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绘画中的构图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
谈谈中国画的构图构图,在古代又称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构图过程又是一个绘画的诸技法因素构成的过程,因为艺术家只能通过构图才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一定的技法展现出来,所以构图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关键,也是艺术作品的最后完成阶段。
构图的法则在中画绘画中,构图的法则是多种的,中西的构图的规律,没有区别、又有联系,因为绘画的总的规律是一致的,我们对绘画的总的规律作一下介绍。
1 、形象是构图的根本与基础。
在美术各门类中,无论是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都面临着一个造型,塑造形象的问题,形象是绘画的生命。
创造生动传神,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是一个画家一生的不懈追求,艺术形象的获得往往选于构图的形成,只有形象产生了才能去“经营”它的“位置”,形象的个性的差异,又是区分画家风格的手段之一。
2 、对比的规律是构图的首先法则。
对比是绘画艺术表现的主要技巧手段,也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技巧。
对比即是矛盾,在绘画上它表现为形式的对比,因为绘画是通过形式而体现内容的,比如黑与白、动与静、强与弱,疏与密、虚与实等等的对比,通过对比使画面产生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出现了形式的美。
3 、在构图中,多样统一与均衡是其最基本的法则。
均衡,是指视觉的形象的一种平衡,它不是对称和质量的平衡。
多样统一是指塑造的物象有多样变化,但又统一在一个整体的效果之中。
4 、画面完整的统一性。
绘画完成了,并不意味着成功了。
因为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寻求形象的个性、形式的对比、变化、在制造矛盾,达到了一个复杂多样变化的艺术创造过程。
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整体性是最主要的,在绘画过程中,画面形象的完整并不意味着画面的完整,即便是完整的形象,只要它能够统一在整个画面中,达到一个视觉的完整性,那么这幅作品就是成功的。
5 、形式美是构图中重要方法。
绘画构图中需要运用各种的方式方法,以体现作品的独有的形式感和感染力。
形式美在构图中极为重要,它有力的形式感,会给人以新鲜的美感,画家用线条的对比,如线的方、圆、长、短、曲、直等等变化,产生构图的造型,有时利用视点的透视变化,光线的变化,形体的对比等手段,以达到构成的效果,完成作品的创作。
绘画中的构图摘要构图是绘画中的第一步,且在视觉艺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空间、位置的效果,在画面中的空间和位置关系处理,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整体,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无论是肖像画还是静物画、风景画都存在着构图问题。
构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作品的成败。
关键词绘画:构图一、构图的概念什么是“构图”?构图是一个造型艺术术语,就是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
也就是利用视觉要素在画面上,按照空间或平面。
把色彩线条组织起来的构成,运用形式美方面,用光、明暗、色彩的配合。
形成整个空间或平面的特定结构。
在绘画中,“构图”既是指画面的结构。
二、构图的目的把构思中典型化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选择环境,使作品增强艺术效果。
总的来说,就是以表现主题思想和研究画面结构的形式美为自己的目的。
三、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常用的构图一词,是一个外来语,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
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章法”或叫“经营位置”。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构图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绘画、摄影、舞蹈等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
从实际而言,一副成功的绘画、摄影、舞蹈等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
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绘画属于视觉艺术,作者在表现上应该关心自己画面中的视觉效果,构图在中国传统绘图中也是颇为画家们所重视的。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在自著的《古画品录》中就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六法论包括“应物象形,传移模写,经营位置,随类赋彩,骨法用笔,气韵生动”,到现在都一直都深刻地影响中国画,但是,这六法主要是文人画传承的画法,翻译过来,就是观察、临摹、构图、色彩、“用笔”和“用墨”的方法。
初中美术线条和构图知识点汇总线条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线条可以用来描绘形状、表达运动和情感,它在构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学习阶段,了解线条和构图知识点对于提高美术素养和表现力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汇总初中美术线条和构图知识的要点。
一、线条的分类1. 实线和虚线:实线是最基本的线条形式,用来描绘物体的轮廓;虚线则可以用来表示物体内部的细节或者距离的远近。
2. 直线和曲线:直线是由无数个相连而成的点组成的,它们方向一致;曲线则是流畅变化的线条形态,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
3. 垂直线和水平线:垂直线是与水平线垂直相交的线条;水平线则是与地平线平行的线条。
二、线条的运用技巧1. 线条的变化:在绘画作品中,可以通过线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来表达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纹理细节。
2. 线条的运动感:通过线条的流畅性和运动轨迹,可以表达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速度感。
3. 线条的情感表达:线条可以通过它的强度、方向和形态来表达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观点。
三、构图的基本原则1.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通过合理的构图方式,将主体和背景进行区分,使主体能够更加突出。
2. 黄金分割法则:将画面分为黄金比例的两个部分,将主体放置在黄金分割线上,可以创造出更具吸引力的画面效果。
3. 对称与不对称: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称或者不对称的构图方式,从而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视觉效果。
4. 前景、中景、背景的安排: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层次感,可以增加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
5. 虚实结合:虚线与实线、透明与不透明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构图效果。
四、美术作品的线条和构图欣赏1. 名家画作欣赏:通过欣赏著名画家的作品,学习他们在线条和构图上的独特表现方式。
2. 经典作品解析:选择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分析其中线条和构图的运用技巧,从而汲取灵感。
3. 同学作品展示:通过班级展览或者互相分享的方式,展示同学们的作品,并进行线条和构图方面的交流和讨论。
小学五年级美术知识点归纳画面构图与色彩运用的创作在小学五年级美术学习中,画面构图与色彩运用是两个重要的创作要素。
本文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画面构图画面构图是指绘画作品中各个元素在画面中的安排方式和组织结构。
良好的画面构图能够使作品更具视觉效果和表达力。
1. 主题和中心每幅绘画作品都有一个主题,要通过画面构图来突出主题并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构图时,要确定一个中心,即作品的视觉焦点,其他元素都围绕中心展开。
2. 画面分割画面可分割为上中下、左中右、左上右下等多个部分。
分割时要考虑平衡感和形成整体的规则。
一般来说,对称式的画面分割能够传达稳重、平静的感觉,而非对称式的分割则能够增加画面的动感。
3. 空间处理画面中的元素要合理安排在平面上,形成适宜的空间感。
要注意远近的处理和景深的表现,通过透视法等手法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二、色彩运用的创作色彩是绘画作品中具有直接感染力的因素之一,艺术家们通过色彩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和形象,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 色彩搭配在创作中应注意色彩的搭配,尽量选取相近或相反的色彩进行组合。
相近色彩的组合能够传递柔和、和谐的感觉,而相反色彩的组合则能够产生鲜明、对比强烈的效果。
2. 色彩运用可以通过明暗、色调、色彩的明快程度等来表现画面的情感。
明暗对比可以突出画面中的主题或中心,色调的选择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氛围和表达方式,而色彩的明快程度则可以增强作品的活力和感染力。
3. 色彩的象征意义不同的颜色在文化和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红色代表热情和力量,蓝色代表冷静和宁静。
在创作中可以根据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来选择适合的色彩。
总结: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需要注意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这两个重要的创作要素。
良好的画面构图能够使作品更具视觉效果和表达力,而适宜的色彩运用则能够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观察,同学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绘画中的构图法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1、横向式构图:这种构图像躺在床上休息一样,很自然地使人联想起安闲平静、宁静、开阔的感觉。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2、斜线式构图:斜线给人运动的感觉。
风吹动平静的海面就产生斜线的波浪,直立的人运动起来移动了重心,也产生了动的斜线,房子斜了又有将会倒塌之势,斜线的角度越大,运动的感觉当然也就越强烈,无规矩的长斜线使画面活跃产生力量感;长斜线的运用又容易因缺少变化而毫无趣味。
因此,要注意设法丰富它。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3、金字塔式构图:这种构图布局方式由于它像一座山,很自然给人以稳固与持久的感觉,这种三角形构图不会产生倾斜之感。
例如德国画家米勒《扶锄农夫》在构图上采取了金字塔式的构图,这种稳定感传达给人们的不是一种持久的稳定,而是表现出这个被剥削的农夫无力支撑的短暂喘息,刻画出劳动后的疲劳和苦痛。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4、“V”形构图:这种构图布局就象飞鸟张开双翅或象一个人向上斜举双臂作斗争和祈求,给人一种不稳定和危险的感觉。
有时在两山,两房,两树之间经常出现“V”字形的缺口,这个缺口有时会给人以美的享受,有时它又像打开的窗口,会引起人们的联想,给人以神秘之感。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5、“S”形构图:这种构图具有流动感,会给人快意,由于这条曲线在画面中会很突出,所以使整个画面活跃起来。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6、“某”形构图:这种构图在风景中经常被采用的,它具有构图丰满而深远,空间感很强的特点。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8、圆形构图:它象团聚在一起的美满幸福的家庭,有完美柔和之感,有时圆形的缺口处常被画家们用来突出自己要表达的东西。
自己总结的知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9、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美术构图的常见方法1. 水平线分割水平分割线一般用于表现大自然的广阔与平静,比如山川、平原和海岸,多见于风景画。
在画面中添加水平线可以添加画面的稳定感,给人平稳、舒展的感觉。
但过多的水平线反而会破坏画面的紧凑感,要注意控制水平线的数量和疏密程度。
2. 垂直线构图在画面中运用长度、粗细不同的垂直线,会令画面产生一种动态的节奏感,比较常见的垂直线分割手法是让垂直线沿着一个方向逐渐变短,从而产生距离感,为画面增加深度。
(可参考梵高《有两个人的灌木丛》)3. 水平线与垂直线组合这是构图的基本形式之一。
常见于地面水平线和山川树木构成的自然风光。
只用水平线和垂线构成的画面给人理性、平静的稳定感,如果换作斜线和曲线就不一样了。
(可参考莫奈《四棵树》)此外,水平线与垂直线的组合还有一种变形,就是十字分割。
十字分割能让观者的视线集中在十字交叉的中心点上,制造出视觉中心。
是画家引导观众视线按照他的想法欣赏画作的一种方式。
4. 斜分割线斜线是从水平线或者垂直线倾斜而成,让画面产生不稳定感,能够为画面制造动感。
但由于斜线能够制造一种不稳定的感觉,倾斜的角度过大或者没有一个与之对抗的反方向的斜线,画面就会失衡。
此外,斜线有一种变体,是对角线分割。
对角线分割把画面分割成了两个均等的部分,因此能让画面产生一种稳定感,适用于风景或者人像。
5.折现分割折线分割也可以叫做之字型分割,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沿着折线前进。
由于折线将画面分割成近大远小的不同块,能够使画面产生距离感。
(可参考夏凡纳《贫穷的渔夫》)5. 曲线分割曲线分割能另画面充满一种动态的美,曲率越高,动态越强。
(可参考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维纳斯的诞生》)6. 圆形构图常见的圆形构图有实心圆、空心圆、同心圆等。
实心圆,使画面有一种紧凑感;空心圆,会让人不自觉的寻找圆心,使视觉中心停留在圆心,可以产生一种聚焦的效果;多个圆组成的画面,能让因为圆形本身的形象让画面更饱满,同时又能够让观者感觉到多个圆之间的紧密联系。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与意象表现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构图与意象表现方式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是画面的基础,而意象表现则是画面的灵魂。
本文将从构图和意象表现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之处。
一、构图的独特之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注重的是整体的和谐美感。
传统绘画中常用的构图手法有对称、层次、重心和留白等。
对称构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一种构图方式,通过左右对称的布局来达到整体的和谐美感。
层次构图则通过前后景的分割和安排来形成画面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感。
重心构图则是通过将画面的重心放在某个位置上,来达到画面的平衡和稳定感。
留白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用的一种构图手法,通过适当的留白来增加画面的空灵感和神秘感。
二、意象表现的独特之处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表现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传统绘画中常用的意象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和动物等。
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为重要的意象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一种情感和境界的表达。
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花鸟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代表着生命的美好和自由的精神。
在花鸟画中,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人物和动物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常用的意象,它们代表着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的真实。
在人物和动物画中,画家通过对人物和动物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人类的情感和生活的真实。
三、构图与意象表现的结合构图和意象表现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
构图为意象表现提供了基础和支撑,而意象表现则使构图更加生动和有灵魂。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构图和意象表现的结合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美感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敬畏。
总之,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构图与意象表现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
談繪畫中的構圖
小朋友,畫家在創造一件藝術品時,除了最重要的靈感及創意之外,他還必須考慮到如何將藝術品處理的盡善盡美,呈現出最完美的一面。
而要處理出完美的畫面,很多問題是藝術家必須考慮的。
例如:選擇哪些內容來畫呢?要畫多大?位置怎麼安排?顏色如何搭配?而這些問題的處理,在美術上我們將之稱為「構圖」。
以本檔的作品為例,你可看見許多靜物畫,主題都是畫花。
但是每一張作品卻各有風貌,有的畫面枝繁葉茂,有的卻孤獨凄淒涼;有的花只見花瓣,有的卻連枝、葉都清楚可見,甚至加上許多其他的背景。
這些內容的安排,就是藝術家所錙銖必較的「構圖」問題。
畫家在構圖時,會考慮到:
●畫什麼花才能表達意念?
●畫幾朵花?
●花多大?多小?
●花的前後、空間關係?
●花的姿態、方向如何?
● 要搭配其他的東西,如花瓶、桌子、窗戶……嗎? ● 每一樣東西擺放的位置如何?
經由這些問題的思考,畫家在畫布(紙)上調整出最均衡、最美、最令觀賞者舒服的畫面,那就是一幅構圖完美的作品。
那畫畫時要如何構圖呢?當然,每個畫家處理的方式不同,方法也千變萬化。
常常需要因選擇的題材而做調整,這裡老師提供兩個構圖的大原則,作為小朋友畫畫時的參考。
1. 畫面中主體清楚嗎:每一張畫裡通常不會只有一件東西。
但是,主題在畫中必定清楚,他的大小、位置安排、姿態、用色、表現方式,必定最吸引欣賞者的目光,讓人一目了然。
就像卡通影片,一定有主角、配角。
主角在戲中最搶鏡頭,戲份最多,不管他舉手、投足都是視覺焦點。
← 梵谷的「向日葵」主題清楚,
佔據了大部分的畫面。
← 畫面中的每隻魚,份量一樣重,因此主體不清楚。
無法成為單一完整的藝術品。
2.畫面是否平衡:畫中不管畫了多少東西,都要看
起來平衡,不能左重右輕、頭重腳輕。
就像天平一樣,兩邊一樣重才能保持水平。
●構圖偏向左邊,造成畫面左重右
輕,讓觀賞者有不舒服的感覺。
●右邊增加內容,畫面較為均衡。
●內容集中在畫面上方,上重下輕
的構圖,讓人有頭重腳輕不平衡
的感覺。
●上下畫面皆有內容,雖並不完全
一樣,但構圖一樣能保持平衡。
所以是較佳的構圖
票選「構圖」高手
這次參展的藝術家有吳昊、陳明善、林昭安、詹金水、楊德文、詹益秀、簡錦清、梁奕焚、王榮忠、洪仲毅、楊淑惠、蘇憲法、袁金塔十三位畫家。
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構圖方式,也有拿手的表現方法。
你可不可以根據老師前面提供的構圖原則,幫藝術家們的作品打分數。
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位藝術家的作品是同學們公認「構圖」最棒的作品。
每一位小朋友的作業單下部都有三格選票,請沿著虛線撕(剪)下來,用膠水(小美館的桌上櫃裡有)貼在小美館走廊上,你認為「構圖最美、最讓人感覺舒服」畫家的選票格上(如下圖),要仔細比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