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x
- 大小:780.62 KB
- 文档页数:57
ICU护理中的器官移植后护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器官移植手术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已经成为一项常见的治疗方法。
针对器官移植后的患者,特殊的护理措施和全面的护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ICU护理中,器官移植后护理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领域,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一专题。
Ⅰ、移植后护理的概述器官移植是一种通过手术将健康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体中以取代其功能丧失器官的治疗方法。
在器官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来确保新器官的顺利恢复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Ⅱ、移植后护理的基本原则1.监测和评估: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器官功能,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饮食摄入和尿量等指标的监测。
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抗排斥治疗:器官移植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抗排斥治疗。
护士要监测免疫抑制剂的浓度,并注意监测患者的免疫状态,以预防和处理排斥反应。
3.感染控制: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容易感染。
护士要做好手卫生,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监测患者的感染指标,并提供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4.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合理调整液体输入和排出,以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
Ⅲ、移植后护理的技术操作1.导尿管护理:根据需要进行导尿,并监测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及时清洁导尿管,防止尿路感染的发生。
2.管路护理:定期更换输液管、插管等,防止感染和堵塞的发生。
3.伤口处理: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并防止伤口感染的发生。
4.血液透析:针对肾脏移植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护士需要掌握透析机的操作技术,监测患者的透析指标。
5.药物管理:根据医嘱,按时给予免疫抑制剂和其他治疗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和频次。
Ⅳ、移植后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1.排斥反应:观察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移植器官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排斥反应的早期症状,并积极处理。
2.感染: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常规结果等,及时处理感染的病因,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外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分类
外科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察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分类
1.根据移植物来源分类提供移植物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移植物的个体称为受体。
(1)自体移植
以自身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移植,可永久存活。
器官如原位植回称为再植,如断肢再植。
(2)同质移植
一卵双生的孪生兄弟或孪生姐妹,其组织器官相互移植,亦能永久存活而不产生排斥反应。
(3)同种异体移植
供体和受体属同一种族,如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给另一人,短时期内可存活,但以后有排斥反应,移植物不能永久存活。
(4)异种异体移植
以不同种族动物的组织进行移植,有强烈的排斥反应。
2.根据移植的方法分类
(1)游离移植
移植物从供体取下时,完全断绝与供体的各种联系,移植至受体后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如游离皮片移植。
(2)带蒂移植
是自体移植的一种方法,移植物从供体取下后,并没有完全脱离,尚有一部分相连,主要包括血管和神经,使移植物的存活率提高。
等移植物在受体上完全建立血液循环时,再将蒂切断。
如带蒂皮瓣、带蒂肌瓣、带蒂大网膜移植等。
(3)吻合移植
利用血管吻合技术,将移植物中的血管与受体的血管吻合,使移植器官即刻得到血液供应,如断肢再植、肾移植和肝移植等。
(4)输注移植
将具有活力的细胞输注到受体的血管、体腔或组织器官内的方法,如输血、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胰岛移植等。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父母各捐一肾拯救孪生女儿十二、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1.概述(1)概念(2)分类(3)器官移植的术前准备(4)排斥反应2.肾移植(1)护理评估(2)护理措施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将自体或异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到身体的某一部位,以恢复被破坏器官或组织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1.细胞移植输注全血或浓缩红细胞——治疗失血或贫血;骨髓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胚胎胰岛——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肝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肝炎肝性脑病。
2.组织移植——如皮肤、筋膜、肌腱、软骨、骨、血管,或皮肌瓣移植术。
3.器官移植(二)分类1.根据移植物来源分类(1)自体移植:可永久存活。
器官原位植回称为再植,如断肢再植。
(2)同质移植:一卵双生的孪生兄弟或孪生姐妹,其组织器官相互移植,亦能永久存活而不产生排斥反应。
(3)同种异体移植:供体和受体属同一种族,如人的组织或器官移植给另一人,短时期内可存活,但以后有排斥反应,移植物不能永久存活。
(4)异种异体移植:以不同种族动物的组织进行移植,有强烈的排斥反应。
2.根据移植的方法分类(1)游离移植:移植物从供体取下时,完全断绝与供体的各种联系,移植至受体后重新建立血液循环,如游离皮片移植。
(2)带蒂移植:移植物从供体取下后,尚有一部分相连,包括血管和神经,使移植物的存活率提高,等移植物在受体上完全建立血液循环时,再将蒂切断。
如带蒂皮瓣、带蒂肌瓣、带蒂大网膜移植等。
(3)吻合移植:将移植物中的血管与受体的血管吻合,使移植器官即刻得到血液供应,如断肢再植、肾移植和肝移植。
(4)输注移植:如输血、骨髓移植、干细胞移植、胰岛移植。
(三)器官移植的术前准备1.供者的选择(1)免疫学检测:通过免疫学检测选择移植物,以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
A、B、O型抗原和白细胞抗原(HLA)在器官移植后的排斥中起决定作用。
移植前必须检查:①血型;②交叉配合与细胞毒性试验;③混合淋巴细胞培养;④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血清学测定。
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器官移植手术是一项挑战性极高的手术,常常是一名患者生命的最后希望。
由于器官移植后身体免疫系统会受到抑制药物的影响,因此移植后的病人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辑述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
术后药物管理移植手术后,病人将需要服用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
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的器官,但同时会破坏免疫系统对细菌、病毒和真菌的保护,从而增加影响病人感染的风险。
为了减轻这类药物对病人身体的负担,必须在医嘱下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时间。
此外,还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肝功能,因为这类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如果药物持续用量较大,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各种肝功能不全的问题。
为此,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病人进行肝功检查,确保药物不影响肝脏功能。
严密监测病情移植手术后,病人的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一旦发现感染,医护人员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感染扩散或对器官造成二次损伤。
对于这些患者,病情恶化会比一般人更快,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病人的症状进行严密的监测,当发现病情变化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置。
在康复期内,还需要对病人进行定期体检、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
特别是对于患者的免疫系统进行监测,进行外科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因器官移植引起并发症的问题,及时开展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心理护理器官移植患者在术后会有很强的生命感悟。
移植者也需要在术后接受心理治疗,以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
一些移植患者由于长期等待合适的器官移植,他们通常会感到惊恐、紧张不安和失望等情绪。
术后,随着兴奋情绪的暂时消退,也会感到焦虑、无助和孤独等。
这些情绪会给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和负面情绪。
对于移植失败者,医护人员还需要专业地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使他们更好地接受现实,缓解精神压力,保持信心和希望。
器官移植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在术后管理药物、严密监测病情和提供心理护理方面,医护人员们需要共同努力,以期为器官移植病人提供较高质量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