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画有声》课件3
- 格式:ppt
- 大小:5.56 MB
- 文档页数:12
5.1《静物画有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够运用绘画要素分析静物画作品,探讨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会用钩线用单线画静物画构图教学重点:能够运用绘画要素分析静物画作品,简单赏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会用钩线用单线画静物画构图《静物画有声》教案一、参观老师小画展导入本课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我的个人小画展。
注意:大家欣赏作品时请找找画面中描绘了生活中哪些物品?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师提问大家欣赏作品时请找找画面中描绘了生活中哪些题材?生:-----------。
师:对,描绘了水果、蔬菜、台灯、书本、花卉等。
生活中常见的的物品。
这类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静物画。
静物画常常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题材,他们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如水粉,油画,素描等。
静物画凝聚着画家丰富的情感,传达对平凡生活的情感态度。
静物画“静中有声”,它是画家心灵和情感的交响曲。
形、色、质、光影、构图和空间等造型要素都是情感表现的法宝。
画家在作画时通过强化某些要素来强调某一情感,从而感动观众。
说到这里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充满了疑惑,静物画有这么神奇吗?那让我们一起见证静物画的神奇。
二、发现探索,师生齐欣赏(一)师:我们首先欣赏第一幅作品《一个教师的工作台》,给大家2分钟时间欣赏。
大家欣赏时思考两个问题1、《一个教师的工作台》描绘了哪些物品,通过这些物品想告诉你什么?2、其中主体形象是一件牛的模型教具,你怎样理解画家的用意?师:时间到了,哪个同学回答一下?生:----师:大家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准确。
我们一块来总结一下:通过教师常用一系列物件(-------)的描绘,表现了一位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默默奉献的老(老花镜、药片)人民教师的高贵品质。
牛的模型一语双关,既说明教师身份的教具,又暗喻孺子牛的精神。
(二)通过欣赏<一个教室的工作台>我们初步了解了静物画的魅力,我们再欣赏吴作人的《熏鱼》,油画《熏鱼》以常见的食材为题材,表现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流露出对平凡生活的(挚爱和享受)---学生回答。
《静物画有声》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静物画有声》,解释静物画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静物画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1.2 引导学生思考静物画如何通过视觉表达传递出声音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静物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声音元素,如光与影、色彩与质感等。
第二章:声音的感知与表达2.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声音的感知实验,如敲击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并记录下各自的声音特点。
2.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不同材质的声音特点,并学会用绘画元素如线条、色彩等来表达所感知的声音。
2.3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尝试将所感知的声音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出来,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
第三章:静物画的构图与空间3.1 教师讲解静物画的构图原则,如平衡、对比、和谐等,并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静物画作品的构图特点。
3.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构图原则来创作自己的静物画作品。
3.3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创作出构图合理、空间感强的静物画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静物画的色彩与光影4.1 教师讲解静物画中的色彩运用原则,如对比色、冷暖色调等,并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静物画作品的色彩特点。
4.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运用色彩原理来创作自己的静物画作品。
4.3 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运用色彩与光影的技巧,创作出生动逼真的静物画作品,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五章:作品展示与评价5.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5.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六章:静物画的细节与质感6.1 教师讲解静物画中细节和质感的表现方法,如线条、笔触、纹理等,并引导学生分析经典静物画作品的细节与质感特点。
第5课《静物画有声》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静物画有声)(回过头来面向黑板板书),下面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本节课是湘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
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是中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领域,本节课对学生建立初步的(艺术感知力和造型表现力)起着重要作用,共需要两课时,今天我说第一课时的内容。
初二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显著,具有探求事物的极大兴趣。
在这一阶段,需要逐步加强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造型表现的意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水平。
基于年龄特点,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均围绕构图展开。
说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美术课程教学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因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静物画所表达的意义;感受到不同构图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构图方法组织画面,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和掌握构图形式与情感表达的融合。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欣赏静物画的一般方法,了解静物画表现有关知识;了解绘画造型基本要素在静物画中的作用,并能够运用于静物组合和草图。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摩,利用身边的物体,组合静物,表达自己的看法。
赋予作品以某种意味,有意识地表达情感。
二、然后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观察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接下来说教学准备课前要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素描工具、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等。
四、下面重点说教学过程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将按照“导、讲、练、评、结”五个环节展开教学。
湘美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笔墨千秋》教案学习目标:1、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 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 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 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 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 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是山水画的灵魂。
3.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 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 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重难点分析: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 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对比了解、初步感受:出示山水图片, 展示大自然的美。
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这瑰丽的自然风光的呢?赏析对比西方油画《干草车》;中国画《鹊华秋色图》。
二、欣赏分析、用心体会: 欣赏中国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三、彼此交流、加深理解: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家是如何表现意境的。
作业与课堂评价:认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1.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
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 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
板书设计:中国画的意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化艺术之精粹──“诗情画意”。
围绕着“诗情画意”就必须从诗与画两方面去带领学生领略先人的丹青、墨宝, 玩味着古曲、寻觅着佳句;追寻着古人“渐入佳境”的“意思”, 探究着今日的“诗情画意”。
这样“全方位的”品味与摹学, 才能体味“江南才子”成就“诗情画意”的畅快之情。
《梅竹言志》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图片或实景观察, 让学生初步认识竹子梅花, 学习水墨竹子、梅花的画法并尝试制作有关竹子的手工作品。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提高其人文素养。
初中美术静物有声教案课程名称:初中美术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物画的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静物画的基本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静物画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静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静物画的基本画法和技巧3. 静物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教学重难点:1. 学习静物画的基本方法,掌握静物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2. 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静物的美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静物,如水果、瓶子、碗等。
2. 学生准备写生工具,如铅笔、水彩笔、调色板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静物画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静物画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静物画中的物体、构图、色彩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静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静物画的概念:静物画是以日常生活中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
2. 静物画的特点:静物画通常以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食物、花卉等为题材,注重对物体的质感、形态、色彩等方面的表现。
三、示范静物画的基本画法和技巧(15分钟)1. 观察静物,确定构图。
2. 用铅笔勾勒出物体的基本轮廓。
3. 逐步加深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形态。
4. 运用色彩,表现物体的色彩关系。
四、学生实践(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静物的质感、形态、色彩等方面,用铅笔勾勒出物体的基本轮廓,然后逐步加深线条,最后运用色彩进行表现。
第二课时:一、复习静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5分钟)教师简要复习静物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二、讲解静物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10分钟)1. 构图:讲解静物画的构图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等。
2. 色彩运用:讲解静物画中色彩的搭配、对比、渐变等技巧。
三、学生实践(15分钟)学生继续进行静物写生练习,要求学生在构图和色彩运用方面进行实践。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_静物画有声_美术_初中_冉三春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线造型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造型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要学会并初步掌握线造型过渡画法的基本要求并掌握用色彩如何体现。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组合静物写生中要注意对物体的形象观察,理解,比较和概括能力。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提高并掌握线造型的基本要求。
难点:提高线造型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课件。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静物写生:(一)方法:1、确定构图:位置、大小、长短、高低等确定构图:位置、大小、长短、高低等;运用直线画出物体基本形:运用直线的好处是可度量出物体比例、位置、长短、走向;充分表现物体基本形与特征:结构、质感、前后位置、透视关系、空间关系等。
2、运用直线画出物体基本形:运用直线的好处是可度量出物体比例、位置、长短、走向。
3、充分表现物体基本形与特征:结构、质感、前后位置、透视关系、空间关系、比较等。
(二)演示教学:视频演示。
抽取习作讲评,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课下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教学回顾与反思我设计这节课的目的是通过视频示范,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静物写生的基本步骤,使学的表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眼目睹,直接感受后进行练习。
经过我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和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完成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画面的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我预设的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静物画有声_美术_初中_冉三春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大部分是处于15、16岁左右的学生,他们既具有许多活泼的特性,同时又是处于生理、心理高速发育时期——青春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这时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于美术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对空间的理解也能达到一定的高度。
我也依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和教学需求开展了适合他们这个阶段的绘画作业。
认知特点:1、对于构图的意义的理解,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构图形式,并说出构图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