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4 大雁归来教案1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
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大雁归来》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掌握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雁的关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掌握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培养学生关爱大雁、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生词和短语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雁的生活习性。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做好笔记。
2. 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重点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如拟人、排比等。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关爱大雁、保护生态环境。
2.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雁的生活习性。
二、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如拟人、排比等。
三、朗读训练(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第十四课大雁归来教育方针1.了解大雁的日子习性,领会作者对大雁的喜欢之情。
2.学习作者用拟人办法描绘大雁的办法,领会本文浓郁的抒情颜色。
3.培育酷爱天然,喜欢野生动物的爱情。
教育要点、难点领会本文浓郁的抒情颜色,了解作者的思想爱情。
了解文中表意宛转的几个难句,领会本文的写作特征教育进程新课导入【规划目的:让学生清晰本节课的学习使命】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留鸟,听说它还能传递信件,因而很简单触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年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著作。
而今日咱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板书文题、作者)1.自主探求——预习与沟通【规划目的: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全体感知文本】1.辅导学生堆集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迁徙(xǐ) 缄(jiān)默窥(kuī)探狩(shòu)猎凋(diāo)零雾霭(ǎi)(2)学生结合详细语境了解词义。
凋零:凋零凋谢。
迁徙:搬迁。
沉默:沉默不说话。
窥视:私自观察。
雾霭:雾气。
打猎:打猎。
忌惮:恐怕对人或对工作晦气而有顾忌。
目中无人:描述骄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
2.作者简介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闻名环境维护主义者。
二、阅读课文.协作与探求【规划目的:经过自主协作学习,质疑、评论,师生一同解决问题。
】(一)全体感知1.快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对大雁描绘的句子,领会其效果。
【沟通指点】例如:①而一只定时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翱翔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简单了。
②乌鸦通常被以为是垂直翱翔的,但与坚持不懈地向南翱翔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比较,它的翱翔也就成了曲线。
③它们顺着曲折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现已没有猎枪的打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违的朋友低语相同。
④榜首群大雁一旦来到这儿,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吵嚷着宣布约请。
⑤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说食物的价值。
14* 大雁归来教学目标1. 积累语言,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 积累语言,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查找搜集搜集我国境内骤减的动物种类及其资料,并写一篇调查报告,分析其急剧减少以至灭绝的原因。
2.指导学生将探究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思想感情上面。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积累语言,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论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自然资源保护者。
他是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和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有着国际威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
《沙乡年鉴》是奥尔多·利奥波德逝世后出版的著作。
从1941年起就开始寻求出版,直到1948年作者逝世前几天,才被告知牛津大学出版社准备出版。
而其1923年撰写的论文直到1979年才发表出来。
他的聪明睿智、高瞻远瞩远远超过了他所处的时代。
这本书问世于1949年,正值战后经济复苏时期,人们都在充满信心地征服和利用自然,生态学的意识和概念对人们来说也还十分陌生,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
直到60年代,人们终于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发现利奥波德学说的指导意义。
利奥波德被尊为新自然保护运动浪潮的领袖。
甚至被一些:车者称为“大预言家”、“美国的救世主”。
《沙乡年鉴》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大地伦理准则”于1990年被写进美国林业工作者的伦理规范中,他的呼唤对中国读者来说,仍然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利奥波德把本来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要求人们转变观念。
他认为“只有当人们在一个土壤、水、植物和动物都同为一员的共同体中,承担起一个公民角色的时候,保护主义才会成为可能” ,“我不能想像,在没有对土地的热爱、尊敬和赞美,以及高度认识它的价值的情况下,能有一种对土地的伦理关系。
八年级语文《大雁归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3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2运用朗读、默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生态平衡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1.2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1.2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雁的了解。
1.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理解生字词。
2.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课堂讲解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讨论a.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大雁的灵性?b.作者观察大雁的方法有哪些?c.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大雁的性格特点有何作用?5.课堂小结5.2强调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6.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6.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发言,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大雁归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培养关爱动物、珍惜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课文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
2.课文结构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生字词,解释词义,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
3.课文内容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4.课文结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否到位。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观点是否明确。
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课文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等。
2.教学参考书:用于查阅相关资料,辅助教学。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长期记忆和理解程度。
八、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重点词语讲解: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吗?”学生回答后,教师选取重点词语“迁徙、骚扰、锐利”等,通过组词、造句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教师说:“迁徙这个词,我们可以组成‘迁徙路线’,造句:每年的春天,大雁都会按照固定的迁徙路线返回北方。
《大雁归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并体会本文生动描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珍爱动物的情感,鼓励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八年级下册三单元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是优美的散文,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大雁归来的情景、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孤雁、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大雁具有联合观念等内容,这些内容既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特点,又抒发了作者的爱鸟情怀,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抓住“爱”字学习全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既要掌握课文内容,又要能感悟主旨。
了解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又要知道作者从中找到了那些失去的东西,明白作者是个爱鸟者。
很多句子含义丰富,我们要很好指导学生领会。
作者字里行间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世界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许多生机和情趣,我们要与之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定位。
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它们仅仅看做是我们的美味佳肴,而应该爱护它们、保护它们。
作者意在让我们了解大雁特点,培养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品质。
最终养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同时课文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它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完美结合,教师要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难点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五.教学准备做好预习准备,可根据课本上的“预习提示”的要求,提出一些具体问题思考。
有关大雁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面前时,就宣告着春天到了,它们欢快之极,喧闹地聚会,寂寞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利奥波德对大雁情有独钟,他把大雁看作与自己平等的生物,看作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对大雁的喜爱、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的种种活动。
14、大雁归来课型自读"点拨"练习课时两课时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缄默、窥探、凋零、滑翔”等词音形及运用;2.了解大雁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3.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整体把握文意,训练概括能力、理解能力;4.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与价值目标5.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重点目标3、4难点目标4教学准备查找作者资料,收集有关写“雁”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每当萧飒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南飞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行动划一。
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二、新授(一)夯实基础1.掌握字词缄默(jiān):闭口不说话。
狩猎(shòu):打猎。
窥探(kuī):暗中察看。
凋零(diāo):草木凋谢零落。
迁徙(xǐ):迁移。
雾霭(ǎi):雾气。
顾忌(jì):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2.知人论世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本文选自其著作《沙乡年鉴》,《沙乡年鉴》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二)读内容(知识、教育)1.齐读课文2.思考讨论(1)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句子,概括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2)理清文章脉络。
(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4)怎样概括文章主旨?明确:(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爱寻食玉米粒;常六只列队飞;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2024年《大雁归来》八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大雁归来》这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主旨,感受作者对大雁归来的喜悦与对自然的热爱。
学习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情感的体会。
生动细腻的描写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大雁归来的内心感受。
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文章中的描写手法,提升写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雁归来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文的主题。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并标记出不懂的词句。
讲解与分析教师讲解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描写手法,重点讲解描写大雁归来的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描写大雁归来的部分,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描写手法表现大雁的美丽和生机,以及如何体现作者对大雁归来的喜悦和对自然的热爱。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看法,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主旨和描写手法,再次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大雁归来的图片或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阅读理解题,检验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与《大雁归来》主题相关的作文,可以是自己的观察日记,也可以是对大雁或生态环境的描写和感想。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作文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评价学生对文章主旨和描写手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环保意识的提升程度。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大雁归来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导入新课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大雁归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大雁的资料,有关大雁的古诗词,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预习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今天,首先请大家展示你搜集的有关大雁的古诗词,并说说这些古诗词借大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展示)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乡书何处达? 归雁某某边。
——王湾塞下秋来风景异,某某雁去无留意。
—— X仲淹看来,我们古代的诗人们是多么的喜爱大雁,在它身上寄托了这么多情感,其实,在国外也有许多人喜欢大雁,并写出了文章。
今天我们学习美国著名伦理学家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探究大雁的闻所未闻的趣事。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主学习成果吧!1、展示作者名片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享有国际声望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被称作美国新保护活动的“先知”“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
他同时又是一个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第14课大雁归来
章、节第三单元课时第 1 课时课型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
2、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意。
3、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4、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重点难点1、把握说明的对象和特点。
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
教学过程教师复备
一、导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的面前,就宣告春天来到了。
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集会,寂寥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作者,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
二、指导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xǐ3) 雾霭(ǎi) 窥(kuī)探缄(jiān)默
狩(shòu)猎凋(diāo)零滑翔(xiáng) 顾忌(jì)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凋谢零落。
迁徙:迁移。
缄默:闭口不说话。
窥探:暗中察看。
雾霭:雾气。
狩猎:打猎。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目空一切: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3、朗读课文。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文中对大雁描写的句子,互相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提问: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明确: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二)提问: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明确:作者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教师复备例如:
1、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
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
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3、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
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
请。
5、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布置
1、抄写、解释词语。
2、完成《补充习题》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
大雁特点: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5、爱寻食玉米粒。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6、常六只列队飞。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7、四月的夜间,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教
学
反
思
授课时间: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