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水份测试方案复习过程

皮肤水份测试方案复习过程

皮肤水份测试方案复习过程
皮肤水份测试方案复习过程

皮肤水分测试方案

1、德国CK公司皮肤水份测试探头CM825简介

1.1皮肤水份测试的重要性

皮肤水份含量是由内部和外部两种因素决定的,皮肤角质层保持水份能力变化较大,水份含量可以从10%至60%变化,最主要的还是皮肤出汗的呼吸过程及皮肤中水混合物的组成。外部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湿度、药品和化妆品等,都能决定和改变皮肤中的水份含量。皮肤水份含量会影响皮肤表面的水和油脂混合膜的形成,而这层保护膜对防止皮肤的衰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定量化的测试皮肤水份含量及相对一定护理阶段后的变化量是很有用的。

1.2皮肤水份测试原理

水份的测试原理是基于水(81)和其它物质的介电常数(<7)变化相当大,按照含水量的不同,适当形状的测量用电容器会随着皮肤的电容量的变化而变化,而皮肤的电容量又是在测量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测量出皮肤的水份含量。

1.3皮肤水份的测量

该仪器的水份测量分为两种方式:

1)接触式单点测量 2)接触式连续测量

1.4.皮肤水份测试仪的优点

1.4.1可准确定量化地测量皮肤的水份值。

1.4.2该仪器配有WINDOWS下的专用软件,可与计算机相连,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测试图和测试结果,可将被测人群的数据资料存入计算机中便于进行统计分析。

1.4.3测试方法简单、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1.5主要技术参数

(1)测试原理:电容原理(2)测量面积:49mm2

(3)测试压力: 1.1-1.5N (4)精度:±3%

(5)数值范围: 0-130 (6)重量:41g

1.6软件的使用

该探头可应用在MPA580主机或MPA5/9主机上,使用时只需安装CK公司光盘内的“Multi Probes Adapter MPA5/9”软件。

2.测定原理

水分测试采用的是世界公认的CORNEOMETER-电容法,水份的测试原理是基于水(81)和其它物质的介电常数(<7)变化相当大,按照含水量的不同,适当形状的测量用电容器会随着皮肤的电容量的变化而变化,而皮肤的电容量又是在测量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测量出皮肤的水份含量。其结果通过设定的湿度测量值(Moisture Measurement Value,MMV)来表示。MMV为0~150的数值。电容量的测量方法比其他方法更优越,由于被测试皮肤和测试探头没有不自然的接触,几乎没有电流通过被测试皮肤,因此测试结果实际上不受极化效应和离子导电率的影响。仪器探头和皮肤中水分建立平衡过程中没有惯性,可以实现快速测量,这样同时也消除了活性皮肤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测定条件

皮肤水合率MMV的测量过程受环境温度、湿度影响较大。一般选择20℃和50%相对湿度环境下测量,效果最佳。

4.实验方法

测试时只需将水分测试探头垂直地压在被测皮肤表面,探头顶部被压回一段距离,探头内部有一弹簧使探头顶部保持0.16N的压力压在皮肤表面,一秒钟内主机上就显示出结果,并给出提示声音。

在该测试模式下的经验数据如下表:以下数据是在正常室温条件下(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40%~60%)所得到的数据,仅供参考。

将各组实验物与受试部位随机编号,决定试验物和受试部位的对照顺序。试验前,受试者需要统一用清水清洗双手前臂内侧。洗净后在受试者双手前臂内侧做好测量标记。本实验中左右手前臂各标记两个试验区域。每个区域涂抹一种受试物,区域间隔1cm。每处试验区域为5×5cm2,试验样品量为0.2g。受试者在恒定环境中静坐30分钟后,使用Corneometer进行受试部位空白值的测量,每个区域依照一定顺序固定测量5个点,得出其平均值。然后由专人负责涂抹样品,并开始计时。按实验的设计分别于各时间测量MMV值的变化。将每次检测的平均值减去空白值即为该时段MMV值的变化,在除去空白值即得出MMV值的增长率。

皮肤水分含量增长率计算公式如下:

皮肤水分含量增长率%=(MMVt-MMV0)/MMV0×100%

式中:MMV0——涂抹前皮肤MMV

MMVt——涂抹后t时段皮肤MMV

5.应用实例

1.1保湿成分添加至化妆品中

测试方案模板

百度XXX产品v1.0.0测试方案

目录 百度XXX产品V1.0.0测试方案 (1) 1项目简介部分 (2) 1.1文档编写目的 (2) 1.2测试项目背景描述 (2) 1.3测试工作内容和范围 (2) 2测试文档[可裁减] (2) 2.1测试所需参考文档 (2) 2.2测试需提交文档 (3) 3测试安排和计划 (4) 3.1项目整体计划 (4) 3.2测试资源安排 (6) 3.2.1人力资源分工 (6) 3.2.2测试环境安排和使用 (7) 3.2.3所需的合作方配合 (7) 3.2.4测试所需工具 (8) 4风险预估和应对[可裁减] (8) 5准入测试方案[可裁减] (9) 6功能测试方案 (10) 6.1C ASE开发和管理的规范 (10) 6.2测试需求分析和策略制定 (10) 6.2.1分功能测试需求分析 (10) 6.2.2测试工具需求 (11) 7性能测试方案[可裁减] (11) 7.1性能测试工具需求 (11) 7.2场景名XXX1 (12) 7.2.1场景概述 (12) 7.2.2执行策略设计 (12) 7.2.3测试数据需求 (12) 7.2.4性能测试结果分析方法和预期 (13) 7.3压力测试场景设计 (13) 7.3.1场景名XXX (13)

1项目简介部分 1.1 文档编写目的 <项目名称>的这一“测试方案”文档有助于实现以下目标: [确定现有项目的信息和应测试的软件构件。 列出推荐的测试需求(高级需求)。 推荐可采用的测试策略,并对这些策略加以说明。 确定所需的资源,并对测试的工作量进行估计。 预估项目的风险和成本,对制定应对措施。 列出测试项目的可交付元素] 1.2 测试项目背景描述 [对测试对象(应用程序、模块、子模块、系统等)及其开发设计目标进行简要说明。需要包括的信息有:主要的功能和性能、测试对象的构架以及项目的简史、测试对象的设计开发初衷和目标。] 1.3 测试工作内容和范围 [简要描述测试所需的阶段(例如,评审、测试设计、单元测试、冒烟测试、手工测试、回归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交叉自由测试等)。 简要地列出测试对象中将接受测试或将不接受测试的那些性能和功能。 如果在编写此文档的过程中做出的某些假设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则列出所有这些假设。 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风险或意外事件。 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约束。] 2测试文档[可裁减] 2.1 测试所需参考文档 下表列出了制定和实施该测试方案时所需要使用的相关文档,并标明了各文档的可用性:

软硬件测试方案

1.1.1软硬件测试方案 1.1.1.1测试目的和要求 1.1.1.1.1测试目的 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和编码各阶段产品的最终检查,是为了保证软件的正确性、完全性和一致性,从而检测软件错误、修正软件错误的过程。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增大、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寻找软件中的错误为目的的测试工作就显得更加困难,因此要求测试计划和测试管理更加完备。本次测试安排在项目进行编码过程中和编码完成后进行,测试的内容包括系统界面风格、主要功能、容错能力、模块间的关联等等,依据正规步骤完成单元测试、边缘测试、整体测试。通过测试,及时发现存在于程序中的错误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程序进行修改,从而确保提交给用户的程序是经过检验并能顺利运行的。 1.1.1.1.2测试的总体要求 软件测试可运用多种不同的测试策略来实现,最常用的方式是自底向上分阶段进行,对不同开发阶段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从测试开始,然后进行功能测试,最终进行系统测试。 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保证系统风格与界面统一。 保证各系统联接正确,数据传送正常。

抽检程序的内部编写情况无误。 测试用例应由测试输入数据和对应的预期输出结果两部分组 成。 程序员应避免负责测试自己编写的程序。 测试用例,应当包括合理和不合理的输入条件。 应当检查程序是否有不希望的副作用。 程序流程和接口内容绝不可忽视。 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体现象。 严格执行测试计划。 对每个测试结果严格检查。 妥善保存文档。 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同等重要。 1.1.1.1.3测试人员及组织分工 参加测试人员包括技术支持组部分人员、开发小组全体成员、质保组测试成员和用户人员。组织分工如下: 单元测试:由实施组成员在编码过程中,各自以及交叉进行单元测试。 集成测试:由质保组两名测试成员、实施组两名成员进行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由技术组项目技术负责人、系统设计师、用户人员进行系统测试。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方案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方案 一、概述 传统的考试方式组织一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人工出卷、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统计和试卷分析五个步骤。随着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而且容易出错。因此开发一套在线考试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线考试突破了时空限制。在线考试系统突破了传统考试模式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组织大规模异地实时考试,可以满足任何授权的考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在任意时间和可用地点参加考试,大大提高了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的灵活性。 2、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线考试系统减轻了考试主管部门人员尤其是教师在命题、组卷、阅卷等方面繁重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节省财政开支。在线考试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节省了纸张、印刷等考核费用。 4、在线考试更能体现考核的客观公正性。在线考试采用试题库方式提供试卷来源,考前无任何成套试卷,考试时各考生随机抽卷,试卷不完全相同,避免了互相参看导致的不公平成绩。自动阅卷功能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考生在交卷同时看到自己的成绩,降低了错误出现的概率和教师主观因素的干扰,更能体现考核的客观公正性。 二、“在线考试系统”环境要求 软件环境:开发语言采用JAVA,数据库服务器方面则有MySQL,其灵活性、安全性和易用性为数据库编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系统设计方案 3.1系统设计方案描述 该考试系统是基于WEB技术系统开发的一种,采用B/S的三层结构模式,使用jsp动态网页技术开发。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机出题。管理员可以管理角色,并对系统模块、用户等进行处理;教师在题库添加试题,对用户的成绩进行管理。用户则通过选择不同类别的试卷,系统随机生成试卷并开始考试,查询成绩。 在系统设计和开发上,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分析和设计了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给出了主要功能的算法设计,包括题库组织、试卷生成、身份认证、考生答案存储、自动阅卷等。 3.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提供一个基于B/S模式用户接口,能实现在线的用户认证、自动组卷、随机出题、时间限制、自动评卷、以及相关的考试题目的管理和考试的安排设置等功能 3.3系统设计

性能测试测试方案设计

性能测试详细测试方案 前言 平台XX项目系统已经成功发布,依据项目的规划,未来势必会出现业务系统息大量增长的态势。 随着业务系统在生产状态下日趋稳定、成熟,系统的性能问题也逐步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每天大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行业公司业务增加时,系统能否经受住“考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性能测试来给出答案。 1第一章XXX系统性能测试概述 1.1被测系统定义 XXX系统作为本次测试的被测系统(注:以下所有针对被测系统地描述均为针对XXX系统进行的),XXX系统是由平台开发的一款物流应用软件,后台应用了Oracle11g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主要功能有:XXX等。在该系统中都存在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操作以及日报、周报、年报的统计,在本次测试中,将针对这些多用户操作,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功能进行如预期性能、用户并发、大数据量、疲劳强度和负载等方面的性能测试,检查并评估在模拟环境中,系统对负载的承受能力,在不同的用户连接情况下,系统的吞吐能力和响应能力,以及在预计的数据容量中,系统能够容忍的最大用户数。 1.1.1功能简介 主要功能上面已提到,由于本文档主要专注于性能在这里功能不再作为重点讲述。1.1.2性能测试指标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系统进行的全面性能测试,主要需要获得如下的测试指标。

1、应用系统的负载能力:即系统所能容忍的最大用户数量,也就是在正常的响应时间中,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多的客户端的数量。 2、应用系统的吞吐量:即在一次事务中网络完成的数据量的总和,吞吐量指标反映的是服务器承受的压力。事务是用户某一步或几步操作的集合。 3、应用系统的吞吐率:即应用系统在单位时间完成的数据量,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应用系统针对不同的负载压力,所能完成的数据量。 4、TPS:每秒钟系统能够处理事务或交易的数量,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5、点击率:每秒钟用户向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 5、系统的响应能力:即在各种负载压力情况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也就是从客户端请求发起,到服务器端应答返回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网络传输时间和服务器处理时间。 6、应用系统的可靠性:即在连续工作时间状态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即在连续工作时间段没有出错信息。 1.2系统结构及流程 XXX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系结构跟本次性能测试所采用的体系结构是一样的,交易流程也完全一致的。不过,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本次性能测试的硬件平台跟实际生产环境略有不同。 1.2.1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本系统的总体结构,包括:硬件组织体系结构、网络组织体系结构、软件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组织体系结构。 1.2.2功能模块 本次性能测试中各类操作都是由若干功能模块组成的,每个功能都根据其执行特点分成了若干操作步骤,每个步骤就是一个功能点(即功能模块),本次性能测试主要涉及的功能模块以及所属操作如下表

软件测试方案设计V1.0

软件测试方案

1 概述 . 1.1 软件测试流程实施方案 . ................. 4 1.2 软件测试流程图 . ..................... 4 1. 2.1 ......................................................................... 测试工作总体流程图 . 4 1.2.2 ......................................................................... 计划、用例阶段流程图 . 5 1.2.3 ............................................................................ 单元/集成测试阶段流程图 . 6 1.2.4 ......................................................................... 系统测试阶段流程图 . 7 1.2.5 .................................................................... 验收测试流程图 . 8 2 测试资源和环境 . (8) 2.1 硬件配置 . ........................ 8 2.2 软件配置 . ........................ 9 2.3 测试数据 . (9) 3 测试策略 . 3.1.1 功能测试 ......................... 9 3.1.2 用户界面( UI )测试 .................. 9 3.1.3 性能测试 ......................... 10 3.1.4 安全性测试 ....................... 10 3.1.5 兼容性测试 ....................... 11 3.1.6 回归测试 ......................... 11 3.2 测试实施阶段 . (11) 4 测试通过标准 5 测试用例模板 . (12) 测试用例是根据软件需求得出的功能描述,用尽可能少的测试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功 能,避免冗余。 (12) 6 测试 bug 提交与管理 (12) 测试如果有错误就需要提交 bug , bug 更需要通过管理维护来观察测试进度,直至 bug 跟踪完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使用 QC 软件来提交与管理 bug 。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12

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模板 1概述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本测试方案的目的是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提供关于**系统整体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指导。] 1.2读者对象 [本测试方案可能的合法读者对象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测试组、系统维护工程师] 1.3项目背景 [可以如下那样简单说明,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方案编写者也可以进行详细说明 项目名称:*** 简称:*** 项目代号:*** 委托单位:*** 开发单位:*** 主管部分:***] 1.4测试目标 [说明进行项目测试的目标或所要达到的目的] 1.5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测试方案时参考的资料和文献] 2测试配置要求 2.1网络环境 [在此说明应用系统的网络环境,如果应用系统是网络版的,必须具有本节内容。] 2.1.1网络硬件 [此处给出网络硬件的拓扑图、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1.2网络软件 [此处给出网络软件的名称、协议、通讯和连接方式等信息。] 2.2服务器环境 2.2.1服务器硬件 [此处给出服务器硬件的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2.2服务器软件 [此处给出服务器软件名称、协议和版本等信息。] 2.3工作站环境 2.3.1工作站硬件 [此处给出工作站硬件的拓扑图、名称、规格、数量、配置等信息。] 2.3.2工作站软件 [此处给出工作站软件的名称、协议和版本等信息。] 2.4测试手段

[在此参照《测试计划》说明测试方法和工具,注明执行测试时,必须同时填写《测试记录表》] 2.5测试数据 [在此简要说明测试数据的形成,如以客户单位具体的业务规则和《***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参考《***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和《数据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运行限制,设计测试用例,作为整个**系统的测试数据。] 2.6测试策略 [在此说明测试策略,可以如下这样说明: 测试过程按三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组装、系统测试,根据不同阶段测试的侧重点不同,分别介绍测试策略: A)单元测试 首先按照系统、子系统和模块进行划分,但最终的单元必须是功能模块,或面向对象过程中的若干个类。单元测试是对功能模块进行正确检验的测试工作,也是后续测试的基础。目的是在于发现各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差错,因此需要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着重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1)模块接口:对所测模块的数据流进行测试。 2)局部数据结构:检查不正确或不一致的数据类型说明、使用尚未附值或尚未初始化的变量、错误的初始值或缺省值。 3)路径:虽然不可能做到穷举测试,但要设计测试用例查找由于不正确的计算(包括算法错、表达式符号表示不正确、

软件测试方案设计

软件测试方案设计 编写20xx 年xx 月xx 日审核年月日批准年月日

版本控制 注:(A-添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 概述 (4) 1.1 编写目的 (4) 1.2 读者对象 (4) 1.3 项目背景 (4) 1.4 测试目标 (4) 1.5 参考资料 (4) 2 测试配置要 (4) 2.1 测试手段 (4) 2.2 测试数据 (5) 2.3 测试策略 (5) 2.4. 测试通过准则 (6) 3 软件结构介绍 (6) 3.1 概述 (6) 3.2 整体功能模块介绍 (6) 3.3 整体功能模块关系图 (6) 3.4 系统外部接口功能模块关系图 (7) 3.5 系统内部接口功能模块关系图 (7) 4 系统测试用例 (7) 4.1 XX系统 (7) 4.1.1 用户界面 (7) 4.1.2 功能测试 (8) 7 附录 (8) 7.1 附录1 审批记录表 (8) 角色 (8) 签名 (8) 日期 (8) 备注 (8)

说明:蓝色说明文字,文档编写完成后,请删除。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编写本测试方案的目的是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提供关于**系统整体系统功能和性能的测试指导。 1.2 读者对象 本测试方案可能的合法读者对象为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测试组、系统维护工程师 1.3 项目背景 简单说明,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方案编写者也可以进行详细说明 1.4 测试目标 说明进行项目测试的目标或所要达到的目的 1.5 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测试方案时参考的资料和文献 2 测试配置要 2.1 测试手段 在此参照《测试计划》说明测试方法和工具,注明执行测试时,必须同时填写《测试记录表》

测试方案

XXXXXX XXXXXXXXXXXXXX 项目名称 测试方案 XXX公司 二〇XX年X月

文档修改记录

目录 第一章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对象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测试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环境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环境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人员准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任务和进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项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联调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设备外观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设备加电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硬件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服务器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存储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PC性能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备份软件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测试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版)xx项目_集成测试方案和计划

项目编号: XX项目 集成测试方案和计划 V1.0 XX项目组 XX年X月

修订文档历史记录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定义 (1) 1.3参考资料 (1) 2测试目标 (1) 3测试范围 (1) 4职责分工 (2) 5测试标准 (2) 5.1启动准则 (2) 5.2结束准则 (3) 5.3暂停和再启动准则 (3) 6测试策略 (3) 6.1集成策略 (3) 6.2缺陷管理 (4) 6.3信息安全策略 (4) 7测试方法 (5) 8测试环境 (5) 8.1软/硬件环境 (5) 8.2环境差异说明 (5) 8.3测试数据准备 (5) 9测试工作安排 (6) 10测试内容及测试案例 (6) 10.1功能测试 (6) 10.2性能测试 (7) 10.3压力测试 (7) 10.4安全测试 (7) 10.5故障和异常测试 (7) 10.6测试用例 (7)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xxx”项目的集成测试方案和计划。文档中对本测试的人员安排、进度安排、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及前期准备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旨在对该系统的集成测试有一个总体指导。 文档使用者是本文主要的读者对象,包括项目负责人,集成测试负责人,集成测试设计师、测试人员及本次测试其它相关人员。 1.2 定义 集成测试:集成为一个系统或子系统的组件组的测试。 1.3 参考资料 《xx项目_业务需求说明书.doc》 《xx项目_需求分析说明书.doc》 2测试目标 系统内部各单元模块及子系统之间能够正常的协调运作,系统能够正常满足全部的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 3测试范围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手和皮肤消毒剂:除按第一类、第二类或第三类消毒剂的要求进行毒理学试验外,还必须进行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如果偶尔使用或间隔数日使用的消毒剂,采用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如果每日使用或连续数日使用的消毒剂,采用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接触皮肤伤口的消毒剂,还必须增做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接触创面的消毒剂,应增做眼刺激试验。使用过程中,必需接触皮肤的其它消毒剂,也应增做完整皮肤刺激试验。根据消毒剂的成分,估计可能有致敏作用者,还需增做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一、检测项目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二、检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皮肤刺激试验,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三、检测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公司送检的样品(对新西兰兔多次完整皮肤刺激强度为是否具有刺激性。 (本页以下无正文) 四、检测方法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1)试验前动物皮肤准备同2.3.3.3.1 (1)。 (2)次日将受试物[浓度同2.3.3.3.1 (2)]0.5ml(g)涂在一侧皮肤上,另一侧涂溶剂作为对照,在涂抹后4h,用水或无刺激的适宜溶剂清洗,除去残留物。每天涂抹一次,连续涂抹14d。在每次涂抹后24h观察结果,按表2-11评分。为了便于受试物的涂抹和结果观察,必要时应剪毛。对照区的处理方法同试验区。 2.3.3.4 评价规定 2.3.3.4.1一次皮肤刺激试验 在各个观察时间点,按照表2-11对动物的皮肤红斑与水肿形成情况进行评分,并分别按时间点将3只动物的评分相加,除以动物数,获得不同时间点的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均值(刺激指数)。取其中最高皮肤刺激指数,按表2-12 评定该受试物对动物皮肤刺激强度的级别。 2.3.3.4.2多次皮肤刺激试验 按下列公式计算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刺激指数),并以表2-12判定皮肤刺激强度。 ∑(每只动物14d的红斑和水肿总积分) 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 受试动物数×14 表2-11 皮肤刺激反应的评分标准 皮肤刺激反应皮肤刺激反应评分 红斑形成: 无0 勉强可见 1 明显 2 严重 3 紫红色红斑,并有焦痂 4 水肿形成: 无0

移动APP测试解决方案及流程.docx

移动APP测试方案及流程 针对app的测试过程和重点关注内容,做以下梳理和总结。 1、首先是测试资源确认及准备 (1)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图、接口说明文档以及设计说明文档等应齐全; (2)测试设备及工具的准备:IOS和andriod不同版本的真机,以及相关测试工具的准备。 2、测试用例的设计与评审 (1)根据产品需求文档、产品原型图等文档,设计客户端的一般功能测试用例; (2)测试用例评审、修改与完善,评审通过后着手进入正式测试阶段。 3、UI测试 (1)确保手头的原型图与效果图为当前最新版本,符合产品经理及用户要求; (2)测试过程中一切以效果图为准,若有用户体验方面的建议,可以先以邮件的形式与产品经理确认,确认通过后,可以正式向开发提出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 (3)由于测试环境中的数据为模拟数据,测试时必须预先考虑到正式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数据类型。 4、功能测试 (1)功能测试时主要依据编写的功能测试用例进行软件功能的遍历; (2)涉及的测试主要包括基本功能测试,安装、卸载、运行测试,异常处理(包括网络突然断开或者网速过慢、机器内存不足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测试。 5、中断测试 (1)软件运行过程中接电话、收短信、锁屏、闹铃、充电,收到通知提醒后再使用软件,软件应仍可正常运行使用; (2)软件运行时,由前台切换到后台,再切回前台后,应仍可正常运行使用。 6、兼容性及适配测试 (1)硬件的适配:不同手机厂商、硬件性能,不同屏幕大小的适配; (2)OS版本的兼容:IOS6-9;Andriod3以上等,如果用了一些新的API在老的系统上不支持会导致crash; (3)不同分辨率屏幕的适配:移动设备的分辨率多种多样,如果app没有做比较合适的处理就可能会显示不好,甚至影响功能的操作。

2资产管理系统测试方案设计

资产管理系统测试方案

目录 1概述 (3) 1.1编写目的 (3) 1.2测试范围 (3) 1.3项目背景 (3) 2测试任务 (3) 2.1测试目的 (3) 2.2测试参考文档 (4) 2.3测试提交文档 (4) 3测试资源 (4) 3.1硬件配置 (4) 3.2软件配置 (5) 3.3人力资源分配 (5) 4功能测试计划 (6) 4.1 Web端整体功能模块划分 (6) 4.2移动端整体功能模块划分 (8) 5测试整体进度安排 (8) 6相关风险 (10) 6.1测试风险总结 (10) 6.2功能测试风险问题总结 (10) 6.3性能测试风险问题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测试方案是为软件项目管理者,软件工程师,系统维护工程师,测试工程师提供的关于资产管理系统整体功能和非功能的测试指导 1.2测试范围 1.3项目背景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符合一般企业实际管理需求的资产管理系统,对企业的资产信息进行精确的维护,有效服务,从而减轻资产管理部门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解放管理员的“双手大脑”,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测试任务 2.1测试目的 1.确保产品能满足需求说明书中所有模块要求 2.确保产品的功能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3.以最少的时间和人力,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2.2测试参考文档 1.资产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 2.资产管理系统测试方案模板 3.资产管理系统测试用例模板 4.资产管理系统bug缺陷报告清单模板 5.资产管理系统测试总结报告模板 2.3测试提交文档 本次一共提交4个文档 1.资产管理系统测试方案 2.资产管理系统测试用例 3.资产管理系统bug缺陷报告清单 4.资产管理系统测试总结报告 本次一共提交2个截图 1.资产管理系统文档提交信息截图 2.资产管理系统bug提交信息截图 3测试资源 3.1硬件配置

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常用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 有些药品如抗生素中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链霉素、庆大霉素,维生素、有机碘造影剂、局麻药、免疫调节剂、生物药品(酶、抗毒素、类毒素、血清、菌苗、疫苗)等药品在给药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为安全起见,需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皮试后观察15~20分钟,以确定阳性或阴性反应。 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破伤风抗毒素等易致过敏反应的药品,注意提示患者在用药前(或治疗结束后再次应用时)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在明确药品敏感试验结果为阴性后,再调配药品;对尚未进行皮试者、结果阳性或结果未明确者拒绝调配药品,同时注意提示有家族过敏史或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在应用时提高警惕性,于注射后休息和观察30分钟,或采用脱敏方法给药。 鉴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引起过敏性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同时与青霉素类抗生素存在有交叉过敏性,概率在3%~15%,但目前头孢菌素应用前是否做皮肤试验的临床意义尚有极大争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等相关著作尚无定论。国外文献证实:若患者以前发生过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者,应禁用头孢菌素,若过敏反应轻微,必要时可在严密监护下,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但近年来有多例报道,头孢菌素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为慎重起见和对患者的安全用药负责,建议在应用前做皮肤试验,并提示应用所注射的药品品种进行皮试。另外,具体到药物是否需要做药物皮肤敏感试验,请参照药品说明书和官方的药物治疗指南。鉴于各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标准不同而对皮肤试验要求不一,在用药前宜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中必须做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情况,见附表1。 此外,在部分权威性较高的二次文献中,对部分常用药品也记载应做皮肤敏感试验,在此也列附表2提示。 附表1 常用药物皮肤敏感试验的药液浓度和给药方法与剂量 苯唑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羧苄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磺苄西林钠注射剂和青霉素片剂等皮试药液浓度和给药剂量同青霉素 附表2 部分提示应做皮肤敏感试验药物的药液浓度和给药方法与剂量

网络的测试方案设计

青岛武船网络测试方案

目录 第1 章测试原则 (4) 第2 章网络测试 (6) 2.1网络设备测试 (6) 2.1.1 核心交换机 (6) 2.1.2 汇聚交换机 (8) 2.1.3 S5120接入交换机 (11) 2.1.4 S3100接入交换机 (18) 2.2网络连通性测试 (28) 2.2.1 服务器区vlan(301-308) (29) 2.2.2 网管区vlan(2、308) (29) 2.2.3 接入层vlan(150-155) (30) 2.3线路与设备冗余测试 (30) 2.3.1 服务器区vlan(301-305、307) (30) 2.3.2 网管区vlan(2) (31)

2.3.3 接入层vlan(150-155) (31) 第3 章压力测试 (32)

第 1 章测试原则 一种好的测量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监视网络性能、找出网络瓶颈,将性能测量引起的流量降为最低,而且在故障发生时能迅速分离出故障点。理想情况下,一种测量方法应满足以下原则: 不需要额外的结构。尽可能的利用已有的网络拓扑,避免单纯为了测量而重新构造一套新的基础设施。 避免重复测量。尽可能充分的利用测量的结果,避免由于测量而引起网络资源过多的消耗。由测量引起的流量不应对网络原有的服务造成冲击,引起网络性能的下降,否则将与网络管理及性能测量的初衷相违背。 简便。在能满足上述各原则的前提下,测量方法还应尽可能的简便。尽量使用已有的测量工具,使用得到广泛支持的和充分实现的协议。例如:ICMP协议在几乎各种主机和路由器上都得到支持,因此使用ping工具来测量往返延时和丢包率就是十分简便的方法。尽管ping的方法所测得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性能和其他TCP、UDP或其他IP协议有一定的出入(一般,路由器给ICMP 协议的优先性较低),但考虑ping工具及ICMP协议实现的普遍性,利用ping 工具测量全网的性能,尤其在测量端到端性能的时候,是最普遍的做法。

防雷检测技术设计方案

一、施工组织设计 一、检测目的 雷电放电电压高、时间短,整个过程伴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应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二、检测依据: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 《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三、$ 四、检测内容:

三、检测方法: 1、接闪器 【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 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检查接闪带是否平整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应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首次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当底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 2、引下线检测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 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1/3以上。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整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弯曲部分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首次检测时,用卷尺测量每组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器连接性能,其过期电阻不应大于Ω。 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和电子线路。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离符合规定。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资料讲解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十五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基本上就能够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皮肤点剌试验现为欧洲国家及美国公认最方便、经济、安全、有效的过敏原诊断方法,其优点为安全性及灵敏度均高,患者无痛楚,就如被蚊叮一样,而且可以立刻知道检验结果。 原理是点刺液含有的变应原,与病人皮肤中致敏肥大细胞的变应原特异性Ig E发生反应.形成变应原-抗体反应,导致肥大细胞Fcε受体交联,诱导预成介质组胺等活性物质释放,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水肿、风团),阳性者表示对该抗原过敏,可确认为IgE介导过敏反应病,属于速发型过敏反应。该方法采用组胺作阳性对照,以计算相对的反应强度,是一种有效测定过敏性皮肤病的特应性(对一种或多种变应原敏感)的方法。 实施方法及步骤 点刺工具采用一次性点刺针。 试剂变应原点刺液包括:(1)组胺(阳性对照液);(2)生理盐水(阴性对照液);(3)屋尘螨;(4)粉尘螨;(5)蟑螂;(6)花生;(7) 羊肉;(8)牛肉; (9)小虾;(9)蟹肉;(10)红辣椒;(11)鸡蛋;(12)牛奶。等 操作步骤 (1)选择前臂掌侧皮肤进行点刺。(2)用记号笔在前臂中部标记所用点刺液名称,两种点刺液间的距离不小于3cm,以防止反应红晕融

合;消毒皮肤。(3)自下而上滴各种点刺液1小滴(比针尖大即可)。(4)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在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以不出血为度,仅用食指顶住针尾,向下轻压刺破皮肤。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防出血而影响皮肤反应的结果。),1秒后提起弃去,2-3分钟后将全部液滴擦去(檫液时宜向旁边檫,切勿向其它点刺点方向檫,以免过敏原点刺液混合,造成假阳性结果),15-2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5)为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必需同时在变应原液滴上方3cm处作一个阴性对照(N)和变应原下方3cm处作一个阳性对照(H)。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一般用组胺,如同时做多种变应原测试,阴性和阳性对照可以共用,不必一一对照。(组胺反应高峰在8-10分钟,往后消退较快。此时宣先作记录)。 (6)结果评定标准(以组胺为标准)组胺引起的皮丘不论大小定为+++,比组胺大的皮丘为++++,与组胺一样大的皮丘为+++,比组胺小的皮丘为++,甚至+,阴性为?。(7)SPT反应表现为风团和红晕,如用计量法测定,可用直尺分别量风团和红晕的最长径及与其垂直的横径,两者相加后平均,称谓平均直径[D=(a+b)/2] 。原则上以风团反应为准,红晕反应仅作参考。(8)为记录反应形态,可用圆珠笔依风团和红晕的外缘绘两个圈,内圈绘风团用实线,外圈绘红晕用虚线。然后用透明胶带贴平在风团和红晕上,使圈色粘到胶带上,揭下后转贴到计算纸上作为记录。此不仅方便计算平均直径,还可以反应面积。 注意事项 1)明显损害全身症状的疾病、试验部位一皮肤病的病人不宜进行。 2)孕期点刺试验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故应尽量避免。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

XX项目 软件测试方案 编号:XX XX公司 2017年XX月

目录 1 文档说明 (1) 1.1 文档信息 (1) 1.2 文档控制 (1) 1.2.1 变更记录 (1) 1.2.2 审阅记录 (1) 2 引言 (2) 2.1 编写目的 (2) 2.2 读者对象 (2) 2.3 项目背景 (2) 2.4 测试目标 (2) 2.5 测试参考文档和测试提交文档 (2) 2.5.1 测试参考文档 (2) 2.5.2 测试提交文档 (3) 2.6 术语和缩略语 (3) 3 测试要求 (5) 3.1 测试配置要求 (5) 3.1.1 硬件环境 (5) 3.1.2 软件环境 (5) 3.2 测试手段 (6) 3.2.1 测试方法 (6) 3.3 测试数据 (6) 3.4 测试策略 (6) 3.4.1 单元测试 (6) 3.4.2 集成测试 (7) 3.4.3 系统测试 (7) 3.4.4 验收测试 (11) 3.5 测试资源 (11) 3.6 测试阶段及范围 (11) 3.7 通过测试的标准 (11) 4 软件结构介绍 (12) 4.1 概述 (12) 5 用例表格 (14) 6 关注点 (14) 6.1 文本输入框 (14) 6.2 下拉列表 (15) 6.3 增加数据 (15) 6.4 修改数据 (15) 6.5 删除数据 (15) 6.6 查询数据 (16) 6.7 数据导入导出 (16) 6.8 数据接入与处理 (16)

6.9 其他 (16) 7 附录 (16) 7.1 附录1审批记录表 (16)

1文档说明 1.1文档信息 文档基本信息参看表1-1文档信息表。 1.2文档控制 1.2.1变更记录 文档变更记录在表1-2文档变更记录表中详细记录。 1.2.2审阅记录 表1-3审阅记录表中详细记录了审阅记录。

皮肤光过敏反应试验

皮肤光变态反应试验 Skin Photoallergy Test 1.范围 本方法规定动物皮肤光变态反应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与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和产品的皮肤光变态反应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14924.3-2010 实验动物配合饲料营养成分 ●GB 14925-2010/XG1-2011《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光感作性。化粧品の安全性評価に関する指針2015(日本化粧品工業連合会編,2015 年11月27日出版,薬事日報社) 3.试验目的 本试验用于评估与预测人体重复接触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并在日光照射下引起皮肤光变态反应的可能性。 4.定义 4.1 光敏性(Photosensitivity) 广义的光敏性包括光毒性(Phototoxicity,又称为光刺激性,photoirritation)与光变态(Photoallergy)。 4.2皮肤光变态反应(皮肤光过敏反应,Skin Photoallergy) 皮肤接触受试物并经过紫外线照射,通过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诱导机体产生光致敏状态,经过一定间歇期后,皮肤再次接触同一受试物并在紫外线照射下,引起特定的皮肤反应,其反应形式包括:红斑,水肿等。 5.原理 皮肤光变态反应是一种细胞介导的由光激活的皮肤免疫性反应,是IV型过敏反应的特殊类型,系光感物质经皮吸收或通过循环到达皮肤后与吸收的光线在表皮细胞层发生的不良反应。目前较为公认的原理为:光感物质吸收光能后成激活状态,并以半抗原形式与皮肤中的蛋白结合成受试物一蛋白结合物,经表皮的郎罕氏细胞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引起淋巴细胞致敏等免疫反应。致敏的淋巴细胞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释放出淋巴因子,导致一系列有害反应。 6.试验的基本原则 6.1 光化学品安全性评价的一般原则 化妆品原料在紫外可见(UV/VIS)光谱(290-700 nm)有吸收,具有光稳定性,

19测试方案(模板)

XXXX 项目名称测试方案 XXX公司二〇XX年X月

文档修改记录

目录 第一章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项目背景 (4) 1.3测试对象及范围 (4) 1.4适用范围 (5) 1.5参考资料 (5) 第二章测试概述 (6) 2.1测试环境准备 (6) 2.1.1测试环境准备 (6) 2.1.2测试人员准备 (7) 2.1.3测试任务和进度 (7) 2.2测试原则 (8) 2.3测试目的 (8) 2.4测试方案 (8) 2.4.1单项测试 (8) 2.4.2系统联调测试 (9) 第三章设备外观测试 (10) 第四章设备加电测试 (11) 第五章硬件性能测试 (12) 5.1服务器性能测试 (12) 5.2存储性能测试 (12) 5.3PC性能测试 (12) 5.4备份软件测试 (12) 第六章测试总结 (13)

第一章引言 1.1编写目的 提示:该文档对测试工作的指导作用及阅读该文档的主要对象 【编写实例参见如下:】 编写该文档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总体上明确××××××学生工作管理系统Beta1版本的功能模块和实现方法,从而在后期测试活动中更好的把握测试范围,制定适当的测试策略和方法。并为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和后期实施人员提供工作指导。 本文档预期的读者包括:项目经理、系统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 1.2项目背景 1.说明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2.列出本项目的任务委托单位、开发单位、协作单位、用户单位 3.说明项目背景,叙述该项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如果本次开发的软件系统是一个更大的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则要说明该更大系统的组成和介绍本系统与其它相关系统的关系和接口部分 4.保密说明:本项为可选项,一般的软件公司都会要求对软件开发的概要设计文档进行保密,不允许被复制、使用和扩散到公司之外的范围,如果需要强调则允许做相关的保密说明 5.版权说明:本项为可选项,若有必要,才要作有关的描述。 1.3测试对象及范围 测试对象主要是针对XXX项目实施的设备,主要的测试设备清单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