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超载的地球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超载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2、感受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
二、重点难点。
感受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1:1、导入:课前欣赏视频《美丽的地球》。
2、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是什么课?师:对,不仅是品德课,更是一场智慧与合作的比拼大赛。
课前,大家已经分成了AB两组,来,给自己鼓鼓劲。
(二)活动2:1、讲授。
2、正式上课,激发兴趣。
(1)我们正式开始上课。
师:上课!师:同学们好!请坐!(2)课前我们欣赏了一段有关地球的视频,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3)(出示课件)似火的枫林,神奇的峡谷,飘摇的水母,可爱的小企鹅,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人类的兄弟姐妹,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母亲,她就是(出示地球)一起说——地球。
(板书地球)(4)这个披着蓝色纱衣的地球母亲真是太可爱了。
她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我们这些儿女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然而我们的地球母亲却是那样子疲倦,急剧地苍老了,这是为什么?(三)活动3:1、讲授:老师配乐诗歌朗诵《拒绝末日》。
植物是等食的,动物是觅食的,如今,等食的与觅食的,一概成了人的盘中之食。
鸟、兽、鱼、虫,花、果、根、叶生熟不限,死活通吃,以狼吞虎咽的吃相吞狼咽虎。
超载的地球迅速疲倦着,忧郁的地球急剧苍老着,地球,几乎可以看作是——漂浮宇宙的一口悬棺了!——李松涛《拒绝末日》如今,我们的地球成了一个怎样的地球?(超载忧郁)(回答正确的学生得到一个军棋子作为奖品)(板书:超载,把课题补充完整)2、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2课《超载的地球》,齐读课题。
(四)活动4:讲授:学生学习《拒绝末日》。
1、超载的地球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
我们也来读读李松涛的这首诗。
打开课本86页(齐读)2、用一个词说说你读了这首诗的感想。
(可怕、愤怒、担心)为什么?(A、人类对地球过分索取,地球的承受力超载了。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2课《超载的地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超载的地球》是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2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地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球资源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理解不深。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存在浪费资源、忽视环保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关注地球资源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4.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践行环保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环保观点和做法。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技能。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数据资料。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课件和板书。
4.安排好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环保问题,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做法。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2 超载的地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 超载的地球》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地球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给地球带来的严重问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对地球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仍较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环保行动持观望态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认识地球环境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的表现及危害,学会从多角度分析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自觉承担环保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的表现及危害。
2.难点:如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自觉承担环保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案例分析材料。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的表现及危害,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4.巩固(5分钟)自主学习:让学生结合教材,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2 超载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到地球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3、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重点:1、感受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人世间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
2、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同学们,去年冬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你还记得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吗?(学生思考回答)是啊,我们生存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它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我们这些儿女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那么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应当如何来报答地球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超载的地球》。
(板书课题)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感悟地球的奉献1、播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2、以教材上的水、森林、矿产资源为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来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1)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3)我们的住房离不开哪些资源?(4)我们的交通离不开哪些资源?(5)我们喜欢的自然风光有哪些?3、引导学生对上面提到的资源进行分类:(1)有哪些资源除了直接给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材料外,还具有生态价值?(2)有哪些资源是用一点就少一点?4、同唱《我们的田野》,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奉献,并从心底由衷地感激地球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第12课超载的地球
白马小学何荣辉
教学目标:
1、认识到地球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3、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以及活动设计
一、导入教学
1、同学们,去年冬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你还记得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吗?(学生思考回答)
是啊,我们生存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它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我们这些儿女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那么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应当如何来报答地球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超载的地球》。
(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感悟地球的奉献
1、播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2、以教材上的水、森林、矿产资源为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来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1)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2)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
(3)我们的住房离不开哪些资源?(4)我们的交通离不开哪些资源?
(5)我们喜欢的自然风光有哪些?
3、引导学生对上面提到的资源进行分类:
(1)有哪些资源除了直接给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材料外,还具有生态价值?
(2)有哪些资源是用一点就少一点?
4、同唱《我们的田野》,通过歌词和旋律来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奉献,并从心底由衷地感激地球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活动二:论证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1、活动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分发给学生,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2、引导学生围绕我们能否找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1)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大气含氧量和水分善能否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2)如果学生还提到其他星球,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其他星球的基本概况。
也可布置学生自己在课后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到目前为止,除了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他星球。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呢?
(1)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大胆假设和想象,其他学生对此提出质疑。
(2)老师介绍“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的相关情况。
4、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的感想,老师加以总结。
活动三:为地球的健康把脉
1、把全班学生分为三组。
各组从“人口状况”“资源状况”“环境状况”三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设计表格,汇总、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为上课作好准备。
问问身边的老人,了解一下他们30年前的生活环境与现在有什么不同。
访问对象:
年龄:
居住地:
时间
水质
空气质量
天气状况
经常可见的动物
其它
30年前
现在
再过30年你觉得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怎样?我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