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的利用的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30.28 KB
- 文档页数:20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导学案1. 引言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微观粒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本章将介绍内能的特点和利用内能的一些实际应用。
2. 内能的特点内能具有以下特点: - 内能是一种宏观量,是物体内各种微观粒子运动的总和; - 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是守恒的,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内能的变化等于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做功的总和。
3. 利用内能的应用3.1 内燃机内燃机是利用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装置。
它将可燃物质(如汽油)在氧气的存在下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使活塞做功,驱动机械装置工作。
内燃机广泛应用于汽车、机动车等交通工具中。
3.2 电热水壶电热水壶是利用内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电器。
它通过加热元件使水加热,使水的温度升高。
在使用电热水壶时,可以通过控制加热时间来控制水的温度,满足不同的需求。
3.3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利用也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利用热能发电或供热。
太阳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场等领域。
4. 实践探究为了更好地理解内能的利用,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践探究:实验名称:水的加热与温度变化实验材料:烧杯、水、温度计、加热装置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2. 将烧杯放置在加热装置上,通过加热装置给水加热。
3.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4. 观察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水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达到一定温度后保持稳定。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通过加热装置对水加热,可以利用内能使水的温度升高。
加热时间越长,水温升高的幅度越大,说明内能转化为了热能。
5. 总结本章介绍了内能的特点和一些利用内能的实际应用。
内能是物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微观粒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具有可观测的宏观特性。
我们可以利用内能来驱动机械装置、加热水体以及通过太阳能等方式利用内能来发电和供热。
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的利用方式。
2.掌握内燃机、热机和热电站的工作原理。
3.能够运用内能的利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燃机、热机和热电站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内燃机、热机和热电站的工作原理及能量转换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具:内燃机模型、热机模型、热电站模型、实验器材等。
2.教材:《物理》八年级下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火柴燃烧、热水壶烧水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是如何被利用的。
2.提问:什么是内能?内能有哪些利用方式?二、内能的概念及利用1.讲解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介绍内能的利用方式:内燃机、热机和热电站。
三、内燃机的工作原理1.展示内燃机模型,讲解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2.分析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3.讲解内燃机的能量转换过程: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四、热机的工作原理1.展示热机模型,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2.分析热机的组成部分:热源、工作物质、冷源。
3.讲解热机的能量转换过程: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课时一、热电站的工作原理1.展示热电站模型,讲解热电站的工作原理。
2.分析热电站的组成部分: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冷凝器。
3.讲解热电站的能量转换过程: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二、内能利用在生活中的应用1.举例讲解内能利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内能利用的效率。
三、实验操作1.进行内燃机、热机和热电站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四、课堂小结2.强调内能利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复习内能的概念、内燃机、热机和热电站的工作原理。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课后拓展1.引导学生关注内能利用的新技术、新应用。
《内能》《内能的利用》复习导学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内能》《内能的利用》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分子动理论并解释某些热现象;2、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及本质;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4、进一步认识热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以及能量转化;5、加强对热值和热机效率的理解,学会运用热值和热机效率公式进行简单计算;6、进一步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复习重点:1、会运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以及能量转化;3、热值的定义,单位以及锅炉,燃气灶等热效率的计算。
复习难点:关于比热容,热值的热学综合计算。
学习过程:一、自主复习:1、扩散现象说明:(1)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子间有_________。
2、分子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__________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_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扩散现象越_________。
3、两个铅柱的地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挂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
4、铁棒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___________(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例:搓手取暖、钻木取火、磨刀发烫、流星、擦燃火柴、锯木头等。
6、物体对外界做功,本身的内能会____________(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
例:水蒸气将壶盖顶起、点燃的爆竹腾空而起等。
九年级物理教案:利用内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利用内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的利用和保护,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内能的利用方式3. 内能与生活实例的联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利用方式。
2. 难点:内能与生活实例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内能的利用方式。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热水袋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解释内能的定义,阐述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等因素的关系。
3. 讲解内能的利用方式:介绍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内能的利用方式。
4. 生活实例分析:分析空调、热水器等生活中的内能利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与生活密切相连。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内能的利用和节约方法。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的利用和保护。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教案为初步设计,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活动1. 课堂演示: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能的转化过程。
2. 学生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内能转化实验,如蒸汽推动小车等,增强学生对内能转化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 安排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心得,加深对内能转化的理解。
八、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内能转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蒸汽机等。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提高内能转化的效率,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节约内能。
九、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和记录内能转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一:“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方案内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京舟中学杨良龙1、加深内能内能的利用的理解。
知道热值是燃料的重要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料放热的简单计算。
2、了解热机效率。
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以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过程与方法:通过社会调查、分组交流合作,了解热机效率及热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够简述热机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理解热值的概念,会用q=qm或q=qv计算燃料放出的热量;2.掌握热机的工作原理;3.会计算热机的效率;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5.燃料的热值、热机效率以及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热机效率的理解和环境保护。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前进行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社会调查。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自学讨论法,设疑问教学法,类比教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引入复习引入二.内能内能的利用方法1、通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讲解,加深了学生对内能和内能的利用的理解.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先复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板书设计】内能内能的利用知识点1:分子的热运动(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间隙(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知识点2: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知识点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识点4:比热容知识点5:热量的计算1、q吸=cm△t升2、q吸=cm△t降知识点6:热机知识点7:燃料的热值q放=mq(q为热值)知识点8:热机效率η=w有/q×100﹪篇二:内能的利用教案内能的利用教案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篇三:“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方案内能内能的利用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内能内能的利用【重难点】1.能准确描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4章内能的利用(全章教案)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利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节课中,内能的利用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需要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能的利用,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热水瓶、热水、玻璃瓶等。
四、活动过程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内能的利用。
我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内能,内能的来源以及内能的利用方法。
然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内能的利用。
我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利用方法,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内能的利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是成功的,学生对内能的利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内能的利用方法还是不太理解,这部分学生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同时,我也打算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比如在家里尝试利用内能来加热食物,以此来加深他们对内能的理解。
总的来说,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感到满意,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能的利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内能的利用时,我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学生在理解内能的概念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内能的利用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
内能是一个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抽象,因此,我采取了讲解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理解来掌握内能的概念。
我通过讲解内能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然后,我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内能的转化过程,从而加深他们对内能的理解。
第十二章内能内能的利用教案一、课标与考纲课标:l.3.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l.3.3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人,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l.3.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2.1.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3.1了解内能和热量。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考纲:(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4)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世界的一些重大活动。
(5)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它解释某些热现象。
(6)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7)了解热量的概念。
(8)认识燃料的热值。
(9)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10)了解汽油机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复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2.了解分子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它解释某些热现象。
3.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与能量转化。
4.了解热量的概念,认识燃料的热值,会进行有关热量及热值的计算。
5.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6.了解汽油机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复习课教案教案标题:内能及内能的利用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单位。
2. 掌握计算物体内能的方法。
3. 理解内能的利用和转化。
教学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单位。
2. 内能的计算方法。
3. 内能的利用和转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内能的概念: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简要复习能量的概念和种类。
2. 提问:请学生思考,物体的能量是否只有动能和势能?如果不是,还有哪些能量存在于物体中?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详细解释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分子或原子的微观运动能量的总和,是物体内部各微观粒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引导学生理解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讲解计算物体内能的方法:内能的计算公式为E = mcΔT,其中E表示内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示范计算内能的例题:提供一个具体的物体质量、比热容和温度变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内能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和解答疑惑。
四、内能的利用和转化(15分钟)1. 介绍内能的利用和转化:内能可以通过热传递实现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例如,燃烧、发电、加热等过程都是将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利用实例: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内能的利用实例,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3. 提问与讨论:请学生举例说明内能的转化过程,并讨论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1.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内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利用转化。
2. 反思:请学生思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否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更好地利用内能?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教案教案标题: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利用方法。
2. 掌握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和原理。
3. 能够运用内能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内能的定义和内能的利用方法。
2. 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和原理。
3. 内能与热量、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利用方法。
2. 掌握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相关材料。
2. 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内能的概念,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你们平时听说过内能吗?它与能量有什么关系?2.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内能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内能的定义和内能的利用方法,包括内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形式能量的过程。
2. 通过实例和图示,讲解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原理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相关实验演示,如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帮助他们理解实验结果与内能转化的关系。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和自己的思考。
2. 引导学生总结内能的利用方法和内能转化的原理,并与热量、功进行关联。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提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能源转化、能量利用效率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醒他们注意实践应用。
教学反思:1. 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
2. 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3.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和辅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物理教案:利用内能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2. 让学生掌握内能的转化和传递,了解内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转化和传递。
2. 难点:内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器材。
2. 准备相关案例和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
3. 分析内能的转化和传递:内能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式进行转化和传递。
4. 案例分析:分析家用电器中内能的应用,如空调、冰箱等,让学生了解内能在家用电器中的重要作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内能的转化和传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总结内能的概念、内能的转化和传递以及内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一篇关于内能转化的短文。
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内能的测量与变化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测量方法,学习使用热量计等仪器。
2.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内能的变化。
七、教学内容:内能与温度、质量的关系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究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的关系。
2. 让学生理解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质量增加,内能增加的原理。
八、教学内容:内能的利用与节能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方法,如加热、制冷等。
2. 引导学生学习节能知识,提高节能意识。
第一节热机温故而知新1、如右图的实验观察并思考酒精灯对试管中水加热时,水的内能变化。
思考;(1)看到什么现象?(2)木塞被顶开,是谁对它做了功?(3)水蒸气既然能够对木塞做功,说明水蒸气具有能,它具有能。
(4)在加热过程中水蒸气内能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5)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上面的装置就是一个简单原始的热机。
此装置给水加热有什么不足之处吗?有好的改进方法吗?领航启思1、热机是指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的装置。
热机的种类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热机的共同特点是:燃料的________能通过燃烧转化为________能,又通过做功,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3、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________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______和_______4、汽油机阅读教材,依据图自学并填写:(1)汽油机是利用作燃料来工作的。
(2)构造:。
(3)工作过程:一个工作循环有______个冲程。
包括: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_四个冲程第一冲程: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汽缸中活塞由端向端运动,进气门排气门。
第二冲程:压缩冲程中,汽缸中活塞由端向端运动,进气门排气门。
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的过程中,是能转化为能。
压缩冲程末产生什么结果?汽油机是利用什么方式点火的?第三冲程:做功冲程能做功,是能转化为能。
汽缸中活塞由端向端运动,进气门排气门。
第四冲程:排气冲程有什么作用?汽缸中活塞由端向端运动,进气门排气门。
小结:一个工作循环有个冲程,飞轮转动周,对外做功次,活塞往复次,其他冲程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基础闯关1、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 能,在做功冲程中,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 能。
2.燃放鞭炮时,火药爆炸使周围的空气_______发出爆炸声.火药爆炸过程相当于热机工作过程中的__________冲程.3.用水壶烧水时,壶中水蒸气将壶盖顶起,这是消耗水蒸气的能对外做功,水蒸气的 _________能转化为壶盖的 能.4、某单缸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2400r/min,该机完成 个冲程,对外做功 次。
5、.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这些气体的温度和内能变化的情况是( )A.内能减少,温度降低B.内能增加,温度升高C.内能减少,温度升高D.内能增加,温度降低6、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工作时,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冲程有( )A.吸气、做功和排气冲程B.吸气、压缩和做功冲程C.压缩、做功和排气冲程D.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7、如图是内燃机的某一个冲程的工作情况,可以断定是( )A 、吸气冲程B 、压缩冲程C 、做功冲程D 、排气冲程能力提升1、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 .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2 、一块0℃的冰变为0℃的水的过程中,它的内能变化情况是(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不能确定3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水蒸气的 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图 中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与这一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一致的。
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四个冲程组成的,图4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第三节热机效率汽油机 柴油机 不同点 构造:吸气冲程 点燃方式 效率应用相同点 冲程: 1、都有 、 、 、 、 、 都分为 、 、 、 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 次,曲轴和飞轮转动 周,经历个冲程,做功 次。
第二节机械效率温故而知新1、常见的燃料有哪些,他们在燃烧时都会释放能量,但它们释放能量的能力是否相同呢?如果不同,那又如何来比较不同燃料燃烧释放能量的能力?2、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字母表示,单位符号是,利用热值计算热量的公式是思考:给热值下定义时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气体燃料通常不用质量而用体积,因此计算气体燃料放热时,公式应该写成单位符号是。
3、观察常见燃料的热值表,说明热值是物质的之一,汽油的热值是,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检测题:4、结合热值表,计算出正常生活中,工作中所需的干木柴、烟煤和汽油。
〈而实际需要的干木柴、烟煤和汽油的质量大大超过计算得出的数值,这是为什么?〉领航启思1、(1)认真阅读课本,掌握热机燃料燃烧能量的走向是。
(2)、机械效率是,我们如何定义热机效率计算公式应该写成(3)、提高热机的效率的途径是具体措施是2、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为什么?基础闯关1、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l07 J/kg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
3、近期煤价节节攀升,少数不法商贩将煤渣粉碎后掺在优质煤中高价销售。
客户为了不上当,最恰当的方法是检测下列物理量中的()A..热值B. 比热容C.温度D. 质量4、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不燃烧,其热值为零。
B.燃料不完全燃烧其热值要变小。
C.燃料的热值与燃烧情况和质量无关,只与燃料种类有关。
D. 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的其热值就大。
5、要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B.尽量保持机械部件之间有良好的润滑。
C.尽量减少曲轴传递给飞轮的机械能。
D.尽量减少散热损失。
6、火箭常用液态氢气作燃料,其原因是()。
7、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被输送到缺乏能源的东部地区。
天然气与煤相比,从热学角度分析它的优点是,从环保角度分析,它的优点是8、热机是将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一台内燃机运行时各种能量耗损大致为:气缸散热占20%,废气带走能量占35%,摩擦耗损等占15%,则它的热机效率为,热机工作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填一种污染)能力提升1、汽油的热值是4.6×107J/kg,按照理论计算,完全燃烧g汽油放出的热量就可使10Kg的水温度升高46℃,而实际加热时,所需的汽油要远比这个数值大,由此可见,提高使用燃料的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途径。
2、柴油的热值是3.3×107J/kg,它的物理意义是,完全燃烧3kg柴油能释放出热量。
3、现在火箭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A.较小的密度B.较小的比热容C.较低的沸点D.较大的热值4、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酒精灯丽装有20g酒精,若燃烧掉一半,放出的热量是,剩余部分酒精的热值是。
5、某载重柴油车总质量为5吨,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100km,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消耗了32kg柴油,那么此车的效率是多少?(柴油的热值是3.3×107J/kg,g=10N/kg)6、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K g的水从25℃加热到100℃,燃烧了6Kg的无烟煤。
(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锅炉内200K g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2)6Kg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3)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7、一台大型推土机的推力约为3×104N,匀速推着土总行程达10km,消耗柴油约30.3kg,求推土机上装的柴油机的热机效率。
8.燃气灶是目前许多家庭普遍使用的炉具,而电磁炉则是新一代的智能炉具。
为了比较它们的优劣,小明同学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到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燃气灶电磁炉热效率25% 热效率90%额定功率1000W天然气热值8.0×107J/m3天然气价格2元/ m3市电价格0.5元/kW﹒h 如果小明家每天做饭、烧水所需热量为8.0×106J。
⑪若这些热量靠燃气灶提供,需要燃烧多少燃气?⑫若这些热量靠电磁炉提供,需要消耗多少电能?⑬你认为这两种炉具各有什么优缺点?9、某单缸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1800r/min, 每分钟耗油10g,每个做功冲程做得有用攻为150J,求该汽油的机的效率(求该汽油的热值为8.0×107J/kg)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温故而知新1、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__________改变的内能。
2、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的缘故。
3、简单原始的热机,他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并转化为的装置。
4、和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领航启思1、来回迅速摩擦双手,现象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2、黑塑料袋放在太阳下暴晒,观察温度计的示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他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能电池的电风扇对着太阳,观察到电风扇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
4、钢笔摩擦后靠近细小的纸片,发现__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
由此可以知道,在一定条件下,一种形式的能都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转化。
如摩擦生热,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_____能转化为____能;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___能转化为____能;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____能转化为___能;燃料燃烧时发热,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5、能量的转化有方向:我们利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最终会自动地转化成内能,散失到空气中去,但内能不会自动地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向物体传热,物体放热,温度下降、减小;物体吸热,温度上升、增大,其实质是高温物体的一部分内能通过转移到低温物体上。
能量的形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能量的转移。
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总是自然地由物体传向物体,不会自然地从物体向物体转移,这就是能量转移的方向性。
【探究合作】阅读教材想想议议。
问题:1、秋千和小球在运动中为什么它们的高度会逐渐降低?2、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丢失了能量?3、你认为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4、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能之间的转化?最终转化成了什么能?导学能量守恒定律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或者从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他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个普遍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