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社区林业对于林农生计改善的启示_基于DIFD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6
农林综合开发的社会组织形式—营林村:介绍泰国的一种成
功的社会林业形式
李维长
【期刊名称】《林业经济问题》
【年(卷),期】1992(000)004
【摘要】泰国现有森林资源15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泰国的森林资源曾经十分丰富,其柚木和黄檀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采伐,泰国的天然林资源日趋减少;因为70多万非法侵占森林的轮垦者肆无忌惮的刀耕火种,泰国每年毁林种田近50万公顷;人工造林速度远远赶不上森林减少速度,致使泰国从著名的木材出口国逐步沦为木材进口国。
这些严峻的现实,使泰国政府痛下决心,要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破坏森林,加速人工造林。
因此,营林村——一种从汤雅制农村复合生产方式演变改良过来的农村综合经营形式应运而生。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李维长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33.662
【相关文献】
1.农业综合开发培植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成功实践 [J], 杨志海;戴良智;张发华
2.泰国的农林综合经营形式:营林村 [J], 李维长
3.村企合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浙江花园村发展村级经济的成功经验 [J], 陈至发
4.营林村:泰国农林综合开发的社会组织 [J], 李维长
5.城市建设综合开发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道路综合开发 [J], 果有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摆脱农村贫困: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解释与政策选择◎罗 丞 王 粤内容提要 如何实现稳定且可持续脱贫,是实现脱贫攻坚战役全面胜利的关键。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解决“贫困难题”,需要全面分析贫困成因,为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与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分析贫困成因和贫困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根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受外部脆弱性环境、贫困个体主观能动性和生计结果负反馈的制约,农村贫困人口脆弱性较大,生计资本相对匮乏,生计策略趋于简单和保守。
因此,为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需要从个体及外部环境着手,推动政策和制度变革,创造脱贫内生动力激发机制与外源动力机制,帮助贫困人口提升生计资本,提高其抵抗脆弱性风险的能力,改善生计结果,实现可持续脱贫。
All Rights Reserved.关键词 农村贫困 脱贫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4-0113-08一、问题的提出贫困是一项困扰世界发展的重大难题。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贫困问题突出,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解决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1660万人,较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
①相较2012年,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了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1.7%,②脱贫攻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减贫进程的不断推进,减贫的可持续性受到巨大挑战,贫困减缓的速度有所下降,局部地区还出现贫困人口绝对数和相对比例增加的情况。
③扶贫开发的难度和艰巨性在不断加大,如何实现稳定且可持续的脱贫,使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陷阱,是实现脱贫攻坚战役全面胜利的关键。
对于反贫困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于贫困内涵及致贫原因、致贫机理的探讨。
泰国开展人工造林新模式试点工作
陈洁
【期刊名称】《中国林业产业》
【年(卷),期】2021()7
【摘要】越通社报道,泰国皇家林业厅已引进一种新的人工造林模式,作为泰国政府《国家20年战略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旨在将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33%提高到55%。
皇家林业厅已经认识到,现行人工造林模式成本昂贵,但成果却并不显著。
皇家林业厅在2018财年共支出9亿泰铢(约1.96亿元人民币),种植了80万莱(约12.8万公顷)人工林,平.均每莱(即016公顷)树木种植和维护支出10960泰铢(约2384元人民币)。
尽管大量政府预算被用于造林,但有林地面积仍在下降,其原因是
无地的村民私自将新造林地据为己有。
对此,皇家林业厅拟改变其在造林中的角色。
【总页数】1页(P67-67)
【关键词】泰国政府;泰铢;林业厅;人工造林;战略发展规划;森林覆盖率;新造林地;树木种植
【作者】陈洁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16.2
【相关文献】
1.关于在农村开展“农业社区新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建议——宁夏市外淘园“新都市农业社区”建设项目的启示与思考
2."农村能人工程":党建带富新模式--北票市开展"农村能人工程"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关于开展2011年造林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
4.健康扶贫新模式大病医疗有保障——江西省石城县开展城乡居民非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试点工作
5.合力攻坚探索新模式
谱写住房租赁新篇章——佛山市开展全国住房租赁试点工作侧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泰国乡村林业考察手记
李中魁
【期刊名称】《林业与社会》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正> 1999年3月,应亚太地区乡村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的邀请,在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的资助下,我对泰国的曼谷、清迈、南奔等省市的乡村林业做了考察研究。
其中差春骚省的Ban Rom-pho-Thong村的乡村林业较为典型。
在此作一简介。
Ban Rom-pho-thong村属Tatakiab区,全村现有1000多人,其中18岁以下的44多人,家庭平均人口4~6人,占地面积240hm~2,包括3座丘陵。
这里的森林占总土地面积的
【总页数】1页(P22-22)
【作者】李中魁
【作者单位】中国林科院科信息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广西林业科技代表团赴泰国考察访问 [J],
2.泰国边远地区的乡村林业 [J], Philip Hirsch;徐芝生
3.赴泰国和印度社会林业考察报告 [J], 中国林科院科信所赴泰、印考察组
4.赴泰国和印度社会林业考察报告(续) [J], 中国林科院科信所赴泰、印考察组
5.赴美国考察乡村林业考察报告 [J], 中国林科院科信所赴美乡村林业考察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洲社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王祎来源:《绿色中国》2013年第12期11月的曼谷虽然已是当地人口中的冬季,但仍然是夏日炎炎,树木葱葱。
每隔两年,在这个热带城市相对凉爽舒适的季节,来自十几个国家的代表就会从世界各地聚集于此,参加由泰国国家林业局、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等组织联合主办的人与森林论坛。
2013年11月19日至20日,第三届亚太地区人与森林论坛在曼谷如期举行,来自十五个国家的一百多名代表以亚太地区社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重点就社区林业与农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道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也首次发布了其最新研究报告《社区林业在亚太:包容性的发展方式》。
中国林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维长,亚太森林组织昆明培训中心主任沈立新,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组织规划与发展处处长庄作峰、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国际合作部项目官员雷雪代表中国出席了本次论坛。
中国因近年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显著成果,成为本次论坛各国关注的焦点。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执行董事Tint Lwin Thaung表示社区林业的发展是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成立25年来一直关注的领域,这次论坛将社区林业与促进当地居民的生计经营之道联系起来,主办方希望各国代表能从讨论交流阶段进入到实质性的行动实施阶段,为和社区林业息息相关的当地居民提供具体的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社区林业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1968年,最初是由印度林业学家提出的,主要是指社区农村发展中,以林业为对象,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吸引社区村民广泛参加与林业生产相关的森林经营管理活动,旨在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森林产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的综合、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是一种森林资源的社会组织形式与管理方式。
亚太地区的社区林业亚太社区林业培训中心(RECOFTC)的最新研究报告《社区林业在亚太:包容性发展方式》,就社区林业的地区性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详细解读。
泰国助农举措对我国的启示
思雨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
【年(卷),期】2016(0)2
【摘要】土壤是农产品是否安全的源头,在食品安全问题逐渐被重视的今天,土壤重要性被提及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在泰国,政府机构一直致力于土壤的保护和改良工作,逐步开展土壤酸化、盐碱化改良,培肥地力低下的劣质土壤,增加耕层厚度,建设高质量农田等工作,力求最终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优质的土壤。
那么泰国的土壤保护措施对于我们有哪些启示呢?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思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资中县宋家镇助农增收三举措
2.淳安县科技助农的具体思路和举措研究
3.240吨扶贫抗疫农产品齐发车碧桂园力推抗疫助农举措
4.双基合作宜宾金江农商银行多举措助农惠农
5.激发潜能四川农信(遂宁)多举措助乡村振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8 年第 8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126科研◎林业科学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的发展理念,是新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深 入到林业生产建设的各个领域。
保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的主要需求,更是为子孙后代谋求良好生存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 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体系, 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 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它包括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 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 条件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自然条件的好坏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
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表现在经济能力、社会合力和生态支持力三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主要是通过林业产量的提高,增加林产品的收入,从而增加收入;在社会方面,就是要形成社会合力,提高人口素质和文化修养,共同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方面是要搞好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2.1 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的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策略,是发展经济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要改变以往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关键是要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兴林。
2.1.1 加快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要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以科技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此来发展林业生产力,利用现代林业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1.2 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
要鼓励科技人员采取多种方式或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用科技指导林业的发展,避免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
林业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林业既是经济的支柱,又是生态的守护者,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林业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经济资源。
林木是人类的重要资源之一,不仅可以供应大量的木材,还能提供丰富的非木质林产品,如食用菌、花卉和草药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满足了人们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也为农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此外,林业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和林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林业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护水源、固碳减排、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等重要功能。
通过合理的林业管理和森林保护,可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防止土地退化和水源枯竭,减缓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不利影响。
此外,林业还能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使人类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
此外,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和研究作用。
建立和发展林业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促进林业科技的创新和进步。
这些科研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提高了林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林业的发展。
同时,林业还能为农村地区提供职业教育培训机会,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林业技术,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林业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林业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经济资源,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能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加强对林业的重视和支持,积极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以促进经济繁荣和生态良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