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下《电生磁》教学设计(三卡式)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物理《电生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学生能够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掌握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
教学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特性。
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的得出;电磁铁特性的得出。
教学准备:直导线、干电池、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电磁铁、图钉、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开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当直导线通电时,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实验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即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二、新课内容1. 教师通过展示通电螺线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它与条形磁铁有什么相似之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它们的极性都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三、实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改变电流方向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也会改变。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四、电磁铁特性1. 教师展示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电磁铁是如何工作的?它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它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电生磁》教案5篇第一篇:《电生磁》教案电生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2)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3)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2.过程与方法观察和体验通电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与磁之间有某种联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重点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教学准备直导线、干电池、螺线管、小磁针。
教学过程导入:观察奥斯特做的实验提问:当直导线通电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偏转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看到小磁针发生偏转(顺时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电流的磁效应)看第二个图,我们把电流切断,观察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发现当电流切断时,小磁针不会发生偏转,说明直导线周围没有磁场.观察实验,当改变通电直导线的电流方向时,发现小磁针有什么变化? 回答:当改变电流方向时,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由原来的顺时针变成逆时针.得出,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提问:手电筒在通电时为什么连一个大头针都吸不动? 这是因为它的磁场太弱了.那如果我们把导线绕成一个线圈,然后再给它通电,那么线圈都有电流通过,且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就会强得多.那么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 它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磁场相似?(条形磁体)通过演示实验得出通电螺线管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相似,那么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实验得出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与螺线管中电流方有关,当电流方向改变,其极性也改变.)那么我们怎么判断它的极性呢? 安培定则。
(电流方向,线圈的绕法)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北极.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电生磁一、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
三、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两个因素有关。
①电流方向②线圈绕法四、安培定则。
《电生磁》教学设计电生磁教学设计一、引言电生磁是中学物理学的重要内容,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围绕电生磁这个教学内容,提出一套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掌握电能、电流、磁场等重要物理概念3.了解电路和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三、教学内容1.电场和电势2.电能、电量、电路及其应用3.磁场和磁感应4.电磁感应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机理5.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点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介绍每个知识点,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揭示物理学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思想。
2.师生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拓展思路,达到深入理解。
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学知识,了解实验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4.课堂演示:通过有趣的课堂演示,直观生动地为学生展示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手段1.黑板板书和PPT演示:运用黑板和PPT演示方法,向学生简单介绍物理学基本概念和知识内容。
2.实验器材:准备好做实验所需的器材、材料和手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体会物理现象和规律。
3.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物理学知识呈现出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顺应学生对多种媒介的接受习惯。
4.小组研讨:组织小组研讨活动,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以便更好地互相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思维质量。
六、教学评价1.设立评价指标:以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论文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情况。
2.以能力为导向:评价中应强调培养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以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考虑学科整合:在评价中应充分考虑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形成科学的、整体化的评价体系。
《磁生电》教学设计(三卡式)
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设计者:应玉国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2、实际发电机的构造(大屏幕)
三、课内小结
四、布置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几部分组成。
实际的发电机比较复杂,但仍由
转子和定子组成。
小型发电机采
用线圈转动,磁场不动的方式;
大型发电机采用线圈不动,磁场
转动的方式,因为大型发电机的
电流大,电刷与滑环间容易产生
电火花,很不安全,故采用旋转
磁极的方式发电。
发电机就是把动能转化电能的机
器。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
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
磁感线运动。
这一产生感应电流
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2、发电机就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
制成的,它是把动能转化成电能
的装置,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不仅与导体运
动方向有关,还与磁感线的方向
有关。
4、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交变电
流,简称交流。
我国交流电的频
率是50Hz
动手动脑学物理
4′
1′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第三节《电生磁》教案(人教版初二下)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明白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明白得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观看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妙。
重、难点:1、试验探究电流的磁效应的规律。
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磁体、小磁针、电源、导线教学课时:2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静止后的磁针指南的一端叫 _______ 极,又叫_____ 极,指北的一端叫______ 极,又叫______ 极。
2、同名磁极相互 _______ ,异名磁极相互________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是如此规定的:小磁针静止时________ 极所指的方向确实是该点的________ ;能够利用带箭头的曲线来描述场,如此的曲线叫做__________4、使原先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_______。
、导学达标:引入课题:试验"猜一猜〃利用隐藏的通电螺线管吸引小铁钉,让学生猜是什么物体?磁体对进入磁场的物体会发生作用,能否利用人工作用产生磁场、操纵磁场?进行新课:1、电流的磁效应:试验:53页图8.2-2示,结果结论: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这试验叫奥斯特试验〕摸索:什么缘故手电筒、一般电线通电时吸引力看起来不存在?如何增强磁场?〔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如……开始的试验〕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猜想:通电螺线管能否产生磁场,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1〕试验:54页图8.2-4示〔对比条形磁体〕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磁体的磁场相似。
电生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电生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电生磁现象的规律和特点;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电生磁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由于电流中的电子在运动时,会产生磁场,从而形成电磁感应。
电生磁是电磁学的基础,也是电机、发电机等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
2. 电生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材料1.直流电源;2.导线;3.磁铁;4.铁丝。
实验步骤1.将直流电源接通,调整电压为适当值;2.将导线绕在磁铁上,形成一个线圈;3.将铁丝放在线圈中间,使其与导线垂直;4.观察铁丝的运动情况。
3. 探究电生磁现象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其周围产生磁场;2.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垂直;3.当铁丝放在磁场中时,会受到力的作用,产生运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生磁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生磁现象,加深对电生磁的理解;3.讨论法: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让学生探究电生磁现象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电生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3.探究电生磁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1.学生对电生磁的理解和掌握;2.学生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铁丝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通过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让学生探究电生磁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2. 知道安培环路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3. 了解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4. 能够计算电感的大小和复制图中简单的电感电路。
二、教学重点1. 安培环路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2. 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三、教学难点1. 应用安培环路定理解决复杂电路问题。
2. 理解电感的基本特性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验演示法3. 讨论和解答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引入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现象,通过介绍变压器、电磁铁等实例引起学生兴趣。
(2)以安培环路定理为例,举一个简单的电路问题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2. 讲授环节(1)电生磁的基本概念和现象①电流产生磁场的基本规律。
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即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2)安培环路定理①定理的含义。
②利用安培环路定理解决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
(3)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①介绍电感的基本概念和参数。
②介绍电感的特性和实际应用。
3. 演示环节(1)演示电路中电感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电感的特性。
(2)演示如何应用安培环路定理解决复杂电路问题。
4. 引导讨论环节(1)分组讨论利用安培环路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电路问题。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方法和电感的基本特性。
5. 练习检测环节(1)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出一些综合性的电路问题,考查学生对安培环路定理和电感原理的灵活应用能力。
六、教学方式1. 教师讲解并板书。
2. 实验演示。
3. 分组讨论。
4. 练习检测。
七、教学评估方法1. 讲授环节中的提问。
2. 分组讨论中的汇报。
3. 练习检测题。
八、教学资源准备1. 电磁铁、变压器等示教工具。
2. 相应的板书资料。
3. 实施分组讨论的助教哥同学。
物理教案-[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即电生磁的现象。
2. 让学生掌握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磁效应2. 奥斯特实验3. 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4. 电磁铁5.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电磁铁的制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生磁的现象。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电磁铁的日常生活应用,引发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兴趣。
2. 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3. 分析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4. 制作电磁铁: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加深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
六、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表、磁针、铁钉、滑动变阻器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
2. 探究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3. 分析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
4. 制作电磁铁: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加深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理解。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一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1)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电和磁之间有联系;( 2)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 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和方法( 1)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奥斯特事迹,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2)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安培定则【教学准备】教具准备: 电脑平台、实物投影仪、学生电源、小铁钉、长直导线一根、干电池2 节( 带电池座) 、小磁针、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铁屑、魔盒( 内装1.5V 电池、小电磁铁组成的电路) .学具准备: 铁钉两根、线圈两个、铁屑一小盒、小磁针一个、长直导线一段、干电池一节( 带电池座) 、开关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 分8 个学习小组)【教学流程图】1.引入电磁起重机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物理史教育─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2.学生探究活动( 1) 奥斯特实验;(2)缠绕螺线管; (3) 检验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场; (4) 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 (5) 探究改变螺线管磁场的方法; (6) 运用安培定则解决课堂练习─布置作业.【教学过程】课前微课视频、完成微练习。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非常高兴与802班的同学们一起走进电与磁的课堂。
视频:电磁起重机吸引、放下钢铁物品。
师:这个大吸盘有磁性,那它的磁性与我们知道的永磁体一样吗?请同学们思考它是如何实现吸放物体的?生:通电的时候有磁性,不通电的时候无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