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可能性精品教案 (40)

2020年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可能性精品教案 (40)

2020年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可能性精品教案 (40)
2020年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可能性精品教案 (40)

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认识可能性;

2、培养动手能力和开展实验的意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骰子等。

学具准备:

骰子、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如踢毽子、下棋、“老鹰捉小鸡”等。遇到谁先谁后时,你们是怎么决定的?用什么方式来决定比较公平、合理?请你介绍一下。

生:可以用“石头、剪刀、布”。

生:可以用“抓阄”的方法来决定。

生:可以用掷硬币的方法。

2、呈现情境图。

师:小明和小华准备下棋比赛,但是他俩拿不准谁先走,笑笑提议用掷骰子,并定下规则:“大于3点,小明先行;小于3点,小华先行。”你们觉得笑笑的方法好吗?为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1可能性 第1课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第44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能准确使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一、情境引入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教师揭题: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确定吗? 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44页例1。 (1)师: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有唱歌、跳舞、朗诵三种节目类型进行抽签表演。(出示教材第44页例1) 小组讨论:如果让你抽一次,可能有什么结果?(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2)现在有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小明抽到了跳舞,那么小丽和小雪抽到的是什么? 明确:①小丽可能抽到朗诵,也可能抽到唱歌。 ②小雪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抽到朗诵。 汇总:小丽和小雪都有可能抽到唱歌和朗诵。 (3)师:如果小丽抽到朗诵,小雪会抽到什么? 明确:最后只有一张了,因此小雪一定抽到了唱歌。 教师总结并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一定”

四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实例,是学生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具学具准备】 不透明袋子、红色黄色的球各一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和试一试.

谈话:首先我们来玩摸球游戏,这是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在这个口袋里放入2个球,每一次摸到什么颜色呢.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摸到的是什么颜色就把同样颜色的圆片贴在表格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学生摸球,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 (1)组长负责活动秩序,规定谁先摸及按怎样的顺序摸球; (2)小组里轮流每人任意摸一个,共摸10次,每次摸后再放回口袋,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3)摸完后组长把袋子里的球拿出来放在桌上: (4)完成后,观察记录的结果,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组长拿口袋,组内成员按顺序每人摸一次.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摸球结果:请前5组(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各小组长说说袋子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及摸球的结果,并把表格贴在黑板上(各组表格对应着排列起来) 讨论:比较这几组的摸球结果,你能发现什么?(横着看,竖着看)追问:摸之前能不能确定摸出的什么颜色的球呢?板书(不确定、可能) 再请第6组(口袋里放2个红球)的组长汇报袋子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及摸球结果,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师指出一定中存在可能.板书(一定)

2017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材分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众多现象按其发生的结果,大致可以分成“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两类。这两类现象的主要区别在于:确定性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出现或者肯定不出现,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如,在只装几个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其结果是确定的,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随机现象则是条件不能完全决定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结果可能不同。如,在既装有红球又装有黄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其结果是不确定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随机现象。几乎所有人都需要面对就学、就业、出行、住房、医疗、退休、养老等模式的选择,有许多人会涉及投资、贷款、股票、证券、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经济行为。总之,人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可以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需要随机思想,以便运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判断、作出决策。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尽早地让学生接触简单的随机现象,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随机思想,这就是小学数学设臵可能性教学内容的原因。 所谓随机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观察,所得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以至于在实验前无法预测实验的结果。但是,随机现象并不是毫无规律的现象,如果实验重复进行的次数充分地多,在实验结果(得出的大量数据)中是能够看出规律的。数学课程标准把《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安排在第二学段教学,提出了两点内容和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根据课程标准的这些内容要求,本单元第一次教学“可能性”,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排例1简单的随机现象 例2列出简单随机现象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 体会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作出定性描述练习十在学生的游戏和生活中,有许多随机现象的实例。教学随机现象不应只是教材或教师的讲解,更应是学生联系实际事例的亲身感受。 (一)在简单的摸球游戏中感受随机现象 例1设计了简单的摸球游戏:口袋里有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球的颜色,然后放回。像这样摸10次,并记录10次。教学应该注意的是,这次游戏的目的不在于红球摸到几次、黄球摸到几次,不在于哪一种球摸到的次数多些、比另一种球多几次,而是在于体会摸球的结果是随机的,在摸球之前无法确定球的颜色。所以,教材在学生摸了10次以后,立即让他们交流“在摸球活动中有什么体会”。两个小卡通的发言是所有学生应

小学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04页主题图及第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①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两个盒子(1号盒和2号盒),8个白球,4个白球和4个橙球;水果模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些什么呢?” 师:利用这个硬币我们可以玩一个游戏,同学们想玩吗? 教师先介绍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再介绍游戏的玩法。 经过好几次的“猜正反”。(学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 师:结果能确定吗?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出示主题图(第104页),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件存在着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数学课中的一项内容,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小组合作摸球活动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两个纸盒。 请每组的组长在1号盒里放入8个白球。 1、1号盒,体验“一定” * 猜一猜,摸一摸 请每位小朋友从1号盒里摸出一个球,每次摸球之前先猜猜是什么颜色,摸球之后看看是什么颜色,看看猜得对不对,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颜色启示录下来,记录后,把球放回盒子中摇匀,再轮到下一个同学摸。 * 议一议,说一说 各人摸完后,根据各组记录球的颜色情况讨论一下有什么发现,再汇报摸1号盒的情况和猜的结果。 师小结:当我们知道摸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时,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这件事情。(板书:一定) 2、体验“不可能” 师:大家都知道1号盒里只有白球,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发问:在1号盒里能不能摸出红球?蓝球呢?…… 让学生体验到“不可能”。(板书:不可能) 3、2号盒,体验“可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可能性》公开课教案_1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

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中积累与学习知识。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盒子、彩色粉笔。生:硬币或橡皮。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述情境:庆“六一”联欢会,教师要求每人都要扮演节目,节目的形式有:唱歌、跳舞、相声、小品等。用抽签的方法决定。 小华在抽签之前想:我是金嗓子,最好让我抽到唱歌…… 2、讨论:小华肯定能如愿以偿吗?为什么?

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1教案西师大版

可能性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25~126 页例1. 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 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用“一定” 、“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直观感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硬币、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学习分为三个学习小组进行。在学习活动中回答一个问题、较好地完成一个任务就可以为小组争得一个星。 猜一猜:哪一组得星最多? 生1 :第一组。 生2 :第二组。 生3 :第三组。 师:现在同学们的回答都只是一种猜测,究竟哪一组得星最多,在这节课没下课之前,我们是无法确定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事先不能确定它的结果,也有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事先确定它的结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实验探究、感受新知 1. 同桌合作,探究不确定现象 (1)实践体验 师:请看大屏幕(大屏幕出示例1 抛硬币图片)。

孩子们在玩什么? 生:几个同学在玩抛硬币。 师:你们想玩吗? 生:想。 师:在玩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硬币,硬币的两面有什么不同? 生:一面有一角字样,一面有小草。 师:我们规定有1角字样的为正面,有小草这一面为反面。 师:猜一猜:抛硬币,硬币落地后是什么朝上? 生1:正面朝上。 生2 :反面朝上。 生3:可能正面朝上,可能反面朝上。 师:同学们的这些猜测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实践论证一下就知道了。 大屏幕出示游戏规则 ①抛硬币之前自己先猜一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抛后看看与猜的结果是否相同。 ②同桌合作,一人抛硬币一人记录,先左边的同学抛硬币,右边的同学记录,每人抛4次,然后交换。 ③抛硬币之前建议大家先用双手捧住硬币摇几下,再抛到桌面上。硬币不要抛得太高,落到桌面后 赶快用手悟住,以免滚到地上。 师:示范一次。 生:分组抛硬币,作记录并讨论。 2. 讨论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抛的结果几次正面朝上,几次反面朝上?与猜的结果一样吗? 生1:我们组抛八次硬币,有3次正面朝上,5次反面朝上。我发现抛的结果有时和猜的一样,有时和猜的不一样。 生2:我们组抛八次硬币,有4次正面朝上,4次反而朝上。我发现抛的结果经常猜不准。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硬币落在桌面上出现了几种结果? 生:两种。 师:在抛硬币之前能确定是哪一种结果吗? 生:不能确定 师:像这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事先不能确定其结果的现象,数学上称之为不确定想象。不 确定现象,数学上用“可能……也可能”进行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习题

填空。 一、 1、口袋里只有10个白色围棋子,任意摸出一个,肯定是( )色的。 2、盒子里有9 个红色跳棋子,2 个黄色跳棋子。任意摸出一个,可能出现()种情况,分别是()和(),摸出() 色跳棋子的可能性大。 二、袋子里有6个红球,2个白球,4个黄球,每次取一个小球,取后放回,总共取30 次,统计每种颜色的小球被取到的次数。 1、被取到的次数最多的是哪种颜色的小球? 2、将各种颜色的小球按取到的次数从小到大排列; 3、如果只取了10 次,前两题的结果还一样吗? 试一试。 三、 口袋1:黑球3个,白球3个。 口袋2:黑球3个,白球2个。 1、在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哪个口袋里摸到白球和黑球的 可能性是相等的? 2、在可能性不相等的那个袋里摸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 大一些? 四、 在口袋里放进红、蓝两种铅笔共8枝。任意摸一枝,摸到红铅笔算甲贏,摸到蓝铅笔算乙赢。你认为口袋铅笔应该怎样放,游戏才是公平? 五、盒子里有2 张一等奖和5 张二等奖的奖券。 1、任意摸出一张,会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 出现每一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吗? 如果不同,那么出现 2、哪种结果的可能性大一些?

五、涂一涂。 1、摸出的一定是红球。 2、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 六、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是确定现象,哪些是不确定现象。 十二、如图是一个转盘。 转到黄色则小东胜,这个游戏对 若转到红色则小明胜, 1、双方是否公平? 并说明理由。 2、若转到蓝色则小明胜,转到其他颜色则小东胜,那么这个游戏公平吗? 3、再如果,转到蓝色则小明胜,转到线上和其他颜色则小东胜呢? 4、如果让你改进这个游戏,你想怎么改?

五年级数学下册 可能性教案 沪教版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可能性 2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第十册P66-6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生活中确定和不确定现象,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确地描述这些现象。 2.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观察、推理能力,发散思维,小组合作及团结协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实践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渗透美育。 4.渗透猜测、试验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中,正确理解“摸出的球可能是黄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孩子们,你们摸过奖吗?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摸奖的盒子,还有奖品哦!你们想试一试吗? 二、探究 (一)摸球游戏 1.摸A盒 (1)师:老师这里有两个盒子,A盒子里有六个白球,B盒子里有三个白球、三个黑球。 我请四位同学参与摸球游戏,凡是摸到黑球的同学有奖品。 (2)教师任选四位学生依次摸球(都摸不到黑球)。 (3)师问:为什么从A盒中摸到的都是白球,而摸不到黑球呢? 生:因为里面没有黑球/因为里面都是白球。 师问:如果继续请小朋友从A盒中摸球,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1:一定是白球板书(一定) 师:摸出的一定是白球,而不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生2:摸出的不可能是黑球板书(不可能) 2.摸B盒 (1)师:我再请4位同学继续参与游戏吧。 你们猜一猜,这一次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黑球板书(可能) (2)教师任选四位学生依次摸球,给摸到黑球的同学奖品。

3.小结:在摸球游戏中,我们发现: A盒中有6个白球,那么从A盒中,一定摸出白球,而不可能摸出黑球。 B盒中有3个白球、3个黑球,那么从B盒中,可能摸出白球,可能摸出黑球。 4.举例 师:下面老师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请大家也准备一下。 (1)一定:今天是星期六,明天一定是星期天。 (2)不可能:一个星期不可能有8天。 (3)可能:二月可能有29天。 5.小结:有些事的发生是确定的,如(用学生举的例子);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如用(用学生举得例子)。 我们一般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的事;用“可能”来描述不确定的事。 (二)边讲边练 1.尝试 出示下列图文 (1)地球是旋转的。 (2)今年我11岁,明年我10岁。 (3)明年的今天下雨。 (4)地球上太阳从西边升起。 (5)花是香的。 (6)摸到的是绿棋子。 先把题目要求一起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然后2人一小组说一说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汇报 (三)用不同颜色给盒中物体涂颜色 1.尝试 (1)摸出的一定是红色正方体。 (2)摸出的不可能是绿色圆形。 (3)摸出的可能是黄色三棱锥。 2.校对并分析 摸出的一定是红色正方体:唯一答案(全部涂红色) 摸出的不可能是绿色圆形:(开放性答案,三种方法) 摸出的可能是黄色三棱锥:(纠错,5个涂黄色,那么摸出的一定是黄色三棱锥) 3.本题小结:当一共有5个三棱锥,涂1个黄色、2个黄色、3个黄色、4个黄色,摸出的可能是黄色三棱锥;当一共有5个三棱锥,而5个都涂黄色,不可以用“可能摸出黄色三棱锥”表示。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原创教案

可能性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学准备 师: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生:红桃A—4、黑桃4这5张扑克牌、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 1、教学例1和试一试。 谈话:首先我们来玩摸球游戏,这是一个不透明的口袋,在这个口袋里放入2个球,每一次摸到什么颜色呢。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摸到的是什么颜色就把同样颜色的圆片贴在表格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 学生摸球,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合作(1)组长负责活动秩序,规定谁先摸及按怎样的顺序摸球;(2)小组里轮流每人任意摸一个,共摸10次,每次摸后再放回口袋,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3)摸完后组长把袋子里的球拿出来放在桌上(4)完成后,观察记录的结果,想想你有什么体会。1.组长拿口袋,组内成员按顺序每人摸一次。 2.每次摸之前,都要用手搅一搅。 3.摸好后,用圆片表示出球的颜色,贴在卡片上,并把球重新放回口袋。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摸球结果:请前5组(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各小组长说说袋子里放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及摸球的结果,并把表格贴在黑板上(各组表格对应着排列起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练习题

《可能性》课时练 1、下图中有A 、B 、C 、D 四个转盘,小华和小力做转盘游戏指针若停在红色区域则小华获胜,若停在蓝色区域则小力获胜。 (1)想让小华获胜的可能性大,要在 转盘上玩。 (2)想让小力获胜的可能性大,要在 转盘上玩。 (3)想让两人获胜的可能性相等,要在 转盘上玩。 2、 转动上面三个转盘,结果各会怎样?在( )里填“一定”“可能”或“不可能”。 (1)转动1号转盘,停下后,指针( )落在阴影区域。 (2)转动2号转盘,停下后,指针( )落在阴影区域。 (3)转动3号转盘,停下后,指针( )落在阴影区域。 1.盒子里有7枚黑棋和4枚白棋,从中任意摸一枚棋子,摸到( )棋的可能性大。如果要使摸到白棋的可能性大,那么至少要往盒子里放入( )枚白棋。 2.选择题。 红 蓝 红 蓝 红 红 蓝 蓝 红 红 蓝 蓝 A B C D

(1)小红在抛一枚硬币,已经抛了29次,正面朝上有15次,反面朝上有14次,现在她准备抛第30次,那么( ) A.反面朝上 B.正面朝上 C.正、反面朝上都有可能 (2)四年级一班有41名同学,其中男生有21名,女生有20名,任意点一名同学的名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男生的可能性大 B.女生的可能性大 C.男、女生的可能性一样大。 3.小明和小华一起玩摸球游戏。两人各摸30次,每摸一次后都将球放回。摸到红球算小华赢,摸到白球算小明赢。 (1)如果希望小华赢,那么该怎么放球?在下面涂一涂。 (2)如果希望小明赢,那么该怎么放球?在下面涂一涂。 (3)怎样涂两人玩游戏才是最公平的? 1.填空题。 盒子里有8枚黑棋和12枚白棋,从中任意摸一枚棋子,摸到( )棋的可能性大。如果要使摸到黑棋的可能性大,那么至少要往盒子里放入( )枚黑棋。 2.选择题。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转转盘中的可能性大小与圆盘圆心角所对的面的大小有关。 2.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试验活动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态度,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前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出示故事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故事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会等来什么样的结果呢?(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说“什么都等不到”或者是“可能会再捡到兔子”,教师要继续追问,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谁大谁小,并要求学生说明原因。)

师:生活中许多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大小。(揭题:可能性) 师:那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究竟有多大,我们怎么样来判断呢?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教学新课 1.转转盘猜测 师:同学们喜欢转转盘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转转盘的游戏。(依次出示不同的转盘,第一次出示平均分成两份有两种颜色的转盘,然后出示平均分成四份有四种颜色的转盘,最后出示没有平均分的转盘,但是也有四种颜色。) 师:分别出示第一和第二个转盘,分别问学生指针会停留在哪里? 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和理解说出自己的见解。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这第三个转盘,看看它与前面两个有什么不同?指针可能停在哪儿?有几种可能出现的结果?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跟上面两个转盘一样,也是4种可能,因为这个转盘虽然分成了四个小份,依然只有4种颜色。 师:那转动转盘后指针最有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猜测最有可能停在蓝色区域,因为它占的面积要大些;而停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小,因为它占的面积要小些。 师:也就是说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有关,对不对?

四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四年级数学《可能性》 示 范 课 教案

课题:可能性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7页例1、“试一试”和例2、“练一练”及“你知道吗”,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说出一个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根据条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定性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联系条件说明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摸球、摸牌等活动及其分析过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含义;感受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体验随机事件,感悟随机思想。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感受随机事件的趣味,逐步形成研究问题的兴趣;在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发展相互合作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验、了解随机现象及结果。 教学准备:学生每6?8人分为一组,每个小组准备口袋、黄球和白球,扑克牌5张;每人准备红色和黄色水彩笔;教师准备相应的口袋和球)。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可能性

1.学习例1,认识“可能”。 出示口袋(不透明),让学生观察教师放进1个白球和1个黄球。 谈话:这里有一个口袋,里面有1个白球和1个黄球。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要怎样摸?(板书:任意摸1个)示范:像这样先把口袋掂一掂、抖一抖,或者先用手把球搅拌一下,不看口袋里的球伸手去摸1个出来,叫任意摸出1个。明白了吗? 引导: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会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呢?现在我们就分小组来摸一摸,看看结果会怎样,下面进行小组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组长负责,在你们小组的口袋里放进1个红球和1个黄球; (2)小组里依次轮流每人任意摸1个,一共摸10次,每次摸后再放回口袋; (3)各人按每次摸到的颜色,用水彩笔在课本上表格里画出圆形; (4)小组完成后,在小组里观察记录的结果,想想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观察:我们一起来观察每组摸球的情况,第一组每次摸到的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说出每次的白球或黄球);第二组每次摸到的是——(引导学生集体说出每次什么球)。其余各组呢?大家观察一下,自己说说他们每次摸什么球。 提问:你发现每次任意摸一个,摸到的球是怎样的呢?

最新小学数学 可能性教案

《可能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概率的思想。 2 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辨析“可能”,“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三、教学过程: (一)玩游戏,引入新课 师:我知道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做游戏,是吗?那么在今天上课前,我和大家一起先来玩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这个游戏大家都会玩,是吧?可别小看这个小游戏,它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不信我们玩玩看!我说石头剪子布之后,大家同时出手势,不许变哦,我们一起看看有多少个小朋友能赢老师。(师生共玩) 谁赢了老师?谁输了?(学生举手表示)怎么还有几个小朋友没举手呢?有输,有赢,还有平的,你们在玩游戏之前想赢老师吗?那为什么想赢,有的小朋友没有赢呢?(引导学生说出可能赢,可能输,可能平) 现在我们再玩一次,这次我告诉你们我要出剪刀,(再玩一次师出剪刀),这次结果怎么样?(引导生说出出石头一定赢老师,出布一定输,出剪刀一定打平)师小结:我们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时候,如果我不告诉你们我出什么,可能是老师赢,也可能是小朋友赢,我们双方都有赢的可能性,但当我告诉你们我出剪刀,小朋友们就一定会赢了,这里面藏的数学知识,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二)实践体验,探索新知 1、可能性 过渡:嗯,小朋友们做游戏都特别厉害,下面我要考考你们的眼力了。 师:(出示一只盒子)瞧,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盒子)老师往袋子里放3个白球和3个黄球。(现场放)接着,我从这个盒里任意摸一个,请小朋友们先猜一猜,老师能摸到什么?(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 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摸之前,我先用手在里面搅几下,闭上眼睛,然后任意摸一个。(师摸)是什么?(白球)好。我再来摸一个,小朋友先猜猜,会是什么?瞧,是什么?(黄球)我再摸一次,会是什么呢?(黄球)那么通过你的观察,老师摸出的球,出现了什么情况?(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板书:可能)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⒉、不可能与一定 师:现在我要拿走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球,肯定摸到白球吗?(不一定,是可能是白球)为什么呢?

小学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 临城县鸭鸽营学区乔京华 【教学内容】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 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盘2个、棋子、彩色笔、盒子、纸张等。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方法】 (1)由故事引入可能性这个主题,采用情境探究法。 (2)通过参与转转盘实验,让学生“操作—观察—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 (3)在教学中,采用“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小的礼物,猜一猜是什么?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文具,可能是玩具,可能是书….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3.出示谜语: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学生可能会说:铅笔。 师追问:确定吗?让学生肯定回答一定是铅笔或确定是铅笔。 4.出示奖品铅笔,并说明这是奖励表现最优秀的学生的,希望大家都能努力。 二、互动新授 1.引入:下周班会,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 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 2.活动:出示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找同学上来抽一张,引导学生先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师小结:每位同学表演节目类型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有三种可能的结果。 3.抽签指生抽一张。(以抽到跳舞为例) 师引导:如果再找一名同学来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

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设计思路: 通过开展抛硬币、摸球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简单的数学概率知识,利用数学知识体会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三、教学与学法:讲授、观察、游戏、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 四、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由学生非常熟悉喜欢的“剪刀石头布”游戏中引入新课,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2、活动体验,探究问题 例1例2的两个活动,通过让学生全员参加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和必要性,在抛一抛,摸一摸,猜一猜,说一说的游戏中,在与老师合作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生成出用词语“一定”“不可能”“可能”表示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联系生活,巩固认识 课堂活动的第3题,教师利用一个完整的故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应用刚学的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词语来表达,巩固了认识,又陶冶了情操,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4、课外扩展,深化提高 安排学生课后把生活中的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说给你的家人听,再和你的家人互相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以扩展巩固学生所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5例1、126页例2及127页、12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抛硬币、摸白球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不之分。 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具准备:硬币、若干个红白颜色的乒乓球、两个黑色袋子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师与生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2、导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来研究事情发生可能性的情况。 (板书:可能性) 二、活动体验,探究问题 1、抛硬币活动(研究不确定现象) (1)猜测:硬币落地后是正面还是反面向上? (2)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观察并记录。 (3)小组汇报抛硬币的结果。 (4)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并小结: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用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5)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游戏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的结果,并描述一下。 2、摸球比赛(研究确定现象) (1)指名两位同学上台摸白球比赛,共进行6局,比赛3局后交换再摸。 (2)引导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从两个袋子摸出白球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案

2016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可能性》教案 单位:土地坳镇土地坳中心完小 姓名:鲁霞 时间:2016年9月21日

可能性 【教学内容】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第44~4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及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学习的数学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及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对可能性大小做出正确的预测。 难点:正确地分析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性。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纸张等。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方法】 (1)由故事引入可能性这个主题,采用情境探究法。 (2)通过参与转转盘实验,让学生“操作—观察—理解—应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面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有关。(3)在教学中,采用“猜一猜——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硬币,猜一猜是多少钱的? 让学生猜一猜,学生猜可能是1角,可能是5角,可能是1元…. 2.师揭题:学生说的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数学上都是些不确定性事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可能性 课型: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初步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具体活动中,初步感受简单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应用有关可能性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形成初步的随机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学准备:红、黄、绿球各2个、扑克牌、投影仪等;生:红桃A—4、黑桃4扑克牌。 第57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玩一些游戏,来研究游戏中隐藏着的数学知识。(揭示课题) 二、探究 1.教学例1。 谈话:先请看,这是一个不透明的空口袋,这里还有2个球,1个是红球,1个是黄球。把这2个球放入口袋里,想一想,如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你认为摸出的会是哪个球? 相机板书:可能 谈话: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到底能摸到哪个球并不确定(板书:不确定)。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摸球游戏来检验,先看老师怎样摸球,(示范)像这样每次在摸球前先用手在口袋里把2个球搅一搅,再任意摸出1 个球,看一看是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结果记录在这张表里,然后把球放回口袋里,搅一搅,再摸。会做这样的游戏了吗?请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口袋,在口袋里放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轮流摸球,摸10次,并按顺序记录每次摸出球的颜色。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可能性

目录 8.1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实例2 8.1不确定性4 8.2 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大小5 8.2摸球游戏7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实例一.想一想。 二.选择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答案 一.√?×× 二.1.A 2.C 3.B 4.C 三.1.× 2.√ 3.√ 4.× 5.×

《不确定性》课时练 一、想一想,在一定发生的事后面画“√”,可能发生的事后面画“△”,一定不能发生的事后面画“×”。(12分) (1)太阳从东边升起。() (2)今天下雨,明天出太阳。() (3)在装满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的。() (4)书放在文具盒的东面,那么文具盒在书的西面。() (5)地球绕着月球转。() (6)抛一元硬币,正面向上。() 二、选一选(15分) 1、把一些白色围棋子放在书包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白棋子。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2、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是蓝色的。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三、下表是三(2)班同学在校门口统计的在5分钟内的车流量。 车型小轿车货车自行车 辆数291456 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下面几个同学的说法对吗?在你认为对的说法后的()里打“√”,错的打“×”。 (1)聪聪说:“下一辆车一定是小轿车。”() (2)明明说:“下一辆车可能是小轿车”() (3)玲玲说:“下一辆车不可能是摩托车。”() (4)彤彤说:“下一辆车三种车都有可能。”() 四、连一连。 答案: 1.√△×√×△ 2.B C 3.×√√√ 4.略

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大小一.填空 二.选择 三.连一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