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14
鲍曼不动杆菌诊疗方案推荐
1 鲍曼不动杆菌最新定义
1.1 MDR(多重耐药):对头孢、碳青霉烯类、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5大类中≥3类耐药;
1.2 XDR(广泛耐药):对多粘菌素(B/E)、替加环素中1-2种敏感;
1.3 PDR(全耐药)
2 综合评定
从上表能够看出,判定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还是相当复杂,不一样医师可能会有不一样个人经验,但大致上应该遵照《共识》标准。
不能简单认为痰培养出鲍曼就是致病菌,就开始着手准备“大屠杀”。
尤其是ICU患者,痰培养常常会有鲍曼,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来识别了,鲍曼是凶手吗?或它刚好只是浮上来冒个泡?
3 药品选择
需考虑:患者病情、微生物检验结果、药品本身作用、感染部位
药品能达成浓度。
3.1 菌株耐药性:MDR可考虑单药,XDR、PDR必需联适用药;3.2 替加环素不宜单用:因药品血药浓度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差;3.3 联适用药: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替加环素;
3.4 多粘菌素E+舒巴坦/碳青霉烯,需监测肾功效;
3.5 三药联合: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
3.6 XDR时:
3.6.1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碳青霉烯类,关键用于合并耐药肠杆菌感染时;
3.6.2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3.7 舒巴坦每日4-6g即显效,超出12g/d后,疗效无显著提升;
3.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在MIC=32中介时,体外试验疗效显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
3.9 中枢神经系统CNS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可升量至2g,q8h,疗程需4-6周。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摘要】近年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日渐增多,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及感染治疗策略做一综述。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感染治疗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 D R-A b)在医院被检出率日益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P D R-A b是指对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B-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均耐药,但不包括多粘菌素和替加环素[1]。
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及感染治疗策略做一综述。
1 耐药机制1.1 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的机制,专家达成共识的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产生B-内酰胺水解酶,以水解和非水解的方式破坏抗菌药物化学结构上的B-内酰胺环,使抗菌药物失活;②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置,使抗菌药物无法与之结合而失效;③改变自身结构及外膜孔蛋白数量、分布,使细菌外膜对抗菌药物通透性下降;④外排泵活性增强,使得抗菌药物在细菌体内达不到有效抑菌浓度。
1.2 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产生了碳青霉烯水解酶。
碳青霉烯酶是指能够明显水解至少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的一类B内酰胺酶,它包括Amb l er分子分类为A类、B类、D类3类酶[2]。
其中A类、D类为丝氨酸酶,B类为金属酶,在不动杆菌属中,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是D类酶。
目前报道D类酶按照氨基酸同源性,可分为8组,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报道的主要是OXA-23组、OXA-24组、OXA-51组及O x A-58组这4组[3]。
据报道,国内大部分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是OXA-23型碳青霉烯酶。
fzal-Shah[4]等研究发现,OXA-23型碳青霉烯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水解活性较低,其他因素如外膜通透性降低及主动外排系统增强可能介导耐药。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特殊护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对常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对患者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针对MDRAB患者,需要采取特殊的护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特殊护理措施。
特殊护理措施的基本原则是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包括洗手、戴手套、穿戴隔离衣物等。
所有接触患者的医护人员都必须经过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在每次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洗手。
在与患者接触时,要戴上合适的手套,并根据需要更换。
必要时要穿戴隔离衣物,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MDRAB患者需要单人病房进行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考虑与同样感染的患者住在同一个房间,但需要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如使用独立的洗手间和器具。
对于MDRAB患者的日常护理,需要采取高标准的消毒措施。
所有与患者接触的物品,包括床单、毛巾、衣物等,都需要使用高温消毒或化学消毒。
医疗器械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要定期清洁患者的病房和接触的表面,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消毒。
第四,MDRAB患者需要接受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由于MDRAB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需要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医嘱,不可随意中止或更改用药。
MDRAB患者的护理团队需要密切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护理方案。
家属也需要做好隔离和感染控制的教育,以减少传播的风险。
针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特殊护理措施是必要的。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并进行高标准的消毒和清洁。
MDRAB患者还需要接受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密切监测治疗效果。
护理团队和家属之间要密切沟通和合作,共同将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
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探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石岩刘大为教授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
其中,不动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多重耐药株(MDR),因其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我们可能面临着无药可治的局面,故而这一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篇仅就其耐药发展趋势、治疗选择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不动杆菌耐药发展趋势不动杆菌属是一种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它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在高危人群中可引发严重的感染。
同时不动杆菌属耐药机制复杂,易表现为多重耐药性, 又因其生命力强,可长期在医院内定植,易造成感染的爆发流行,故人们更加关注该菌的耐药趋势及引发的感染。
自1991年纽约首次爆发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感染后,该菌的耐药日益严重。
2000年,来自SENTRY的调查显示,该菌对一线药物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从2%上升至46%~54%[1]。
这一事件成为全球性的标志事件。
此后该菌的耐药性仍在飞速进展,1998年台湾国立大学医院分离出对目前常规检测的药物全耐药的不动杆菌,称之为泛耐药菌(PDR-Ab)。
自此这一菌株在全球迅速增加。
该菌的耐药并非偶然,它与细菌耐药变迁的总体趋势一致。
目前研究认为获得M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干预强度、免疫力、基础心肺功能、接受多种侵袭性操作、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使用等有关,这些决定了它在院内的分布以ICU、血液、移植、烧伤等病房多见。
它主要引起医院获得性肺炎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脑膜炎等,其中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已越来越受临床的关注。
该菌耐药变迁的重要意义在于: 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将意味着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不仅如此,随着PDR-Ab的出现,将有可能把我们真正推向无药可治的地步[ 2-4 ],故近年来掀起了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的热潮。
一例多发性骨折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抗感染药物治疗发布时间:2022-12-26T03:12:06.75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1期作者:李扎石周勤波李秋月赵月邓谷霖李国春[导读] 患者女性,14岁,身因“高处坠落致多发伤4小时,伤后出现意识不清,李扎石周勤波李秋月赵月邓谷霖李国春通讯作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一、病例介绍患者女性,14岁,身因“高处坠落致多发伤4小时,伤后出现意识不清,于2019.02.17入院”。
体格检查:T :37℃,P :95次/分,R:18次/分,BP:130/76mmHg。
神志昏迷,GCS:7分,气平,查体不合作。
双侧有眼睑肿胀,左瞳2.5mm,对光存在,双侧Barbinski征阴性。
辅助检查:头颅CT示:脑挫伤,额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颅骨面骨多发骨折、颅腔积气。
骨盆CT示骨盆多发骨折、骶骨骨折,下肢X 线示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跟骨骨折,胸部CT示双侧气胸,肺挫伤入院诊断:开放性脑挫伤、失血性休克、多发性骨盆骨折、多发颅骨和面骨骨折、颅腔积气、双肺肺挫伤、双侧气胸、双侧股骨骨折、左胫腓骨干骨折、骶骨骨折、左跟骨骨折、左足骨多发性骨折二、治疗经过及重点问题分析1:结合该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如何选择?患者入院后行“脑清创术、面部清创(缝合)术”,术前30min予克林霉素0.6g,ivgtt预防感染,术后予“注射用美罗培南 1g,q8h+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 0.5g,q6h”抗感染;患者于2019年2月22日,体温为39℃,存在应用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广谱抗菌药物、机械通气、停留ICU6天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且念珠菌感染可能性大,故予“ 注射用卡泊芬净首剂70mg,qd,50mg,qd维持 ”;患者于2019年2月22日血培养:XDR鲍曼不动杆菌,将治疗方案调整为“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 50万U q12h+注射用美罗培南1g,q8h,for 2 h”抗感染。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策略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强大的获得耐药性和克隆传播的能力,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呈世界性流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是指对下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是指仅对1~2种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
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DRAB)则指对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住院、入住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以及严重基础疾病等。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者,常伴有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的感染。
一、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应综合考虑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感染部位及严重程度、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主要原则有:(1)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达50%或以上,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困难,故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2)联合用药,特别是对于XDRAB或PDRAB 感染常需联合用药;(3)通常需用较大剂量;(4)疗程常需较长;(5)根据不同感染部位选择组织浓度高的药物,并根据PK/PD理论制定合适的给药方案;(6)肝、肾功能异常者、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血清肌酐清除率及肝功能情况作适当调整;(7)混合感染比例高,常需结合临床覆盖其他感染菌;(8)常需结合临床给予支持治疗和良好的护理。
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1)非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抗菌药物;(2)MDRAB感染:根据药敏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3)XDRAB感染:常采用两药联合方案,甚至三药联合方案。
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方案推荐
1 鲍曼不动杆菌的最新定义
1.1 (多重耐药):对头孢、碳青霉烯类、酶复合制剂、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5大类中≥3类耐药;
1.2 (广泛耐药):对多粘菌素()、替加环素中的1-2种敏感;
1.3 (全耐药)
2 综合评估
从上表可以看出,判断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还是相当复杂的,不同医师可能会有不同的个人经验,但大体上应该遵循《共识》的原则。
不能简单认为痰培养出鲍曼就是致病菌,就开始着手准备“大屠杀”。
特别是的患者,痰培养经常会有鲍曼,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来识别了,鲍曼是凶手吗?或者它刚好只是浮上来冒个泡?
3 药物选择
需考虑:患者病情、微生物检查结果、药物本身的作用、感染部位药物能达到的浓度。
3.1 菌株耐药性:可考虑单药,、必须联合用药;
3.2 替加环素不宜单用:因药物血药浓度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差;
3.3 联合用药: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替加环素;
3.4 多粘菌素舒巴坦/碳青霉烯,需监测肾功能;
3.5 三药联合:舒巴坦+多西环素+碳青霉烯类;
3.6 时:
3.6.1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碳青霉烯类,主要用于合并耐药肠杆菌感染时;
3.6.2 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更有优势)+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3.7 舒巴坦每日4-6g即显效,超过12g后,疗效无显著提高;
3.8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在32中介时,体外试验疗效显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1);
3.9 中枢神经系统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时,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可升量至2g,q8h,疗程需4-6周。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张鹏;周燕斌;黄炎明【摘要】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之一。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尤其是XDRAB和PDRAB,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监测各个地区间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指导经验性治疗用药,对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临床治疗策略及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s in clinical settings in the 21st century.The bacteria has a complex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 XDRAB and PDRAB,in particular,are resistant to a wide range of antibiotics.Clinical treatment to the bacteria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and related mortality rate remains high.The most important procedure is to properly select antibiotics so as to reduce selective pressure induced by antibiotics,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nd control the transmission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At the same time,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be monitored,use of drugs in treatment should be analyzed and guided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further researches should be carried outin terms of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 of certain bacteria.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y and latest researche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14【总页数】5页(P26-29,43)【关键词】鲍曼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性;耐药机制;治疗策略【作者】张鹏;周燕斌;黄炎明【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江门5290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江门529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鲍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不动杆菌属一种,据国内研究,A.baumannii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80%以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