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医院建立脑卒中单元模式的临床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80.65 KB
- 文档页数:3
卒中单元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引言卒中(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建设卒中单元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管理模式。
本报告旨在对卒中单元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介绍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卒中,卒中患者中有三分之一会导致严重残疾。
卒中单元是一种集中化的卒中患者救治模式,通过提供全天候的专业护理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
三、可行性论证1. 医疗资源卒中单元需要充足的医疗资源支持,包括医生、护士、技术设备等。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本地区已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医护人员和现代化设备,能够满足卒中单元的建设需求。
2. 人员培训卒中单元的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救治水平。
我们计划组织相关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确保医护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政策支持卒中单元的建设需要政府和医疗管理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已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政策支持将为卒中单元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4. 经济投入卒中单元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包括场地租赁、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
通过市场调研和财务预算,我们初步估计建设一个卒中单元所需的经济投入为X万元。
我们将积极寻求资金支持,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5. 效益分析卒中单元的建设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首先,卒中患者能够得到更及时、专业的救治,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
其次,卒中单元的建设将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患者就诊。
最后,通过提高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能够减少卒中患者的长期护理费用,为社会节约医疗资源。
四、风险与对策1. 人员流动卒中单元的建设可能导致医护人员的流动,给医院的稳定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我们计划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加强人员培训和激励机制,减少人员流动的风险。
基层医院建立脑卒中中心模式的临床【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建立初级脑卒中中心模式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间8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以及自身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脑卒中单元医疗模式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
对照组则运用传统治疗方法。
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各项评价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此数据呈现出的差异(P<0.01或P<0.05)。
结论:在基层医院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建立初级脑卒中中心模式的治疗效果比传统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要好,值得实行和采纳。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系统;医疗与康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间8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以及自身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均为44例,两组患在基本资料的数据显示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此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实验组患者按照医院自行研究设计的脑卒中单元医疗模式进行治疗。
给脑出血的病人使用6.0g的氨基酸加250ml氯化钠为0.9%的注射液,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一天两次;1.0g胞磷胆碱加加250ml氯化钠为0.9%的注射液,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一天一次;1个疗程为7天,在停药的第4天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患者注射0.9%氯化钠250ml加1.0g的胞磷胆碱,每天一次,连续用药七天。
为脑梗塞的患者提供含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并加20ml的丹参注射液,一天一次,静脉滴注。
0.9%氯化钠250ml加1.0g的胞磷胆碱,一天一次,静脉滴注。
1个疗程为7天,在停药的第4天后,开始下一个疗程,在第二个疗程中,在第一个疗程的基础上加上200mg的阿司匹林,一日一次。
一周后将计量调整为100mg每次。
一日一次,持续30天。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药物治疗,用药方法与实验组相同。
两组患者中均给予高血压、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的患者,相应的治疗[1]。
卒中单元模式在基层医院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分析卒中单位模式在基层医院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选2010年1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00例,按入院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用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好转率(98.9%)和对照组(9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前期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变化,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患者脑疝5例,褥疮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对照组患者脑疝12例,褥疮28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702,P=0.001)。
结论: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卒中单元模式,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好转率,值得使用。
标签:卒中单元模式;脑卒中;基层医院;临床效果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病发率、病死率相对较高。
近年来,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深,脑卒中病发率持续上涨,逐渐发展为临床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危险性疾病[1]。
因此,必须加强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
通过临床对脑卒中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卒中单元模式问世,并取得显著成效[2]。
对此,本研究将抽选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00例,分别给予不同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选2010年1月-2015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00例,按入院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950例,包括:男550例,女400例,年龄55~76岁,平均(61.2±1.2)岁;病程4 h~5 d,平均(1.1±0.1)d;脑出血患者350例,脑梗死患者600例。
对照组患者950例,包括:男580例,女370例,年龄58~80岁,平均(63.3±1.3)岁;病程5 h~6 d,平均(2.2±0.2)d;脑出血患者370例,脑梗死患者580例。
脑卒中单元建设模式
摘要:
一、脑卒中单元建设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1.脑卒中的严重性及高发病率
2.我国脑卒中治疗现状及挑战
3.脑卒中单元建设模式的目的和价值
二、脑卒中单元建设模式的具体内容
1.整合性脑卒中治疗团队
2.急性脑卒中的快速识别和救治
3.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
4.患者和家庭的教育和支持
三、脑卒中单元建设模式的实践和效果
1.实例医院介绍
2.模式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3.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分享
四、推广脑卒中单元建设模式的意义和建议
1.对我国脑卒中治疗的影响和推动
2.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的需求
3.未来发展方向和持续改进的建议
正文:
脑卒中单元建设模式是一种整合性、全方位的脑卒中治疗模式,旨在提高
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70学术研讨基层医院建立初级脑卒中中心模式的临床研究秦保平(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重庆409100)【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建立初级脑卒中中心模式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间8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以及自身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脑卒中单元医疗模式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
对照组则运用传统治疗方法。
结果: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各项评价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此数据呈现出的差异(P〈O.01或P<0.05)o纟吉论:在基层医院中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建立初级脑卒中中心模式的治疗效果比传统方法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效果要好,值得实行和采纳。
【关键词】脑卒中;神经系统;医疗与康复临床上缺血性的脑卒中多以出血性的脑卒中,且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前有些常见预兆:头晕,肢体麻木、讲话不清楚、身体乏力、恶心呕吐等等"通常出血性的脑卒中死亡率较髙”所以应当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那么基层医院将如何提高脑卒中的医疗水平建设有效的脑卒中中心模式呢?本院就以此为核心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间8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以及自身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每组均为44例,两组患在基本资料的数据显示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但此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o1.2方法实验组患者按照医院自行研究设计的脑卒中单元医疗模式进行治疗。
给脑出血的病人使用6.0g的氨基酸加250m康化钠为0.9%的注射液,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一天两次;1.0g胞磷胆碱加加250ml氯化钠为0.9%的注射液,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一天一次;1个疗程为7天,在停药的第4天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患者注射0.9%氯化钠250ml加1.0g的胞磷胆碱,每天一次,连续用药七天,为脑梗塞的患者提供含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并加20ml的丹参注射液,一天一次,静脉滴注。
基层医院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对脑卒中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的脑卒中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129例,随机分为a组69例,b组60例,a组为卒中单元治疗组,b组为普通病房治疗组,卒中单元治疗组除按脑卒中传统治疗外,严格按照脑血管病急性期诊疗流程进行诊治,于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 bi)做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
结果:卒中单元治疗3个月后bi评分优于对照组。
结论:基层医院建立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是有效的。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单元;基层医院【中图分类号】r 5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309- 01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主要的致残原因。
循环医学的研究结果证实,卒中单元是最有效的治疗脑卒中的方法。
卒中单元是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1]。
我院于2007年建立了卒中单元,依据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bng)的临床指南[2]修定了我院《脑血管病治疗规范》,由神经内科医师集中收治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配备经过培训的专门护理、康复护士进行护理,配合康复医师指导患者康复训练。
住院治疗期间,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卒中的防治知识,并注意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随访工作。
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来源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内科的脑卒中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共129例。
入选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3],并经头颅ct证实。
(2)首次发病,年龄<80岁。
(3)发病后住院时间≥2周。
排除标准:(1)伴发严重内脏及其他疾病,包括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
(2)由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等引起的卒中患者。
(3)凝血功能异常及血液病。
(4)接受溶栓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