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共52页
- 格式:ppt
- 大小:7.51 MB
- 文档页数:52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一、引言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准确、及时的诊断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近年来在肺癌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二、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原理及技术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是一种通过支气管镜进行的诊断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细针通过支气管镜穿刺进入支气管壁或肺组织,吸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等优点,可有效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三、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1. 提高诊断准确性: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可以准确获取支气管和肺组织的样本,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期,为肺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2. 适用范围广泛: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肺癌,包括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等。
同时,对于肺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也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3. 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相比传统的开胸手术,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4. 辅助治疗决策:通过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获取的病理学信息,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如化疗、放疗、手术等。
四、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的优缺点分析优点:(1)操作简便: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
(2)安全性高:该技术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3)诊断准确: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期,为肺癌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4)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肺癌,包括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等。
缺点:(1)技术要求高:需要专业的医生和设备支持。
(2)取样限制:有时可能无法获取到足够的样本进行诊断。
(3)存在误诊风险:虽然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仍存在误诊的可能性。
30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的护理体会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呼吸内镜技术。
它是应用一种特制的带有可弯曲导管的穿刺针通过气管镜的活检通道进入气道内,然后穿透气管壁对气管、支气管腔外病变进行针刺吸引,获取细胞或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的一种新技术。
【1】可广泛运用于肺内占位性疾病的诊断。
对于在气管镜直视下不能窥见或仅表现为外压性表现的支气管腔外病变,如纵隔或肺门的区病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其对黏膜下病变,淋巴瘤及良性肿瘤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tbna是一项创伤小、实用方便、阳性率高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创伤大、费用高而检查范围相对较小的纵隔镜和开胸探查,减少病人的痛苦,能及早发现肿瘤,术后恢复快。
做好经支气管镜下针吸活检的护理配合,对提高肺癌诊断率,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本院30例支气管镜下tbna 检查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被检查患者共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35~75岁,平均59±14岁。
主要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气急、胸痛。
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增强ct检查,均表现为肺门或纵膈区淋巴结肿大、外压性表现的支气管腔狭窄、支气管壁增厚等。
使用内镜为奥林巴斯电子支气管镜(型号为1t260),使用穿刺针为王氏组织学检查穿刺针(mw-319)。
经tbna检查,30例中获定性诊断结果的21例,分别为低分化肺鳞癌8例,低分化腺癌5例,未分型肺癌3例,结节病2例,淋巴结结核2例,淋巴瘤1例;tbna阴性结果9例。
2 护理2.1 检查前的准备2.1.1 病人准备:由于患者及家属缺乏对支气管镜下tbna检查的了解,加上吸针价格比较昂贵,多数患者有所顾虑,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恐惧心理。
所以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在检查前耐心的向患者讲解该检查的目的及必要性,并说明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
正确引导和安慰病人,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其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检查。
王氏TBNA穿刺定位法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华裔专家Ko-pen wang(王国本)教授是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的开创者。
他根据多年的操作经验,结合美国胸腔协会关于胸内脏器淋巴结分类标准和TBNA的特点,以CT 扫描图像为标准,隆突或各级支气管分嵴作为标志点,形成四个解剖部位,将常见的适合于TBNA 检查的纵膈及肺门区肿大淋巴结分成11组,将气管支气管横切面视为钟表面,以钟点数在表面的位置作为穿刺点的角度,为管腔内穿刺定位的选择定下了一个临床实用的标准。
将钟点数在表面的位置作为穿刺点的角度,隆突或各级支气管分嵴作为标志点。
其中:第1组为前隆突淋巴结(7):位于气管下端第1-2气管环间,12点位置。
第2组为后隆突淋巴结(7):位于隆突后方,5-6点位置。
第3组为右气管旁淋巴结(4R):位于气管下端2-4气管环间,1-2点位置。
第4组为左气管旁淋巴结(4L):位于气管下端第1或第2气管环间,9点位置。
第5组为右主支气管淋巴结(10R):位于右主支气管第1-2气管环间,12点位置。
第6组为左主支气管淋巴结(10L):位于左主支气管第1-2气管环间,12点位置。
第7组为右上肺门淋巴结(11R):位于右上叶分嵴的前上方。
第8组为隆突下淋巴结(7):位于右主支气管内侧壁,或近右上支气管开口,9点位置。
第9组为右下肺门淋巴结(11R):位于右中间支气管的前侧壁,9点位置,或中叶支气管开口水平,12-13点位置。
第10组为隆突远端淋巴结(8):位于中间支气管内侧壁,近右中叶支气管开口水平,9点位。
第11组为左肺门淋巴结(11L):位于左下支气管外侧壁近背支开口,9点位置。
TBNA检查的种类细胞学:主要多是穿刺肺门或者纵膈肿大的淋巴结,进行淋巴细胞的检查,以明确诊断;组织学:针对肺门和纵膈区域的一些异常占位或者结节等,进行组织学的取样,从而得到组织学的病理结果,明确诊断。
TBNA技术的适应证一.肺癌的诊断与分期组织及细胞学诊断及分期仍是必需的条件。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的综合护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是一种用于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的先进技术。
作为综合护理人员,我们需要全面了解该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和护理要点,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护理和关爱。
本文将围绕EBUS-TBNA的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希望对护理人员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一、术前准备1. 患者教育在进行EBUS-TBNA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教育。
包括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过程、可能的不适感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
应当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和问题,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尽力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2. 术前准备在手术当天,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如清洁口腔、协助患者更换手术服等。
需要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手术所需的设备、药品、消毒物品等。
3. 符合条件评估在进行EBUS-TBNA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符合条件评估。
主要是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手术的基本条件,如是否存在出血倾向、是否患有严重的心肺疾病等。
二、手术操作1. 术中监护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监测。
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和处理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2. 协助操作在进行EBUS-TBNA手术时,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进行相关的操作。
包括协助医生进行镜头的插入和定位、协助医生进行针吸活检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安全防护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工作。
包括佩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术中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 术后宣教在患者苏醒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术后宣教。
包括告知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禁忌事项等,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我护理。
3. 术后护理在患者苏醒后,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
最新: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适应证和禁忌证大多数在气管镜直视下可见的呼吸道病变,通过支气管或肺活检、刷检及冲冼等方法获取标本,进行病理学、细胞学及病原学等检查,多数能得到可靠的诊断;另外通过气管镜检查确定管腔内病变的部位及病变与隆突的关系,可对管腔内肺癌进行临床分期诊断。
但许多气管镜直视下不能窥见或仅表现为外压性表现的支气管腔外病变,如纵隔腔或肺门区淋巴结病变,常规的活检方法则不能获得有效的标本。
这种情况下,可利用经支气管针吸术(transbronchia1need1easpiration,TBNA)来获取细胞学或组织学标本。
TBNA实质上是应用一种特制的带有可弯曲导管的穿刺针,通过气管镜的活检通道进入气道内,然后穿透气道壁对气管、支气管腔外病变,如结节、肿块、肿大的淋巴结以及肺部的病灶等进行针刺吸引,获取细胞或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的一种技术。
近年,随着操作方法的不断改善和穿刺针的不断改进,TBN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良、恶性肺及纵隔疾病的诊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气管镜的诊断率和应用范畴。
由于该项技术可对纵隔淋巴结进行活检,可确定肺癌患者的纵隔肿大淋巴结的性质,对肺癌的临床分期意义重大,一些发达国家已将此技术列为呼吸内镜介入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相对于气管镜检查的其他活检方法,TBNA的操作主要针对结构较为复杂的纵隔和肺门区,因些其技术上较为复杂,难度较高,进而产生了独特的定位方法和操作技能。
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虽然TBNA仅仅是气管镜检查的一个项目,但其对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探查纵隔、肺门或其他部位肺癌的转移,特别是非中心型小细胞癌,因气管镜检查难以发现支气管内病灶,通过对肺门或支气管外压迫包块的TBNA细胞学检查,可成倍提高该类肺癌的诊断率。
最重要是,TBNA作为一项方便、安全和微创的检查方法,有助于肺癌的分期,对拟诊肺癌的病人进行纵隔及肺门区淋巴结穿刺活检,对肺CT扫描正常的病人进行隆突下常规TBNA,可提高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