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猪-沼-果”生态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147.35 KB
- 文档页数:1
南方农村沼气“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核心提示:第一集主持人: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是国家农业部推出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在我国南方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受农民的欢迎。
我们请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王翔老师介绍南方农村沼气“猪主持人: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是国家农业部推出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在我国南方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很受农民的欢迎。
我们请江西省赣州市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王翔老师介绍南方农村沼气“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
1.主持人:什么是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专家: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是以户为单元,以地、大田、庭院等为依托,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并围绕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
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是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串联种、养、加工等产业,广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按模式化、标准化运作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猪粪和农村秸秆等废弃物下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后供农户烧饭点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利用沼肥浸种、施肥、喂猪、养鱼,形成农业废弃物—沼气池—农业生产这种往复循环的生产模式,其中沼气是核心环节,其本质是强化农业生态体系中微生物还原功能,成为农业各产业之间、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链条,在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和土壤形成四个方面均比以往生态农业有着新和更广泛的意义。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实现了农村生活用能由烧柴到燃气的转变,因此保护和培植了绿色资源,为维护和恢复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治理了源头。
二是由于开展了沼肥综合利用技术,合理地充分地利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在农业生产系统中,实现了能流与物流的平衡和良性循环,以及多层次利用和增值,几乎是一个闭合的生态链。
这种以沼气建设为中心,以各种农业产业为载体,以利用沼肥为技术手段的生产模式,如“猪-沼-果”、“猪-沼-稻(麦、菜、鱼)”等等。
生态种养循环(畜-沼-果、菜、茶)模式推广
申报指南
1、项目目标
通过发展以养殖场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农业,实现养殖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为周边的种植业主提供沼渣、沼液,实现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最大程度降低养殖场发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申报条件
(1)申报的养殖场须达到存栏200头生猪当量以上。
(2)申报的养殖场流转(承包)集中成片的种植面积(粮油、蔬菜、果树等)100亩以上或与周边有100亩种植面积的业主签订沼渣沼液消纳协议。
(3)申报的养殖场需具备合法的手续,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环保备案手续(环评手续)、动物防疫合格证、国土规划手续(证明养殖场未占用基本农田)、银行开户许可证、专业合作社需合作社章程。
3、实施主体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4、实施时间
2019年5月-2019年12月
5、项目建设内容
重点建设的内容包括固液分离机一台、沼气池1口、场内沼液储存池、田间沼液储存池、沼液还田管网PE管(直径75mm)等建设。
6、申报个数及补助金额
全县申报1个,补助10万元。
养殖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财政补助资金,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自筹资金应不低于财政补助资金的一半。
指导单位:垫江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管理站
联系人:夏平,联系电话:74512359。
推广“猪—沼—果”生态果园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刘富荣来源:《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2年第11期静乐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属大陆性气候,总面积2058平方公里,辖4镇10乡,381个行政村,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673万人。
全县耕地41.7万亩,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1.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7万亩,粮食总产量14595万斤,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29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0元,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户用沼气2300个,有2300个农户受益。
其中高级技工王润生家的“猪-沼-果”综合利用模式效益最为受益。
一、“猪-沼-果”生态模式带来的效益“猪-沼-果”模式是以果园为基础,在果园中建一个沼气池,沼气池上面建猪舍、厕所。
①沼气池是生态果园系统的核心,起着连接养殖与种植业、生活用能与生产用肥的纽带作用。
在果园中建一口10m3的高效沼气池,不仅可以减少农户生活开支,节约生产成本,还能促进养殖业,扩大有机肥源,带动养殖业,提高果品品质,使农民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
②太阳能猪舍。
猪舍内养殖10头生猪为沼气池提供发酵原料。
圈养猪一般6个月出栏。
沼气池上建太阳能猪圈,这样保温效果好,沼气池在冬季也能正常产气,同时温度的提高也有利于猪的发育,能缩短育肥时间。
1、推广“猪-沼-果”生态模式,可以增加果农收入。
一个10m3的沼气池,使用沼气灶、沼气灯,每年可节约煤电开支约400元,王润生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他说:过去他家5口人,每年生活用柴需要3000kg,若用煤需要1000kg 以上。
如今他家建了3个沼气池,共30m3,节约用煤3000kg,一年十二个月都不用买煤,年节约开支1200元。
同时,如果一个10m3的沼气池,产沼肥35t,3个10m3沼气池一年生产生产105t沼肥,他在果园里进行了沼肥种苹果试验,试验表明,果品产量提高10%,他家原来一亩果园的产量只收入5500元,通过施用沼肥,产量猛增到7000多元,另外还发现他果园生产出的果子,不仅绿色无公害,而且成本低,品质好,特别是果实甜度提高了0.5%~1%,坐果率增加了5%,产量增加了10%左右。
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摘要: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养猪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养猪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牢记使用生产原则进行安全养殖。
关键词:小规模、生态养猪、关键技术引言科技的发展,引领我国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到达相对成熟的阶段,目前我国在生态养猪模式上,主要还是采用猪 - 沼 - 农连接循环。
这种模式通过猪的排泄物的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同时,沼液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田施肥,以此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自动化的养猪设备也在逐步普及,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1.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1.1“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四位一体的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是一种“种-养-产-销”多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涉及生物、经济、生态等诸多领域知识。
多在我国北方使用,以沼气为中心,对其进行整体的设计。
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预的基础上,乡村地区,有可能建立日光温室以维持猪舍、蔬菜种植区和沼气池的温度与湿度。
沼气的燃烧和猪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用于蔬菜的光合作用,而蔬菜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则为猪提供呼吸所需。
此外,人和猪的粪便也可以在沼气池中发酵,生成沼气,为农户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清洁的能源。
发酵后的沼气残渣和沼气液可以被视为种植蔬菜的废弃物,从而实现生态绿色生活的健康循环。
1.2猪 - 沼 - 果生态养猪模式在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下,农户们在自家的农田里,山上,或其他地方修建沼气池,猪舍和果园。
将猪舍、厕所与沼气池相结合,创建了“养猪-沼气-种植”相结合的农业生态养猪新模式。
从而保障了农户在园林立体生态链中的种植的优越性。
以我国南方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繁殖速率比较慢为特征。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沼气可供农户使用,沼气化肥可供果树等农作物生长,沼气污泥可在鱼池、果园种菜。
浅析生猪粪污资源化利用之“猪-沼-果”种养结合模式邓飞龙1,胡虹2,苏子剑3,陈崴1,杨国生41.福建省仙游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仙游 351200;2.福建省仙游县度尾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福建仙游 351200;3.福建省仙游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福建仙游 351200;4.福建省仙游县游洋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福建仙游 351200摘要为了使生猪粪污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笔者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结果研讨等方式,了解了福建南方LK生猪养殖场“猪-沼-果”处理模式及周边养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介绍了“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的工艺流程,分析了“猪-沼-果”处理模式的优缺点等。
“猪-沼-果”处理模式是较为实用的粪污处理模式,相较发酵床等处理模式,具有操作简便、经济价值高等优点,但也存在消纳地不足、易漏排污染环境等缺点,需要从业者及政府部门监管与指导人员共同努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生猪养殖;“猪-沼-果”模式;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经历了快速恢复阶段、产量扩充阶段、转型发展阶段和生态养殖4个阶段[1]。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生猪规模养殖场逐渐融入绿水青山之中,生猪粪污处理也逐渐从污染治理,提升到粪污资源化利用层次,其中“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便是生猪养殖粪污处理的重要模式。
笔者对南方某猪场及其周边养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展开了调查,分析了其“猪-沼-果”生态养殖模式的工艺流程和优缺点,以供参考。
1 基本情况笔者调查的生猪规模养殖场(简称LK猪场,下同)生产区占地面积约1.67 hm2,常年存栏生猪近2 500头,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某县,地处戴云山山脉东南坡,地形由山地、丘陵和河谷盆地组成,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所处乡镇的生猪养殖主要以中小型规模养殖为主。
据当地兽医部门统计,2023年全镇有13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存栏生猪约3.6万头,占全镇畜禽养殖总量的80%以上,全年规模养殖场的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生态畜牧业养殖,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态养殖是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12种生态循环农业养殖模式第一种:猪-沼-菜模式户建一口6-8立方米沼气池,养2头以上的猪,配套1亩左右的露地菜,猪粪入池,沼肥种菜,以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通过沼液叶面喷施来抑虫防病。
也可采用“猪-沼-大棚蔬菜”模式:在0.8亩塑料大棚内建8立方米沼气池,饲养3-5头猪。
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内,沼气烧饭或为棚内生产照明、升温,为蔬菜生产提供肥源;沼渣、液过管网做肥料改良土壤;棚内生产基本不施化肥,农药量也大大减少,增产幅度20%-30%,且品质大大提高。
由于猪舍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猪生长快且节省饲料,增加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猪-沼-果(鱼)模式户建一口沼气池,年出栏3-5头猪,种1-2亩果树,用沼渣、液作为速效有机肥用于果树追肥,能使果品品质提高1-2个等级,增产幅度可达15%以上,生产成本下降40%。
也可采用“猪-沼-鱼”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养鱼户中发展,人畜粪便入池发酵后喂鱼,沼渣作为池塘基肥,沼液作追肥,从而降低饵料成本,减少鱼塘化肥施用量,控制鱼类疾病。
第三种:“生物链”模式建一口5-10立方米沼气池,饲养100只鸡、3-5头猪,养3亩水面的鱼,种5亩农田。
以沼气为中间环节,连接鸡、猪、鱼和农作物,使之形成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
具体内容:饲料→养鸡(喂猪)→鸡粪(猪粪尿)进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用能,沼液、沼渣喂鱼→鱼塘泥和部分沼渣肥田。
这种模式具有多业并举和互补的特点。
第四种:种-养-加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
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编辑:邓婧(dengjing_njzf@)·新优模式·“猪-沼-果”综合利用模式植基地供应优质的沼渣沼液,配套建设喷滴灌面积500亩,提高了桃果和粮食等有机农产品产量。
据测算,以沼渣、沼液施用桃树,每亩年可节约化肥农药和人工成本300元左右,2000亩共可节约成本60万元;施用有机肥的桃果品质优、口感好,以每亩产1000公斤计,亩均增收6000元,合计增收1200万元。
此外,公司每年外销高端有机肥近3万吨,每吨200元,有机肥收益600万元左右。
常州市枫华牧业有限公司,猪舍为全漏缝地板设计,采用水泡粪工艺,粪水全部输送至厌氧发酵罐,经1500立方米大型厌氧发酵罐及4万立方米的黑膜发酵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发电自用;沼液、沼渣全部贮存在沼液池中,部分灌溉猪场内250亩的苗木种植基地,部分通过沼液车输送给江苏艺林园花木有限公司等近万亩花木种植基地灌溉用。
通过对沼气、沼液及沼渣的综合利用,公司年处理废水约6万吨,发电100万度左右,实现每年COD减排量144吨、氮减排量52吨、氨氮减排量40吨、总磷减排量2.5吨。
江苏省畜牧总站(210036)严 康一、模式简介“猪-沼(有机肥)-果(苗木)”综合利用模式,是指规模养猪产生的粪污经沼气罐(沼气池)发酵后,沼气用于发电;沼渣生产有机肥,用于果、苗木的施肥;沼液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用于果、苗木的灌溉,或经氧化塘生物处理后利用,从而实现粪污零排放和沼液达标排放。
通过这种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了养殖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
二、典型案例江苏加华种猪有限公司,建有1262立方米的UASB厌氧反应器、两座3600立方米的沼液池以及1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年产生有机肥38.56万吨。
通过沼液贮存池、压力泵及沼液管网等设施,为5000亩桃林及农作物种382019.19坚持生态健康养殖,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猪—沼—果”生态脐橙栽种模式“猪—沼—果”生态脐橙种植技术,以养猪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联动脐橙发展的生态果业模式。
具体地说就是猪粪下池发酵产气,供果农烧饭点灯,剩余的沼肥用来肥果喂猪,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的生态果业模式。
于都县新陂乡庙背村黄毛农1994年在自留山上建了一块50亩集养猪、沼气、种果为一体的生态脐橙种植模式。
一、建园及成本1993年冬,以经营饲料为生的黄毛农在本村组一块集体的荒山坡和自己的自留山上开发了一块50亩的脐橙园。
采用3×4m的株行距挖条带后打1米见方的种植穴,每穴稻草20公斤、麸饼3公斤、磷肥1.5公斤、石灰1.5公斤,分三层回填返穴,苗目自繁自用,品种为纽荷尔脐橙,1994年春定植脐橙3100株。
果园种植完后,接着建了一栋80m2的猪舍和20m3的沼气池,总计投入3.6万元。
在果枝员、沼气技术员的指导下,利用自己卖饲料、懂养猪的优势,开始了“猪—沼—果”模式经营。
二、“猪—沼—果”生态果园的管理1、实行以短养长:1994年,全园套种花生、大豆、青饲料等,当年套种收入7500多元,节省养猪饲料成本1600多元。
年出栏两批生猪,每批60头,年纯收入1200元。
沼气点灯烧饭,年节省生活能源2600多元。
沼液浇果树,节省肥料成本3100元。
累计当年套种、养猪、节能纯收入为26800元。
第一年除养殖、套种、节能收入投到果园外,另外仅投入7000多元资金到果园生产。
2、精心管理果园:在继续搞好养猪、办沼气的前提下,第二年始则重点管理好果园。
脐橙施肥采取少吃多餐,每年3~8月份,每月施两次50%的沼液,结合喷药加上叶面追肥,促脐橙抽生枝条扩大树冠;对春、夏、秋梢及时进行抹芽选菹,培养树型;枝梢生生期防治好潜叶蛾、凤蝶、潜叶甲、卷叶蛾、红蜘蛛、金龟子、象鼻虫和炭疽病、溃疡病、褐斑病,保证枝梢健壮;利用沼渣、套种作物稿杆作深翻扩穴改土基肥;果园旁开挖水面为5亩的鱼塘,以备天旱灌溉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