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围术期优质护理的应用及效果
- 格式:docx
- 大小:28.33 KB
- 文档页数:3
小儿外科术后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术后护理中的价值。
方法:从2020年11月至2021 12月,我院对94名接受外科手术的儿童进行研究。
按投币法随机抽取47例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护理(A组),其余47例在A组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B组)。
评价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B组HAMA、HAMD及家庭满意度评分均优于A组(P<0.05)。
结论:为儿童术后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儿;外科手术;优质护理服务;家属满意度大多数外科儿童在手术前由于恐惧或过度紧张而产生不良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儿童术后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等),还会导致其依从性下降,进而不愿配合术后治疗和康复工作,导致儿童康复进展缓慢;此外,不良情绪使儿童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疼痛、感染等)的发生率。
高质量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儿童顺利度过围手术期。
因此,本研究在我院外科儿童术后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并对其经验进行了深入探讨。
现将其描述如下。
1.资料与方案1.1基线资料本院于2020.11~2021.12纳入94例行外科手术患儿开展研究。
根据抛硬币法随机分为2组(n=47),A组男女比例27:20,年龄2~5岁,均值(3.43±0.92)岁;B组男女比例28:19,年龄3~5岁,均值(3.67±0.84)岁,以上基线资料(P>0.05)。
1.2方案a组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患者常伴有恐惧、抑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心理沟通,讲解手术的疗效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
同时,加强患者心理咨询,引导患者深呼吸、小便、卧床小便等。
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策略。
护士告诉患者术后正确的姿势及其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
确保管道得到妥善管理和固定,确保管道畅通。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手术是一个重要的医疗过程,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以及合适的术后护理来确保患者的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全过程护理,旨在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并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手术前的护理包括患者的评估、准备和术前教育。
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患者的病情、手术目的和风险,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士还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满足手术的准备条件,如是否需要进行禁食、禁药等措施。
此外,护士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术前教育,包括手术的过程、术后护理等内容,以增加患者和家属的了解和信心。
手术中的护理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麻醉和手术区域的消毒等。
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麻醉师合作,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此外,护士还需要负责手术区域的消毒,防止感染的发生。
手术后的护理是整个围手术期护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手术后,护士需要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或病房,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估,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手术创面、管路情况等。
护士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术后状态和医嘱,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如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呼吸康复等。
此外,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教育,包括饮食、活动、用药等内容,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生活。
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护士需要与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等多个专业人员进行紧密的合作,共同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康复。
团队成员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共享信息,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及时调整和执行。
此外,团队成员还需要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和有效地应对和处理。
总而言之,围手术期护理是一个细致入微的护理过程,需要护士具备全面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专业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并促进其术后的康复。
软,以前面宽大、弹性好,透气性及散热性好的棉质为佳;保持鞋内干燥,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沙石粒等杂物,避免出现溃疡;保持足部清洁,每晚用温水及柔和的香皂洗脚,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皮肤;脚趾间用少量的爽身粉,其余部分用润滑乳液以营养霜涂抹,以保持足部皮肤的柔软,防止皮肤干燥皲裂;定期正确修剪指甲,不要剪得太短,修剪后的指甲应呈弧形,与脚趾等缘;脚部有小伤口时,用碘伏消毒受伤处,纱布覆盖,避免使用强力刺激的消毒剂及紫药水等涂色消毒剂,以免覆盖上口的情况,不能使用鸡眼膏或腐蚀性的药物,2 3d仍未愈合,要立即就诊。
3.3通过运动按摩等方式促进末梢血液循环①每天餐后在室内步行,做到定时、定量,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若运动中出现腿痛可停下休息。
②运动腿部。
不能步行者可在床上坐着做提足运动,1 2次/日,每次≥20下。
对症状较轻的病人,可站立在手扶椅子前,做单腿提足或甩腿运动。
做这些运动时,一定要有护士或家属在旁边,以防发生意外。
必要时护士可先做示范动作。
③按摩。
从足趾间开始向上至膝关节处进行自我按摩,早中晚各1次,10分钟/次。
不能自理者可由护士进行按摩,并教会家属,出院后坚持按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足部承受负荷不宜过大。
不宜过度劳动、行走及站立过久等。
3.4情感护理在与糖尿病足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向患者及家属讲明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讲明疾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过程、疾病的转归、治疗及愈后护理的方法,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5饮食护理控制患者的饮食,给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饮食要定时定量,三餐搭配要合理。
要坚持补充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按三餐1/5、2/5、2/5的比例来分配。
要认真控制主食的量,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好血糖,才有利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和痊愈。
3.6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对于肢体发生感染者,应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围手术期病人护理常规围手术期病人护理是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全程的护理工作。
它是病人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提高病人的手术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份示例,介绍围手术期病人护理的常规。
1.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需要与病人进行沟通,了解病情、手术方式、手术相关的风险以及术后的护理措施等。
同时还要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和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皮肤情况、面色等,并记录在病历上。
2.准备手术室护士需要确保手术室的清洁和卫生,准备好相应的手术器械、药物和消毒物品。
同时还需要检查手术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一切正常。
3.导尿和灌肠手术前一般需要进行导尿和灌肠,以保持病人腹部的清洁和固定。
护士需要注意灌肠时的温度和速度,避免引起病人的不适和腹部压力增加。
4.手术入室和安全检查在手术开始前,护士需要核对病人的身份和手术部位,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同时还要检查病人是否有过敏史、感染史等,并记录在手术清单上。
护士还需要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和无损坏,并记录在手术器械清单上。
5.术中监测和维护在手术中,护士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记录在监测表上。
同时还要观察病人的手术过程和手术区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6.术后护理和观察手术结束后,护士需要帮助病人恢复意识和呼吸,同时观察病人的恢复情况,包括意识状态、呼吸状态、伤口渗液等,并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护士还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护理和援助,包括放置引流管、更换敷料、拔除导尿管等。
7.术后康复护理和宣教病人在术后需要进行康复护理和宣教,护士需要帮助病人进行术后自理能力的恢复,包括饮食、活动、卫生等,并逐步恢复到正常生活中。
同时护士还要向病人解释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自我管理的方法,以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围手术期病人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ERAS理念在小儿鞘膜积液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究ERAS理念在小儿鞘膜积液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鞘膜积液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各20例。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ERAS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ERAS理念。
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2组术前疼痛评分比较(P>0.05),术后2h、6h、12h ERAS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5.00%(P <0.05);ERAS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P<0.05)。
结论:小儿鞘膜积液的围术期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护理,可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ERAS理念;小儿鞘膜积液;围手术期;应用效果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最为常见的一种泌尿外科疾病,在中医学中称为"水疝"。
新生儿的鞘状突尚未闭合的发生率较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会进行逐渐闭合,但在出生后的6个月后若未闭合则闭合的可能性较小。
患儿长期的慢性鞘膜积液会随着张力增大而会对睾丸的血循环与血供、温度调节等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睾丸萎缩,若积液严重则会影响双侧的睾丸,严重者很可能会对孩子将来的生育能力产生影响。
目前,多采用手术治疗。
但术后易发生呕吐、伤口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儿预后。
贺英妮等[1]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患儿术后的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我院的40例患儿进行ERAS护理,探究对鞘膜积液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鞘膜积液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RAS组,各20例。
其对照组中年龄在2~6岁,平均年龄(4.45±0.96)岁。
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实施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方法实行护理的标准化建设和提高技术水平为核心,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为手术患者提供规范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结果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身心接受手术治疗,融洽了护患关系,并且在术后尽快康复。
结论给予手术区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围术期;护理;实施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科学的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单纯的提高护理技术,而应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过程的始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手术室择期手术的围手术期患者112例,其中男65例,女46例,年龄19~65岁,初中以上文化69例,小学35例,文盲8例。
1.2方法将患者随即分成两组,即优质护理组和传统组,每组56例。
一组采用优质护理,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制定患者围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计划。
另一组采取传统护理,术前常规介绍手术注意事项,巡回护士按传统手术护理配合为主,术后未随访。
2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2.1围术前2.1.1术前访问护理加强术前访视,手术前1d下午由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
护士应仪表整洁,端庄大方,向患者作自我介绍,使之产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依赖感[1]。
向他们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及进入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告知在手术期间有手术室护士陪伴他度过手术期并对其进行护理。
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尊重其隐私,细心观察病人情绪变化,与患者交谈时注重技巧与态度。
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做好患者的支持工作[2]。
收集患者相关手术资料,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除急诊手术外,术前禁食12h,禁饮4~6h,吸烟患者禁烟2w,教会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
患者入手术室前去掉随身携带饰物,义齿,及贵重物品,应穿已消毒病员服,减少对手术造成的污染。
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本文针对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在首先介绍了儿科手术护理的背景及研究目的,指出了细节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在分析了儿科手术的特殊性和护理要求,以及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同时探讨了细节护理在术后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在总结了细节护理对儿科手术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得出细节护理对儿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对提升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康复效果起到关键作用,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深化和完善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儿科手术、细节护理、效果分析、术后护理、实施方法、重要性、发展方向、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手术是一项具有一定风险和复杂性的医疗过程,对于患儿和家属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在儿科手术中,患儿年龄小、生理特点不同于成人、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等因素都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对儿科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通过精心的护理细节,不仅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还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的康复。
细节护理不仅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监测和护理、术后康复护理等方面,还需要护士和医生配合,密切关注患儿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通过对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细节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评估其对患儿手术治疗的影响,为提高儿科手术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细节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改善患儿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促进患儿康复方面的作用。
研究还旨在探讨细节护理在术后护理中的重要性,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更具体的实施方法和指导,进一步提升儿科手术护理质量和患儿生活质量。
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高龄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在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对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方面的作用。
方法:通过对我院手术室2011年7月-2012年7月的80例70岁以上患者的回顾性调查,将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
结果:经过对高龄患者实行围术期手术室优质护理,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手术室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得到提高,同时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结论:对高龄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手术成功率,适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护理高龄患者围手术期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04【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53-02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情况越来越严重,而老年人在手术病人中所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成为手术室护理人员要面对的一个重要人群。
围手术期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整个手术过程。
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弱,机体耐受性差,器官功能减退,面临的手术风险较大,因此,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选取我院手术室自2011年7月到2012年7月的80例高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原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实施手术室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实验组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性保障有了很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上升,赢得了医生、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手术室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的80名高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70-81岁,平均年龄74.8岁,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
将这些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40名,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
围术期护理在泌尿外科小儿尿道下裂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尿道下裂患儿临床护理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作用。
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期间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入组样本共计80例,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将所有参与患儿均分两组,运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运用围术期优质护理的研究组,最后对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数据、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拔管时间为(9.58±1.12)天、住院时间为(13.72±1.41)天、相较对照组各项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为尿道下裂患儿临床护理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成效显著,不仅提升手术成功几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病率,为患儿生活质量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泌尿外科;尿道下裂患儿尿道下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
严重者会出现阴茎下弯畸形,甚至会导致患儿成年后无法生育,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同时影响正常生活。
手术治疗是患者首选治疗方式,因手术位置的特殊性,术后易出现较多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尿道狭窄、尿痿等等,使后续治疗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开展对比实验,验证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期间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尿道下裂患儿,入组样本共计80例,采用对比实验方法,将所有参与患儿均分两组,对照组中患儿年龄、平均年龄分别为:(3-11)岁、(7.58±3.47)岁。
研究组中患儿年龄、以及平均年龄分别为:(4-11)岁、(7.96±3.81)岁。
两组基本资料,P>0.05,不存在明显差。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围术期护理,具体内容为:1)术前护理:对患儿疾病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提醒家属在患儿排尿后对尿道口周围进行充分清洗,对包皮过长者需翻转包皮进行清洗,在患儿术前2小时进行禁食禁水。
规范化流程护理在小儿骨折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2-12-04T01:06:34.17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2期作者:李南韩路周亚萍寿学玲(通讯作者)[导读] 探究规范化流程护理在小儿骨折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李南韩路周亚萍寿学玲(通讯作者)徐州仁慈医院江苏徐州 221000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流程护理在小儿骨折手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小儿骨折为对象,共50例,均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规范化流程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小儿骨折患儿实施规范化流程护理,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关键词:规范化流程护理;小儿骨折;并发症;小儿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
然而,手术属于有创操作,伴随感染等并发症,影响疾病的治疗,给患儿带来痛苦[1]。
规范化流程护理表示预防风险事件,医护人员对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在早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规避意外,促使护理安全性提升,不仅可有效满足患儿个人需求,还可促使护理工作水平有效提升,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得到患儿信任[2]。
本文将以近年来50例患儿为对象进行研究,详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小儿骨折患儿为对象,共50例,研究时间是2022年2月-2022年7月。
对照组患儿,男、女各13例与12例,年龄为7-12岁,年龄平均值为(9.46±1.68)岁。
试验组患儿,男、女各14例与11例,年龄为6-13岁,年龄平均值为(9.76±1.27)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向患儿讲述疾病知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密切关注患儿体征变化,监测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
在术后指导患儿的饮食,营养丰富,膳食均衡。
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采用抗生素治疗。
给予试验组规范化流程护理:(1)术前一日,与患儿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实施心理指导,并讲述手术治疗安全性。
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中的应用,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方法现今社会护患关系的紧张原因进行良好的分析讨论,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规范化优质护理服务。
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健康覆盖率为100%,治愈出院率为100%。
结论在儿科病房创造优质护理服务,达到患儿及家属满意,是护理质量提高,护患关系和谐;提升患者治愈出院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儿科护理;满意度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82-01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活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重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帮助,优质护理服务体现的就是人文关怀服务,主要体现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要求,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医院整体形象有重要的作用。
在此,我院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全面有效地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患者满意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明显提高,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改进了护理质量。
1 实施背景目前,医疗市场逐渐由原有的医院主导形势转变为病人主导形势,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期望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1],所以,规范护理质量行为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成为医院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医患关系式制约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原因。
儿科病房主要造成患者不满意的方面有:①“医患、护患交流不够”、“同情心不够多、态度不够好”。
②护患双方认识不一致,缺乏信任。
③医院的医疗设备,就医环境,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发展与病人就医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医院所提供的医疗设施与服务水平与其他行业如航空、商业的如无水平相比,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有一定的差距。
儿科护理工作第一要求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总要标准,也是护理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
2 实施方法2.1 培养人文关怀的理念科室内组织护士进行系统学习,主要学习掌握关怀照护护理的有关知识理论,了解人文关怀的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特点以及有效的护理沟通技巧,学会掌握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及有效的规范用语,懂得尊重患儿的人格尊严、生命价值及个人隐私等[2]。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是适用于住院患儿的理想的护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专家提出,如今FCC已被美国、加拿大及欧美国家的一些医疗组织一致认同为儿科护理的理想模式,各项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其优势也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认可。
目前,该护理模式亦逐渐被国内儿童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的儿科所接受及应用,并被列人教育目标和实践标准。
(一)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概述1.定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指在护理患儿的同时关注整个家庭的重要作用,应像关注每个儿童生理需要一样地照顾到其独特的情感需要、生长发育需要,社会交往及学校教育方面的需要。
FCC在内涵上秉承了整体护理的概念,但它更强调了家庭在患儿疾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FCC的护理理念包括8个核心概念,即尊重、支持、灵活性、选择、合作、信息、授权及力量,都是儿童照顾上不可缺少的要素。
护士与家庭建立信任、尊重的合作关系,共享信息,支持家庭参与护理,给予选择权,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信仰,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患儿和家庭参与到医疗护理的计划、实施和评价的各个过程。
2.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重要性FCC综合考虑了患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需要,是适合儿科临床护理的良好模式。
家庭在儿童疾病治疗康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儿童的疾病可影响家庭的支持系统及生活质量,因此,开展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是儿科护理的重要方向。
FCC的护理理念是儿科护理专业发展的趋势,FCC的开展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缓解医患矛盾起了重大作用。
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需要树立理念、设立标准及建立制度来维持,而这一切的实现需要时间和耐心。
这一崭新的护理模式如能得以推广,将会更好地为患儿及其家庭服务,真正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3.FCC的特征与基本原则FCC是以建立患儿、家庭和照顾者之间的良好关系为基础,传递健康信念,尊重患儿和家庭的选择权,并强调三者间的协作。
幼儿围术期优质护理的应用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围术期的运用,为提高患儿的护理满意度,
使患儿安全舒适度过围术期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30例同手术病种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
实验组115例患儿,男66例,女49例,年龄在3-6岁间;对照组115例
患儿,男63例,女52例,年龄在3-5岁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
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紧张缓解率、住院时间、患儿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儿紧张缓解率达97%,平均住院时间为3天,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99%;对照组患儿紧张缓解率
达88%、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给予围术期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
临床效果,提高患儿紧张缓解率,降低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幼儿;围术期;优质护理
围术期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是手
术前、中、后的一段护理时间。
优质护理是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它体
现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
人性化、规范化的运用到手术护理当中,为手术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手术环境和
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从而使患者平稳顺利地度过围术期。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
的260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围术期优质护理的应用及评价,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以我院收治的230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
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
实验组115例患儿,男66例,女49例,年
龄在3-6岁间;对照组115例患儿,男63例,女52例,年龄在3-6岁间;两组
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护理方法如下。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
手术前一日,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查阅病历。
通过病区责任护士、管床医师了解患者的情况,收集有关资料,详细了解病情、病史及一般情况。
包
括病人的既往史、药物史以及各项实验检查结果。
制定手术室相应护理计划,同
时了解麻醉方法、手术体征、手术步骤及手术专用的特殊器械和敷料。
2.1.2术前宣教
根据病情的轻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性别、年龄、职业、文化层次的不
同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
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时,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声音
温柔,耐心回答患者的每一个疑问。
简要的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步骤,重点讲
解患儿手术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使患儿和家属更轻松的了解手术情况,我科
制定了漫画宣传册,动画儿歌音响制品,并选择成功案例作为示范。
使患儿及家
属解除恐惧心理,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2.2术中护理
2.2.1环境
患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知、恐惧、依恋父母、不善言辞。
我科在手术等
候间里设了个游乐区。
地上铺着色彩缤纷的软垫,软垫上摆放着各式各样小朋友
喜爱的玩具、绘本。
四周的墙上、走廊、手术间都贴上了可爱的3D动画图案,
给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趣味的环境,减少患儿及家属陌生和恐惧感。
2.2.2 心理
患儿进入手术间,将室温控制在22-25度,湿度55%-65%,较小患儿应相对
提高温度,防止患儿寒颤、紧张。
患儿进入手术间后常表现为好奇、沉默寡言、
哭闹,护士应及时给予疏导,抚摸患儿、轻握患儿小手,拥抱患儿给患儿讲有趣
的故事和动画。
清醒患儿摆放麻醉体位时,如硬膜外麻醉时用生动形象的言语告
知患儿像虾一样把背弓起来;打针时形容像蚊子叮了一下。
给予患儿鼓励和赞许,使患儿感到温暖和安心。
2.2.3情景
在患儿手术过程中应重视无菌技术操作,认真做好器械物品清点;严格核对
核查输液、输血及用药情况并做好记录。
各项护理工作做到稳、准、轻、快。
合
理舒适的安置手术体位,防止受压和神经损伤;安全使用电刀,防止旁路灼伤;
尊重患儿隐私,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并做好保暖。
手术过程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
的话题,不高声喧哗、谈笑,体现围术期优质护理的人性关爱。
2.3术后护理
2.3.1手术结束后,麻醉复苏的患儿易躁动、哭闹,要做好固定,保护好患儿。
与患儿交流感兴趣的话题,告知患儿很快就可以回病房去了,可以见到爸爸妈妈了;赞许患儿很棒很勇敢,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患儿的疼痛和孤独感。
第一时
间告知患儿家属,手术顺利结束,使家属消除担忧。
用温盐水将患儿伤口周围的
血迹及消毒液擦拭干净,为患儿整好衣被注意保暖,搬动时动作轻柔,注意伤口
及各种引流管的保护。
静脉输液妥贴护理,安全平稳的将患儿送回病室。
2.3.2术后回访
术后第2天,手术室护士到病房对病人进行回访。
通过与患儿及患儿家属的
交流,了解患儿术后情况;如:伤口的愈合、疼痛、有无感染及其它手术并发症等。
对于患儿不适给予安慰和解释,对于良好的愈合给予肯定。
同时了解病人对
手术护理的满意度,对其提出的工作问题和建议,加以改进。
2.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实验组115例患儿中,经过围术期优质护理紧张缓解率达97%,平均住
院时间为3天,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99%;对照组115例患儿中,经一般护理紧
张缓解率达88%,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87%,两组比较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2 患儿紧张缓解率、住院天数、患儿及家长满意度对比
4.讨论
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开展围术期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缓
解患儿及家属对手术的痛苦、紧张、恐惧情绪,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使患儿积
极配合,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利于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护
理工作的满意度。
让患儿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优
质护理服务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中心转向病人,而不单纯的围绕手术,提高了护
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升了护理专业技能,促使手术室护士不断的学习新知识
和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絮.浅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与发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0):237.
[2]李丹益,李月莲.围手术优质护理的实施与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5,
11(16):97-98.
[3]高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2):138-140.
[4]柴锐,靳银敏.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J].医院管理篇,2011,11(6):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