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
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十种生态农业模式伴随着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土壤大面积污染以及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如今,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未来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政府扶持和农业补贴,也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以下是十种生态农业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
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江苏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之一,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并成为江苏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据报道,太湖流域流入太湖的污染物有一半以上来自农业污染源。
农牧分离、种养分离,导致原本互补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双双成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本文以果园中“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为例证,为广大农业用户展示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沼渣、干撒式发酵床养殖猪和鸡以及沼液滴灌,生态沟渠(塘库)的构建等关键农业技术在该循环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模式表达式:“果猪配套+果鸡结合+废弃物循环利用”2、果园建园关键技术园地选择:果园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电条件好、允许畜禽养殖的集中连片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pH值7."5左右、有机质含量1."0%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块。
规划布局:根据果园地形地貌,分别进行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设施的科学规划。
梨树种植:选择结果早、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市场前景好的早、中、晚熟品种。
果园生草:采用自然生草法。
充分利用果园自然生长的杂草或选种豆科绿肥或牧草,改善果园小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
一般果园杂草长到20-30cm时进行刈割,控制草的高度不超过20cm。
3、养殖小区建设关键技术养殖小区布局:一般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远离生产管理区的下风口位置;较大规模的果园,生猪养殖圈舍建在园区中间位置;同时要充分考虑粪便尾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的便利。
一般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角落处;较大的果园,鸡舍可以建立在果园的中间位置。
养殖密度:生猪平均养殖配比75-90头/hm2,可以一半采用干湿分离圈舍,另一半采用干撒式发酵床技术建立圈舍。
圈舍建设:建设标准化养殖圈舍,砖混结构,配置降温水帘,并建好防疫隔离区。
采用干撒式发酵床养殖技术建舍,其他干湿式分离圈舍建设要做到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等“三分离一净化”的设施配套。
一、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模式沼气综合利用。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地力培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等工作,探索“一气两沼”综合利用模式。
开展沼渣、沼液生态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推行“猪—沼—果(菜、粮、桑、林)”等循环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
畜粪收集处理和有机肥加工。
设施完善的畜粪收集处理中心,规范运作和户集、村运、片收的收集机制,畜粪收集率及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二、立体复合循环模式“桑枝条—黑木耳—水稻”循环模式。
利用修剪下来的桑枝条,磨成粉用作种植黑木耳的营养基,黑木耳生产结束后,菌渣作有机肥还田,培肥地力。
这种生产模式既能提高桑枝条和黑木耳菌渣等农业废弃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充分利用冬闲田,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田利用率。
快速了解循环农业5种发展模式“移动大棚生态养鸡”模式 。
在菜地里搭建简易大棚养鸡,实行“鸡—菜—稻”轮作。
这种生态循环模式可以节省土地资源,降低运行成本,有利于鸡病防治和疫情控制。
“鱼—桑—鸡”模式。
在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三、种养共生生态循环模式“鱼藕共生”模式。
即“鳅、藕”“甲鱼、菱”“ 锦鲤、藕”等生态循环模式,是一种在藕田里套养泥鳅、甲鱼等水产品的种养混作模式。
泥鳅等吃食后产生的大量排泄物经分解、矿化,作为肥料供莲藕吸收利用,促进莲藕的生长,同时减少了水质恶化对泥鳅造成的毒害,促使泥鳅健康快速生长;泥鳅的潜底及钻泥等活动,起到了持续中耕、松土的作用,有利于莲藕生长。
“稻鱼共育”循环模式。
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在水稻秧苗生根后,在稻田里套放一定数量的幼鸭或鱼苗,能起到生态循环利用、增加效益的作用。
四、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秸秆还田模式。
能有效实现减少焚烧排放、增加农田肥力的生态循环目标。
除此之外,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模式还有多种,如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用实际案例告诉你,什么是雏牧生态养猪模式!一、生猪生态养殖的常见模式1、生态养猪的模式多种多样,但猪-沼-农(大农业)连接循环是主要模式。
以此为核心,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逐渐扩展,补充更多生态位,形成一个完整的半封闭、基本上是人工的生态循环系统。
2、沼气发酵在生态养猪循环圈中起到核心和纽带作用,因此对养猪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最佳的方式是首先将这些废弃物经过厌氧沼气发酵。
一方面,养猪废弃物中的有机碳分解后产生沼气;另一方面,这些废弃物中氮和磷元素溶入沼渣和沼液内,使肥效提高,而且恶臭味也消除了,猪粪中寄生虫及有害的好氧菌经过厌氧发酵基本消灭,厌氧菌由于沼气菌的大量繁殖也因而大量死亡,沼渣和沼液成了很好的肥料。
在生态养猪的循环圈内,沼肥作为农业、果、草的肥源或鱼的饵料,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种的草作为猪的部分饲料,沼气可作为农村的生活能源。
总之,在生态养猪的循环圈内,将能利用的物、能全部利用起来,尽最大可能减少废弃物及污染物的排放。
二、生猪生态养殖模式的探索与创新1、以沼气为核心的生态养猪模式大多数农户还只是传统的分散养殖,但在政府应大力发展引导“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是指将沼气池、耕地栽培蔬菜、养猪尝厕所4个因子进行合理配置后,形成了以沼气为能源,以人畜粪尿为肥源,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相结合的四位一体能源高效利用型复合农业生态工程。
“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的主要功能特点是,将沼气、养猪和种植合理连接,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的循环作用;可有效解决农村生活中的用能(照明、做饭等)问题;提升农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2、猪粪当肥料食用菌长得好猪吃的饲料是麦糠、米糠等,吸收率为60%-70%,未吸收的部分就成了猪粪排出。
因此,猪粪本身还蕴藏着可供开发利用的物质与能量。
以前猪粪都是用于生产有机肥。
但是,人工成本逐年提高,再加上有机肥本身的价值也不高(一吨才卖数百元),猪粪可利用的价值越来越低,也就没有人收购了,最后成了污染物。
“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
本模式以农户为单元,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在平面布局上要求沼气池和猪圈建在果园内或
离果园不远,形成猪圈、沼气池、果园三结合,沼液能直接喷施或灌施到果园为最隹。
(一)猪圈、沼气池建设
按照“一建三改”建设规范要求设计和施工,选址要考虑方便果园施用沼肥。
(二)果园建设
1、道路建设
果园应建进出道路,以利果园管理。大型果园道路应方便车辆进出。一般农户果园建宽1—1.5
米的人行干道即可。
2、灌溉设施建设
果园不论大小都要考虑灌溉、排水和施肥问题。在山坡丘陵地建果园,为防止水土流失,在果
园四周开一低宽0.8米、深0.8米的小沟,每屋梯台建一横沟,大果园要重点考虑排水防积问题。
建管道灌溉系统的应考虑与沼气池出料间连接,便于沼液灌施。
3、沼肥种柑桔技术要点
(1)定植1—2年的幼树,以促生长,扩树冠为主,年需纯氮0.4-0.6公斤/株,折合沼液100
公斤或沼渣50公斤。具体施用方法可采用沼液沼渣结合,沼肥化肥结合。即每年3—7月每月施一
次沼液,每次每株20—30公斤。春夏秋三次梢肥要重施,另外补入适量磷钾肥。
(2)3—5年挂果树,既要扩树冠,壮树势,又要增加产量,重点是要施好四次肥。
基肥:一般在初春果树休眠期进行。方法是沿果树主干周围挖3—4条放射状沟,沟宽30厘米,
深40厘米,每株施沼渣25—50公斤。可补复合肥250克,施后复土。
花前肥:开花前10—15天进行,每株施沼液50公斤或沼渣25公斤。施肥方法同基肥。
壮果肥:可分二次施用。一次在花后一个月,每株施沼渣20公斤或沼液50公斤,加复合肥
100克,抽槽深施。第二次在开花后二个月,施肥方法同第一次。
还阳肥:根据树势,早熟品种一般在采果后进行,中迟熟品种在采果前进行,每株施沼渣25
公斤或沼液50公斤。
(3)3—6年以上成年树,以维护稳产为主,争树梢,壮树势,按每生产1吨柑桔需纯氮5—7
公斤,纯磷2—2.5公斤,氧化肥6-7公斤计算用肥量,此时用肥以沼肥与化肥同时施用,以春梢肥
和还阳肥为重点每次每株施沼渣25公斤或沼液50公斤,适量补充化肥。
(4)柑桔叶面施肥:柑桔叶面喷沼液有促进生长和保花保果的作用,柑桔果实光泽度好,成
熟一致。方法是:取正常产气的沼气池的沼液,过滤后按1:1加清水,用喷雾器喷施。时间从初
花期开始,7—10天1次,到采果前结束,以晴天下午施用为隹。采果后还可喷施三至四次,有利
于花芽分化和增强树体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