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0
2.2声音的特性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声音特性的教案,旨在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声音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了解声音的特性。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声音特性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钢尺、玻璃杯、气球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感受声音的美妙。
然后提问:“你们能听到音乐的声音吗?音乐的声音有哪些特点?”2. 讲解: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并通过示例,让孩子们理解这三个特性的含义。
3. 实践活动:(1)音调的实验:用钢尺固定在桌面上,轻轻振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频率变化对音调的影响。
(2)响度的实验:用手掌拍打气球,观察气球的振动幅度变化对响度的影响。
(3)音色的实验:用玻璃杯装不同水位的水,轻轻敲击玻璃杯,观察不同水位对音色的影响。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思考它们发出声音的原因。
并在下一堂课分享他们的观察成果。
这样既能巩固孩子们对声音特性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设计:我选择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感受声音的美妙。
2.2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 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
3. 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掌握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
2. 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区分和理解,影响因素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声音特性的实验操作,声音特性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音调、响度、音色的实验装置)。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的特性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特性和传播。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
4.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5. 知识拓展:介绍声音的特性的应用领域,如音乐、影视、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声音的三个特性是什么?分别举例说明。
(2)影响声音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有哪些?(3)运用声音的特性解释一个生活中的现象。
2. 答案:(1)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声音的高低,如钢琴、小提琴的琴弦振动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响度:声音的大小,如敲鼓用力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
音色: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如人的声音、乐器的声音各有特色。
(2)影响因素:音调:频率(振动快慢)响度:振幅(振动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介质(如空气、水等)的性质。
音色:物体材料的性质、结构。
(3)现象:敲击不同的乐器,如钢琴、鼓,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调、响度、音色。
2.2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说课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声音的特性"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索声音的奥秘,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定义和区别;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使用物理仪器测量声音的特性;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定义和区别;难点:声音特性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叉、尺子、气球、鼓等;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差异,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2. 实验一:让学生用尺子敲击桌面,观察和记录尺子振动的频率和声音的高低,引导学生理解音调的概念;3. 实验二:让学生吹气球,观察和记录气球膨胀的程度和声音的响度,引导学生理解响度的概念;4. 实验三:让学生用鼓敲击不同厚度的木板,观察和记录木板振动的幅度和声音的音色,引导学生理解音色的概念;6.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电话铃声、汽车喇叭声等;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特性和应用,如:如何提高音质的清晰度,如何设计隔音材料等。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难点:声音特性的应用和拓展。
六、课后反思:在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七、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声音特性的拓展研究,如: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设计一个隔音装置等,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我选择了三个简单的实验,分别是用尺子敲击桌面、吹气球和用鼓敲击不同厚度的木板。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新课标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做“制作橡皮筋吉他”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样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声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能用实验验证影响声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学工具鼓、细纸屑、粗细不同的若干条橡皮筋、尺子、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吉他、音叉。
教学过程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同样是乐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小;有的用钢琴伴奏,有的用小提琴或我国的民族乐器二胡、三弦等伴奏。
学了这节课后,同学们将知道其中的奥妙。
响度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拨动琴弦,大家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演示实验:在鼓面上撒一些细纸屑,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细纸屑跳得越高。
师:鼓声越大,细纸屑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振动幅度简称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图所示。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知识点框架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音调★ 4 4二响度★ 3 320三音色★ 3 3知识点总结 + 例题讲解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符号:f)(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单位:次/秒,又记作:赫兹,符号:Hz(读作赫兹)。
(4)应用:铁路工人检查铁路螺栓是否松动、判定碗等容器是否破裂、空气乐器等;3.探究影响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因素:(1)提出问题: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和假设: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再次拨动。
(4)结论:钢尺伸出的越短,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5.超声和次声:它们是声,但人们都听不见;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1)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2)次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3)拓展:①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大多数能听见次声波;②次声波对人体的内部器官危害比较大;③超声波可以用作声呐、雷达等;还可以用来焊接、作手术刀、清洗精密仪器等;【例题1】下列词语中的“高”字是指音调的是()A.高歌猛进 B.请勿高声喧哗C.女高音歌唱家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答案】C【解析】解:A、高歌猛进,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请勿高声喧哗,是让人说话声音的响度小一些;故B错误;C、女高音歌唱家,是指女歌手的音调高;故C正确;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C。
专题2.2 声音的特性课前预习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发声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4.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也能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知识点解读与例题突破乐音的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知识点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
(2)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例题1】(2019•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知识点二:响度(1)定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第2.2课时声音的特性1.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说明: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越尖细;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2.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范围,在20 Hz~20 000 Hz之间.高于20 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和次声波.(2)大自然的许多活动伴随有次声波产生.比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通常次声波对人体有害.3.响度(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的大小、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和声音的传播方向.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传播方向越集中,则声音的响度越大.说明:①转换法: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幅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泡沫小球被弹开的幅度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②音调与响度是声音的两个本质不同的特征,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如男低音歌唱家大声演唱时,女高音歌唱家轻声伴唱,女高音虽然音调高,但响度小,男低音的音调低,但响度大.4.音色(1)定义:声音的品质和特色.(2)影响因素: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说明:①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能根据音色来分辨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②同一个人的音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变化.(3)三种乐器①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②弦乐器:弦乐器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的,影响弦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程度等.③管乐器:管乐器是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空气柱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也不同.说明:探究影响乐器音调高低的因素时,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研究音调高低与这个因素的关系.知识点一音调的探究及理解1.定义: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