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循环经济模式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03.14 KB
- 文档页数:1
翼城县“猪—沼—果”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年第10期近年来,翼城县的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了探索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上的最佳利用模式,提高沼气产业综合效益,特制定我县“猪—沼—果”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试验、示范实施方案。
一、项目的目的和意义随着国家农业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实施,我县户用沼气工程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它不仅充分利用了农业废弃物,而且推进了可循环“生态型农业的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生态农业模式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用沼气池处理人畜粪便及生活废弃物即可杀虫灭菌,又能得到优质能源和肥料。
沼液、沼渣是沼气发酵后的固液残余物,可为水果生产提供无污染、无毒、速效的有机肥,生产出无公害高品质的水果产品。
本项目的实施,就是根据沼液、沼渣在苹果生产中的试验和应用,设计了三种效果较好的施肥浓度和施肥量进行大田种植对比试验,通过对果树生理性状、产量和品质的比较,找出适宜在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最佳施肥浓度和施肥量。
利用我县沼气生产设施,以及沼气技术、果树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当地具备一定生产条件的优势农户。
试验、示范“猪—沼—果”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探索沼肥使用方法和数量,获取相关试验数据,为大范围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奠定理论基础,引导农户增产增收。
通过生猪养殖带动沼气生产,满足农户的生活需求;通过沼肥施用,提高果品品质,增加果农收益。
“以试验带示范、以示范促推广”,力争3—5年时间内在我县全面普及“猪—沼—果”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二、项目实施地基本情况1、地理特征翼城县位于太岳山、中条山和临汾盆地的交接部位,地势东高西低,且东部南高北低。
北、东、南群山环抱。
全县可分为三个大的地貌单元,即平原台地堆积地貌区、黄土梁浸蚀堆积地貌区和中山浸试蚀地貌区。
县域面积1170平方公里,地震裂度为6度,所辖历山舜王坪风景旅游区为华北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推广“猪——沼——果"模式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好途径作者:李顺平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1年第10期一、猪——沼——果的概念猪——沼——果生态农业工程是以沼气为纽带,使种养业和沼气综合协调发展。
农户充分利用庭院土地和空间。
建立沼气池、厕所、猪圈“一池三改”模式,猪圈地下建沼气池、猪圈养猪鸡,房前屋后种水果。
人畜粪尿流入沼气池、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消除污染,改善环境;沼气用作农户燃料,照明,解决农村用能。
沼液、沼渣可作优质有机肥、饲料添加剂,用以施肥、喂猪和防治病虫害等,从而实现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达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
二、猪——沼——果生态果园模式范例范例一:2005年榆次张红梅在他家的五亩果园里建起了10m。
的沼气池,养猪30头,听张红梅说:以前她家猪圈的猪粪污水遍地,苍蝇蛆虫大量繁殖,臭气熏天,附近居民对她家很是不满。
可自建沼气池以来,猪舍环境面貌大为改善。
她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一头中等肥猪日排粪尿5.8公斤,一年达2117公斤,30头猪每天排出的粪尿约174公斤,年排粪尿为6.351吨,一亩苹果地施肥用7000公斤的有机肥,6.351吨肥料根本用不了,剩下的肥料只有排放于周围环境之中,这给附近农业生产和周围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威胁和制约了畜牧业自身的发展。
自猪沼果生态模式投入运行后,整个猪场、果园环境整洁,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格局。
她家的5亩果园地,一亩按2500公斤计算,2005年五亩地产苹果12500公斤,张红梅家的果园施用沼肥后,果子的产量增加了1875公斤,1斤苹果卖价按1.5元计算,那么因施用沼肥增加的收入有5625元。
由于他家的果子是个大、质优、味甜、无公害、虽然价钱高,但许多商贩都愿意出高价纷纷抢购她家的果子。
她笑着对我们说“施了沼肥的苹果病虫害也减少了许多,一年下来果园节省了200多元农药和化肥的开支,同时,她家用沼气烧水、做饭、点灯的生活,一年可节约3~5吨煤,节约1000元左右,仅这三项共增收节支6825元之多。
采用“猪、沼、作物(果、蔬)”模式,实现生态养殖生态养殖场位于新安江街道新蓬村,始建于1999年初,全场占地面积140亩,其中猪场面积13亩、自有果园84亩、蔬菜生产基地20亩。
附近农民还种植1000多亩蔬菜可利用猪场的排泄物资源。
猪场建有猪舍4200余平方米,管理用房400平方米。
现存栏生猪2500头,其中能繁母猪240多头,2007年出栏商品猪4000余头。
投资50多万元建设沼气治污工程,配备沼液运输车一辆。
1.生态养殖模式以生猪养殖为主体,沼气工程为纽带,实行“猪、沼、作物(果、蔬)”生态养殖模式。
全场年饲养生猪5000余头,年产粪尿及污水约9450吨。
按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零排放”的要求,实施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猪-沼-作物”生态养殖模式,生猪粪便实行干湿分离,鲜粪外运用于制造有机肥,少量猪粪及猪尿污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生产沼气。
沼气作为清洁能源用于发电照明、加工饲料、抽水、炊事燃料及消毒和加温等;沼渣、沼液用作果园菜地肥料。
到目前为止,建成沼气池4座,容积500立方米,配置沼气贮气柜2座,容积50立方米,沼液贮存池2座容积100立方米,并配备沼液运输车一辆。
排泄物通过沼气工程厌氧消化处理,每日可产沼气约50多立方米,供给本场和附近27个农户作炊事燃料。
年产沼液9000多吨,沼液采用运输车进行运送,供本场和附近农户约1000多亩果园、茶园、草莓、蔬菜基地作有机肥。
沼气工程使该场规模化养殖粪便处理率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99%以上,取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三赢。
2、成效“猪、沼、作物(果、蔬)”生态养殖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生态养殖模式和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沼气工程,使养殖污水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每年沼气可发电或供农户作炊事燃料,可产生经济效益近5万元。
沼液供给种植业作有机肥,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按已经使用农户效益测算,使用沼液比使用化肥每亩可节约化肥、农药成本200元以上,1000亩种植面积,年可节约生产成本约20万元。
沼气生态种养模式(猪—沼—菜—果)沼气生态种养模式(猪—沼—菜—果)一、猪—沼—菜模式。
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二、猪—沼—果模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三、猪—沼—鱼模式。
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四、种—养—加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
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五、"生物链"模式。
建一只8—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3亩鱼,种5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
具体内容:饲料→养鸡→鸡粪,饲料喂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
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六、猪—沼—大棚蔬菜模式。
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棚内生产提供二氧化碳肥;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农家致富》文章来源:浙江农网日期:2008年3月21日。
产业论坛Industry Forum “猪-沼-果”能源生态循环模式探讨沼气已在农村、城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尤其近几年,农村的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更显示出它的优势,农村沼气是一种可再生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能源,它与生产、生活、生态紧密联系。
它可以卓有成效的把人畜粪便集中起来,流入沼气池后经过发酵,既可提供燃料做饭,又可照明;沼液、沼渣又是优质的有机肥料,用来种植瓜果蔬菜,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使得农民既增收,又增产,生活又舒适,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良好的生态与经济综合效益。
一、概况太原市绿森养殖有限公司于2009年利用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建成池容500m3大型沼气工程,年产沼肥1.8万吨,供气户数600户。
在过去几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与太原市金滩实业总公司合作,在向阳镇南翟村利用沼肥建成“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1500亩,提供沼肥15立方米/年.亩,年均运送沼肥22500立方米,通过沼肥的使用,金滩实业总公司种植园于2011年完成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认证。
同时积极与太原市尖草坪区蔬菜实验示范推广初级研究所合作,在迎新街办北固碾村、南固碾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推广“猪-沼-菜”生态农业模式1000亩,年使用沼肥1万m3,巩固了无公害生态农业建设,推动了农产品安全生产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三沼”综合利用模式太原市绿森养殖有限公司在实施“三沼”综合利用项目过程中主要发展实施了以下三种模式:1、柏板村“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尖草坪区柏板乡柏板村是太原市的主要水果种植基地,种植面积0.6万亩。
主要技术措施是根据节令,定时为农户提供沼肥,按照施肥要求,指导农户科学使用沼肥。
(1)基肥一般为每年11月~次年4月施肥,根据树体大小,株施沼渣15~30公斤,具体方法是在果树四周挖4~6个坑,深度30~40cm,施肥后灌水,待水干后及时覆土填平,以保肥效和防止冻伤树根。
(2)追肥用沼液作追肥,时间应在坐果后至采果前3~5周,年施3~5次,每次株施沼液20~40公斤。
稷山“猪—沼—果”利用模式效益明显作者:刘银焕康新茸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9年第07期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大好形式下,我们积极推广“猪—沼—果”结合综合利用模式,促进果业发展。
为实现果业增效、果农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沼气及果业产业发展概况(一)沼气产业发展概况1、我县从2004年开始实施沼气富民工程,几年来,在站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大力宣传,积极推广,全县共建设沼气池12000余个,总容量达10万方以上。
其中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一个正在建设中;庭院沼气池1万个,总容量8万方,占总沼气池85%;果园沼气池2000个,总容量2万方, 占总沼气池15%。
2、沼液、沼渣利用现状:目前,沼液、沼渣出池后全部用作有机肥施于各种农田、果园和蔬菜,施用方式主要是冲施和喷施两种。
(二)、果业发展概况1、全县水果总面积14.5万亩,其中苹果4.5万亩;桃树面积5.2万亩;葡萄面积3.1万亩;梨、杏、李等其它水果面积1.7万亩。
2、去年,全县苹果总产量达6.3万吨,葡萄总产量达3.3万吨,桃总产量达11万吨,加上其它水果的收入,全县水果总收入可达4亿元以上,农业人均果品收入达到1300余元。
二、“猪—沼—果”结合模式效益1、投入情况①苹果园、桃园一般每亩投入仍为1000~1500元,亩秋施沼肥2—3方,生长季节冲施沼肥3~5次,叶面喷施5~6次,折合人民币600元;亩施化肥50公斤,折合人民币120元;结合叶面喷肥年喷施农药5次以上,折合人民币80元;浇水3~4次,投资200元左右;套袋及人工亩投入500元。
②葡萄园每亩投入1500~2000元,其中亩施有机肥3~5方,生长季节冲施沼肥3~5次,叶面喷施5~6次,折合人民币800元;亩施化肥100公斤,折合人民币300元;结合叶面喷肥年喷施农药5次以上,折合人民币150元;浇水4—5次,投资200元左右;套袋及人工亩投入500元。
“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作用大等二则作者:王秋萍杨东霞来源:《科学种养》2009年第09期山西省吉县地处吕梁山南端,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之一。
近年来,该县在发展沼气的基础上,根据本县苹果主导产业及日光温室蔬菜不断增多,对优质肥料需求量增大的情况,提出以沼气为纽带,大力发展“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
两年来,该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55万元,共建了550个“猪-沼-果(菜)”综合利用模式的沼气池,培育了一批“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的示范户。
实践证明,这种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可在以下4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快速发展“猪-沼-果(菜)”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使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延长了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形成了“猪多肥多、肥多果多、果多钱多、钱多猪多”的互补良性循环,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综合效益。
2提高果(菜)质量这种模式所产的沼液、沼渣都是优质有机肥。
沼液是一种优质液态肥料,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生长素、糖类等营养物质,养分高,做为苹果树根外施肥肥效显著,并对苹果病虫害有防治作用。
果树施沼液还可提高果树坐果率5%,增产10%~30%,果实甜度提高0.5~1度,果形美观,商品价值高。
沼渣是优质固体肥料,养分丰富、全面,不仅能满足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求,还可以改良土壤。
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加上果园种草,解决了果园有机肥肥源紧缺的问题。
施用这些肥料,可使果树树体健壮,病虫害减少,从而提高果品产量,提升果品质量。
3增加果(菜)农经济收入建1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气可用来烧水、做饭、照明,每户1年可节约煤、电费用1000元左右;沼液可作为猪饲料添加剂,养的猪可提前1个月出栏,每头猪可节省成本40元,每户按养14头猪计算,能节约饲料560元;沼液、沼渣都可作为肥料,用于果树施肥,每户按5亩地计算,1年可节省肥料600元;沼液还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每户1年可省农药费用700元。
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njzf@)·新优模式·“猪-沼-果”综合利用模式植基地供应优质的沼渣沼液,配套建设喷滴灌面积500亩,提高了桃果和粮食等有机农产品产量。
据测算,以沼渣、沼液施用桃树,每亩年可节约化肥农药和人工成本300元左右,2000亩共可节约成本60万元;施用有机肥的桃果品质优、口感好,以每亩产1000公斤计,亩均增收6000元,合计增收1200万元。
此外,公司每年外销高端有机肥近3万吨,每吨200元,有机肥收益600万元左右。
常州市枫华牧业有限公司,猪舍为全漏缝地板设计,采用水泡粪工艺,粪水全部输送至厌氧发酵罐,经1500立方米大型厌氧发酵罐及4万立方米的黑膜发酵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发电自用;沼液、沼渣全部贮存在沼液池中,部分灌溉猪场内250亩的苗木种植基地,部分通过沼液车输送给江苏艺林园花木有限公司等近万亩花木种植基地灌溉用。
通过对沼气、沼液及沼渣的综合利用,公司年处理废水约6万吨,发电100万度左右,实现每年COD减排量144吨、氮减排量52吨、氨氮减排量40吨、总磷减排量2.5吨。
江苏省畜牧总站(210036)严 康一、模式简介“猪-沼(有机肥)-果(苗木)”综合利用模式,是指规模养猪产生的粪污经沼气罐(沼气池)发酵后,沼气用于发电;沼渣生产有机肥,用于果、苗木的施肥;沼液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用于果、苗木的灌溉,或经氧化塘生物处理后利用,从而实现粪污零排放和沼液达标排放。
通过这种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
二、典型案例江苏加华种猪有限公司,建有1262立方米的UASB厌氧反应器、两座3600立方米的沼液池以及1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年产生有机肥38.56万吨。
通过沼液贮存池、压力泵及沼液管网等设施,为5000亩桃林及农作物种382019.19坚持生态健康养殖,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探讨畜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带来的效益作者:胡明君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20.3万亩,挂果面积12.86万亩,产值达8.03亿元,成为云南第一芒果种植大县。
“丽江特色华坪芒果”已经成为华坪县的一张名片,目前,有效控制芒果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大力提升芒果生产效率,重点推广绿色有机种植,使得芒果的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是关键,因此加强畜—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畜—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环境保护畜—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循环经济模式,是以沼气池为核心,通过人畜粪便的厌氧发酵,优化传统种养模式,使物质得到充分利用,能量有效转化,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华坪县自2003年至今已建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8917户,1个大中型沼气工程和两个养殖小区沼气工程。
沼气池的建成,有效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供需矛盾,优化了农村能源结构,保护了农村环境。
每一口户用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气,每年可替代薪柴和秸秆1.5吨左右,相当于0.23公顷林地的年生物蓄积量,同时还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8917户沼气池相当于保护了2051公顷林地,节能减排效益显著,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畜—沼—果生态农业模式每年水果产量增长8%以上,化肥用量减少30%-50%,少使用农药30%左右,改良了土壤,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农产品、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在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推广畜—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的意义近年来,华坪杧果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县杧果种植面积达20.3万亩,种植户12821户,挂果面积12.86万亩。
全县杧果产量预计10.21万亩,产值8.03亿元。
杧果产业已成为华坪县农业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更成了丽江市的重要特色产业。
目前已有15500亩杧果取得有机产品认证,通过了国家 1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认证, 7.8万亩杧果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全县种植面积占全中国的7%,占云南的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