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2017年课件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2)
- 格式:ppt
- 大小:783.50 KB
- 文档页数:15
1.2 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共2课时)第1课时 原子结构 同位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结构、质量数和X AZ 式的含义;(2)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3)知道同位素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和同位素概念,明白科学概念的完善过程。
(2)通过学习人类对相对原子质量概念认识方法,明白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原子中不同电性粒子间的关系,懂得原子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同位素的概念与相对原子质量。
2.难点同位素的概念,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四.教学流程1.设计思想本节课内容有两部分:一是原子结构;二是同位素。
新教材先讲述原子结构,再明确质量数的概念,最后在原子核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同位素的概念。
内容这样安排使学生思路清晰、流畅。
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处的内容容易产生枯燥感。
为此,采用了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引导,并结合形象的比喻,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
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尽量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层层设问,学生不时产生认知冲突。
在强化训练书写时可以通过“自主、合作训练”增强趣味性,让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及训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2.流程图3.流程图说明(1)引言:可以复习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通过设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2)视频:原子的构成。
从中学生可看出质子、中子与电子,并讨论比较这三种粒子。
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并理解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教师提示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从而引出质量数的概念。
(4)学生根据质量数的概念和原子是电中性的,归纳出两个重要的关系式: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