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有声(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上册第5课《静物画有声》第一课时临汾三中王慧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静物构图的一些基本方法与技巧。
2.尝试自己摆放静物。
3.认识到每一件物品的存在价值,能感受到作品的情感表现,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静物画的构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静物画的情感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手机或相机、多媒体课件、自制静物模版、适合学生摆放和写生的静物。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
二、欣赏作品唤醒学生对静物的情感。
1.PPT依次展示《一个教师的工作台》局部图片,让学生对画中物品、环境逐一分析。
例如作业本和眼镜、煤油灯和电灯、茶杯和药瓶等等。
你能联想到什么呢?画家想表达什么情感呢?2.通过什么来表达的?3.教师小结:一副优秀的静物作品通过形,色,质,光影,构图和空间等造型因素来传达情感、感动观众。
静物画“静中有声”,它是画家心灵和情感的交响曲。
三,对比欣赏不同的静物作品,加深对静物情感表现的理解。
对比欣赏苏巴朗的《有壶的静物》和塞尚的《有壶的静物》.这两幅静物作品,给你的感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不同的色彩、光影、笔触、构图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静物画构图其实也是一种表现语言,不同的构图方式可以带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静物画的构图。
四、静物画的构图1.出示三幅静物作品,其中有水平线构图、三角形构图和四方形构图作品。
让学生观察,选择并归类,对比分析每种构图的特点。
※水平线构图的特点是: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
忌呆板,要注意物体体积大小、明暗、间距的变化,使画面具有节奏感,生动。
※三角形构图特点: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四方形构图特点:平和、安定的感觉,营造了一种让人乐意走进的空间。
2.分析塞尚的作品,加深对静物构图中物品摆放的重要性的理解。
A.主体物:出示原作和去掉了餐盘和衬布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画面主体物的重要性。
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静物画有声》说课稿一、说教材选用的依据和目标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为湘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静物画有声》一课,这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教材。
通过学习静物画这一形式,学生将了解到画面背后的意境和表达方式,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该节课的目标主要包括: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细致观察描绘自己所看到的静物;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其能够感受到画作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 - 学习如何观察静物的细节,包括形状、光影和质感等; - 学习如何运用线条、明暗和色彩等要素来表达画面中的意境; - 学习如何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而教学难点则主要在于: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准确地观察和描绘静物的细节; -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激发学生对静物画的兴趣(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静物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画作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回答一些与静物画相关的问题,如“你喜欢看静物画吗?”、“你觉得静物画可以传达什么样的情感?”等。
2. 学习观察静物的细节(2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组有关静物的图片,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每个静物的形状、光影和质感等细节;•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细节,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3. 学习绘画技巧与表达意境(50分钟)•介绍线条、明暗和色彩等绘画要素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静物画作品,并解读画家用线条、明暗和色彩等要素来表达画面中的意境;•分组让学生进行绘画实践,通过运用线条、明暗和色彩等要素来表达自己对静物的理解和感受。
4. 展示和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短的自我解说;•引导全班同学对每位同学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静物画有声》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静物画有声》,解释静物画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静物画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1.2 引导学生思考静物画如何通过视觉表达传递出声音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静物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声音元素,如光与影、色彩与质感等。
第二章:声音的感知与表达2.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的感知实验,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并记录下各自的声音特点。
2.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不同材质的声音特点,并学会用绘画元素如线条、色彩等来表达所感知的声音。
2.3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尝试将所感知的声音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出来,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
第三章:静物画的构图与空间3.1 教师讲解静物画的构图原则,如平衡、对比、和谐等,并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静物画作品的构图特点。
3.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构图原则来创作自己的静物画作品。
3.3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出构图合理、空间感强的静物画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静物画的色彩与光影4.1 教师讲解静物画中的色彩运用原则,如对比色、冷暖色调等,并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静物画作品的色彩特点。
4.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色彩原理来创作自己的静物画作品。
4.3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色彩与光影的技巧,创作出生动逼真的静物画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五章:作品展示与评价5.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5.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六章:静物画的细节与质感6.1 教师讲解静物画中细节和质感的表现方法,如线条、笔触、纹理等,并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静物画作品的细节与质感特点。
静物画有声教案[001]•唯美风格的静物画是绘画爱好者或美术专业学生的重要训练内容之一。
把观察到的物品具象化、精准而逼真地表达出来需要传统绘画技法的积累和持续练习的实践。
•除了具备静物画技巧外,合理地规划教学时间、依托技术教具、使用音频教学材料,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绘画素养和创作水平。
•本教案提供的教学方法就是静物画有声教学法,即通过播放定制的音频材料,使学生在观察、分析、表达的过程中更融入和认知,达到更精准、更全面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具体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静物画的基本概念、构图和技法;•掌握利用线条、造型、明暗、色彩表达物体特性的方法;•通过音频教具播放,感受静物画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提高对物品表现的精准度和美感;•建立基本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意识,在静物画技法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加强交流合作和学习自主性,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及分析•引导学生先观察各组物品共同的特点(如主题、形态、色彩)及细节;•再深入分析不同物品的特性(如质地、光影反应、明暗度、透明度、角度变化等),并总结各种物品的表现要点和注意事项。
2. 准备绘画素材•在选定的静物组合上,设置统一的平面绘画背景,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按照学生不同的画技水平和表现能力,提供一些线稿或半成品素描和绘画材料,方便学生根据需要选择。
3. 线条和构图•利用简洁而有力的线条轮廓,勾勒物品的基本形态和大致位置关系;•在选择合适构图方式的基础上,调整画面的大小比例和位置分布,以达到整体的平衡和对称感。
4. 明暗和质感•通过观察和描绘物品表面的光影变化、阴影和高光等明暗度变化,表现物品的立体感和质感;•利用水墨、白笔或水粉等多种材料,在纸面上反复涂抹、描摹,表现出物品独有的质感和纹理特点。
5. 色彩和风格•在保持线条结构和明暗对比的基础上,深入观察与表现物品的颜色和色彩变化;•同时,通过细节的描摹,注重绘画的整体效果,呈现唯美的绘画风格和情感表达。
第5课《静物画有声》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静物画有声)(回过头来面向黑板板书),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本节课是湘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
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是中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领域,本节课对学生建立初步的(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共需要两课时,今天我说第一课时的内容。
初二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具有探求事物的极大兴趣。
在这一阶段,需要逐步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造型表现的意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水平。
基于年龄特点,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均围绕构图展开。
说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教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静物画所表达的意义;感受到不同构图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构图方法组织画面,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和掌握构图形式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有关知识;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和草图。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摩,利用身边的物体,组合静物,表达自己的看法。
赋予作品以某种意味,有意识地表达情感。
二、然后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观察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接下来说教学准备课前要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素描工具、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等。
四、下面重点说教学过程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将按照“导、讲、练、评、结”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静物有声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物摆拍的基础知识和技巧;2.掌握使用录音设备和软件进行音效录制;3.学习将音效与静物照片组合制作成有声作品。
二、教学内容1.静物摆拍基础知识;2.音效录制与编辑技巧;3.有声作品制作流程。
三、教学重点1.掌握静物照片的摆拍技巧;2.掌握音效录制的基本方法;3.掌握有声作品的制作流程。
四、教学难点1.如何在静物摆拍时考虑音效效果;2.如何选择适当的音效和背景音乐;3.如何将音效和照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五、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2.演示教学法;3.实践操作法。
六、教学流程1. 理论讲解(30分钟)1.介绍静物摆拍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包括构图、光影等要素;2.介绍如何使用录音设备进行音效录制,包括麦克风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录制环境的选择等;3.介绍音效编辑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录制音频的导入、编辑、混音等。
2. 实践操作(90分钟)1.拍摄静物照片,并考虑音效效果;2.使用录音设备进行音效录制;3.使用音效编辑软件进行音效编辑;4.将照片和音效有机地结合制作成有声作品。
3. 分享与总结(30分钟)1.学员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和交流;2.教师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收获。
七、教学评估1.学员制作的有声作品;2.学员对本次教学的反思和总结;3.教师的课堂观察和评估。
八、教学资源1.录音设备:麦克风、录音笔等;2.音效编辑软件:Audacity等;3.静物摆拍教程资料和示例。
九、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在静物摆拍时考虑音效效果,需要学员在实践中逐渐掌握;2.教学重点和方法都要经过反复的斟酌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学员的实际需求;3.教学资源要充分挖掘,让学员得到更加有价值的学习体验。
初中美术静物有声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美术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物画的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静物画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静物画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静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静物画的基本画法和技巧3. 静物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教学重难点:1. 学习静物画的基本方法,掌握静物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2. 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静物的美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静物,如水果、瓶子、碗等。
2. 学生准备写生工具,如铅笔、水彩笔、调色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静物画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静物画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静物画中的物体、构图、色彩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静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静物画的概念:静物画是以日常生活中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
2. 静物画的特点:静物画通常以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食物、花卉等为题材,注重对物体的质感、形态、色彩等方面的表现。
三、示范静物画的基本画法和技巧(15分钟)1. 观察静物,确定构图。
2. 用铅笔勾勒出物体的基本轮廓。
3. 逐步加深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形态。
4. 运用色彩,表现物体的色彩关系。
四、学生实践(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静物的质感、形态、色彩等方面,用铅笔勾勒出物体的基本轮廓,然后逐步加深线条,最后运用色彩进行表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静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5分钟)教师简要复习静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讲解静物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10分钟)1. 构图:讲解静物画的构图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等。
2. 色彩运用:讲解静物画中色彩的搭配、对比、渐变等技巧。
三、学生实践(15分钟)学生继续进行静物写生练习,要求学生在构图和色彩运用方面进行实践。
第3课静物有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有关知识,并能结合自己的感受对静物画作品发表独特见
解;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并能
够运用于静物组合和草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静物台及衬布、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取景框、作业纸和铅笔等。
一、导入
引导学生就课题展开议论,理解《静物有声》的含义,进入作品欣赏的学习内容。
小结:艺术家出于对表现生活的兴趣,描绘那些静止的物体,表达他们的心声,把极其普通的对象变成了富于美感的艺术品。
二、作品欣赏
《冠军的象征》欣赏引导(关于题材):
1.排球和冠军之间的联系;
2.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3.如果我来表现这个题材。
《高更的椅子》欣赏引导(细节分析、感受):
1.作品给予我们的整体感受与《冠军的象征》一画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2.依据时间、物品感受画面的环境气氛 ? 押明亮的、沉闷的、宁静的、压抑的?
3.椅子、书籍和蜡烛在这里有什么寓意吗?
4.强烈的色彩对比与画家当时的心情,平静的、高兴的、心烦意乱的、伤感的还是其他;
5.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吗?谈谈当时的心情。
同样是椅子,《天伦之乐》却表现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运用以上方法,尝试对比分析。
小结: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从画面的整体入手,最初的感受十分重要;细心揣摩使你形成这种感觉的原因,作品中描绘的物象与表现主题的联系,光线的角度、物品的组合构图以及色彩、质感的表现都是形成画面效果的重要因素。
→《冠军的象征》。
→《高更的椅子》。
→《天伦之乐》。
三、构图分析
比较苏巴朗和塞尚的作品,不同的构图和光线给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
《有壶的静物》运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使物体凸现在深沉的背景上,水平线构图使画面平静并具有秩序感,表现出沉着、宁静、优雅的古典风格;塞尚的《静物》明快艳丽,三角形的物体组合、衬布的斜线以及水果不同方向的摆放,使画面形成活跃气氛。
进一步要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这些可以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表达的内涵。
→《有壶的静物》及构图示意。
→《静物》及构图示意。
四、摆静物
按照活动一的任务要求分组,确定各自的主题,运用以上所学知识摆放静物;各组派代表就表现意图、光线运用、色彩搭配、物品组合的构图方式等内容进行讲解。
教师结合拍摄的图片讲评静物。
(可用构图稿代替)
→用构图草样讲解或数码相机对各组静物的不同角度拍照并演示。
五、画草图
学生分小组以草图形式进行写生,教师巡回辅导,对部分作业进行讲评,结束本课教学。
→草图写生步骤和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