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框架framework
- 格式:ppt
- 大小:333.50 KB
- 文档页数:17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可持续生计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中国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对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简要介绍,明确其核心理念和方法论。
然后,结合西部贫困退耕山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户进行深入的案例调查。
通过对农户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风险以及生计转型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揭示当前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影响农户生计状况的关键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它们对农户生计状况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本文提出促进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建议。
这些对策旨在提高农户的生计资本、优化生计策略、降低生计风险并推动生计转型,从而实现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概述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ust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 SLF)是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工具,旨在帮助理解和发展个体或群体的生计策略,从而确保他们的生计能够在各种压力和冲击下保持可持续。
该框架的核心在于认识到生计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和决策构成的,这些活动和决策受到个人、家庭、社区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核心概念包括五个部分:生计资本、生计活动、生计策略、生计输出和转型能力。
生计资本是指个人或家庭拥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本(如土地、水资源等)、物质资本(如工具、设备等)、人力资本(如知识、技能等)、社会资本(如社交网络、社区参与等)和金融资本(如现金、储蓄等)。
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
经济方面,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强调了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之
间的平衡。
这意味着要实现经济繁荣,同时需要确保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同时,还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对环境的
影响,采取措施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社会方面,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强调了社会公正和人权保障。
这包括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权利和福利。
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的
包容性和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环境方面,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强调了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
这包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
废弃物排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可持续生计概念框架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思考方式,帮
助人们认识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平衡和协调的情况下,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摆脱农村贫困: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解释与政策选择◎罗 丞 王 粤内容提要 如何实现稳定且可持续脱贫,是实现脱贫攻坚战役全面胜利的关键。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解决“贫困难题”,需要全面分析贫困成因,为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与发展创造基本条件。
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分析贫困成因和贫困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根据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受外部脆弱性环境、贫困个体主观能动性和生计结果负反馈的制约,农村贫困人口脆弱性较大,生计资本相对匮乏,生计策略趋于简单和保守。
因此,为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需要从个体及外部环境着手,推动政策和制度变革,创造脱贫内生动力激发机制与外源动力机制,帮助贫困人口提升生计资本,提高其抵抗脆弱性风险的能力,改善生计结果,实现可持续脱贫。
All Rights Reserved.关键词 农村贫困 脱贫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0)04-0113-08一、问题的提出贫困是一项困扰世界发展的重大难题。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贫困问题突出,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贫困问题的解决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1660万人,较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
①相较2012年,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了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1.7%,②脱贫攻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随着减贫进程的不断推进,减贫的可持续性受到巨大挑战,贫困减缓的速度有所下降,局部地区还出现贫困人口绝对数和相对比例增加的情况。
③扶贫开发的难度和艰巨性在不断加大,如何实现稳定且可持续的脱贫,使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陷阱,是实现脱贫攻坚战役全面胜利的关键。
对于反贫困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对于贫困内涵及致贫原因、致贫机理的探讨。
土地经营权抵押过程中的农民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以河南省临颍县为例作者:吴清薇赵欢欢邵培松杨乐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8期一、背景作为一项保值的物质性生产资本,土地关系着国计民生,但是土地的经营权抵押因关系重大而长期不能放开。
伴随着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格局的逐步确定,2016年10月30日发布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在对三权明确区分的基础上,提倡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盘活农村土地流转,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产价值。
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实践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农户金融性资产的增加,增强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对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临颍县作为抵押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运用了“土地银行”这一模式着力发展规模经营,实现了农民生计产出的增加和收入结构的变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临颍县土地经营权抵押(一)临颍县土地经营权抵押现状河南省临颍县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施贷主体是在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土地银行”,其是在传统中介土地存贷业务的基础上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截至2016年初,临颍“土地银行”发放贷款共计7300万元,每笔贷款金额约在25万~200万,利率也远低于市场利率。
(二)临颍县土地经营权抵押发展模式临颍县借助“土地银行”这一模式进行土地抵押,在土地存贷业务之外搭建了抵押融资的常规渠道。
在具体贷款投放中,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以新成立的临颍“土地银行”为承贷主体,以流转土地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以流转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发放首笔农村土地抵押贷款1300万元,期限1年,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对贷款的发放和使用,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和风险控制,专款专用全程跟踪,体现出“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经营权抵押、资金封闭运行”的特点。
同时,农业发展银行河南省分行与临颍县政府合作,融资和融智相结合,凭借规范化的交易渠道尽可能地缩小了“土地银行”破产风险。
可持续生计框架视角下的农村企业家分析【摘要】农村企业家作为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探讨了农村企业家的定义和特点,指出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其次分析了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农村企业家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同时也介绍了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然后提出了农村企业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举措。
强调了农村企业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展望了他们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为农村企业家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企业家、可持续生计框架、角色定位、挑战、机遇、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发展前景、建议、展望1. 引言1.1 可持续生计框架视角下的农村企业家分析可持续生计框架视角下的农村企业家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企业家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农村企业家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社会、环境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农村企业家的定义和特点、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的角色定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农村企业家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可持续生计框架视角下的农村企业家进行全面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2. 正文2.1 农村企业家的定义和特点农村企业家是指在农村地区经营企业并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
他们通常是基于农村资源和市场需求,通过自主创业或家族传承的方式开展经营活动。
农村企业家在性格和行为上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
他们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敢于冒险、勇于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
他们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对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的现实思考作者:张师瑜韩佳伶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06期摘要:2020年我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的现实要求下,深度贫困地区实现稳定脱贫是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内容,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广大贫困群众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需充分保证脱贫成果具有稳定性和长久性。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贫困群众的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三个方面来分析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的现实难点,通过建立深度贫困地区应对贫困脆弱性背景的风险防范机制,应对生计策略的功能提升机制和应对生计资本的可持续增收机制,来防止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后再次返贫,巩固河北省脱贫成果,保证贫困人口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分析: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十三五”期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总体目标。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防止返贫与继续攻坚同等重要,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8年河北省共计6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51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78%,计划21个贫困县脱貧摘帽,圆满完成年度脱贫工作任务:9万多贫困人口搬进新居住环境,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任务超额完成:10个深度贫困县共减贫20.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8.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8个百分点。
河北省深度贫困地区包括张承坝上地区和深山区的10个深度贫困县及206个深度贫困村具有地区内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低、贫困代际传递严重等特点。
在可持续生计资本积累薄弱背景下,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具有很大的返贫风险,仍面临贫困脆弱性高导致的脱贫后返贫风险大、生计资本薄弱导致的可持续增收难度大以及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导致的生计策略有限等问题,如何防止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后再次返贫,有效降低贫困发生率,是当前扶贫攻坚及后扶贫攻坚时代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理论比较与研究述评赵锋【摘要】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alysis framework is an integrated analysis framework and con-structive tool to search for the reasons of the livelihoods vulnerability of poor families and then propose a variety of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Currently ,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alysis frameworks that have been widely used is as the followings:DFID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the vul-nerable population , UNDP which regards the policy , technology and investment as the driving factors , CARE that combines the basic needs and rights to make researches , Oxfam GB which starts the resear-ches of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oor condition and environment of liveli -hoods.These analysis frameworks emphasize the connection on the micro -level livelihood systems and macro-policy.On the other hand, the analysis frameworks stress people -oriented and the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rationally to expand the livelihoods channels and enhance the livelihood capabilities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with external assistance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是一种寻找贫困家庭生计脆弱性原因并给予多种解决方案的集成式分析框架和建设性工具。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和田地区居民生计资本研究【摘要】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探讨了和田地区居民生计资本的研究。
首先介绍了生计资本概念,并对和田地区居民生计资本现状进行了分析。
接着分析了生计资本对居民生计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生计资本提升策略。
通过应用可持续生计框架探讨了在和田地区的实践,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最后给出了一些实践建议。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和田地区居民生计资本的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可持续生计框架、和田地区、居民、生计资本、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应用实践、提升策略、研究结论、未来研究方向、实践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和田地区,人们依靠农业和畜牧业为生,传统生计模式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探讨如何在保障居民生计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一背景下,对和田地区居民生计资本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和田地区地处新疆南部,气候干旱,土地资源稀缺,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生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居民需求,如何提升居民生计资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和田地区居民生计资本的研究,探讨如何优化生计资本配置,提高居民生计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通过对和田地区居民生计资本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和提升策略探讨,为和田地区居民生计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和田地区居民生计资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和田地区的生计资本概念及现状分析,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田地区居民的生计现状提供依据。
分析生计资本对和田地区居民生计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政府和研究机构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项目,从而提升居民的生计水平。
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探讨和田地区的应用实践,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进展杨世龙;赵文娟【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年(卷),期】2015(027)002【摘要】生计作为人类最主要的行为方式,不断驱动着人地系统的演化,同时农民作为广大农村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其所采取的生计策略对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探讨人类生计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关系成为当前人地关系研究的热点.在对生计内涵和可持续生计框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农户生计改变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户生计的反作用.重点阐述了生计的非农化和多样化驱动着土地利用不断变化,而生态保护政策或措施、土地流转以及土地质量等的变化同时亦促进农户生计的不断调整,提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户生计向非农化和多样化转型的趋势.最后针对当前生计与土地利用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农户生计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趋势.【总页数】7页(P37-42,70)【作者】杨世龙;赵文娟【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昆明65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0.3【相关文献】1.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失地农民生计恢复策略研究——基于安徽省374户农户的调查 [J], 陈绍军;王磊;范敏2.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不同子女数量农户家庭生计策略的分析 [J], 徐玮3.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吉林省土地流转农户生计资本现状分析 [J], 张桂颖4.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生态移民区农户生计资本分析——以广西环江县金桥村为例[J], 胡业翠;刘桂真;何鑫茹5.可持续生计框架下农地整治权属调整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研究 [J], 吴诗嫚; 叶艳妹; 张超正; 索烨; 文高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