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根尖周病变根尖手术同期冠延长术短期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8
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的效果比较左凡;张潇雯【摘要】目的:比较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68例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多次性根管治疗,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复诊次数.结果:观察组疼痛持续时间(2.11±0.83)d、复诊次数(1.04±0.39)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4.56±1.02)d、复诊次数(3.56±1.21)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次性根管治疗相比,一次性根管治疗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相近,但能明显缩短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复诊次数.【期刊名称】《交通医学》【年(卷),期】2017(031)004【总页数】3页(P366-367,369)【关键词】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多次性根管治疗【作者】左凡;张潇雯【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江苏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1.34根尖周炎发病率逐年增高,是口腔科常见疾病[1],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或者跳痛等。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根管治疗方式,以往主要选用多次性根管治疗,因受到治疗时间较长、次数较多等因素作用,患者往往不易坚持,影响治疗效果[2]。
近几年来医务人员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一次性根管治疗[3]。
本文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根尖周炎患者,分别给予一次性与多次性根管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68例根尖周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
观察组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17~53岁,平均(36.39±2.07)岁;BMI指数(23.46±1.24)kg/m2;患牙位置:尖牙6例、切牙15例、下前磨牙13例。
重度根尖周病变根尖手术同期冠延长术短期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重度根尖周病变患者根尖手术同期联合冠延长术近期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广东省口腔医院门诊重度根尖周病患者6例,采用根尖手术切除根尖病灶,同期冠延长手术增加临床冠高度,修整龈缘及牙槽脊外形,术前术后临时修复体成型牙龈,术后3个月软硬组织改建稳定,进行永久冠修复,每治疗阶段CBCT评估骨组织愈合情况,PES红色美学评分标准评价软组织转归情况。
结果:根尖周病灶骨缺损区新骨充填,龈缘形态稳定,附着龈质地色泽协调,修复体稳定。
结论:根尖手术同期冠延长术治疗重度根尖周病临床可行。
前牙美学区根管充填治疗并金瓷冠桥修复临床广泛开展。
然而由于前期根充治疗不完善,基牙继发根尖周病变,长期的病损累及根尖周大面积软硬组织缺损,上部修复体边缘微渗漏、过量粘结剂刺激引起慢性龈炎、牙体继发龋等,致使基牙龈缘水平不对称,基牙临床冠过小[1-2]。
此类患者临床常见,后续治疗包括消除根尖周病灶破坏、妥善的保存基牙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美学修复[2-4]。
系列的病损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周期较长。
为了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就诊次数,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能否在根尖周病变手术治疗的同时一并进行基牙的冠延长手术,本研究对此治疗进行初步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广东省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门诊重度根尖周病患者6例,其中女4例,男2例。
共累及患牙23颗,中切牙11颗,侧切牙10颗,尖牙2颗。
病灶均表现为患牙根尖周软硬组织缺损,基牙临床牙冠过短,修复体龈缘退缩不对称。
1.2 材料根管倒充填超声动力系统(SATELEC ACTEON,FRANCE),MTA (PRO ROOT MTA,DENSPL Y,USA)。
1.3 方法拍摄CBCT,确定治疗方案。
拆除不良修复体,拟保留的基牙彻底预备完善根充,制作临时树脂联冠过渡修复,并以临时修复体作手术导板修整牙槽脊。
牙冠延长术修复残根残冠的疗效分析作者:李月华李尚峰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第18期[摘要]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1年6月-2014年8月治疗的71例(76颗)残根残冠修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41颗)和对照组34例(35颗)。
观察组行牙冠延长术,对照组行牙龈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效果观察组满意35颗,欠佳4颗,总有效率95.1%;对照组满意19颗,欠佳10颗,总有效率82.9%,满意率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牙冠延长术;残根残冠;牙龈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18-0062-03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orwn lengthening on residual root andcrown repairLI Yue-hua1,LI Shang-feng2(1.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Chengguan Hui Nationality Township Health Center of Ningling County,Ningling 476700,Henan,China;2.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Shangqiu 476000,Henan,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ect of corwn lengthening on residual root and crown repair. Methods Divided the 71 patients(76 teeth)with residual root and crown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for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7 patients (41 teeth)and control group with 34 patients(35 teeth).To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corwn lengthening and to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gingivectomy,the patients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satisfied in 35 teeth,and poor in 4 teeth in observation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1%.In control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satisfied in 19 teeth,and poor in 10 teeth,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2.9%,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atisfaction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Key words:corwn lengthening;residual root and crown;gingivectomy前牙冠根折或根折达牙龈之下,往期多采用牙龈切除术进行修复,术后因不符合生物学宽度原理,引发牙周疾病,致修复失败[1]。
残根修复中牙冠延长术和根牵引的临床选择和应用作者:程谊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牙冠延长术和根牵引两种方法在断根修复中的优缺点及临床选择应用。
方法相同病例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修复,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两种方法不同利弊,加以分析讨论。
结果牙冠延长术组19例(59.375%)效果良好, 13例(40.625%)欠佳。
根牵引组16例(88.89%)效果良好, 2例(11.11%)欠佳。
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牙冠延长术组疗程短但美观效果一般。
根牵引组美观良好,但复诊次数多疗程长。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患者充分沟通,共同做出选择,以求达到最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牙冠延长术;根牵引;残根残冠残根残冠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牙体缺损性疾病,其病因多以外伤和龋坏为主,对于多数单根牙的残根残冠临床上常采用桩冠修复,但桩冠修复有其适应证,对于断端在龈上的残根作者采用桩冠修复,因其有足够的牙本质肩领和良好的冠边缘处理,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对于断端在龈下甚至牙槽骨下的病例,桩冠修复因桩固位及冠边缘等问题修复起来就比较困难。
这类病例作者常采用牙冠延长术和根合向牵引的方法来重新暴露断端,重建生物学宽度和牙本质肩领,使其人为的成为断端在龈上条件良好的简单病例。
但这两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有其不同的优缺点。
本文主要针对这两种方法的选择、临床应用、愈后进行探讨和思考。
1 牙冠延长术牙冠延长术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牙周手术,它利用了生物学宽度的原理[1],很好的解决了修复体边缘侵犯了生物学宽度造成修复后牙龈炎症明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残根残冠修复的成功率。
1. 1 病例选择选择本院口腔科门诊的残根桩冠32例,其中前牙27例,前磨牙5例,所有残根残冠断端均在龈下或牙槽骨下,但断端低于龈下不超过4 mm。
残根残冠已经完善根管治疗,患者口腔卫生良好,无手术禁忌证。
1. 2 手术方法消毒、铺巾、必兰局部浸润麻醉,沿患牙牙龈缘作内斜切口暴露残根断面,翻开黏骨膜瓣,用高速涡轮球钻去除适量的牙槽骨,降低牙槽骨嵴的高度,使牙齿断缘高于牙槽嵴顶的距离为3~4 mm,修整牙槽骨外形使其向冠部移行,然后切除多余牙龈,使断端暴露龈上1 mm,并做悬吊缝合,创面上塞治剂,术后7 d拆线。
口腔内科学练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根尖周病治疗原则应是A、无痛操作,封闭根管B、无痛操作,控制感染C、控制感染,杜绝再感染D、无菌操作,消灭死腔E、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源正确答案:E2.以下代谢蔗糖能力最强的细菌是A、放线菌B、唾液链球菌C、变形链球菌D、乳杆菌E、轻链球菌正确答案:C3.涉及美容的永久修复体至少应开始于牙冠延长术后A、1周B、2个月C、4周D、2周E、6周正确答案:B4.成人患牙三氧化二砷封药时间为A、30-40分钟B、1个月C、24一48小时D、半个月E、3天正确答案:C5.食物嵌塞治疗中的选磨法适用于A、所有垂直型食物嵌塞B、部分垂直型食物嵌塞C、所有水平型食物嵌塞D、部分水平型食物嵌塞E、B+C正确答案:B6.发生意外穿髓后首选的处理是A、麻醉下拔髓B、用碘酒消毒C、扩大穿髓孔D、直接盖髓术E、封快失活剂正确答案:D7.无牙颌患者种植体周围菌斑中细菌主要是A、牙龈卟啉单胞菌、螺旋体B、中间普氏菌、螺旋体C、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螺旋体、核梭杆菌D、中间普氏菌、核梭杆菌E、牙龈卟啉单胞菌、核梭杆菌正确答案:D8.根管治疗的非适应证是A、牙髓坏死B、慢性根尖周炎C、牙周牙髓联合病变D、急性根尖周炎E、根管闭锁的根尖周炎正确答案:E9.下列哪种疾病可出现与体位有关的自发性疼痛A、急性牙髓炎B、牙髓钙化C、残髓炎D、牙内吸收E、逆行性牙髓炎正确答案:B10.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如下,有哪一项不正确A、热测引起迟缓痛B、有不定时的自发痛C、叩诊多有不适感D、病史较长,有过自发痛史E、龋洞内探及穿髓孔正确答案:E11.牙隐裂后会出现A、急性牙髓炎的症状B、牙髓充血的症状C、急性根尖周炎的症状D、慢性牙髓炎的症状E、上述任一症状正确答案:E12.症状比较明显的中龋部位是A、接触点B、舌面C、颊面D、(牙合)面E、颈部正确答案:E13.深龋时患牙对牙髓温度测试的反应是A、一过性敏感B、激发痛C、敏感D、同对照牙,冷刺激入洞时可有一过性敏感E、无反应正确答案:D14.鹅口疮是指A、义齿性口炎B、白色念珠菌病C、球菌性口炎D、白塞病E、贝氏口疮正确答案:B15.患儿,5岁。
前牙牙冠延长术在临床修复中的应用体会高晓丽【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牙冠延长术保留断端位于龈下牙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对38颗断端位于龈下的牙齿行牙冠延长术,6周后行桩核冠修复.结果:经12个月的临床观察,2例患者治疗失败,其余36颗患牙的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牙冠延长术有助于断端位于龈下牙齿的保留.【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2(009)007【总页数】2页(P65-66)【关键词】牙冠延长术;桩核;全冠【作者】高晓丽【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口腔学院口腔修复学教研室,滨州,2566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临床上常见患者由于外伤或龋齿等原因导致前牙残冠要求进行修复治疗,以恢复前牙的美观和功能。
以往对于牙冠缺损端位于龈下的牙齿,因无法保证修复体边缘的密合性等因素影响修复效果,常规对其进行了拔除,日后造成该处牙槽骨萎缩而影响了面容。
随着口腔修复技术的发展,我们通过牙冠延长术(SCL)保留了较多牙冠缺损端位于龈下的牙齿,满足了患者保留患牙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门诊追踪回访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矫形科门诊就诊的28例患者(共38颗患牙),男18例,女10例;年龄17~39岁;均为上颌前牙。
患牙中34颗为外伤所致,4颗为龋齿所致。
断端位于龈下2mm以内的为12颗,2~4mm之间的为26颗。
所选患牙均无松动,牙周状况良好,经过完善根管治疗和SCL手术后,牙根长度、形态及冠根比等符合做桩核冠的要求,无其他疾患。
2 方法2.1 根管治疗38颗患牙均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根管充填7~14天后,若无症状,即可行SCL 手术。
2.2 SCL手术为符合生物学宽度的要求,牙冠延长术采用翻瓣术+骨切除术,使牙槽骨嵴顶高度降至牙体断端的根方4mm处。
此手术由口腔内科牙周专业医师完成。
2.3 桩核冠修复SCL术后6周,牙周组织恢复良好后,按照口腔修复学桩核冠的要求对患牙进行牙体预备。
牙冠延长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评价发表时间:2013-08-15T17:49:23.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赵长斌[导读] 在操作中术前往往难以准确判断牙根断面在龈下的位置,总的规律是实际深度比探诊深度大,所以术前应向患者交待,可能会术中拔牙。
赵长斌(辽宁省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科辽宁沈阳 110002)【摘要】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
方法对36颗缺损至龈下的患牙及6颗医源性因素侵犯生物学宽度导致牙龈红肿充血的患牙,采用翻瓣术+骨切除的方法进行牙冠延长术,术后6周常规修复,随访1年。
记录术前,术后不同阶段的缺损最深位点处的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松动度(MD);并按照PD值将其分为两组,并用t检验做组间疗效评价。
结果 42颗患牙经牙冠延长术后,痊愈16例,显效24例,好转2例,有效率达95.24%。
两组患牙术后 PD、SBI与术前有明显改变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各时间点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牙冠延长术在临床中大大提高了残根残冠的保留率及修复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冠延长术生物学宽度【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304-01 牙冠延长术就是要在手术中,在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建立起至少为BW的距离,并同时考虑形成龈沟的宽度,且修复后的冠缘位置不应侵犯BW。
笔者对35例共42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8年7月-2010年7月之间到沈阳市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患者35例共42颗患牙,男12例,女23例,年龄20-53岁之间,平均年龄32.3岁,中切牙22颗,侧切牙15颗,尖牙3颗,前磨牙2颗,牙体缺损原因分别为外伤牙折18颗,劈裂10颗,龋坏8颗,医源性因素致修复体侵犯BW6颗。
口腔主治医师(口腔医学综合)相关专业知识-试卷3(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A2型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根据牙槽骨骨吸收理论,全口义齿制作一般在拔牙后(分数:2.00)A.1周B.2周C.4周D.8周E.12周√解析:2.选择种植全口义齿一般不必考虑患者的(分数:2.00)A.脸型√B.颌弓关系C.颌骨的骨量D.颌骨骨密度E.全身情况解析:3.可摘局部义齿中下颌支托的主要作用是(分数:2.00)A.防止义齿的侧向移位B.防止义齿颌向移位C.防止义齿龈向移位√D.恢复咬合关系E.以上都是解析:4.Kennedy第一类牙列缺损设计混合支持式义齿,为减小鞍基受侧向颌力引起的摆动,设计时采取的措施不包括(分数:2.00)A.设计间接固位体B.双侧联合设计C.设计弹性连接杆√D.减小牙尖斜度E.扩大基托面积解析:5.与全口义齿固位力中大气压力的获得关系最密切的是(分数:2.00)A.基托面积B.基托与黏膜的密合程度C.基托的边缘封闭√D.唾液的黏稠度E.唾液量解析:解析:从物理学原理知:当两个物体之间产生负压,而周围空气不能进入时,外界的大气压力将两个物体紧压在一起,只有用一定的力破坏负压,两个物体才能分开。
全口义齿基托与黏膜间形成负压,大气压力的获得是以良好的边缘封闭为前提的。
而基托面积、基托与黏膜的密合程度、唾液的黏稠度是与义齿固位力中的吸附力和表面张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故正确答案是C。
6.义齿间隙的“中性区”是指(分数:2.00)A.面中线两侧B.牙槽嵴顶C.义齿与周围组织处于平衡的区域√D.牙槽嵴顶颊侧一点E.牙槽嵴顶舌侧一点解析:7.不利于全口义齿稳定的因素是(分数:2.00)A.人工牙排在中性区B.侧方平衡下颌C.三点接触前伸平衡颌D.多点接触前伸平衡颌E.尖牙保护颌√解析:解析:平衡颌是全口义齿咬合形式与天然牙咬合形式的主要区别。
全口义齿平衡颌有利于义齿的稳定。
前牙不良冠修复冠延长术后重新修复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前牙不良冠修复体的牙经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后重新固定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1例共99颗前牙冠修复后所致牙周病的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后4~8周行固定修复,追踪观察1年,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4~8周肩台均得以暴露,龈缘颜色正常,修复后12个月复查患者修复效果有效率为100%,满意率为85.9%。
结论:对不良修复体所致牙周病的患牙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及冠延长术后能保持患牙的生物学宽度,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可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牙周基础治疗牙冠延长术牙周病【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57-02若全冠边缘破坏了生物学宽度就会引起牙龈的反复红肿甚至破坏了牙周组织而导致牙周炎的发生[1-4],对此类牙周病患者,首先去除不良修复体,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及冠延长术,修正破坏的生物学宽度,修改龈缘位置,使其与邻牙协调并进一步行固定桥修复。
现就这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情况作一初步的总结。
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2010-2011年就诊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牙周粘膜科的患者共21例(99颗患牙),均为女性,年龄23~50岁。
所有患者前牙因不良冠修复导致不同程度的牙周病,要求拆除原不良修复体并重新冠修复。
纳入标准:(1)前牙不良冠修复体导致牙周病的患者同意拆除原不良修复体,行牙周基础治疗及冠延长术后重新冠修复(2)牙周基础治疗牙周组织达到基本健康(3)为冠延长术的适应症。
(4)X线显示根尖发育完整,根尖无明显吸收,根管治疗者根管治疗完善,无严重根管内吸收。
(5)经冠延长术后为前牙全冠修复的适应症。
(6)治疗前肩台位于龈下的最深距离≤4mm。
(7)全身情况能耐受手术。
1.2治疗方法(1)去除不良修复体。
(2)口腔卫生宣教、全口牙行龈上洁治术、对术区患牙行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3%双氧水冲洗、上碘甘油。
重度根尖周病变根尖手术同期冠延长术短期疗效观察作者:吴王喜陈筑苏周磊邱钧琦刘芳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第18期【摘要】目的:观察重度根尖周病变患者根尖手术同期联合冠延长术近期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广东省口腔医院门诊重度根尖周病患者6例,采用根尖手术切除根尖病灶,同期冠延长手术增加临床冠高度,修整龈缘及牙槽脊外形,术前术后临时修复体成型牙龈,术后3个月软硬组织改建稳定,进行永久冠修复,每治疗阶段CBCT评估骨组织愈合情况,PES红色美学评分标准评价软组织转归情况。
结果:根尖周病灶骨缺损区新骨充填,龈缘形态稳定,附着龈质地色泽协调,修复体稳定。
结论:根尖手术同期冠延长术治疗重度根尖周病临床可行。
【关键词】根尖手术;冠延长术;根尖周病变;美学修复Evaluation of 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with Crown Lengthening for Severe Apical Diseases in Short-Term/WU Wang-xi,CHEN Zhu-su,ZHOU Le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8):004-007【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with crown lengthening for severe periapical diseases in short-term.Method:The total of 6 patients from Guangdong Provinci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from Sep 2013 to Oct 2014,6 cases with 23 roots with severe periapical lesions were treated using 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with crown lengthening for resecting apical lesion,trimming gingival margin,shaping alveolar,improving clinical crown height at the same time,provisional resto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ies,then final restorations 3 months after surgeries.Evaluation of bone healing by CBCT,soft tissue healing by PES.Result:Periapical defect filled with new bone,gingival margins and restorations were stable 6 months aftersurgeries.Conclusion: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and crown lengthening is a valid treatment to severe periapical diseases.【Key words】 Apical surgery; Crown lengthening; Periapical diseases; Esthetic restoration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i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The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8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02前牙美学区根管充填治疗并金瓷冠桥修复临床广泛开展。
然而由于前期根充治疗不完善,基牙继发根尖周病变,长期的病损累及根尖周大面积软硬组织缺损,上部修复体边缘微渗漏、过量粘结剂刺激引起慢性龈炎、牙体继发龋等,致使基牙龈缘水平不对称,基牙临床冠过小[1-2]。
此类患者临床常见,后续治疗包括消除根尖周病灶破坏、妥善的保存基牙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美学修复[2-4]。
系列的病损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周期较长。
为了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就诊次数,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能否在根尖周病变手术治疗的同时一并进行基牙的冠延长手术,本研究对此治疗进行初步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0月广东省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门诊重度根尖周病患者6例,其中女4例,男2例。
共累及患牙23颗,中切牙11颗,侧切牙10颗,尖牙2颗。
病灶均表现为患牙根尖周软硬组织缺损,基牙临床牙冠过短,修复体龈缘退缩不对称。
1.2 材料根管倒充填超声动力系统(SATELEC ACTEON,FRANCE),MTA(PRO ROOT MTA,DENSPLY,USA)。
1.3 方法拍摄CBCT,确定治疗方案。
拆除不良修复体,拟保留的基牙彻底预备完善根充,制作临时树脂联冠过渡修复,并以临时修复体作手术导板修整牙槽脊。
常规浸润麻醉,参考临时修复体边缘线作内斜切口形成新龈缘,双侧垂直松弛切口,翻起梯形全厚瓣,锐性分离健康黏膜与炎性肉芽及囊壁,完整剥离根尖囊肿,显露根尖,去除病变根尖组织,超声倒充填预备,MTA倒充填,按临时修复体边缘修整牙槽脊,根向复位组织瓣,以临时修复体边缘为止点缝合固定。
术后即刻及每个治疗阶段拍摄CBCT。
1.4 评价指标 CBCT放射学影像观察根尖病灶愈合情况,基牙牙周骨水平改建情况,口内摄影观察修复体周软组织改建情况并参照PES红色美学评分标准进行修复美学评价[5-6],取近、远中龈乳头及唇侧软组织水平三个变量进行评价,近远中乳头指数按高度评分,缺失为0分,不完整1分,完整2分。
唇侧软组织水平按曲线形态评分,曲线明显中断0分,轻度中断1分,曲线连续2分。
2 结果术后3个月及戴牙后3个月CBCT显示根尖周病灶骨缺损区充满新骨,接近邻近健康骨面水平,软组织愈合良好,龈缘对称无退缩,附着龈改建良好,修复体无异常松动。
所有病例PES评分三变量单项得分均为2分,单项得分总分均为6分,达到预期美学效果。
3 典型病例患者34岁,女性,初诊时(图1)11根尖周瘘管,基牙临床冠短小,龈缘不对称,X线根尖片显示(图2)11欠充,12根管空虚,12、11根尖周大面积低密度影像(图3)。
治疗计划:根尖手术根治11、12根尖周病变,同期12-22冠延长手术,增加临床冠高度,形成对称协调的软组织曲线,3月后软硬组织完成修复改建,进一步铸瓷全冠修复。
手术治疗的软组织导板(图4)术前精确定位切口线,切口设计为12-22龈沟内斜切口,双侧健康邻牙近中垂直切口,术中完整分离根尖病变及软组织瓣内瘘管组织(图5),切除病变根尖组织及根尖倒预备(图6),MTA倒充填(图7),利用导板同期进行冠延长手术(图8),明胶海绵填充骨缺损区稳定血凝块,术后即刻CBCT明确术后即刻骨缺损范围,根尖倒充填材料密实,术后3个月软组织及骨缺损愈合改建情况良好,修复后3个月软硬组织改建情况稳定(图9~11)。
4 讨论前牙区固定修复后继发根尖周病变合并红白美学效果不良的患者临床常见。
治疗方案常规包括根尖手术根治保留患牙,冠延长术增加临床冠高度增加修复体固位面积,同时获得协调牙龈曲线最后进行美学修复[7]。
然而两次手术存在治疗周期长,增加患者治疗痛苦等缺点,本研究尝试采用一次手术法根尖切除同期冠延长,并对后期修复效果进行短期观察。
4.1 切口的设计手术冠延长法既改善临床冠高度又维持健康的生物学宽度[8]。
血供是组织愈合的基础。
本研究中患者术中均采用龈沟内斜切口,双侧健康邻牙近中垂直切口,形成保留完好基底血供的梯形全厚瓣(如图8所示)。
对龈缘的处理中,有学者指出激光法较常规手术刀片或钻更利用切口止血[9],所有患者根尖周病变均伴瘘管,术中均对组织瓣潜行分离瘘管并切除,对位缝合关闭软组织缺损。
术中以临时冠边缘做导板修整牙槽骨水平及龈缘外形至对称协调。
有研究报告冠延长术后6~12个月观察期龈缘明显向冠方移位[10-11],本组病例由于切除根尖病灶伴软组织缺损,治疗期内戴用临时修复体维持软组织形态,术后6个月观察期内龈缘稳定。
4.2 骨组织的处理研究病例根尖周病变范围均不累及附着龈区,唇侧组织对应为全厚黏膜瓣,血供丰富,且骨缺损区周缘仍较好维持上方组织瓣外形,均未对骨缺损区植骨,仅在骨缺损局部填压明胶海绵促进早期凝血块的稳定。
术中按导板曲线进行牙槽脊顶修整成形,文献[12]报告冠延长手术去骨后根向复位瓣较直接切龈更有利于牙龈的外形稳定,本组病例治疗效果支持这一观点。
4.3 超声根尖倒预备及根尖倒充填本研究采用超声预备尖做根尖倒预备,工作时切割运动完全平行牙体长轴(如图6所示),根尖舌侧壁保持原有的解剖结构,并形成良好的3 mm深的填料洞型。
早期有学者提出超声倒预备存在预后根尖继发折裂的风险[13],手术中笔者通过显微镜观察到预备完成的根尖孔周根壁完整平顺,具备良好的抗力型,在观察期内,从三维影像呈现的骨改建效果看,根尖周间隙均为新骨充填,可进一步降低预后根尖折裂的风险。
有学者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到超声预备有利于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14],笔者实践中从手术视野、预备空间的宽容度及对根管内壁的保存情况三个方面体会,超声倒预备明显优于传统高速涡轮机的预备效果。
本研究选材MTA进行根尖倒充填(如图7所示),以确保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根尖封闭效果,三维影像也显示了该材料利于骨腔成骨。
4.4 冠根比由于根尖手术切除患牙受病变累及的根尖牙体组织,增大了冠根比例,同时为增加临床冠高度,冠延长术又去除牙槽脊顶部分骨质,进一步增大冠根比例。
理想的冠根比为1∶2[15],这一数值在临床实践中难以实现,甚至临床上治疗前都未能达到这一数值,有学者提出1∶1.5为理想值或1∶1为最小值[16],本研究中同时进行根尖切除及冠延长的患牙如影像资料显示,患牙牙体经治疗后骨内部分均大于骨上部分,冠根比例均小于1(如图10和11所示),观察期内修复体服役临床效果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经典的二维影像,传统的冠根比值局限于线性层面比较[5],本研究中结合CBCT影像资料,对患牙根面骨愈合及存留作更全面的评价,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前期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