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1世纪革兰阴性菌的“MRSA”
- 格式:pdf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4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利于临床和治疗中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
结果126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结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在临床上呈上升趋势,且耐药性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检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
标签: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属于革兰阴性杆菌,其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且分布较广。
近来,随着广谱抗生素滥用及介入性医疗的使用,据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逐年上升[1],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同时,鲍曼不动杆菌所产生的耐药谱也发生了变化,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表现为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一类以上耐药者为多重耐药,治疗难度较大[2]。
因此,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进行检测,为临床治疗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收集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鉴定的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其耐药性,旨在探讨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利于临床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痰标本分离出126株鲍曼不动杆菌(剔除重复株)1.2设备与方法设备:应用HF 151UA CO2培养箱作为细菌培养箱,细菌鉴定选用API细菌鉴定法。
方法:所有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接种分离,分纯后菌落均经API 20NE非苛养肠道革兰阴性杆菌鉴定试剂盒鉴定,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生素耐药的情况。
2 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菌药物所呈现的耐药率存在差异变化,其中2010年分离的2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2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50%的有11种,2011年分离66株,其耐药率>50%的有18种,2012年分离的37株,其耐药率>50%者有6种。
2020年第二季度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为确保我院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或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等规定和要求,院感科对2020年第二季度微生物送检标本及药敏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供各临床科室参考,并请按相关规范正确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一、病原菌种类2020年第二季度我院送检微生物学培养共2349例,检出菌株634株,检出率27.0%,多重耐药菌检出403例,多重耐药率63.6%。
(2020年第一季度我院送检微生物学培养共2017例,检出菌株551株,检出率27.3%,多重耐药菌检出324例,多重耐药率58.8%。
)多重耐药率较上一季度上升约4.8%。
二、病原菌分布情况:第二季度全院送检标本中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87株,多重耐药菌98株,多耐率52.4%;检出革兰氏阴性菌405株,革兰氏阴性耐药菌299株,多耐率73.8%。
表1—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氏阳性菌检出情况病原体检出细菌数所占比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6 24.6%溶血葡萄球菌43 23.0%屎肠球菌25 13.4%粪肠球菌14 7.5%表皮葡萄球菌13 7.0%其他棒状杆菌12 6.4%其他葡萄球菌3418.2%合计187 100.0%图1—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阳性菌构成表2—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氏阴性菌检出情况病原体 检出细菌数所占比例 铜绿假单胞菌 11528.4% 肺炎克雷伯菌 111 27.4% 大肠埃希菌 93 23.0% 鲍曼不动杆菌 52 12.8% 其他阴性菌 34 8.4% 合计405100.0%图2—2020年第二季度革兰阴性菌构成三、送检标本检出菌情况:临床送检标本共2349例,检出菌634例,检出率27.0%,多耐数403例,多耐率63.6%,具体情况,见表3.表3—2020年第二季度各标本检出菌情况标本送检数检出数检出率(%) 多耐数多耐率(%)痰37028075.6817963.93血14061148.117969.3尿20311657.17662.5分泌物634063.52460导管尖端401025990其他2677427.73678.6合计234963426.9940363.56四、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前6名依次是:ICU128例,呼吸内科一14例,创面修复5例,神经外科一、神经外科二、神经外科三各4例。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抗感染治疗的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临床治疗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分离自住院患者标本的多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资料及其治疗情况。
结果在13类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64.6%(62/96);科室分布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72.9%(70/96),其次为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病区各占8.3%(8/96)和5.2%(5/96);在对2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为0,但是敏感率为69.2%,阿米卡星为47.8%。
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最常见细菌之一,耐药情况严重。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抗感染治疗为了解近年来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分离的96株多重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9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来自本人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的各种送检标本,剔除重复送检菌株。
1.2方法:对所有送检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培养分离。
细菌的鉴定与药敏试验均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C TWO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分析。
质量控制:标准菌株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铜绿单胞菌ATCC27853、阴沟肠杆菌ATCC7003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进行鉴定及药敏,每周1次,结果均在控。
1.3入选标准:经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并以报告日期作为治疗的起点[1]。
1.4结果判断:(1) 临床疗效判断是根据2004 年卫生部颁发的《抗生素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原学4项恢复正常;有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有效:用药后有好转,但达不到显效标准;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者;(2) 细菌学评价:治疗前后进行痰、尿、血液、分泌物等细菌学检查,与细菌培养同步进行;(3) 结果判断:有效,治疗后经过2次细菌培养阴性,或者无细菌学检查临床痊愈者;无效,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或者无细菌学检查临床加重。
一文搞懂,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怎么办!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是一种需氧、非发酵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
Ab能够耐受异常酸碱度及高温,对医院内常用消毒措施均有一定抵抗力,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仅能抑制其生长而不能将其杀灭,该菌具有较强的粘附能力更易在潮湿环境中,如呼吸机、加湿器等表面生存。
一、Ab的表现及危险因素2016年中国耐药监测网(CHINET)分析发现AB的分离率占10.77%,已超过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三。
研究发现Ab的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57.6%),其次是血流感染(23.9%)及皮肤或伤口感染(9.1%)。
表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软组织感染、腹部感染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感染者死亡率高达26%,ICU患者高至43%。
常见危险因素:呼吸机依赖,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肠内营养,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治疗。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逐渐出现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根据CHINET显示,从2005年到2018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从31%和39%上升到73.7%和76.1%。
二、Ab的常见耐药机制Ab具有多重耐药机制,其耐药基因主要为质粒或染色体介导,受到耐药基因等情况影响而形成多重耐药性。
(1)Ab通过生成各种类型的氨基糖苷修饰酶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形成耐药;(2)在其他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压力下,细菌可过度表达外排泵系统,通过直接或协同作用,对替加环素产生耐药;(3)Ab可天然产生AmpC β-内酰胺酶(也称为不动杆菌源性的头孢菌素酶),还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这种酶可使细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4)外膜蛋白、外膜通透屏障等变化使其对多粘菌素类药物产生耐药;(5)受到药物作用靶点变化影响出现喹诺酮类药物耐药。
什么是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属于条件致病菌。
该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菌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引起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
国内资料表明,Ab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70%以上。
Ab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已达63.0%~89.9%。
对四种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酶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菌达96.3%。
我国目前的绝大多数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和多黏菌素B保持敏感,但在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效果较差。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近年来的感染在增多,且其耐药性日益严重,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严重关注。
Ab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发败血症、泌尿系感染、继发性脑膜炎等。
Ab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及ICU中的患者威胁很大,也将此类感染称做ICU获得性感染。
国内耐碳青霉稀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发展很快,最近又出现“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ii),在台湾以及内陆均已出现,应引起高度警惕。
鲍曼不动杆菌为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及土壤、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中,为条件致病菌。
该菌在医院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以长期存活,极易造成危重患者的感染,因此常从被感染患者的血、尿、脓液及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在非发酵菌中感染仅次于假单胞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38株鲍曼不动杆菌以痰液及支气管吸出物标本中检出最多,其次为脓液及分泌物。
科室分布以ICU最多,其次为呼吸内科患者。
感染的病人多是老年患者、危重疾病及机体抵抗力弱的患者,以及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和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
方法:研究阶段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168例,均为ICU患者,将一共168株分离出来的多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平均入住ICU时间、ICU内死亡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68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痰液及支气管吸出物中检出129株(76.79%),穿刺及引流液中检出14株(8.33),伤口分泌物检出9株(5.36%),血液检出7株(4.17%),尿液检出5株(2.98%),其他标本检出4株(2.38%)。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超过80%,但是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却逐年下降。
结论:该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性情况不容客观,特别是针对进入ICU 的高龄、肺炎患者需要重点做好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防治,积极采取环境消毒、隔离等措施降低其感染与传播,针对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联合用药控制感染。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性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ICU 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ethods:the research phase for June 2014 toJune 2017,168 cases with into the object of study,are for patients in the ICU,a total of 168 strains isolated multiple 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strains identification and drug sensitivity analysis.Results: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an average age,APACHE Ⅱ score,average ICU admission time,ICU mortality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re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168 cases of multiple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detection in sputum and bronchial suction out 129 strains(76.79%),puncture and drainage of liquid in the detection of 14 strains(8.33),the wound secretion detected 9 strains(5.36%),blood checked out 7 strains(4.17%),urine detection 5 strains(2.98%),other specimens detected 4 strains(2.38%).Thedrug resistance rat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was more than 80%,but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levofloxacin decreased year by year.Conclusion:the hospital ICU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fec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isnot objective,especially for entering the ICU,pneumonia in aged patients need to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take active environmental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such as infection in infected patients need combination control.key words:ICU;Multidrug resistance;Acinetobacter baumannii;Infection;Drug resistance鲍曼不动杆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自然界、人的体表以及上呼吸道。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不发酵糖、氧化酶阴性、动力阴性的革兰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人的体表及上呼吸道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菌[1 ] 。
近年来该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逐渐增高,已成为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2 ]。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且多药耐药情况严重,治疗难度较大[3 ] 耐药情况及机制不动杆菌属耐药现象非常普遍,耐药程度逐年增加,并呈现单耐药到多重耐药不断进展的现象。
耐药性与其具有多种耐药机制有关,尤其是超广谱β2内酰胺酶( ESBLs)产酶株,部分耐药基因可通过质粒引起广泛的传播,被称为革兰阴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0 ]。
2. 1 β2内酰胺类抗菌药物2. 1. 1 不动杆菌对大多数β2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全部氨基青霉素,1、 2 代头孢菌素和1 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天然耐药[11 ]。
其主要耐药机制有质粒介导的ESBLs的产生,由于质粒具有可传递性,能通过结合、转化、转导等方式在不同菌株、菌种或菌属之间转移扩散,从而导致病原菌的广泛耐药性[12 ]。
另外,青霉素结合蛋白亲和性降低、膜蛋白缺失和苯唑西林酶的产生等均可导致不动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主要有碳青霉烯酶的产生、外膜孔蛋白的丢失和主动外排,其中碳青霉烯酶主要有金属酶和OXA酶[15 ], 内酰胺类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抗菌药物诱导细菌产生酰胺酶, 这种酶能够水解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的内酰胺环, 使酰胺键断裂而失去抗菌活性,这酶的产生意味着大多数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治疗已无效,出现多药耐药。
这些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含他唑巴坦复合制剂敏感性最高,可能是由于他唑巴坦等酶抑制剂对不动杆菌属细菌有独特的杀菌作用,可抑制β2内酰胺酶,还可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在体内增强抗菌活性。
因此,其可作为这部分菌株感染的治疗选择[16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由于多种因素(例如滥用抗生素和医疗器械操作不当等)导致广泛存在于临床环境中,且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由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快速传播和致死率高的风险,其已成为临床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因此,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耐药机制,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本研究将探究不同来源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差异,并结合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旨在为深入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提供支持,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样本采集:采集经过培养鉴定的不同来源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包括临床分离菌株、环境菌株等。
同时,获取与菌株相关的基本情况和临床表现。
2.耐药表型分析:应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及Kirby-Bauer法等方法进行抗菌药敏试验,探究不同来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差异,并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3.耐药基因型分析:采用PCR法和DNA测序技术,鉴定不同来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包括碳青霉烯酶基因、氨基糖苷酶基因、tetracycline抗性基因等,并探究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
4.数据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耐药表型数据和基因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究不同来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预期结果1.明确不同来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表型分布情况。
2.鉴定不同来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揭示菌株之间的遗传关系。
3.研究不同因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4.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1.样本的获取和处理:如何获取大量的不同来源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并如何统一处理、存储、运输等,是样本处理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张鹏;周燕斌;黄炎明【摘要】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21世纪临床重要致病菌之一。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尤其是XDRAB和PDRAB,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临床上治疗较困难,而且病死率高。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减轻抗生素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同时监测各个地区间细菌的耐药性分析指导经验性治疗用药,对耐药菌的耐药机制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此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临床治疗策略及最新研究等方面作一综述。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thogens in clinical settings in the 21st century.The bacteria has a complex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 XDRAB and PDRAB,in particular,are resistant to a wide range of antibiotics.Clinical treatment to the bacteria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and related mortality rate remains high.The most important procedure is to properly select antibiotics so as to reduce selective pressure induced by antibiotics,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and control the transmission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At the same time,drug resistance of bacteria in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be monitored,use of drugs in treatment should be analyzed and guided based on experience, and further researches should be carried outin terms of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 of certain bacteria.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drug-resistant mechanisms,clinical treatment strategy and latest researches of multi-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4(000)014【总页数】5页(P26-29,43)【关键词】鲍曼氏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性;耐药机制;治疗策略【作者】张鹏;周燕斌;黄炎明【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江门52903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510080;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江门529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鲍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不动杆菌属一种,据国内研究,A.baumannii约占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的80%以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