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242.55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护理路径在胆结石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探析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较大。
因此,在胆结石围手术期中,对于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CP)已成为亚急性和慢性疾病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和优化的资源配置,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本文旨在探讨CP在胆结石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
1. 胆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的现状胆结石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室护理、术后护理等环节,覆盖面广,复杂性高,需要医护人员协同作业。
目前,国内外对胆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较多,研究成果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术前及手术室准备、麻醉技术和安全管理、手术操作技巧和抗感染等。
虽然这些研究为胆结石围手术期护理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其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无法全面、系统地呈现CP在护理中的应用。
2.1建立CP内容根据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建立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CP。
CP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手术室护理、术后护理等,每个环节中应明确各类护理操作及其时序、评估指标、目标,以及护理措施、医疗器械及用药规范等。
2.2 CP应用医护人员通过对CP的学习和内部培训,能够更好地理解CP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有利于患者的临床效应。
医护人员应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对CP的反复优化,参与对CP的评估。
优化目的是更合理适用CP,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护理服务。
3. CP的护理效果在胆结石围手术期中应用CP,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
3.1 明确护理流程,符合护理规范CP的应用使得医护人员明确了操作流程和规范,减少操作不规范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3.2 推广优化资源利用CP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医院、护理人员、病房等资源,优化资源的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3.3 促进协作,提高工作效率CP的应用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协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
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综合优质护理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48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类法分为普通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每组患者为24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普通护理组10例非常满意,10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是83.3%,护理非常满意度是41.6%。
系统护理组5例基本满意,18例非常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是95.8%,护理非常满意度是75.0%。
经过对比分析,综合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胆石症病人经过系统规范的围术期护理,能充分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发症大大降低,有助于胆结石患者恢复,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围术期;胆石症;综合护理;效果观察;胆结石系胆管系统发生的结石,为常见的肝胆科疾病。
近年来,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胆结石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恶心、上腹疼痛、呕吐、黄疸,甚至休克及肝肾功能受损,给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1],现将我院收治的48例经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患者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均来自2016年5月至 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胆结石手术的患者,按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和优质综合护理组;其中,普通护理组24例,男性12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 178~71岁,平均年龄48.5岁,病程2—6年,24例综合护理组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19~72岁,平均年龄48.7岁,病时间程2~5年;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及入院临床表现上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综合护理措施: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系统护理组:采取系统综合干预的优质护理措施,结合患者的病症、体征、心理需求等,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开展行之有效的优质护理。
胆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价值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结石患者其围手术期护理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58例胆结石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每组29例。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90%,与对照组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结石患者其围手术期接受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几率,值得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结石;围术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疾病发病机制为人体中胆管中的胆色素、胆汁、胆固醇发生凝结所导致,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
胆结石的产生与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自身因素有关,患者在病发后,会出现右上腹疼痛、嗳气、消化不良、发热和黄疸等临床症状,致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胆结石患者主要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以将结石取出,在实施手术期间,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具有促进作用[2]。
本文主要探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结石患者其围手术期护理价值,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58例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全部入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9例。
对照组: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49.25±4.91)岁;男:女为18:11。
观察组: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0.07±4.86)岁;男:女为17:12。
纳入标准:①均经检查并确诊为胆结石疾病;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气管疾病者;②意识障碍及语言障碍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2组患者资料对比,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措施为: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积极维持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后,对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胆结石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胆结石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64例,这64例患者均需要手术治疗。
采取平均分成2组的方式,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围术期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身体状态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对胆结石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的质量,促进手术的安全进行和顺利完成。
【关键词】胆结石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围术期主要就是指患者整个手术的过程,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
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对胆结石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
由于很多患者初次进行手术,在术前存在着较大的恐惧感,在术中无法与医生进行有效的配合以及在术后由于行为的不当而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影响到手术的效果。
因此,在对胆结石患者围术期护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提高护理的质量,减少护理中风险问题的发生,使患者在术前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术中确保患者的安全,在术后促进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实现对患者的科学护理和高效护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32例胆结石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7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1岁。
对照组32例胆结石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45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岁。
1.2 方法对对照组32例胆结石患者主要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在术前,做好手术室准备、药物准备、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在术中密切的配合医生,根据医生的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环境护理、药物护理等。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术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在术前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非常不稳定,在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干预。
2018年2月DOI :10.19347/ki.2096-1413.201806079作者简介:张向茹(1974-),女,汉族,陕西丹凤人,主管护师。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 )为胆道外科常用手术,该术式因对患者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于胆结石的临床治疗中[1]。
但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增多,术后疼痛、负面情绪等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增加[2]。
如何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成为摆在临床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胆结石行LC 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分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患者术后疼痛、不良情绪及胃肠功能等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给予LC 治疗。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
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1~58岁,平均(44.25±5.82)岁;病程1~7年,平均(1.85±0.51)年。
观察组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0~57岁,平均(44.18±5.65)岁;病程1~6年,平均(1.78±0.48)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LC 手术适应证;②年龄在60岁以下;③为单纯胆囊结石,无其他胆道合并症。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LC 手术适应证者;②合并胃肠道疾病及伴随疾病者;③胆囊及胆管癌者;④既往有严重黄疸、肝炎、肝硬化病史者;⑤合并腹腔严重感染、急性胰腺炎者。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以患者为中心,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中注意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术后指导患者用药。
胆石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9-02-22T16:22:34.43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2期作者:彭庆华[导读] 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胆石病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 165000【摘要】目的探究胆石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胆石病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对照组采用手术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45),护理满意度为95.6%(43/4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73.3%(33/45)及护理满意度75.6%(34/4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围术期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胆石病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石病;围术期护理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临床表现取决于胆石的部位,以及是否造成胆道梗阻和感染等因素[1]。
胆道结石据其化学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即胆固醇类结石、胆色素类结石和混合性结石。
其中胆色素类结石又可以分为棕色胆色素性结石和黑色素性结石。
按结石所在的部位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三种。
现抽选我院收治的90例胆石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胆石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胆石病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6.3±3.2)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7~69岁,平均年龄(57.9±3.0)岁。
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及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摘要】目的:探讨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的护理要点及临床护理的经验。
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胆结石病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7.5±16.5)岁,病程2~7年。
对30例胆结石病例行胆囊切除术,同时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
结果:30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3~5天,除 1 例患者术后出现腹痛,经过积极引流管引流,抗炎及精心的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
术后随访6月后患者均出现腹痛、胆结石症状复发。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胆结石;围术期;护理目前我国的胆石症发病率约为4%~10%左右,临床上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手段仍是外科手术。
由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已经基本替代传统的开腹治疗手术方法。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0例胆结石病例施行胆囊切除术,同时采取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胆结石病例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12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7.5±16.5)岁,病程2~7年。
1.2 术前护理方法总结(1)首先做好术前检查,如测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腹部体征及有无寒战高热。
测定心电图、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常规行肝、肾功能及血糖测定,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身体状态。
(2)责任护士一对一带领患者导游式详细入院宣教,介绍病区坏境及同室病友,消除病人对新坏境的陌生感。
(3)护理人员做到仪表素雅、举止端庄,特别是在礼仪、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尊重病人。
(4)让患者了解手术方法及麻醉方法,同时保证睡眠充足,预防感冒。
在讲解过程中要耐心解答患者问题,让患者放心的接受手术,增强患者手术耐受能力。
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分析目的:对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90例胆结石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对照组为84.4%,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整体护理在胆结石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胆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胆结石手术;围术期护理;护理满意度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gallstone operation. Methods:selected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olelithiasi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holistic nursing,then compared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satisfaction was 95.6%,while 84.4%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operation time and bleeding volume in operation groups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holistic nursing care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gallstone operation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gallstone operationobviously,which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Keywords:gallstone opera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nursing satisfaction胆结石[1]指的是胆管系统中出现的结石病变,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
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摘要】目的:分析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60例接受胆结石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胆结石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来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胆结石的患者采用人性化全面的护理方法来进行围绕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接受胆结石手术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且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正常,观察组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且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较为快速,两组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患者进行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并且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服务的护理满意度,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胆结石手术;围术期护理;护理体会胆结石疾病是由于人体胆管系统中分泌的胆色素、胆汁胆固醇以及一些粘液物质受到了人体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凝结而成的。
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两种胆结石疾病为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一般产生在胆囊中,胆管结石一般出现在人体内各级的胆管之中。
在对胆结石疾病的治疗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术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这种治疗方式所造成的手术创面较小、患者恢复较快,并且能够减少患者产生疼痛的情况,所以受到了许多医生的推广。
本文就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进行研究与探讨,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接受胆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胆结石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8.3±5.3)岁,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观察组胆结石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2.1±4.8)岁,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
两组接受胆结石手术患者的其他基础资料与病理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胆囊结石手术患者中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疼痛以及预后效果的影响黄灵发布时间:2023-07-11T05:50:12.82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年7期作者:黄灵[导读] 探讨在胆囊结石围术期中辅以综合护理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江苏苏州 215001【摘要】目的:探讨在胆囊结石围术期中辅以综合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感与预后效果的干预价值。
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2.12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100例,以随机信封法均分2组,围术期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比对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度、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度,缩短康复时间的同时,还能起到降低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建议推广。
【关键词】胆囊结石;围术期护理;综合护理;疼痛感;预后效果胆囊结石属于临床常见胆囊疾病类型,典型症状以胆绞痛为主,成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可分作两种类型,即无症状与有症状,此疾病成因较为复杂,与多因素有关,如长时间久坐、肝硬化、长期缺乏运动等,大部分患者患病后无明显症状发生,通常在体检时才发现,可伴有上腹隐痛、黄疸等症状存在。
目前,对于此疾病的诊断以超声检查为主,对于无症状者大多建议定期体检,经医师判断是否需接受治疗;对于存在典型症状或伴有并发症者,胆囊切除术作为首选干预手段,并积极辅以围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1-2]。
本试验以分析围术期综合护理在此类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干预价值为目的,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对象是2021.01至2022.12在院就医的胆囊结石患者,病例数共计有100例,分组依据是随机信封法,对照组:年龄分界值与均龄25岁至70岁(47.04±5.38岁),有20例为男性,有30例为女性;病程及均值1年至7年(3.12±0.57年);观察组:年龄上最高及最低龄72岁、27岁,均龄47.74±5.61岁,性别上男女数量各为22例、28例;病程上最长及最短分别为7年、1年,均值3.24±0.63年。
全程优质护理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80例胆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观察2组患者心理评估评分状况及其护理过程中患者满意度评分状况。
结果观察组HAMA评分为(10.7±2.3)分、HAMD评分为(10.2±3.5)分,护理满意度率为9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故值得推广。
标签:全程优质护理;胆结石;围手术期;应用效果胆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1]。
胆结石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腹痛,在患者上腹或者右上腹部位出现阵发性痉挛性的疼痛,且腹痛症状也会随之严重,在这个过程当中还会慢慢向右肩背部位放射,是现在生活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2]。
故本文就全程优质护理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见下文: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资料来源于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其中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3人和17人,年龄在35-7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6.3±2.1)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7±1.1)年;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5人、15人,年龄在36-72岁范围内,平均年龄(47.4±2.5)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6±1.3)年。
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区别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关注患者病情和指导患者用药及注意事项等。
全方位健康教育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全方位健康教育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手术期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方位健康教育,评价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记录术后恢复时间。
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格率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P<0.05)。
观察组术后排气、术后进食、术后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全方位健康教育可帮助其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加快术后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并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胆结石;全方位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胆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是指胆囊和胆管内有结石形成,早期无明显症状,但在结石反复刺激下,可导致炎症、胆道梗阻,引发腹痛、梗阻等症状,甚至导致患者感染性休克,因此确诊后需尽早对症治疗[1]。
临床认为合并症状的胆结石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患者受到疾病、手术创伤、住院环境、治疗费用等多种因素影响,对医护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尤其在缺乏充分正确认知问题下,难以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影响术后恢复,难以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2]。
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方位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促使其充分认识到疾病、手术及术后康复等知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配合度,利于术后恢复[3]。
为此,本次研究对全方位健康教育在胆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结石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0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分析摘要: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作为现代医学内较为先进、被广泛运用的外科手术方式,该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比较明显,而且对患者刺激较小,手术切口比较小,并发症比较少,患者在手术之后可以快速等具有诸多的优势被临床医生和患者认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式作为对胆结石(GS)治疗常见方式,和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相对比之下,该种手术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并发症出现概率。
为了可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提升,需将围术期护理引入其中。
有较多的学者对围术期护理进行了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综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GS研究进展,报道如下: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结石;围手术期护理;研究进展GS作为胆道系统常见和高发的疾病,该疾病患者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胆绞痛、腹痛以及发热等需要接受手术治疗[1]。
常规手术治疗方式为开腹手术,但是因为该种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恢复慢,疼痛感剧烈,切口比较大。
所以,患者一般会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
但有研究表明,接受该手术治疗后患者短期复发概率高达4%,远期复发概率在3%左右,可以表明该种手术治疗方式复发风险比较高[2]。
所以临床需要将围术期护理干预引入其中,进而有效地改善患者出现复发的概率。
1术前护理术前的各种护理准备工作,对提升患者治疗手术的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手术之前,护理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地鼓励患者可将自身的想法与心理诉求说出,进而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将其焦虑情绪和紧张情绪消减,确保治疗依从性明显提升。
与患者家属主动交流沟通,一同鼓励患者可主动地参与和接受治疗。
与此同时,在手术之前更需对患者病况发展进行动态化观察,若是患者有寒战、高热和腹痛加剧等症状,需及时告知患者主治医师,而后针对性处理[3]。
2术中护理杨巧丽[4]有学者表明,GS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需要将人性化护理引入其中,进而提升患者手术舒适度,巩固手术治疗效果。
所以,在实施术中护理服务,是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患者入手术室内,护理工作人员需主动询问患者的切身感受,促使患者在允许范围内选取最舒适的手术体位。
胆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胆结石是胆囊或胆管中形成的固体物质。
它们通常由胆固醇、胆色素或其他物质的沉积所引起。
一般情况下,胆结石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若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和黄疸等症状,则需要进行手术。
那么在胆结石的围手术期,我们应如何进行护理呢?一、饮食控制1.低脂饮食:在手术前几天,需要保证低脂饮食。
这意味着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奶油、黄油和肥肉。
选择低脂肪的蛋白质来源,如鸡胸肉、鱼、豆类和低脂乳制品。
2.碳水化合物选择:选择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糙米、全麦面包和蔬菜。
这些食物富含纤维,有助于消化系统功能正常运作。
3.避免刺激性食物:术前和术后一段时间,避免刺激性食物。
这些食物和饮料可能会刺激胆囊,引发症状。
4.饮食均衡:确保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促进免疫力和身体康复。
5.饮水: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消化和维持水平衡。
然而,避免过量饮水,以免加重胆囊负担。
二、注意休息1.充足睡眠:确保每天获得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帮助身体恢复和修复。
根据个人需要,尽量保持每晚7至9小时的睡眠时间。
2.避免体力活动:在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内,避免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和提重物,以减轻身体的负担。
听从医生的指导,逐渐恢复轻度活动。
3.安排休息时间:在白天安排一些休息时间,让身体获得足够的休息和放松。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适当进行伸展和活动。
4.放松技巧: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温热浴或放松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和促进身心放松。
5.寻求帮助:如果需要,在恢复期间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协助处理家务事务和日常活动,以减轻个人负担。
6.管理疼痛:如有手术后疼痛,按照医生建议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并注意疼痛程度的变化。
如果疼痛加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及时向医生报告。
三、疼痛管理1.按医嘱使用止痛药: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正确使用止痛药。
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间隔服用药物,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
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18-11-23T14:28:15.36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李菁[导读] 并且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服务的护理满意度,有效地患者了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四川省泸州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60例接受胆结石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胆结石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来进行护理工作,观察组胆结石的患者采用人性化全面的护理方法来进行围绕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接受胆结石手术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胆结石患者
的护理满意度为70%,且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正常,观察组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且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较为快速,两组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患者进行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并且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服务的护理满意度,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关键词】胆结石手术;围术期护理;护理体会
胆结石疾病是由于人体胆管系统中分泌的胆色素、胆汁胆固醇以及一些粘液物质受到了人体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凝结而成的。
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两种胆结石疾病为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一般产生在胆囊中,胆管结石一般出现在人体内各级的胆管之中。
在对胆结石疾病的治疗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手术方法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这种治疗方式所造成的手术创面较小、患者恢复较快,并且能够减少患者产生疼痛的情况,所以受到了许多医生的推广。
本文就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进行研究与探讨,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患者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接受胆结石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胆结石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8.3±5.3)岁,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观察组胆结石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2.1±4.8)岁,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
两组接受胆结石手术患者的其他基础资料与病理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胆结石患者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其具体内容有:在患者接受完胆结石手术之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的监测,并且注意患者的心理情况,让患者身心保持愉快,并且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要求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在饮食方面,要求患者食用清淡的食物,避免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给予观察组胆结石患者采用围术期的人性化护理,其具体内容有:(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带患者进行术前的常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及胸透检查,排除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可能产生的风险;(2)心理护理:一般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都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给他们多补充一些关于胆结石疾病的知识与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建立手术治愈的信心,鼓励他们,缓解他们的不良情绪;(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在手术前不能食用,固体食物,要以流食为主;并且在手术前1d不得使用牛奶、豆浆等饮品,以免出现腹腔胀气的情况。
护理人员还应该帮助患者在手术前进行清肠的工作。
(4)术中护理:护理人员要仔细核对手术患者的信息,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卧位,并且详细记录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出血量及尿液量;(5)术后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患者手术后及时给予患者营养物质的输送,利用水电解质来调节患者体内功能的正常运转,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尽量采用容易消化的事物;并且要对患者手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当患者出现不适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1.3 治疗效果观察当接受手术的胆结石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医院领导将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让患者自愿进行填写。
护理满意度共分为三个评价标准: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则调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胆结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在临床医学上对于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内容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全面。
对患者进行围术期的人性化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愈合手术创面,有效提升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还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情况,并且有效抑制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据调查,在我国胆结石疾病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专家分析可能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有关,因此现代人应该更加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才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胆结石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的人性化护理工作有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并且提高患者对于医院服务的护理满意度,有效地患者了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古丽努尔·吾赛音.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0):297.
[2]黄胜兰.探讨胆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8(06):63-64.
[3]王玉慧.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1):157+160.
[4]徐梅,王瑛.胆结石手术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51-152.
[5]柳林媛.胆结石手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0):68-69.
[6]孟薇.胆结石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4):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