,且斜边的长度为10cm,求直角边的长度 x。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平方等于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平方之和。即 x² + 8² = 10²,即 x² + 64 = 100,即 x² = 100 - 64 = 36,所以直角边的长度 x = √36 = 6cm。
这些例题都是基于勾股定理的基本原理进行求解的。通过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数学问题。其中√指代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