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格式:docx
- 大小:190.58 KB
- 文档页数:20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如果二次根式2x -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A. 2x ≠B. 0x ≥C. 2x >D. 2x ≥ 2. 剪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下列剪纸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3. 9的平方根是A .3B .±3C .3±D .81 4. 下列事件中,属于不确定事件的是 A .晴天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 B .一般情况下,水烧到50°C 沸腾C .用长度分别是2cm ,3cm ,6cm 的细木条首尾相连组成一个三角形D .科学实验中,前100次实验都失败,第101次实验会成功 5. 如果将分式2xx y+中的字母x 与y 的值分别扩大为原来的10倍,那么这个分式的值 A .不改变 B .扩大为原来的20倍 C .扩大为原来的10倍 D .缩小为原来的1106. 如果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叠放,那么∠1等于A .120°B .105°C .60°D .45°160°45°7. 计算32a b(-)的结果是 A. 332a b - B. 336a b - C. 338a b- D. 338a b8. 如图,在△ABC 中,∠ACB =90°, CD ⊥AB 于点D ,如果∠DCB =30°,CB =2,那么AB 的长为A. 23B. 25C. 3D. 4 9.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25+= B. 1233-= C.326⨯= D.842= 10. 如图,将ABC △放在正方形网格图中(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C 恰好在网格图中的格点上,那么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 A.102B. 104C.105D. 5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1. 如果分式14x x --的值为0,那么x 的值是_________. 12. 计算:2(3)-=_________. 13. 在-1,0,2,π,13这五个数中任取一个数,取到无理数的可能性是_________. 14. 如图,ABC △中,90C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如果CD =6cm ,那么点D 到AB 的距离为_________cm. 15. 如图,△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BD 是AC 边上的中线,延长BC 至点E ,使CE =CD ,联结DE ,则DE 的长是 .ABCD D CBAACBEABCD16. 下面是一个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表:第1行 1第2行232第3行567223第4行1011231314154……那么第5行中的第2个数是,第n(1n>,且n是整数)行的第2个数是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7. 计算:381232-+-.18. 计算:2121.224a a aa a--+÷--19. 解方程:11322x x x-+=--.20. 已知:如图,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 ∥DE ,AB =DE ,BE=CF . 求证:AC =DF .四、解答题(本题共11分,第21题5分,第22题6分) 21. 已知30x y -=,求22(+)+2x yx y x xy y -+的值.22. 列方程解应用题:学校要建立两个计算机教室,为此要购买相同数量的A 型计算机和B 型计算机.已知一台A 型计算机的售价比一台B 型计算机的售价便宜400元,如果购买A 型计算机需要22.4万元,购买B 型计算机需要24万元.那么一台A 型计算机的售价和一台B 型计算机的售价分别是多少元?E A C DB F五、解答题(本题共21分,每小题7分)23. 已知:如图,△AOB 的顶点O 在直线l 上,且AO =AB .(1)画出△AOB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的图形△COD ,且使点A 的对称点为点C ; (2)在(1)的条件下, AC 与BD 的位置关系是 ;(3)在(1)、(2)的条件下,联结AD ,如果∠ABD =2∠ADB ,求∠AOC 的度数.24. 我们知道,假分数可以化为整数与真分数的和的形式.例如:32=112+. 在分式中,对于只含有一个字母的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大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假分式”;当分子的次数小于分母的次数时,我们称之为“真分式”.例如:像11x x +-,22x x -,…这样的分式是假分式;像42x - ,221x x +,…这样的分式是真分式.类似的,假分式也可以化为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 例如:112122111111x x x x x x x x +-==+=+-----(-)+;22442(2)4422222x x x )x x x x x x -++-+===++----(. (1)将分式12x x -+化为整式与真分式的和的形式; (2)如果分式2211x x --的值为整数,求x 的整数值.BAOl25. 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ABC中,∠ACB=90°,AC=BC,MN是过点A的直线,DB⊥MN于点D,联结CD.求证:BD+ AD =2CD.小明的思考过程如下:要证BD+ AD =2CD,需要将BD,AD转化到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在MN上截取AE=BD,并联结EC,可证△ACE和△BCD全等,得到CE=CD,且∠ACE=∠BCD,由此推出△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DE =2CD,于是结论得证.小聪的思考过程如下:要证BD+ AD =2CD,需要构造以CD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过点C作CE⊥CD交MN于点E,可证△ACE和△BCD全等,得到CE=CD,且AE=BD,由此推出△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知DE =2CD,于是结论得证.请你参考小明或小聪的思考过程解决下面的问题:(1) 将图1中的直线MN绕点A旋转到图2和图3的两种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猜想BD,AD,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选择其中一个图形加以证明;(2) 在直线MN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当∠BCD=30°,BD =2时,CD=__________.MDNBCA图2BCNMDA图3AC BNDM E图1丰台区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初二数学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DCBDABCDBA二、填空题(本题共18分,每小题3分)题号 11 12 1314 1516答案13256332()212n -+三、解答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17.解:原式=22323-+- …… 3分 =433-. …… 5分 18.解:原式=21(1)22(2)a a a a --÷-- …… 2分=212(2)2(1)a a a a --⨯-- ……3分=21a -. ……5分19.解:11322x x x -+=-- ……1分13(2)1x x +-=- ……2分1361x x +-=- ……3分24x =2x =. ……4分经检验,2x = 是原方程的增根,所以,原方程无解. ……5分 20.证明:∵AB ∥DE ,∴∠B =∠DEC . ……1分∵BE = CF ,∴BE +EC = CF +EC ,即BC = EF . ……2分在△ABC 和△DEF 中,,AB DE B DEC BC EF ===⎧⎪⎨⎪⎩∠∠ ……3分 ∴△ABC ≌△DEF (SAS ). ……4分 ∴AC = D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5分 四、解答题(本题共11分,第21题5分,第22题6分)21.解:原式=()()2x yx y x y -⋅++ ……1分=x yx y-+. ……2分 ∵30x y -=,∴=3x y . ……3分∴原式=33y yy y-+. ……4分=12. ……5分22.解:设一台A 型计算机的售价是x 元,则一台B 型计算机的售价是(x +400)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1分224000240000400x x =+ ……3分 解这个方程,得5600x = ……4分经检验,5600x =是所列方程的解,并且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5分当5600x =时,+4006000x =.答:一台A 型计算机的售价是5600元,一台B 型计算机的售价是6000元. ……6分五、解答题(本题共21分,每小题7分) 23.(1)如图1.……1分 (2)平行. ……2分 (3)解:如图2,由(1)可知,△AOB 与△COD 关于直线l 对称, ∴△AOB ≌△COD .……3分∴AO =CO ,AB = CD ,OB = OD ,∠ABO =∠CDO . 图1 图2 ∴∠OBD =∠ODB . ……4分∴∠ABO+∠OBD =∠CDO+∠ODB ,即∠ABD =∠CDB .∵∠ABD =2∠ADB ,∴∠CDB =2∠ADB .∴∠CDA =∠ADB .……5分由(2)可知,AC ∥BD ,∴∠CAD =∠ADB .∴∠CAD =∠CDA ,∴CA = CD .……6分 ∵AO = AB ,∴AO = OC = AC ,即△AOC 为等边三角形. ∴∠AOC = 60°. ……7分 24.解:(1)12x x -+()232x x +-=+ ……1分2232x x x +=+-+ ……2分312x+=-. ……3分(2)2211x x --22211x x -+=- ()()21111x x x +-+=-()1211x x =++-. ……5分 ∵分式的值为整数,且x 为整数, ∴11x -=±,∴x =2或0.……7分25.解:(1)如图2,BD -AD =2CD . ……1分ABCDOllO DCB A如图3,AD -BD =2CD . ……2分证明图2:( 法一)在直线MN 上截取AE =BD ,联结CE .设AC 与BD 相交于点F ,∵BD ⊥MN ,∴∠ADB =90°,∴∠CAE+∠AFD =90°.∵∠ACB =90°,∴∠1+∠BFC =90°. ∵∠AFD =∠BFC ,∴∠CAE =∠1.∵AC =BC ,∴△ACE ≌△BCD (SAS ). ……3分 ∴CE =CD ,∠ACE =∠BCD .∴∠ACE -∠ACD =∠BCD -∠ACD ,即∠2=∠ACB =90°.在Rt △CDE 中,∵222CD CE DE +=,∴222CD DE = ,即DE =2CD .……4分 ∵DE = AE -AD = BD -AD ,∴BD -AD =2CD . ……5分 ( 法二)过点C 作CE ⊥CD 交MN 于点E ,则∠2=90°. ∵∠ACB =90°,∴∠2+∠ACD =∠ACB+∠ACD , 即∠ACE =∠BCD .设AC 与BD 相交于点F ,∵DB ⊥MN ,∴∠ADB =90°. ∴∠CAE+∠AFD =90°,∠1+∠BFC =90°. ∵∠AFD =∠BFC ,∴∠CAE =∠1.∵AC =BC ,∴△ACE ≌△BCD (ASA ). ……3分 ∴CE =CD ,AE =BD .在Rt △CDE 中,∵222CD CE DE +=,∴222CD DE = ,即DE =2CD .……4分 ∵DE = AE -AD = BD -AD ,∴BD -AD =2CD . ……5分 证明图3:( 法一)在直线MN 上截取AE =BD ,联结CE . 设AD 与BC 相交于点F ,∵∠ACB =90°,∴∠2+∠AFC =90°. ∵BD ⊥MN ,∴∠ADB =90°,∠3+∠BFD =90°. ∵∠AFC =∠BFD ,∴∠2=∠3.∵AC =BC ,∴△ACE ≌△BCD (SAS ). ……3分 ∴CE =CD ,∠1=∠4.∴∠1+∠BCE =∠4+∠BCE ,即∠ECD =∠ACB =90°.在Rt △CDE 中,∵222CD CE DE +=,∴222CD DE = ,即DE =2CD .……4分F12图2A C BND ME FE M DNBC A 图221E BCN M DA 图3123F 4数学试卷∵DE = AD -AE = AD -BD ,∴AD -BD =2CD . ……5分 ( 法二)过点C 作CE ⊥CD 交MN 于点E ,则∠DCE =90°.∵∠ACB =90°,∴∠ACB -∠ECB = ∠DCE -∠ECB ,即∠1=∠4. 设AD 与BC 相交于点F ,∵DB ⊥MN ,∴∠ADB =90°. ∴∠2+∠AFC =90°,∠3+∠BFD =90°.∵∠AFC =∠BFD ,∴∠2=∠3.∵AC =BC ,∴△ACE ≌△BCD (ASA ).……3分 ∴CE =CD ,AE =BD .在Rt △CDE 中,∵222CD CE DE +=,∴222CD DE = ,即DE =2CD .……4分∵DE = AD -AE = AD -BD ,∴AD -BD =2CD .……5分 (2)31± .……7分 4F 321 图3A D M N C B E。
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1一、选择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三、解答题(本题共52分,17-18题每小题4分,19-23题每小题5分,24-25题每小题6分,26题7分)17.解:……………………………………………………………………2分…………………………………………………………………………3分.………………………………………………………………………………………4分18.解:去分母,得.……………………………………………………………………2分解得.……………………………………………………………………………………3分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所以这个方程的解是.…………………………………………………………………4分19.解:……………………………………………………………………………2分.…………………………………………………………………………………3分∵,∴原式.…………………………………………………………………………5分20.证明:∵∥,∴.………………………………………………………………………………1分在和中,,,,∴.…………………………………………………………………………4分∴.…………………………………………………………………………………5分21.解: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千米/时,则汽车的速度为千米/时.……………………………1分由题意,得.…………………………………………………………………3分解得.…………………………………………………………………………………4分经检验,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5分答:骑车学生的速度为15千米/时.22.答:任意两个连续整数的平方差一定是奇数.…………………………………………………1分证明:设较小的整数为,则较大的整数为.………………………………………………2分这两个连续整数的平方差为.……………………4分∵为整数,∴为奇数.………………………………………………………………………………5分∴任意两个连续整数的平方差一定是奇数.23.证明:过点作于点.………………………………………………………………1分∵,,∴,.………………………………………………………………3分∴.即.………………………………………………………………………………5分24.解:(1).…………………………………………………………………………2分(2).…………………………………………………………………………4分∵分式的值为整数,且为整数,∴或.解得或.……………………………………………………………………6分25.(1)答案不唯一,如:作的平分线所在直线.图略.………………………………………2分(2)如图所示.…………………………………………………………3分①连接;②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对称轴;……………………………………………………………4分③作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④连接即为所求.………………………………………………………………………………………5分(3)先类比(2)的步骤画图,通过一次轴对称,把问题转化为(1)的情况,再做一次轴对称即可满足条件.………………………………………………………………………………………………………6分26.(1)补全的图形如图所示.……………………………………………………………1分(2)解:连接,如图.由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可得垂直平分.∴.∴.∵是等边三角形,∴,.∴.…………………………………………………………………………………………2分∴.∴在中,.∴.∴.……………………………………………………………………………………3分(3),,,.……………………………………………………………………7分说明:各解答题的其他正确解法请参照以上标准给分.祝各位老师寒假愉快!。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二(上)期末数学及答案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1. 画△ABC的边AB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根据概念可知.解:过点C作边AB的垂线段,即画AB边上的高CD,所以画法正确的是D.故选:D.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2.下列各式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A、含有能开方的因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B、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C、含有能开方的因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D、被开方数含分母,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3.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A. 2或﹣2B. 2C. ﹣2D. 0【答案】A【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值为零则分子为零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分式的值为0,∴x2﹣4=0,解得:x=2或﹣2.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正确把握定义是解题关键.4.下列运算:①a2•a3=a6,②(a3)2=a6,③a5÷a5=a,④(ab)3=a3b3,其中结果正确的个数为()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法则:把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进行计算即可.详解:①a2•a3=a5,故原题计算错误;②(a3)2=a6,故原题计算正确;③a5÷a5=1,故原题计算错误;④(ab)3=a3b3,故原题计算正确;正确的共2个,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关键是熟练掌握各计算法则.5.以下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可以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可以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C、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可以重合,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沿任何一条直线对折后都不能重合,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6.已知∠A=60°24′,∠B=60.24°,∠C=60°14′24″,则( )A. ∠A>∠B>∠CB. ∠A>∠B=∠CC. ∠B>∠C>∠AD. ∠B=∠C>∠A【答案】B【解析】【分析】将∠A、∠B、∠C统一单位后比较即可.【详解】∵∠A=60°24′=60.4°,∠B=60.24°,∠C=60°14′24″=60.24°,∴∠A>∠B=∠C.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转化计算,比较简单,注意以60为进制即可.7.下列各式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A. a2﹣2ab+b2﹣1=(a﹣b)2﹣1B. x4﹣1=(x2+1)(x+1)(x﹣1)C. (x+2)(x﹣2)=x2﹣4D. 2x2+2x=2x2(1+)【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因式分解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A选项:它的结果不是乘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是错误的;B选项:x4﹣1=(x2+1)(x+1)(x﹣1)结果是乘积形式,是因式分解,故是正确的;C选项:(x+2)(x﹣2)=x2﹣4中结果不是乘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是错误的;D选项:2x2+2x=2x2(1+)结果不是整式乘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是错误的;故选:B.【点睛】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理解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在一个范围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式子变形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是解题的关键。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和N,表示同一集合的是()A.M={π},N={3.14159} B.M={2,3},N={(2,3)}C.M={x|﹣1<x≤1,x∈N},N={1} D.,2.若a>b,则下列命题成立的是()A.ac>bc B.C.D.ac2≥bc23.若函数f(x)=x3+x2﹣2x﹣2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参考数A.1.2 B.1.3 C.1.4 D.1.5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为()A.k>4?B.k>5?C.k>6?D.k>7?5.给定函数①,②,③y=|x2﹣2x|,④,其中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6.已知a=,b=20.3,c=0.30.2,则a ,b ,c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aB .b >a >cC .a >b >cD .c >b >a7.函数的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A .B .C .D .8.某苗圃基地为了解基地内甲、乙两块地种植同一种树苗的长势情况,从两块地各随机抽取了10株树苗,用茎叶图表示上述两组树苗高度的数据,对两块地抽取树苗的高度的平均数甲,乙和方差进行比较,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甲>乙,乙地树苗高度比甲地树苗高度更稳定B .甲<乙,甲地树苗高度比乙地树苗高度更稳定C .甲<乙,乙地树苗高度比甲地树苗高度更稳定D .甲>乙,甲地树苗高度比乙地树苗高度更稳定9.如图是王老师锻炼时所走的离家距离(S )与行走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若用黑点表示王老师家的位置,则王老师行走的路线可能是( )A .B .C .D .10.已知函数f(x)=a(x﹣a)(x+a+3),g(x)=2x﹣2,若对任意x∈R,总有f(x)<0或g(x)<0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4)B.[﹣4,0)C.(﹣4,0)D.(﹣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已知函数则的值是.12.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13.已知0<x<1.5,则函数y=4x(3﹣2x)的最大值为.14.如图,一不规则区域内,有一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向区域内随机地撒1000颗黄豆,数得落在正方形区域内(含边界)的黄豆数为360颗,以此实验数据1000为依据可以估计出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为平方米.(用分数作答)15.若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a=.16.关于函数有以下四个命题:①对于任意的x∈R,都有f(f(x))=1;②函数f(x)是偶函数;③若T为一个非零有理数,则f(x+T)=f(x)对任意x∈R恒成立;④在f(x)图象上存在三个点A,B,C,使得△ABC为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7.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A,函数g(x)=lg(﹣x2+2x+m)的定义域为集合B.(Ⅰ)当m=3时,求A∩∁R B;(Ⅱ)若A∩B={x|﹣1<x<4},求实数m的值.18.空气质量指数PM2.5(单位:μg/m3)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入肺颗粒物的含量,这个理得到如图条形图:(1)估计该城市一个月内空气质量类别为良的概率;(2)从空气质量级别为三级和四级的数据中任取2个,求至少有一天空气质量类别为中度污染的概率.19.已知定义域为R的单调减函数f(x)是奇函数,当x>0时,.(Ⅰ)求f(0)的值;(Ⅱ)求f(x)的解析式;(Ⅲ)若对任意的t∈R,不等式f(t2﹣2t)+f(2t2﹣k)<0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0.定义在(0,+∞)上的函数f(x),如果对任意x∈(0,+∞),都有f(kx)=kf(x)(k≥2,k∈N*)成立,则称f(x)为k阶伸缩函数.(Ⅰ)若函数f(x)为二阶伸缩函数,且当x∈(1,2]时,,求的值;(Ⅱ)若函数f(x)为三阶伸缩函数,且当x∈(1,3]时,,求证:函数在(1,+∞)上无零点;(Ⅲ)若函数f(x)为k阶伸缩函数,且当x∈(1,k]时,f(x)的取值范围是[0,1),求f(x)在(0,k n+1](n∈N*)上的取值范围.2018-2019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和N,表示同一集合的是()A.M={π},N={3.14159} B.M={2,3},N={(2,3)}C.M={x|﹣1<x≤1,x∈N},N={1} D.,【考点】集合的相等.【分析】根据两个集合相等,元素相同,排除A;根据两个集合相等,元素相同,排除B先解集合M,然后判断元素是否相同,排除C先化简集合N,然后根据集合元素的无序性,选择D【解答】解:A:M={π},N={3.14159},因为π≠3.14159,故元素不同,集合也不同,故排除B:M={2,3},N={(2,3)},因为M的元素为2和3,而N的元素为一个点(2,3),故元素不同,集合不同,故排除C:M={x|﹣1<x≤1,x∈N},N={1},由M={x|﹣1<x≤1,x∈N}得,M={0,1},故两个集合不同,故排除D:∵∴=,根据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以判断M=N,故选择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两个集合相等的条件,涉及到元素相同以及集合元素的三个性质:无序性,互异性,确定性,为基础题2.若a>b,则下列命题成立的是()A.ac>bc B.C.D.ac2≥bc2【考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通过给变量取特殊值,举反例可得A、B、C都不正确,对于a>b,由于c2≥0,故有ac2≥bc2,故D成立.【解答】解:∵a>b,故当c=0时,ac=bc=0,故A不成立.当b=0 时,显然B、C不成立.对于a>b,由于c2≥0,故有ac2≥bc2,故D成立.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与不等关系,不等式性质的应用,通过给变量取特殊值,举反例来说明某个命题不正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属于基础题.3.若函数f(x)=x3+x2﹣2x﹣2的一个正数零点附近的函数值用二分法逐次计算,参考数A.1.2 B.1.3 C.1.4 D.1.5【考点】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专题】应用题.【分析】由二分法的定义进行判断,根据其原理﹣﹣零点存在的区间逐步缩小,区间端点与零点的值越越接近的特征选择正确选项【解答】解:由表中数据中结合二分法的定义得零点应该存在于区间(1.4065,1.438)中,观察四个选项,与其最接近的是C,故应选C【点评】本题考查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求解关键是正确理解掌握二分法的原理与求解步骤,根据其原理得出零点存在的区间,找出其近似解.属于基本概念的运用题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出的S=57,则判断框内为()A.k>4?B.k>5?C.k>6?D.k>7?【考点】程序框图.【专题】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入S的值,条件框内的语句是决定是否结束循环,模拟执行程序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各变量值变化如下表:K S 是否继续循环循环前1 1/第一圈2 4 是第二圈3 11 是第三圈4 26 是第四圈5 57 否故退出循环的条件应为k>4故答案选A.【点评】算法是新课程中的新增加的内容,也必然是新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应高度重视.程序填空也是重要的考试题型,这种题考试的重点有:①分支的条件②循环的条件③变量的赋值④变量的输出.其中前两点考试的概率更大.此种题型的易忽略点是:不能准确理解流程图的含义而导致错误.5.给定函数①,②,③y=|x 2﹣2x|,④,其中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 )A .①④B .②④C .②③D .①③【考点】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专题】函数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根据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以及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判断每个函数在(0,1)上的单调性,从而找出正确选项.【解答】解:①y=,x 增大时,增大,即y 增大;∴该函数在(0,1)上单调递增;②,x 增大时,x+1增大,减小;∴该函数在(0,1)上单调递减;③;∴x ∈(0,1)时,y=﹣x 2+2x ,对称轴为x=1;∴该函数在(0,1)上单调递增;④,∴指数函数在(0,1)上单调递减;∴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②④.故选:B .【点评】考查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根据单调性定义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含绝对值函数的处理方法:去绝对值号,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以及指数函数的单调性.6.已知a=,b=20.3,c=0.30.2,则a ,b ,c 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aB .b >a >cC .a >b >cD .c >b >a【考点】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判断出.【解答】解:∵,∴b >c >a .故选A .【点评】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是解题的关键.7.函数的图象的大致形状是(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数形结合.【分析】先利用绝对值的概念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原函数化成分段函数的形式,再结合分段函数分析位于y 轴左右两侧所表示的图象即可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y==当x >0时,其图象是指数函数y=a x 在y 轴右侧的部分,因为a >1,所以是增函数的形状,当x <0时,其图象是函数y=﹣a x 在y 轴左侧的部分,因为a >1,所以是减函数的形状, 比较各选项中的图象知,C 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分段函数、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属于基础题.8.某苗圃基地为了解基地内甲、乙两块地种植同一种树苗的长势情况,从两块地各随机抽取了10株树苗,用茎叶图表示上述两组树苗高度的数据,对两块地抽取树苗的高度的平均数甲,乙和方差进行比较,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甲>乙,乙地树苗高度比甲地树苗高度更稳定B .甲<乙,甲地树苗高度比乙地树苗高度更稳定C .甲<乙,乙地树苗高度比甲地树苗高度更稳定D .甲>乙,甲地树苗高度比乙地树苗高度更稳定【考点】茎叶图.【专题】对应思想;定义法;概率与统计.【分析】根据茎叶图,计算甲、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与方差的概念,比较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茎叶图有:①甲地树苗高度的平均数为=28cm,乙地树苗高度的平均数为=35cm,∴甲地树苗高度的平均数小于乙地树苗的高度的平均数;②甲地树苗高度分布在19~41之间,且成单峰分布,且比较集中在平均数左右,乙地树苗高度分布在10~47之间,不是明显的单峰分布,相对分散些;∴甲地树苗高度与乙地树苗高度比较,方差相对小些,更稳定些;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茎叶图估计平均数与方差的应用问题,关键是正确读出茎叶图,并分析数据,是基础题.9.如图是王老师锻炼时所走的离家距离(S)与行走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若用黑点表示王老师家的位置,则王老师行走的路线可能是()A.B.C.D.【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转化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可得在中间一段时间里,他到家的距离为定值,故他所走的路程是一段以家为圆心的圆弧,结合所给的选项得出结论.【解答】解:根据王老师锻炼时所走的离家距离(S)与行走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可得在中间一段时间里,他到家的距离为定值,故他所走的路程是一段以家为圆心的圆弧,结合所给的选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函数的解析式表示的意义,函数的图象特征,属于中档题.10.已知函数f(x)=a(x﹣a)(x+a+3),g(x)=2x﹣2,若对任意x∈R,总有f(x)<0或g(x)<0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4)B.[﹣4,0)C.(﹣4,0)D.(﹣4,+∞)【考点】函数的值.【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可知x<1时,g(x)<0成立,进而得到a(x+a)(x﹣2a+1)<0对x≥1均成立,得到a满足的条件,求解不等式组可得答案.【解答】解:由g(x)=2x﹣2<0,得x<1,故对x≥1时,g(x)<0不成立,从而对任意x≥1,f(x)<0恒成立,由于a(x﹣a)(x+a+3)<0对任意x≥1恒成立,如图所示,则必满足,解得﹣4<a<0.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4,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值,考查了不等式的解法,体现了恒成立思想的应用,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已知函数则的值是﹣2.【考点】函数的值.【专题】函数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将x=代入函数的表达式,求出函数值即可.【解答】解:f()==﹣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函数值问题,考查分段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的性质,是一道基础题.12.从某小学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将他们身高(单位:厘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图中数据可知a=0.03.若要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3.【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欲求a,可根据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列得一元一次方程,解出a,欲求选取的人数,可先由直方图找出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及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再根据分层抽样的特点,代入其公式求解.【解答】解:∵直方图中各个矩形的面积之和为1,∴10×(0.005+0.035+a+0.02+0.01)=1,解得a=0.03.由直方图可知三个区域内的学生总数为100×10×(0.03+0.02+0.01)=60人.其中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人数为10人,所以身高在[140,150]范围内抽取的学生人数为×10=3人.故答案为:0.03,3.【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相关知识.直方图中的各个矩形的面积代表了频率,所以各个矩形面积之和为1.同时也考查了分层抽样的特点,即每个层次中抽取的个体的概率都是相等的,都等于.13.已知0<x<1.5,则函数y=4x(3﹣2x)的最大值为.【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将二次函数进行配方,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求值即可.【解答】解:∵y=4x(3﹣2x)=﹣8x2+12x=﹣8(x﹣)2+,∴当x=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配方得到函数的对称轴是解决二次函数的关键.14.如图,一不规则区域内,有一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向区域内随机地撒1000颗黄豆,数得落在正方形区域内(含边界)的黄豆数为360颗,以此实验数据1000为依据可以估计出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为平方米.(用分数作答)【考点】模拟方法估计概率.【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综合法;概率与统计.【分析】根据几何概型的意义进行模拟试验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利用面积比可得结论.【解答】解:∵向区域内随机地撒1000颗黄豆,数得落在正方形区域内(含边界)的黄豆数为360颗,记“黄豆落在正方形区域内”为事件A,∴P(A)==,=平方米,∴S不规则图形故答案为:.【点评】几何概型的概率估算公式中的“几何度量”,可以为线段长度、面积、体积等,而且这个“几何度量”只与“大小”有关,而与形状和位置无关.15.若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a=.【考点】函数的图象.【专题】转化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题意可得函数f(x)为偶函数,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从而求得a 的值.【解答】解:由于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故该函数为偶函数,故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故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属于基础题.16.关于函数有以下四个命题:①对于任意的x∈R,都有f(f(x))=1;②函数f(x)是偶函数;③若T为一个非零有理数,则f(x+T)=f(x)对任意x∈R恒成立;④在f(x)图象上存在三个点A,B,C,使得△ABC为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①②③④.【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分段函数的应用.【专题】函数思想;函数的性质及应用;简易逻辑.【分析】①根据函数的对应法则,可得不管x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均有f(f(x))=1;②根据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得f(x)是偶函数;③根据函数的表达式,结合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性质;④取x1=﹣,x2=0,x3=,可得A(,0),B(0,1),C(﹣,0),三点恰好构成等边三角形.【解答】解:对于①,若x是有理数,则f(x)=1,则f(1)=1,若x是无理数,则f(x)=0,则f(0)=1,即对于任意的x∈R,都有f(f(x))=1;故①正确,对于②,∵有理数的相反数还是有理数,无理数的相反数还是无理数,∴对任意x∈R,都有f(﹣x)=﹣f(x),则函数f(x)是偶函数,故②正确;对于③,若x是有理数,则x+T也是有理数;若x是无理数,则x+T也是无理数,∴根据函数的表达式,任取一个不为零的有理数T,f(x+T)=f(x)对x∈R恒成立,故③正确;对于④,取x1=﹣,x2=0,x3=,可得f(x1)=0,f(x2)=1,f(x3)=0,∴A(,0),B(0,1),C(﹣,0),恰好△ABC为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给出特殊函数表达式,求函数的值并讨论它的奇偶性,着重考查了有理数、无理数的性质和函数的奇偶性等知识,属于中档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17.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A,函数g(x)=lg(﹣x2+2x+m)的定义域为集合B.(Ⅰ)当m=3时,求A∩∁R B;(Ⅱ)若A∩B={x|﹣1<x<4},求实数m的值.【考点】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交集及其运算;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集合思想;定义法;集合.【分析】(Ⅰ)先化简集合A,B,再根据补集和交集的定义即可求出;(Ⅱ)根据交集的定义即可求出m的范围.【解答】解:(Ⅰ)由的定义域得A={x|﹣1<x≤5}.当m=3时,B={x|﹣1<x<3},则∁R B={x|x≤﹣1或x≥3}.所以A∩∁R B={x|3≤x≤5}.(Ⅱ)因为A={x|﹣1<x≤5},A∩B={x|﹣1<x<4},所以有﹣42+2×4+m=0.解得m=8.此时B={x|﹣2<x<4},符合题意.所以m=8.【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和集合的基本运算,属于基础题.18.空气质量指数PM2.5(单位:μg/m3)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可入肺颗粒物的含量,这个某市年月日﹣月日(天)对空气质量指数进行检测,获得数据后整理得到如图条形图:(1)估计该城市一个月内空气质量类别为良的概率;(2)从空气质量级别为三级和四级的数据中任取2个,求至少有一天空气质量类别为中度污染的概率.【考点】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专题】图表型;概率与统计.【分析】(1)由条形统计图可知,空气质量类别为良的天数为16天,从而可求此次监测结果中空气质量类别为良的概率;(2)样本中空气质量级别为三级的有4天,设其编号为a,b,c,d.样本中空气质量级别为四级的有2天,设其编号为e,f.列举出基本事件及符合条件的事件,根据概率公式求出相应的概率即可.【解答】解:(1)由条形统计图可知,空气质量类别为良的天数为16天,所以此次监测结果中空气质量类别为良的概率为.…(2)样本中空气质量级别为三级的有4天,设其编号为a,b,c,d.样本中空气质量级别为四级的有2天,设其编号为e,f.则基本事件有:(a,b),(a,c),(a,d),(a,e),(a,f),(b,c),(b,d),(b,e),(b,f),(c,d),(c,e),(c,f),(d,e),(d,f),(e,f),共15个.其中至少有一天空气质量类别为中度污染的有9个,∴至少有一天空气质量类别为中度污染的概率为.【点评】本题考查条形图,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查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属于基础题.19.已知定义域为R的单调减函数f(x)是奇函数,当x>0时,.(Ⅰ)求f(0)的值;(Ⅱ)求f(x)的解析式;(Ⅲ)若对任意的t∈R,不等式f(t2﹣2t)+f(2t2﹣k)<0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考点】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专题】计算题;函数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Ⅰ)利用定义域为R的函数f(x)是奇函数,求f(0)的值;(Ⅱ)求出x<0的解析式,即可求f(x)的解析式;(Ⅲ)若对任意的t∈R,不等式f(t2﹣2t)+f(2t2﹣k)<0恒成立,f(x)在R上是减函数,所以t2﹣2t>k﹣2t2.即3t2﹣2t﹣k>0对任意t∈R恒成立,即可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解答】解:(Ⅰ)因为定义域为R的函数f(x)是奇函数,所以f(0)=0.(Ⅱ)因为当x<0时,﹣x>0,所以.又因为函数f(x)是奇函数,所以f(﹣x)=﹣f(x).所以.综上,(Ⅲ)由f(t2﹣2t)+f(2t2﹣k)<0得f(t2﹣2t)<﹣f(2t2﹣k).因为f(x)是奇函数,所以f(t2﹣2t)<f(k﹣2t2).又f(x)在R上是减函数,所以t2﹣2t>k﹣2t2.即3t2﹣2t﹣k>0对任意t∈R恒成立.方法一令3t2﹣2t﹣k=0,则△=4+12k<0.由△<0,解得.方法二即k<3t2﹣2t对任意t∈R恒成立.令g(t)=3t2﹣2t,t∈R则∴故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解析式,考查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法,注意运用单调性和参数分离,以及函数的最值的求法,属于中档题.20.定义在(0,+∞)上的函数f(x),如果对任意x∈(0,+∞),都有f(kx)=kf(x)(k≥2,k∈N*)成立,则称f(x)为k阶伸缩函数.(Ⅰ)若函数f(x)为二阶伸缩函数,且当x∈(1,2]时,,求的值;(Ⅱ)若函数f(x)为三阶伸缩函数,且当x∈(1,3]时,,求证:函数在(1,+∞)上无零点;(Ⅲ)若函数f(x)为k阶伸缩函数,且当x∈(1,k]时,f(x)的取值范围是[0,1),求f(x)在(0,k n+1](n∈N*)上的取值范围.【考点】函数的值.【专题】证明题;转化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Ⅰ)当x∈(1,2]时,,从而f()=,由此能求出函数f(x)为二阶伸缩函数,由此能求出的值.(Ⅱ)当x∈(1,3]时,,由此推导出函数在(1,+∞)上无零点.(Ⅲ)当x∈(k n,k n+1]时,,由此得到,当x∈(k n,k n+1]时,f(x)∈[0,k n),由此能求出f(x)在(0,k n+1](n∈N*)上的取值范围是[0,k n).【解答】解:(Ⅰ)由题设,当x∈(1,2]时,,∴.∵函数f(x)为二阶伸缩函数,∴对任意x∈(0,+∞),都有f(2x)=2f(x).∴.(Ⅱ)当x∈(3m,3m+1](m∈N*)时,.由f(x)为三阶伸缩函数,有f(3x)=3f(x).∵x∈(1,3]时,.∴.令,解得x=0或x=3m,它们均不在(3m,3m+1]内.∴函数在(1,+∞)上无零点.(Ⅲ)由题设,若函数f(x)为k阶伸缩函数,有f(kx)=kf(x),且当x∈(1,k]时,f(x)的取值范围是[0,1).∴当x∈(k n,k n+1]时,.∵,所以.∴当x ∈(k n ,k n+1]时,f (x )∈[0,k n ). 当x ∈(0,1]时,即0<x ≤1,则∃k (k ≥2,k ∈N *)使,∴1<kx ≤k ,即kx ∈(1,k ],∴f (kx )∈[0,1).又,∴,即.∵k ≥2,∴f (x )在(0,k n+1](n ∈N *)上的取值范围是[0,k n ).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值的求法,考查函数值无零点的证明,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函数性质的合理运用.2019年3月12日。
图3EDBA图2EDCBA图1EDCBA2018-2019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八年级数学期末试题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系列11、如图,已知:点D 是△ABC 的边BC 上一动点,且AB =AC ,DA =DE ,∠BAC =∠ADE =α.⑴如图1,当α=60°时,∠BCE = ;⑵如图2,当α=90°时,试判断∠BCE 的度数是否发生改变,若变化,请指出其变化范围;若不变化,请求出其值,并给出证明;(图1) (图2) (图3)⑶如图3,当α=120°时,则∠BCE = ;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6y x =+与x 轴交于A ,与y 轴交于B ,BC ⊥AB 交x 轴于C 。
①求△ABC 的面积。
如图2,②D 为OA 延长线上一动点,以BD 为直角边做等腰直角三角形BDE ,连结EA .求直线EA 的解析式.③点E 是y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OAE =30°,上一动点,是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N ,使得OM +NM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写出其最小值,并加以说明.3. 如图,直线1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直线2l 与直线1l 关于x 轴对称,已知直线1l 的解析式为3y x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2)过A 点在△ABC 的外部作一条直线3l ,过点B 作BE ⊥3l 于E ,过点C 作CF ⊥3l 于F 分别,请画出图形并求证:BE +CF =EF(3)△ABC 沿y 轴向下平移,AB 边交x 轴于点P ,过P 点的直线与AC 边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与y 轴相交与点M ,且BP =CQ ,在△ABC 平移的过程中,①OM 为定值;②MC 为定值。
在这两个结论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4. 如图①,直线AB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A 、OB 的长度分别为a 和b ,且满足2220a ab b -+=.⑴判断△AOB 的形状.⑵如图②,正比例函数(0)y kx k =<的图象与直线AB 交于点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 ⊥OQ 于M ,BN ⊥OQ 于N ,若AM =9,BN =4,求MN 的长.⑶如图③,E 为AB 上一动点,以AE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DE ,P 为BE 的中点,连结PD 、PO ,试问:线段PD 、PO 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①OQ NMyxBA②OPy xE DBA③5、如图,已知△ABC 和△ADC是以AC为公共底边的等腰三角形,E、F分别在AD和CD上,已知:∠ADC+∠ABC=180°,∠ABC=2∠EBF;(1)求证:EF=AE+FC(2)若点E、F在直线AD和BD上,则是否有类似的结论?6、操作:如图①,△ABC是正三角形,△BDC是顶角∠BDC=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角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连接MN.(1)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点M、N分别是射线AB、CA上的点,其它条件不变,请你再探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在图④中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3)求证:CN-BM=MN图①图②图③图④EDCBAF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压轴题5答案; 1、⑴如图1,当α=60°时,∠BCE =120°;⑵证明:如图,过D 作DF ⊥BC ,交CA 或延长线于F 。
2018-2019学年联考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近似数0.13是精确到()A.十分位B.百分位C.千分位D.百位2.(3分)下列四张扑克牌中,左旋转180°后还是和原来一样的是()A.B.C.D.3.(3分)是2的()A.倒数B.平方根C.立方根D.算术平方根4.(3分)在3×3的方格中涂有阴影图形,下列阴影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5.(3分)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1|>1,则a>2”是假命题的反例是()A.a=2B.a=1C.a=0D.a=﹣16.(3分)如图是作△ABC的作图痕迹,则此作图的已知条件是()A.已知两边及夹角B.已知三边C.已知两角及夹边D.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7.(3分)在代数式和中,x均可以取的值为()A.9B.3C.0D.﹣28.(3分)如果把分式中的a、b同时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的分式的值不变,则W 中可以是()A.1B.C.ab D.a29.(3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A.B.C.D.10.(3分)若(b为整数),则a的值可以是()A.B.27C.24D.2011.(3分)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 =4,BF=3,EF=2,则AD的长为()A.3B.5C.6D.712.(3分)已知:△ABC中,AB=AC,求证:∠B<90°,下面写出可运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的四个步骤:①∴∠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②因此假设不成立.∴∠B<90°③假设在△ABC中,∠B≥90°④由AB=AC,得∠B=∠C≥90°,即∠B+∠C≥180°.这四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13.(3分)已知x=,则代数式(7+4)x2+(2+)x+的值是()A.0B.C.D.2﹣14.(3分)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A.10B.C.10或D.10或二、填空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5.(4分)=.16.(4分)如图,在△ABC中,∠B=∠ACB=2∠A,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D 为垂足,连接EC,则∠ECD=.17.(4分)如图,在△ABC中,∠ACB=90°,∠A=30°,以点C为圆心,CB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再分别以点B和点D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作射线CE交AB于点F,若AF=6,则BC的长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如图,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A点;(1)说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2)比较点A所表示的数与﹣2.5的大小.19.(1)发现.①;②;③;…………写出④;⑤;(2)归纳与猜想.如果n为正整数,用含n的式子表示这个运算规律;(3)证明这个猜想.20.如图,在△ABC中,AB=BC,BD是∠ABC的平分线,E为AB的中点,连接DE,若DE=5,AC=16,求DB的长.21.如图所示,△ABC中,∠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E,EF⊥AB,EG ⊥AC,垂足分别为F、G,则BF=CG吗?说明理由.22.已知代数式(﹣1)÷,则:(1)当x=﹣3时,求这个代数式的值;(2)这个代数式的值能等于﹣1吗?请说明理由.23.某超市为了促销,将本来售完后可得1800元的奶糖和900元的水果糖混合后配成杂拌糖出售.这种糖每千克比奶糖便宜4元,比水果糖贵6元.已知这两种糖混合前后质量相同,求杂拌糖的单价.24.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是BC上一动点,连接AD,过点A 作AE⊥AD,并且始终保持AE=AD,连接CE.(1)求证:△ABD≌△ACE;(2)若AF平分∠DA E交BC于F,探究线段BD,DF,F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在(2)的条件下,若BD=3,CF=4,求AD的长.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八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近似数0.13是精确到()A.十分位B.百分位C.千分位D.百位【分析】确定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这个数的最后一位是什么位即可.【解答】解:近似数0.13是精确到百分位,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近似数,用到的知识点是精确度,一个数最后一位所在的位置就是这个数的精确度.2.(3分)下列四张扑克牌中,左旋转180°后还是和原来一样的是()A.B.C.D.【分析】左旋转180°后还是和原来一样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解答即可.【解答】解:左旋转180°后还是和原来一样的是只有C.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是需要熟记的内容.3.(3分)是2的()A.倒数B.平方根C.立方根D.算术平方根【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是2的算术平方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平方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方根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4.(3分)在3×3的方格中涂有阴影图形,下列阴影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直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5.(3分)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证明命题“若|a﹣1|>1,则a>2”是假命题的反例是()A.a=2B.a=1C.a=0D.a=﹣1【分析】所选取的a的值符合题设,则不满足结论即作为反例.【解答】解:当a=﹣1时,满足|a﹣1|>1,但满足a>2,所以a=﹣1可作为证明命题“若|a﹣1|>1,则a>2”是假命题的反例.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6.(3分)如图是作△ABC的作图痕迹,则此作图的已知条件是()A.已知两边及夹角B.已知三边C.已知两角及夹边D.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分析】观察图象可知已知线段AB,α,β,由此即可判断.【解答】解:观察图象可知:已知线段AB,∠CAB=α,∠CBA=β,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属于中考常考题型.7.(3分)在代数式和中,x均可以取的值为()A.9B.3C.0D.﹣2【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且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得出x的范围,据此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知,x﹣3≠0且x﹣3≥0,解得:x>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且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8.(3分)如果把分式中的a、b同时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的分式的值不变,则W 中可以是()A.1B.C.ab D.a2【分析】直接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代入判断得出答案.【解答】解:如果把分式中的a、b同时扩大为原来的2倍,得到的分式的值不变,则W中可以是:b.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正确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关键.9.(3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A.B.C.D.【分析】先表示出图形中各个部分的面积,再判断即可.【解答】解:A、∵+c2+ab=(a+b)(a+b),∴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4×+c2=(a+b)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4×+(b﹣a)2=c2,∴整理得:a2+b2=c2,即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图形不能证明勾股定理,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证明,能根据图形中各个部分的面积列出等式是解此题的关键.10.(3分)若(b为整数),则a的值可以是()A.B.27C.24D.20【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3+=b当a=20时,∴=2,∴b=5,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11.(3分)如图,AB⊥CD,且AB=CD,E,F是AD上两点,CE⊥AD,BF⊥AD.若CE =4,BF=3,EF=2,则AD的长为()A.3B.5C.6D.7【分析】只要证明△ABF≌△CDE,可得AF=CE=4,BF=DE=3,推出AD=AF+DF =4+(3﹣2)=5;【解答】解:∵AB⊥CD,CE⊥AD,BF⊥AD,∴∠AFB=∠CED=90°,∠A+∠D=90°,∠C+∠D=90°,∴∠A=∠C,∵AB=CD,∴△ABF≌△CDE(AAS),∴AF=CE=4,BF=DE=3,∵EF=2,∴AD=AF+DF=4+(3﹣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3分)已知:△ABC中,AB=AC,求证:∠B<90°,下面写出可运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的四个步骤:①∴∠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矛盾②因此假设不成立.∴∠B<90°③假设在△ABC中,∠B≥90°④由AB=AC,得∠B=∠C≥90°,即∠B+∠C≥180°.这四个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①②③④D.④③①②【分析】通过反证法的证明步骤:①假设;②合情推理;③导出矛盾;④结论;理顺证明过程即可.【解答】解:由反证法的证明步骤:①假设;②合情推理;③导出矛盾;④结论;所以题目中“已知:△ABC中,AB=AC,求证:∠B<90°”.用反证法证明这个命题过程中的四个推理步骤:应该为:假设∠B≥90°;那么,由AB=AC,得∠B=∠C≥90°,即∠B+∠C≥180°所以∠A+∠B+∠C>18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相矛盾,;所以因此假设不成立.∴∠B<90°;原题正确顺序为:③④①②.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证法证明步骤,考查基本知识的应用,逻辑推理能力.13.(3分)已知x=,则代数式(7+4)x2+(2+)x+的值是()A.0B.C.D.2﹣【分析】将x的值代入原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可得.【解答】解:当x=时,原式=(7+4)(2﹣)2+(2+)(2﹣)+=(7+4)(7﹣4)+4﹣3+=49﹣48+1+=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14.(3分)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A.10B.C.10或D.10或【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上的中线,最后即可求出斜边的长.【解答】解:①如图:因为CD==2,点D是斜边AB的中点,所以AB=2CD=4,②如图:因为CE==5,点E是斜边AB的中点,所以AB=2CE=10,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10或,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图形的剪拼,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在解题时要注意分两种情况画图,不要漏解.二、填空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5.(4分)=﹣.【分析】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x是a的立方根,根据此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的立方为﹣,∴﹣的立方根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求一个数的立方根,解题时应先找出所要求的这个数是哪一个数的立方.由开立方和立方是互逆运算,用立方的方法求这个数的立方根.注意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原数的性质符号相同.16.(4分)如图,在△ABC中,∠B=∠ACB=2∠A,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D 为垂足,连接EC,则∠ECD=36°.【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A=E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解答】解:设∠A=x,则∠B=∠ACB=2x,则x+2x+2x=180°,解得,x=36°,∴∠B=∠ACB=72°,∵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EA=EC,∴∠ECD=∠A=36°,故答案为:3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7.(4分)如图,在△ABC中,∠ACB=90°,∠A=30°,以点C为圆心,CB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再分别以点B和点D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作射线CE交AB于点F,若AF=6,则BC的长为4.【分析】连接CD,根据在△ABC中,∠ACB=90°,∠A=30°,BC为x,可知AB=2BC=2x,再由作法可知BC=CD=x,CE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故CD是斜边AB 的中线,据此可得出BD=x,进而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连接CD,∵在△ABC中,∠ACB=90°,∠A=30°,设BC=x,∴AB=2BC=2x.∵作法可知BC=CD=x,CE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CD是斜边AB的中线,∴BD=AD=x,∴BF=DF=x,∴AF=AD+DF=x+x=6.解得:x=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基本作图,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如图,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A点;(1)说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2)比较点A所表示的数与﹣2.5的大小.【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的长度,再根据圆的半径定义得到OA,求出A;(2)根据A所代表的数,直接比较与﹣2.5的大小;【解答】解:(1)OB=,∵OB=OA=∴A所代表的数字为﹣\sqrt{5}$;(2)A点表示的数为﹣$\sqrt{5}$≈﹣2.235∴A点表示的数大于﹣2.5【点评】本题运用了勾股定理、数轴上负数大小比较的方法;19.(1)发现.①;②;③;…………写出④;⑤;(2)归纳与猜想.如果n为正整数,用含n的式子表示这个运算规律;(3)证明这个猜想.【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例子可以写出例4;(2)根据(1)中特例,可以写出相应的猜想;(3)根据(2)中的猜想,对等号左边的式子化简,即可得到等号右边的式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1)由例子可得,④为:,⑤,故答案为,,(2)如果n为正整数,用含n的式子表示这个运算规律:,故答案为:,(3)证明:∵n是正整数,∴.即.故答案为:∵n是正整数,∴.即.【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0.如图,在△ABC中,AB=BC,BD是∠ABC的平分线,E为AB的中点,连接DE,若DE=5,AC=16,求DB的长.【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8,AD⊥A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答】解:∵AB=BC,BD是∠ABC的平分线,∴AD=DC=AC=8,AD⊥AC,∴∠ADB=90°,又E为AB的中点,∴AB=2DE=10,由勾股定理得,BD==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所示,△ABC中,∠BAC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E,EF⊥AB,EG ⊥AC,垂足分别为F、G,则BF=CG吗?说明理由.【分析】先根据点E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可求出BE=CE,再根据点E在∠BAC的角平分线上,且EF⊥AB,EG⊥AC可求出EF=EG,再由HL定理可求出Rt△EFB≌Rt△EGC,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BF=CG;理由如下:因为点E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BE=CE.因为点E在∠BAC的角平分线上,且EF⊥AB,EG⊥AC,所以EF=EG,在Rt△EFB和Rt△EGC中,因为BE=CE,EF=EG,所以Rt△EFB≌Rt△EGC(HL).所以BF=CG.【点评】本题涉及到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涉及面较广,难度适中.22.已知代数式(﹣1)÷,则:(1)当x=﹣3时,求这个代数式的值;(2)这个代数式的值能等于﹣1吗?请说明理由.【分析】(1)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将x的值代入计算可得;(2)假设分式的值等于﹣1,根据化简结果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依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作出判断.【解答】解:(1)原式=(﹣)÷=•=,当x=﹣3时,原式==﹣2;(2)若原式的值为﹣1,则=﹣1,解得:x=﹣1,而当x =﹣1时,原式分母为0,无意义;所以原式的值不能等于﹣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23.某超市为了促销,将本来售完后可得1800元的奶糖和900元的水果糖混合后配成杂拌糖出售.这种糖每千克比奶糖便宜4元,比水果糖贵6元.已知这两种糖混合前后质量相同,求杂拌糖的单价.【分析】设杂拌糖的单价为x 元,则奶糖的单价为(x +4)元,水果糖的单价为(x ﹣6)元,根据这两种糖混合前后质量相同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杂拌糖的单价为x 元,则奶糖的单价为(x +4)元,水果糖的单价为(x ﹣6)元,根据题意得+=,解得:x =36.经检验,x =36是原方程的解.答:杂拌糖的单价为36元.【点评】本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AC ,点D 是BC 上一动点,连接AD ,过点A 作AE ⊥AD ,并且始终保持AE =AD ,连接CE .(1)求证:△ABD ≌△ACE ;(2)若AF 平分∠DAE 交BC 于F ,探究线段BD ,DF ,F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在(2)的条件下,若BD =3,CF =4,求AD 的长.【分析】(1)根据SAS ,只要证明∠1=∠2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BD 2+FC 2=DF 2.连接FE ,想办法证明∠ECF =90°,EF =DF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决问题;(3)过点A 作AG ⊥BC 于G ,在Rt △ADG 中,想办法求出AG 、DG 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AE ⊥AD ,∴∠DAE=∠DAC+∠2=90°,又∵∠BAC=∠DAC+∠1=90°,∴∠1=∠2,在△ABD和△ACE中,∴△ABD≌△ACE.(2)解:结论:BD2+FC2=DF2.理由如下:连接FE,∵∠BAC=90°,AB=AC,∴∠B=∠3=45°由(1)知△ABD≌△ACE∴∠4=∠B=45°,BD=CE∴∠ECF=∠3+∠4=90°,∴CE2+CF2=EF2,∴BD2+FC2=EF2,∵AF平分∠DAE,∴∠DAF=∠EAF,在△DAF和△EAF中,∴△DAF≌△EAF∴DF=EF∴BD2+FC2=DF2.(3)解:过点A作AG⊥BC于G,由(2)知DF2=BD2+FC2=32+42=25∴DF=5,∴BC=BD+DF+FC=3+5+4=12,∵AB=AC,AG⊥BC,∴BG=AG=BC=6,∴DG=BG﹣BD=6﹣3=3,∴在Rt△ADG中,AD===3.【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综合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年级数学试卷(理工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已知集合,,则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并集定义直接求解.【详解】集合A={x∈N|1≤x≤3}={1,2,3},B={2,3,4,5},∴A∪B={1,2,3,4,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并集的求法,考查并集定义、不等式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2.设复数满足,则=A. B. C. 2 D.【答案】B【解析】【分析】把已知等式变形,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再由复数模的计算公式求解.【详解】由(1﹣i)z=2i,得z,∴|z|.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模的求法,是基础题.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则输出的=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框图的流程依次计算程序运行的结果,直到满足条件跳出循环,确定输出S的值【详解】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S=12,n=1执行循环体,S=10,n=2不满足条件S+n≤0,执行循环体,S=6,n=3不满足条件S+n≤0,执行循环体,S=0,n=4不满足条件S+n≤0,执行循环体,S=﹣8,n=5满足条件S+n≤0,退出循环,输出S的值为﹣8.故选:A.【点睛】解决程序框图问题时一定注意以下几点:(1) 不要混淆处理框和输入框;(2) 注意区分程序框图是条件分支结构还是循环结构;(3) 注意区分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4) 处理循环结构的问题时一定要正确控制循环次数;(5) 要注意各个框的顺序,(6)在给出程序框图求解输出结果的试题中只要按照程序框图规定的运算方法逐次计算,直到达到输出条件即可.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三点的圆被轴截得的弦长为A. B. C. D.【答案】A【解析】【分析】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圆的一般方程,令y=0可得:x2﹣4x=0,由此即可得到圆被轴截得的弦长.【详解】根据题意,设过A、B、C的圆为圆M,其方程为x2+y2+Dx+Ey+F=0,又由A(4,4),B(4,0),C(0,4),则有,解可得:D=﹣4,E=﹣4,F=0,即圆M的方程为x2+y2﹣4x﹣4y=0,令y=0可得:x2﹣4x=0,解可得:x1=0,x2=4,即圆与x轴的交点的坐标为(0,0),(4,0),则圆被x轴截得的弦长为4;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涉及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关键是求出圆的方程.5.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后,图象经过点,则的最小值为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函数平移变换的规律得到向右平移φ(φ>0)个单位长度的解析式,将点带入求解即可.【详解】将函数y=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φ(φ>0)个单位长度,可得y=sin2(x﹣φ)=sin(2x﹣2φ),图象过点,∴sin(2φ),即2φ2kπ,或2kπ,k∈Z,即φ 或,k ∈Z ,∵φ>0,∴φ的最小值为.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y =A sin (ωx +φ)的图象变换规律,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6.设为实数,则是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x <0”易得“”,反过来,由“”可得出“x <0”,从而得出“x <0”是“”的充分必要条件.【详解】若x <0,﹣x >0,则:;∴“x <0“是““的充分条件;若,则;解得x <0; ∴“x <0“是““的必要条件;综上得,“x <0”是“”的充分必要条件.故选:C .【点睛】充分、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则”、“若则”的真假.并注意和图示相结合,例如“⇒”为真,则是的充分条件.2.等价法:利用⇒与非⇒非,⇒与非⇒非,⇔与非⇔非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集合法:若⊆,则是的充分条件或是的必要条件;若=,则是的充要条件. 7.对任意实数,都有(且),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得a>1且a≤e x+3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详解】∵log a(e x+3)≥1=log a a,∴a>1且a≤e x+3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又e x+3>3,∴1<a≤3,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和函数恒成立的问题,属于中档题.8.以棱长为1的正方体各面的中心为顶点,构成一个正八面体,再以这个正八面体各面的中心为顶点构成一个小正方体,那么该小正方体的棱长为A. B. C. D.【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正八面体与大小正方体的关系,即可得到结果.【详解】正方体C1各面中心为顶点的凸多面体C2为正八面体,它的中截面(垂直平分相对顶点连线的界面)是正方形,该正方形对角线长等于正方体的棱长,所以它的棱长a2;以C2各个面的中心为顶点的正方体为图形C3是正方体,正方体C3面对角线长等于C2棱长的,(正三角形中心到对边的距离等于高的),因此对角线为,所以a,3故选:【点睛】本题考查组合体的特征,抓住两个组合体主元素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9.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为其前项的和.若,,则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解决此问题.【详解】根据题意得,2=6,∴=3 又=7,∴2d=7﹣3=4,∴d=2,=1,∴S=55+20=25,5故答案为:25.【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10.已知四边形的顶点A,B,C,D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_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以A为坐标原点,以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的坐标,由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得答案.【详解】如图,以A为坐标原点,以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0,0),B(4,2),C(7,0),D(3,﹣2),∴,,∴7×1+0×4=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合理构建坐标系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的计算题.11.如图,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粗实线表示一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由三视图还原几何体,该几何体为三棱锥,底面三角形ACB与侧面三角形APB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侧面PAB⊥侧面ACB,AB=4,PO=OC=2,由此即可得到结果.【详解】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如图,该几何体为三棱锥,底面三角形ACB与侧面三角形APB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侧面PAB⊥侧面ACB,AB=4,PO=OC=2.侧面PAC与PBC为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V=.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体积,关键是由三视图还原原几何体,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能力,是中档题.12.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分别过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若,则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设直线AB的倾斜家为锐角θ,由|AF|=4|BF|,可解出cosθ的值,进而得出sinθ的值,然后利用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计算出线段AB的长,再利用|CD|=|AB|sinθ可计算出答案.【详解】设直线AB的倾斜角为θ,并设θ为锐角,由于|AF|=4|BF|,则有,解得,则,由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可得,因此,.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灵活利用抛物线的焦点弦长公式,属于中等题.13.2018年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中国男队、女队同时夺冠.国际象棋中骑士的移动规则是沿着3×2格或2×3格的对角移动.在历史上,欧拉、泰勒、哈密尔顿等数学家研究了“骑士巡游”问题:在格的黑白相间的国际象棋棋盘上移动骑士,是否可以让骑士从某方格内出发不重复地走遍棋盘上的每一格?图(一)给出了骑士的一种走法,它从图上标1的方格内出发,依次经过标2,3,4,5,6,,到达标64的方格内,不重复地走遍棋盘上的每一格,又可从标64的方格内直接走回到标1的方格内.如果骑士的出发点在左下角标50的方格内,按照上述走法,_____(填“能”或“不能”)走回到标50的方格内.若骑士限制在图(二)中的3×4=12格内按规则移动,存在唯一一种给方格标数字的方式,使得骑士从左上角标1的方格内出发,依次不重复经过2,3,4,5,6,,到达右下角标12的方格内,分析图(二)中A处所标的数应为____.【答案】(1). 能(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画出路线图,解判断是否能,再根据题意,结合题目中的数字,即可求出A处的数字.【详解】如图所示:如果骑士的出发点在左下角标50的方格内,按照上述走法,能走回到标50的方格内,如图所示:使得骑士从左上角标1的方格内出发,依次不重复经过2,3,4,5,6,…,到达右下角标12的方格,且路线是唯一的,故A处应该为8,故答案为:能,8【点睛】本题考查了合情推理的问题,考查了转化与化归思想,整体和部分的思想,属于中档题14.如图,以正方形的各边为底可向外作四个腰长为1的等腰三角形,则阴影部分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设等腰三角形底角为,阴影面积为,根据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设等腰三角形底角为,则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高为,阴影面积为:,当时,阴影面积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解题关键用等腰三角形底角为表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5.在中,已知,(1)求的长;(2)求边上的中线的长.【答案】(1)(2)【解析】【分析】(1)利用同角关系得到,结合正弦定理即可得到的长;(2)在中求出,结合余弦定理即可得到边上的中线的长. 【详解】解:(1)由,,所以.由正弦定理得,,即.(2)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所以.所以.【点睛】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的应用,考查推理及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16.某日A,B,C三个城市18个销售点的小麦价格如下表:(1)甲以B市5个销售点小麦价格的中位数作为购买价格,乙从C市4个销售点中随机挑选2个了解小麦价格.记乙挑选的2个销售点中小麦价格比甲的购买价格高的个数为,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2)如果一个城市的销售点小麦价格方差越大,则称其价格差异性越大.请你对A,B,C三个城市按照小麦价格差异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只写出结果).【答案】(1)分布列见解析,期望为1(2)C,A,B【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得的可能取值为0,1,2.求出相应的概率值,即可得到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2)三个城市按照价格差异性从大到小排列为:C,A,B.【详解】解:(1)B市共有5个销售点,其小麦价格从低到高排列为:2450,2460,2500,2500,2500.所以中位数为2500,所以甲的购买价格为2500.C市共有4个销售点,其小麦价格从低到高排列为:2400,2470,2540,2580,故的可能取值为0,1,2.,,.所以分布列为所以数学期望.(2)三个城市按小麦价格差异性从大到小排序为:C,A,B【点睛】求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一般步骤为:第一步是“判断取值”,即判断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以及取每个值所表示的意义;第二步是:“探求概率”,即利用排列组合、枚举法、概率公式(常见的有古典概型公式、几何概型公式、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独立事件的概率积公式,以及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等),求出随机变量取每个值时的概率;第三步是“写分布列”,即按规范形式写出分布列,并注意用分布列的性质检验所求的分布列或事件的概率是否正确;第四步是“求期望值”,一般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的定义求期望的值,对于有些实际问题中的随机变量,如果能够断定它服从某常见的典型分布(如二项分布X~B(n,p)),则此随机变量的期望可直接利用这种典型分布的期望公式(E(X)=np)求得.17.如图,三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平面平面,且分别是的中点.(1)求证:平面;(2)当侧面是正方形,且时,(ⅰ)求二面角的大小;(ⅱ)在线段上是否存在点,使得?若存在,指出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ⅰ)(ⅱ)点在点处时,有【解析】【分析】(1)取中点,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从而得证;(2)(ⅰ)先证明平面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即可得到二面角的大小;(ⅱ)假设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得. 设,则.利用垂直关系,建立的方程,解之即可.【详解】证明:(1)取中点,连,连.在△中,因为分别是中点,所以,且.在平行四边形中,因为是的中点,所以,且.所以,且.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因为侧面是正方形,所以.又因为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又因为,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则,.(ⅰ)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由得即令,所以.又因为平面,所以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所以.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钝角,所以二面角的大小为.(ⅱ)假设在线段上存在点,使得.设,则.因为,又,所以.所以.故点在点处时,有【点睛】本题考查向量法求二面角大小、线面平行的证明,考查满足线面垂直的点的位置的判断与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考查推理论论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中档题.18.已知函数.(Ⅰ)当时,求函数的极小值;(Ⅱ)当时,讨论的单调性;(Ⅲ)若函数在区间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求的取值范围.【答案】(Ⅰ)(Ⅱ)详见解析(Ⅲ)【解析】【分析】(Ⅰ)由题意,当时,求得,得出函数的单调性,进而求解函数的极值;(Ⅱ)由,由,得或,分类讨论,即可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Ⅲ)由(1)和(2),分当和,分类讨论,分别求得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即可得出相应的结论,进而得到结论.【详解】解:(Ⅰ)当时:,令解得,又因为当,,函数为减函数;当,,函数为增函数.所以,的极小值为.(Ⅱ).当时,由,得或.(ⅰ)若,则.故在上单调递增;(ⅱ)若,则.故当时,;当时,.所以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ⅲ)若,则.故当时,;当时,.所以在,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Ⅲ)(1)当时,,令,得.因为当时,,当时,,所以此时在区间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2)当时:(ⅰ)当时,由(Ⅱ)可知在上单调递增,且,,此时在区间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ⅱ)当时,由(Ⅱ)的单调性结合,又,只需讨论的符号:当时,,在区间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当时,,函数在区间上无零点.(ⅲ)当时,由(Ⅱ)的单调性结合,,,此时在区间上有且只有一个零点.综上所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在函数中的综合应用问题,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思想、逻辑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对导数的应用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求解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2)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判断单调性;已知单调性,求参数;(3)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极值),解决函数的恒成立与有解问题,同时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9.过椭圆W:的左焦点作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其中,另一条过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不与重合),且点不与点重合.过作轴的垂线分别交直线,于,.(Ⅰ)求点坐标和直线的方程;(Ⅱ)求证:.【答案】(Ⅰ),的方程为(Ⅱ)详见解析【解析】【分析】(Ⅰ)由题意可得直线的方程为.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即可求解B点坐标;(Ⅱ)设,,的方程为,联立方程组,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进而得出点的纵坐标,化简即可证得,得到证明.【详解】(Ⅰ)由题意可得直线的方程为.与椭圆方程联立,由可求.(Ⅱ)当与轴垂直时,两点与,两点重合,由椭圆的对称性,.当不与轴垂直时,设,,的方程为().由消去,整理得.则,.由已知,,则直线的方程为,令,得点的纵坐标.把代入得.由已知,,则直线的方程为,令,得点的纵坐标.把代入得.把,代入到中,=.即,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问题,解答此类题目,通常通过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圆锥曲线)方程的方程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目标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函数的性质进行求解,此类问题易错点是复杂式子的变形能力不足,导致错漏百出,本题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0.已知是由正整数组成的无穷数列,对任意,满足如下两个条件:①是的倍数;②.(1)若,,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的值;(2)求证:当时,;(3)求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大值.【答案】(1)(2)见解析(3)85【解析】【分析】(1)根据满足的两个条件即可得到满足条件的所有的值;(2)由,对于任意的,有. 当时,成立,即成立;若存在使,由反证法可得矛盾;(3)由(2)知,因为且是的倍数,可得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大值.【详解】(1)的值可取.(2)由,对于任意的,有.当时,,即,即.则成立.因为是的倍数,所以当时,有成立.若存在使,依以上所证,这样的的个数是有限的,设其中最大的为.则,成立,因为是的倍数,故.由,得.因此当时,.(3)由上问知,因为且是的倍数,所以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则,, ,,,,,,,,当时,这个数列符合条件.故所求的最大值为85.【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的有关知识,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综合性较强.。
北京市朝阳区2023 ~ 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数学试卷 (选用) 2024.7(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 考 生 须知 1.本试卷共6页,共三道大题,25道小题.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24分,每题3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 )5(B )8(C )13(D )0.3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235+= (B )322=3-(C )28=4⨯(D )105=2÷3.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下列条件中可以判断∠A =90°的是(A )a =3,b =4,c =5(B )a =6,b =5,c =4(C )a =2,b =2,c =2(D )a =1,b =2,c =34.如图,AB ∥CD ,AD ,BC 相交于点O ,下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的是(A )△ABC 和△ABD (B )△ACD 和△BCD (C )△AOC 和△BOD (D )△AOB 和△COD5.在奥运会跳水项目中,多名评委对同一位选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再计算该选手的成绩.去掉这两个分数的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统计量是 (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6.满足下列条件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的是(A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B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C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D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7.下列函数的图象是由正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是(A )21y x =+ (B )22y x =+ (C )21y x =- (D )22y x =-8.我们知道,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如图,边长为2的菱形ABCD 的形状可以发生改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设菱形ABCD 的面积为y ,AC 的长度为x ,则下列图象中,可以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A )(B )(C )(D )二、填空题(共24分,每题3分)9.若二次根式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10.请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 11.下表是某校排球队队员的年龄分布,该排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 岁.年龄/岁 12 13 14 15 频数113312.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若△ABC 的周长为10,则△ADE 的周长为 .13.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 ,则∠BEC = °.14.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30°,AB =4,P 为射线AB 上一点,若△ACP 是等腰三角形,则AP 的长为 .15.直线32(0)y kx k k =+-≠一定经过一个定点,这个定点的坐标是 .16.如图1,华容道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间益智游戏,一些棋子紧密地摆放在矩形木框内,其中有5个完全一样的小矩形木块代表“五虎上将”,它们有4个纵向摆放,1个横向摆放,把其他棋子拿掉后,这5个小矩形木块排列示意图如图2所示.若图2中阴影部分面积为40,则一个小矩形木块的对角线的长为 .第14题图第13题图第12题图图2图1三、解答题(共52分,第17-22题,每题5分,第23题7分,第24题7分,第25题8分) 17.计算:()278226-+-.18.已知2a =,求代数式212a a a +-+的值.1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E 为AB 的中点,连接OE 并延长至点F ,使EF =EO ,连接AF ,BF .求证:四边形AFBO 是菱形.20.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一个命题:如果四边形ABCD 和BEFC 都是平行四边形,则四边形AEFD 也是平行四边形.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自己画出的图形给出的证明过程. 证明:因为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 =BC ,AB =CD . 又因为BEFC 也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C =EF ,BE =CF . 所以AD =EF ,AB +BE =DC +CF . 即AE =DF .所以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讨论后大家发现这个证明过程存在问题. (1)请说明该同学证明中出现的问题; (2)给出正确的证明.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kx与y=6-x的图象交于点A.(1)若点A的横坐标为2,求k的值;(2)若关于x的不等式kx<6-x有且只有2个正整数解,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22.某校舞蹈队共16名学生,测量并获取了所有学生的身高(单位:cm),数据整理如下:a.16名学生的编号与身高:编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身高161 162 162 164 165 165 165 166编号⑨⑩⑪⑫⑬⑭⑮⑯身高166 167 168 168 170 172 172 175 b.16名学生的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66.75 m nc.分组方案:甲组队员编号乙组队员编号方案一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方案二①③⑤⑦⑨⑪⑬⑮②④⑥⑧⑩⑫⑭⑯方案三①③⑤⑦⑩⑫⑭⑯②④⑥⑧⑨⑪⑬⑮方案四①④⑤⑧⑨⑫⑬⑯②③⑥⑦⑩⑪⑭⑮(1)写出表中m,n的值;(2)按照方案一分成的两组中,学生身高更整齐的是(填“甲组”或“乙组”);(3)如果分成的两组学生的平均身高接近,且身高的方差也接近,则认为这两组学生的身高整体接近,在演出时舞台呈现效果更好.在这四个分组方案中,舞台呈现效果最好是方案(填“一”“二”“三”或“四”).23.《九章算术》卷九“勾股”中记载: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大意是:如图,水池底面的宽AB=1丈,芦苇OC生长在AB的中点O处,高出水面的部分CD=1尺.将芦苇向池岸牵引,尖端达到岸边时恰好与水面平齐,即OC=OE,求水池的深度和芦苇的长度(1丈等于10尺).(1)求水池的深度OD;(2)中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解时,更进一步给出了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他的解法用现代符号语言可以表示为:若已知水池宽AB=2a,芦苇高出水面的部分CD=n(n<a),则水池的深度OD(OD=b)可以通过公式222a nbn-=计算得到.请证明刘徽解法的正确性.24.如图,E为正方形ABCD内部一点,且AE=AB,BE的延长线交CD于点F.(1)求证:∠CBF =12∠BAE;(2)作FG⊥AB于点G,交AE于点H,用等式表示线段AH,BG,FH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5.如图,某校研学小组在博物馆中看到了一种“公道杯”,在这种杯子中加水超过一定量时,水会自动排尽,体现了“满招损,谦受益”的寓意.该小组模仿其原理,自制了一个圆柱形简易“公道杯”,确保向杯中匀速注水和杯中水自动向外排出时,杯中的水位高度变化都是匀速的.向此简易“公道杯”中匀速注入清水,一段时间后停止,再等水完全排尽.在这个过程中,对不同时间的水位高度进行了记录,部分数值如下:时间(t/s) 1 2 3 4 5 6 7 8 水位高度(h/cm) 2 4 6 5.75 5.5 3根据以上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描出以表中各组已知对应值为坐标的点;(2)当t= s时,杯中水位最高,是cm;(3)在自动向外排水开始前,杯中水位上升的速度为cm/s;(4)求停止注水时t的值;(5)从开始注水,到杯中水完全排尽,共用时s.。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1.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4,8B.5,6,11C.5,6,10D.6,10,42.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3.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A.x≠﹣4B.x≠6C.x≠﹣4且x≠6D.x=44.甲、乙、丙、丁4名运动员参加射击训练,他们10次射击的平均成绩都是8.5环,方差分别是S甲2=3,S乙2=4,S丙2=6,S丁2=2,则这4名运动员10次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A.甲B.乙C.丙D.丁5.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下列方法中无法消元的是()A.①×2﹣②B.②×3+①C.①﹣②×3D.①×(﹣2)+②6.下列各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2,3,4B.3,4,5C.1,1,D.6,8,107.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E=CD,BQ⊥AD于Q,BE交AD于点P,下列说法:①∠APE=∠C,②AQ=BQ,③BP=2PQ,④AE+BD=AB,其正确的个数有()个.A.1B.2C.3D.48.如图,七边形ABCDEFG中,AB、ED的延长线交于点O,着∠1、∠2、∠3、∠4对应的邻补角和等于215°,则∠BOD的度数为()A.30°B.35°C.40°D.45°9.已知点P(a+1,2a﹣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A.a>B.a>﹣1C.﹣1<a<D.a<10.关于x的分式方程有整数解,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a的和为()A.2B.﹣6C.﹣3D.4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3分,计24分)11.(3分)开州区云枫街道一位巧娘,用了7年时间,绣出了21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全图长21米,宽0.65米,扎了600多万针.每针只约占0.000002275平方米.数据0.00000227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2.(3分)计算:(﹣1)2019+(﹣)﹣2﹣(π﹣)0=.13.(3分)如图,若AB∥CD,∠A=110°,则∠1=°.14.(3分)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不经过第象限.15.(3分)将一根长为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2cm,高为16cm的圆柱形水杯中,则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最短长度为cm.16.(3分)如图,AB=12m,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分钟后△CAP与△PQB全等.17.(3分)已知:如图,在△MPN中,H是高MQ和NR的交点,且MQ=NQ,已知PQ=5,NQ=9,则MH长为.18.(3分)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B、OA上的动点,点P为∠AOB内一点,且OP=8,则△PMN的周长的最小值=.三、计算题(共3小题,计16分)19.(6分)化简:(1)(3x+2y)(x﹣3y)﹣6xy(2)(a+2b)2+(2a3b+8ab3)÷(2ab)20.(4分)解方程组.21.(6分)(1)计算:a﹣2b2•(a2b﹣2)﹣3÷(a﹣4)2(2)解方程:=﹣1四、操作题(5分)22.(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3),B(3,1),C(4,3).(1)画出△ABC;(2)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1B1C1.连接A1B并直接写出线段A1B的长.五、解答题(共3小题,计25分)23.(8分)2018中国重庆开州汉丰湖国际摩托艇公开赛第二年举办.邻近区县一旅行社去年组团观看比赛,全团共花费9600元.今年赛事宣传工作得力,该旅行社继续组团前来观看比赛,人数比去年增加了50%,总费用增加了3900元,人均费用反而下降了20元.(1)求该旅行社今年有多少人前来观看赛事?(2)今年该旅行社本次费用中,其它费用不低于交通费的2倍,求人均交通费最多为多少元?24.(8分)如图,在△ABC中,∠A=30°,∠ACB=80°,△ABC的外角∠CBD的平分线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CBE的度数;(2)过点D作DF∥B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求∠F的度数.25.(9分)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0)、B(0,7)、C(7,0),∠ABC+∠ADC=180°,BC⊥CD.(1)求证:∠ABO=∠CAD;(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3)如图2,E为∠BC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上的一点,且∠BEO=45°,OE交BC于点F,求BF的长.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A、3+4<8,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5+6<11,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6+5>10,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6+4=10,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2.【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解答】解: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x+4≠0,解得,x≠﹣4,故选:A.4.【解答】解:∵S甲2=3,S乙2=4,S丙2=6,S丁2=2,∴S丁2<S甲2<S乙2<S丙2,∴这4名运动员10次射击成绩最稳定的是丁,故选:D.5.【解答】解:A.,①×2﹣②,得7y=7,能消元,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②×3+①,得7x=7,能消元,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①﹣②×3,得﹣5x+6y=1,不能消元,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①×(﹣2)+②,得﹣7y=﹣7,能消元,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6.【解答】解:A、∵22+32≠42,∴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B、∵32+42=52,∴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12+12=()2,∴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62+82=102,∴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7.【解答】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E=∠C=60°,在△ABE和△CAD中,,∴△ABE≌△CAD(SAS),∴∠1=∠2,∴∠BPQ=∠2+∠3=∠1+∠3=∠BAC=60°,∴∠APE=∠C=60°,故①正确∵BQ⊥AD,∴∠PBQ=90°﹣∠BPQ=90°﹣60°=30°,∴BP=2PQ.故③正确,∵AC=BC.AE=DC,∴BD=CE,∴AE+BD=AE+EC=AC=AB,故④正确,无法判断BQ=AQ,故②错误,故选:C.8.【解答】解:∵∠1、∠2、∠3、∠4的外角的角度和为215°,∴∠1+∠2+∠3+∠4+215°=4×180°,∴∠1+∠2+∠3+∠4=505°,∵五边形OAGFE内角和=(5﹣2)×180°=540°,∴∠1+∠2+∠3+∠4+∠BOD=540°,∴∠BOD=540°﹣505°=35°,故选:B.9.【解答】解:∵点P(a+1,2a﹣3)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点P在四象限,∴,解得:﹣1<a,故选:C.10.【解答】解:将不等式组整理得:,由不等式组无解,得到﹣1≥,解得:a≤3,分式方程去分母得:1﹣ax+4(x﹣3)=﹣5,去括号得:1﹣ax+4x﹣12=﹣5,移项合并得:(4﹣a)x=6,解得:x=,∵x﹣3≠0,当a=﹣2、1、3时,符合题意;∴所有满足条件的a的值之和为:﹣2+1+3=2,故选:A.二、填空题11.【解答】解:0.000002275=2.275×10﹣6.故答案是:2.275×10﹣6.12.【解答】解:原式=﹣1+9﹣1=7.故答案为:7.13.【解答】解:∵AB∥CD,∴∠2=∠A=110°.又∵∠1+∠2=180°,∴∠1=180°﹣∠2=180°﹣110°=70°.故答案为:70.14.【解答】解:∵2>0,1>0,∴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即不经过第四象限.故答案为:四.15.【解答】解: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当筷子与杯底及杯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时h最小,如图所示:此时,AB===20(cm),故h=24﹣20=4(cm).故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最短长度为4cm.故答案为:4.16.【解答】解:∵CA⊥AB于A,DB⊥AB于B,∴∠A=∠B=90°,设运动x分钟后△CAP与△PQB全等;则BP=xm,BQ=2xm,则AP=(12﹣x)m,分两种情况:①若BP=AC,则x=4,AP=12﹣4=8,BQ=8,AP=BQ,∴△CAP≌△PBQ;②若BP=AP,则12﹣x=x,解得:x=6,BQ=12≠AC,此时△CAP与△PQB不全等;综上所述:运动4分钟后△CAP与△PQB全等;故答案为:4.17.【解答】解:∵MQ⊥PN,NR⊥PM,∴∠NQH=∠NRP=∠HRM=90°,∵∠RHM=∠QHN,∴∠PMH=∠HNQ,在△MQP和△NRP中,,∴△MQP≌△NQH(ASA),∴PQ=QH=5,∵NQ=MQ=9,∴MH=MQ﹣HQ=9﹣5=4,故答案为4.18.【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P、OC、OD、PM、PN.∵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M=CM,OP=OC,∠COA=∠POA;∵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D,∴PN=DN,OP=OD,∠DOB=∠POB,∴OC=OD=OP=8cm∠COD=∠COA+∠POA+∠POB+∠DOB=2∠POA+2∠POB=2∠AOB=60°,∴△COD是等边三角形,∴CD=OC=OD=8.∴△PMN的周长的最小值=PM+MN+PN=CM+MN+DN≥CD=8.故答案为:8.三、计算题19.【解答】解:(1)(3x+2y)(x﹣3y)﹣6xy =3x2﹣9xy+2xy﹣6y2﹣6xy=3x2﹣13xy﹣6y2;(2)(a+2b)2+(2a3b+8ab3)÷(2ab)=a2+4ab+4b2+a2+4b2=2a2+4ab+8b2.20.【解答】解:①×3﹣②得:2x=4,解得:x=2,把x=2代入①得:4+y=2,解得:y=﹣2,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21.【解答】解:(1)原式=a﹣2b2•a﹣6b6÷a﹣8=a﹣8b8÷a﹣8=b8;(2)两边都乘以(x+1)(x﹣1),得:3(x﹣1)=x(x+1)﹣(x+1)(x﹣1),解得:x=2,检验:x=2时,(x+1)(x﹣1)=3≠0,∴分式方程的解为x=2.四、操作题22.【解答】解:(1)如图,△ABC为所作;(2)如图,△A1B1C1为所作;A1B==2.五、解答题23.【解答】解:(1)设该旅行社去年有x人前来观看赛事,根据题意,得:,解得:x=30,经检验:x=30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30,∴(1+50%)x=45,答:该旅行社今年的有45人前来观看赛事;(2)今年该旅行社本次费用中,人均交通费为x元,由题意得:9600+3900﹣45x≥2×45x,解得:x≤100,答:人均交通费最多为100元.24.【解答】解:(1)∵在△ABC中,∠A=30°,∠ACB=80°,∴∠CBD=∠A+∠ACB=110°,∵BE是∠CBD的平分线,∴∠CBE=∠CBD=55°;(2)∵∠ACB=80°,∠CBE=55°,∴∠CEB=∠ACB﹣∠CBE=80°﹣55°=25°,∵DF∥BE,∴∠F=∠CEB=25°.25.【解答】解:(1)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180°,∴∠BAD+∠BCD=180°,∵BC⊥CD,∴∠BCD=90°,∴∠BAD=90°,∴∠BAC+∠CAD=90°,∵∠BAC+∠ABO=90°,∴∠ABO=∠CAD;(2)过点A作AF⊥BC于点F,作AE⊥CD的延长线于点E,作DG⊥x轴于点G,∵B(0,7),C(7,0),∴OB=OC,∴∠BCO=45°,∵BC⊥CD,∴∠BCO=∠DCO=45°,∵AF⊥BC,AE⊥CD,∴AF=AE,∠FAE=90°,∴∠BAF=∠DAE,在△ABF和△ADE中,,∴△ABF≌△ADE(ASA),∴AB=AD,同理,△ABO≌△DAG,∴DG=AO,BO=AG,∵A(﹣3,0)B(0,7),∴D(4,﹣3),S四ABCD=AC•(BO+DG)=50;(3)过点E作EH⊥BC于点H,作EG⊥x轴于点G,∵E点在∠BCO的邻补角的平分线上,∴EH=EG,∵∠BCO=∠BEO=45°,∴∠EBC=∠EOC,在△EBH和△EOG中,,∴△EBH≌△EOG(AAS),∴EB=EO,∵∠BEO=45°,∴∠EBO=∠EOB=67.5°,又∠OBC=45°,∴∠BOE=∠BFO=67.5°,∴BF=BO=7.。
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的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a2•a4=a8B.a10÷a5=a2C.(a5)2=a10D.(2a)4=8a43.下列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A.4x+x=5x B.(x+2)2=x2+4x+4C.x2+x+1=x(x+1)+1D.x2﹣3x=x(x﹣3)4.石墨烯目前是世界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还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其理论厚度仅0.000 000 000 34米,将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34×10﹣9B.3.4×10﹣9C.3.4×10﹣10D.3.4×10﹣115.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等于()A.72°B.60°C.50°D.58°6.如图,等腰△ABC的周长为21,底边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则△BEC的周长为()A.13B.16C.8D.107.下列各式成立的是()A.B.(﹣a﹣b)2=(a+b)2C.(a﹣b)2=a2﹣b2D.(a+b)2﹣(a﹣b)2=2ab8.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9.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③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中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中是等边三角形的有()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10.已知x=3y+5,且x2﹣7xy+9y2=24,则x2y﹣3xy2的值为()A.0B.1C.5D.1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因式分解:2a2﹣8=.12.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13.一个n边形的内角和是540°,那么n=.14.如图,Rt△ABC中,∠C=90°,AD为△ABC的角平分线,与BC相交于点D,若CD=4,AB =15,则△ABD的面积是.15.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过点D作DF⊥BC于点F,且BD=BC=AD,则∠CDF的度数为.16.如图,△ABC角平分线AE、CF交于点P,BD是△ABC的高,点H在AC上,AF=AH,下列结论:①∠APC=90°+ABC;②PH平分∠APC;③若BC>AB,连接BP,则∠DBP=∠BAC﹣∠BCA;④若PH∥BD,则△ABC为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三、解答题17.(10分)计算(1)(2﹣)0﹣()﹣2(2)(﹣3a2)3÷6a+a2•a318.(10分)计算(1)(x+1)2﹣(x+1)(x﹣1)(2)﹣x﹣219.(10分)如图,D、C、F、B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B=DE,AC⊥BD,EF⊥BD,垂足分别为点C、点F,CD=BF.求证:(1)△ABC≌△EDF;(2)AB∥DE.20.(10分)如图,已知A(﹣2,4),B(4,2),C(2,﹣1)(1)作△ABC关于x轴的对称图形△A1B1C1,写出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C1的坐标;(2)P为x轴上一点,请在图中找出使△PAB的周长最小时的点P并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保留作图痕迹).21.(12分)某工厂现在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50台机器,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要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1)现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2)生产3000台机器,现在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22.(10分)已知代数式.(1)先化简,再求当x=3时,原代数式的值;(2)原代数式的值能等于﹣1吗?为什么?23.(12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在AC上有一点D,连接BD,并延长至点E,使AE =AB.(1)画图:作∠EAC的平分线AF,AF交DE于点F(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1)的条件下,连接CF,求证:∠ABE=∠ACF;(3)若AC=8,∠E=15°,求三角形ABE的面积.24.(14分)因式分解是把多项式变形为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的过程.(1)设有多项式x2+2x﹣m分解后有一个因式是x+4,求m的值.(2)若有甲、乙两个等容积的长方体容器,甲容器长为x﹣1,宽为x﹣2.体积为x4﹣x3+ax2+bx ﹣6,(x为整数),乙容器的底面是正方形.①求出a,b的值;②分别求出甲、乙两容器的高.(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5.(14分)在Rt△ABC中,∠B=90°,AB=8,CB=5,动点M从C点开始沿CB运动,动点N从B点开始沿BA运动,同时出发,两点均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当M运动到B点即同时停止),运动时间为t秒.(1)AN=;CM=.(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连接CN,AM交于点P.①当t为何值时,△CPM和△APN的面积相等?请说明理由.②当t=3时,试求∠APN的度数.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2.【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则,及幂的乘方法则,结合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a2•a4=a6,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B、a10÷a5=a5,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C、(a5)2=a10,计算正确,故本选项正确;D、(2a)4=16a4,计算错误,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及幂的乘方的运算,属于基础题,掌握运算法则是关键.3.【分析】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分解因式,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是整式的计算,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B、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C、右边不是整式积的形式,不是因式分解,故本选项错误;D、符合因式分解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属于基础题,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是关键.4.【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 000 000 34=3.4×10﹣1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5.【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由于两个三角形全等,∴∠1=180﹣50°﹣72°=5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基础题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6.【分析】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5,周长为21,由此求出AC=AB=8,又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E=BE,由此得到△BEC的周长=BE+CE+CB=AE+CE+BC=AC+CB,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5,周长为21,∴AC=AB=8,又∵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BEC的周长=BE+CE+CB=AE+CE+BC=AC+CB=13,∴△BEC的周长为13.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7.【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分式的化简判断即可.【解答】解:A、,错误;B、(﹣a﹣b)2=(a+b)2,正确;C、(a﹣b)2=a2﹣2ab+b2,错误;D、(a+b)2﹣(a﹣b)2=4ab,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关键是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分式的化简判断.8.【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ASA、SAS、AAS即可得答案.【解答】解:∵∠B=∠DEF,AB=DE,∴添加∠A=∠D,利用ASA可得△ABC≌△DEF;∴添加BC=EF,利用SAS可得△ABC≌△DEF;∴添加∠ACB=∠F,利用AAS可得△ABC≌△DEF;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ASA、SAS、AAS和HL是解题的关键.9.【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判断,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答】解:①两个角为60度,则第三个角也是60度,则其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三个外角相等,则三个内角相等,则其是等边三角形;④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该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底边相等,则三角形三边相等.所以都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0.【分析】依据x﹣3y=5两边平方,可得x2﹣6xy+9y2=25,再根据x2﹣7xy+9y2=24,即可得到xy的值,进而得出x2y﹣3xy2的值.【解答】解:∵x=3y+5,∴x﹣3y=5,两边平方,可得x2﹣6xy+9y2=25,又∵x2﹣7xy+9y2=24,两式相减,可得xy=1,∴x2y﹣3xy2=xy(x﹣3y)=1×5=5,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应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中的a,b 可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对形如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的计算,都可以用这个公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2,进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解答】解:2a2﹣8=2(a2﹣4)=2(a+2)(a﹣2).故答案为:2(a+2)(a﹣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应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12.【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3≠0,再解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x﹣3≠0,解得:x≠3,故答案为:x≠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13.【分析】根据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得到(n﹣2)•180°=540°,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由题意,得(n﹣2)•180°=540°,解得n=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多边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14.【分析】作DE⊥AB于E,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DE,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作DE⊥AB于E,∵AD是△ABC的角平分线,∠C=90°,DE⊥AB,∴DE=CD=4,∴△ABD的面积=,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5.【分析】设∠A=α,可得∠ABD=α,∠C=∠BDC=2α,∠ABC=2α,再根据△ABC中,∠A+∠ABC+∠C=180°,即可得到∠C的度数,再根据DF⊥BC,即可得出∠CDF的度数.【解答】解:∵AB=AC,BD=BC=AD,∴∠ACB=∠ABC,∠A=∠ABD,∠C=∠BDC,设∠A=α,则∠ABD=α,∠C=∠BDC=2α,∠ABC=2α,∵△ABC中,∠A+∠ABC+∠C=180°,∴α+2α+2α=180°,∴α=36°,∴∠C=72°,又∵DF⊥BC,∴Rt△CDF中,∠CDF=90°﹣72°=18°,故答案为:1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运用,解题时注意: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16.【分析】①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判断.②利用反证法进行判断.③根据∠DBP=∠DBC﹣∠PBC=90°﹣∠ACB﹣(180°﹣∠BAC﹣∠ACB)=(∠BAC﹣∠ACB),由此即可判断.④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CA=CB即可判断.【解答】解:∵△ABC角平分线AE、CF交于点P,∴∠CAP=∠BAC,∠ACP=∠ACB,∴∠APC=180°﹣(∠CAP+∠ACP)=180°﹣(∠BAC+∠ACB)=180°﹣(180°﹣∠ABC)=90°+∠ABC,故①正确,∵PA=PA,∠PAF=∠PAH,AF=AH,∴△PAF≌△PAH(SAS),∴∠APF=∠APH,若PH是∠APC的平分线,则∠APF=60°,显然不可能,故②错误,∵∠DBP=∠DBC﹣∠PBC=90°﹣∠ACB﹣(180°﹣∠BAC﹣∠ACB)=(∠BAC﹣∠ACB),故③错误,∵BD⊥AC,PH∥BD,∴PH⊥AC,∴∠PHA=∠PFA=90°,∵∠ACF=∠BCF,CF=CF,∠CFA=∠CFB=90°,∴△CFA≌△CFB(ASA),∴CA=CB,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④.【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三、解答题17.【分析】(1)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负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以及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1)原式=1﹣4=﹣3;(2)原式=﹣27a6÷6a+a2•a3=﹣a5+a5=﹣3a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乘除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18.【分析】(1)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得;(2)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计算可得.【解答】解:(1)原式=x2+2x+1﹣(x2﹣1)=x2+2x+1﹣x2+1=2x+2;(2)原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及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19.【分析】(1)由垂直的定义,结合题目已知条件可利用HL证得结论;(2)由(1)中结论可得到∠D=∠B,则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1)∵AC⊥BD,EF⊥BD,∴△ABC和△EDF为直角三角形,∵CD=BF,∴CF+BF=CF+CD,即BC=DF,在Rt△ABC和Rt△EDF中,∴Rt△ABC≌Rt△EDF(HL);(2)由(1)可知△ABC≌△EDF,∴∠B=∠D,∴AB∥DE.【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和性质(即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1)分别作出点A、B、C关于x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可得;(2)连接AB1,交x轴于点P,根据图形可得点P的坐标.【解答】解:(1)如图1所示,△A1B1C1即为所求;C1的坐标为(2,1).(2)如图所示,连接AB1,交x轴于点P,点P的坐标为(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变换的定义和性质.21.【分析】(1)设原计划平均每天生产x台机器,则现在平均每天生产(x+50)台机器,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结合现在生产600台机器所需要时间与原计划生产450台机器所需时间相同,即可得出关于x的分式方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2)由提前完成的天数=工作总量÷原计划工作效率﹣工作总量÷现在工作效率,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设原计划平均每天生产x台机器,则现在平均每天生产(x+50)台机器,依题意,得:=,解得:x=150,经检验,x=150是原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x+50=200.答:现在平均每天生产200台机器.(2)﹣=20﹣15=5(天).答:现在比原计划提前5天完成.【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2.【分析】(1)先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将x的值代入计算可得;(2)根据题意得出=﹣1,解之求得x的值,再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1)原式=[﹣]•=(﹣)•=•=,当x=3时,原式==2;(2)若原代数式的值等于﹣1,则=﹣1,解得x=0,而x=0时,原分式无意义,所以原代数式的值不能等于﹣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23.【分析】(1)以点A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与AC、AE相交,然后以这两点为圆心,以大于它们长度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一点,过点A与这一点作出射线与BE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F;(2)求出AE=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EAF=∠CAF,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EF和△A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BE=∠ACF;(3)作高线EG,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EAG=3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高线EG =4,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解答】(1)解:如图所示;(2)证明:∵AB=AC,AE=AB,∴AE=AC,∵AF是∠EAC的平分线,∴∠EAF=∠CAF,在△AEF和△ACF中,,∴△AEF≌△ACF(SAS),∴∠E=∠ACF,∵AB=AE,∴∠ABE=∠E,∴∠ABE=∠ACF.(3)解:如图,过E作EG⊥AB,交BA的延长线于G,∵AB=AC=AE=8,∴∠ABE=∠AEB=15°,∴∠GAE=∠ABE+∠AEB=30°,∴EG=AE=4,∴三角形ABE的面积===16.【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作法,确定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4.【分析】(1)根据分解因式的定义,假设未知数,进行求解;(2)同上一问,假设未知数,进行求解;然后对体积的表达式进行因式分解,得到乙容器的高;【解答】解:(1)设原式分解后的另一个因式为x+n,则有:x2+2x﹣m=(x +4)(x +n )=x 2+(4+n )x +4n∴4+n =2可得n =﹣24n =﹣m 可得m =8综上所述:m =8(2)①设甲容器的高为x 2+mx ﹣3,则有:(x ﹣1)(x ﹣2)(x 2+mx ﹣3)=x 4﹣x 3+ax 2+bx ﹣6 ∴x •(﹣2)•x 2+(﹣1)•x •x 2+x •x •mx =﹣2x 3﹣x 3+mx 3=(m ﹣3)x 3=﹣x 3从而得m ﹣3=﹣1m =2原甲容器的体积=(x ﹣1)(x ﹣2)(x 2+2x ﹣3)=x 4﹣x 3﹣9x 2+13x ﹣6从而得a =﹣9,b =13②由乙容器的底面为正方形可得:x 4﹣x 3﹣9x 2+13x ﹣6=(x ﹣1)(x ﹣2)(x 2+2x ﹣3)=(x ﹣1)(x ﹣2)(x +3)(x ﹣1)=(x ﹣1)2(x 2+x ﹣6)故答案为:甲容器的高为x 2+2x ﹣3,乙容器的高为x 2+x ﹣6【点评】该题通过设置未知数,运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方法求解未知数的值.25.【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BN ,CM 的长,即可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AN 的长;(2)①由题意可得S △ABM =S △BNC ,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t 的值;②过点P 作PF ⊥BC ,PG ⊥AB ,过点A 作AE ⊥CN ,交CN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BP ,可证四边形PGBF 是矩形,可得PF =BG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方程组,求出PG ,PF 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求PN 的长,通过证△ANE ∽△CNB ,可求AE ,NE 的长,即可求∠APN 的度数.【解答】解:(1)∵M ,N 两点均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匀速运动,∴CM =BN =t ,∴AN =8﹣t ,故答案为:8﹣t ,t ;(2)①若△CPM 和△APN 的面积相等∴S △CPM +S 四边形BMPN =S △APN +S 四边形BMPN ,∴S △ABM =S △BNC ,∴=∴8×(5﹣t )=5t∴t =∴当t =时,△CPM 和△APN 的面积相等;②如图,过点P 作PF ⊥BC ,PG ⊥AB ,过点A 作AE ⊥CN ,交CN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BP ,∵PG ⊥AB ,PF ⊥BC ,∠B =90°,∴四边形PGBF 是矩形,∴PF =BG ,∵t =3,∴CM =3=BN ,∴BM =2,AN =5,∵S △ABM =S △ABP +S △BPM ,∴∴16=8PG +2PF ①∵S △BCN =S △BCP +S △BPN ,∴×5×3=∴15=3PG +5PF ②由①②组成方程组解得:PG =,PF =,∴BG =∴NG =BN ﹣BG =3﹣=在Rt△PGN中,PN==,在Rt△BCN中,CN==∵∠B=∠E=90°,∠ANE=∠BNC∴△ANE∽△CNB∴∴∴AE=,NE=∵PE=EN+PN∴PE=+=∴AE=PE,且AE⊥PE∴∠APN=45°【点评】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矩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本题的关键是求出PN的长.。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朝阳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1.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B. √5C. √18D. √a2A. √122.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A. 长方形B. 梯形C. 平行四边形D. 三角形3.若分式x−1的值等于0,则x的值为()xA. −1B. 1C. 0D. 24.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丰富细腻易于表达,比如形容时间极短的词语有“一刹那”、“眨眼间”、“弹指一挥间”等根据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一刹那大约是0.013秒.将0.01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 1.3×10−2B. 1.3×10−3C. 13×10−3D. 1.3×1035.若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的度数为()A. 40∘B. 50∘C. 60∘D. 70∘6.如图,在△ABC中,AC=BC,D在BC的延长线上,∠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 ∠ACD=2∠AB. ∠A=2∠PC. BP⊥ACD. BC=CP7.下列各式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A. ax−ay=a(x−y)B. x2−4x+4=x(x−4)+4C. x2−9+8x=(x+3)(x−3)+8xD. (3a−2)(−3a−2)=4−9a28.我国古代数学的许多发现都曾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杨辉三角”(如图)就是一例,这个三角形给出了(a+b)n(n=1,2,3,4,5,6)的展开式(按a的次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系数规律.例如,在三角形中第三行的三个数1,2,1,恰好对应着(a+b)2=a2+2ab+b2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第五行的五个数1,4,6,4,1,恰好对应着(a+b)4=a4+4a3b+6a2b2+4ab3+b4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等等.有如下三个结论:①当a=1,b=1时,代数式a4+4a3b+6a2b2+4ab3+b4的值是1.②当a=-1,b=2时,代数式a4+4a3b+6a2b2+4ab3+b4的值是1③当代数式a4+4×3a3+6×9a2+4×27a+81的值是1时,a的值是-2或-4.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为()A. ①②B. ②C. ③D. ②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9.若式子√x+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0.计算(x+3)(x-2)=______.11.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1+∠2+∠3+∠4+∠5=______.12.已知x2-6x+a是完全平方式,则a的值为______.1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______.14.如图,线段AB,CD相交于点O,AO=BO,添加一个条件,能使△AOC≌△BOD,所添加的条件可以是______15.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的A端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进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此时可以判断C,D到B的距离相等,用到的数学道理是______.16.已知,∠AOB=30°,点M,N是射线OA上的动点(都不与点O重合),且MN=2,点P在射线OB上,若△MP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PO的长为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7.计算:1a−b -aa2−b2.18.已知x-y=√2,求代数式(x+1)2+y(y-2x)-2x-1的值.四、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8.0分)19.计算:√12+(-2019)0-|2√3|.20.(12a3-6a2+3a)÷3a.21.已知:如图,D是BC上一点,AB=BD,DE∥AB,∠A=∠DBE.求证:AC=BE.22.如图,在△ABC中,AB=AC,∠BAC=80°,D是AC上一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BD,DE,若∠ABD=20°,BD=DE,求∠CDE的度数.23.阅读材料:,那么这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记p=a+b+c2个三角形的面积为S=√p(p−a)(p−b)(p−c).这个公式叫“海伦公式”,它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直接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中国秦九韶也得出了类似的公式,称三斜求积术,故这个公式又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完成下列问题:如图,在△ABC中,a=7,b=5,c=6.(1)求△ABC的面积;(2)过点C作CD⊥AB,垂足为D,求线段CD的长.24.研学活动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朝阳区一所中学组织学生去某市进行研学活动,原计划乘坐特快列车前往,为了节省时间,现改为乘坐高铁列车前往.已知北京与该市的距离约为1200千米,高铁列车的平均速度是特快列车的平均速度的2.4倍,且乘坐高铁列车比乘坐特快列车少用7小时,求特快列车的平均速度.25.如图,在△ABC中,AB=AC,D是三角形内一点,连接AD,BD,CD,∠BDC=90°,∠DBC=45°.(1)求证:∠BAD=∠CAD;(2)求∠ADB 的度数.26. 观察下列式子: 22−4+66−4=2,55−4+33−4=2,−2−2−4+1010−4=2,1313−4+−5−5−4=2…… 按照上面式子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1)填空:()()−4+11−4=2;(2)再写出两个式子;(3)把这个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并说明其正确性(不必写出字母的取值范围).27. 已知C 是线段AB 垂直平分线m 上一动点,连接AC ,以AC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CD ,点D 在直线AB 的上方,连接DB 与直线m 交于点E ,连接BC ,AE .(1)如图1,点C 在线段AB 上.①根据题意补全图1②求证:∠EAC =∠EDC ;(2)如图2,点C 在直线AB 的上方,0°<∠CAB <30°,用等式表示线段BE ,CE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线段AB及点P,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满足PA=PB,则称P为线段AB的“轴点”,其中,当0°<∠APB<60°时,称P为线段AB的“远轴点”;当60°≤∠APB≤180°时,称P为线段AB的“近轴点”.(1)如图1,点A,B的坐标分别为(-2,0),(2,0),则在P1(-1,3),P2(0,2),P3(0,-1),P4(0,4)中,线段AB的“近轴点”是______.(2)如图2,点A的坐标为(3,0),点B在y轴正半轴上,∠OAB=30°.①若P为线段AB的“远轴点”,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______;②点C为y轴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且BC≠AB),若Q为线段AB的“轴点”,当线段QB与QC的和最小时,求点Q的坐标.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被开方数含分母,故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B、是最简二次根式;C、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故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D、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故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B.根据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进行判断即可.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答案】D【解析】解: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下面图形中稳定性最好的是三角形.故选:D.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进行判断.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解答.3.【答案】B【解析】解:依题意得:x-1=0且x≠0,解得x=1.故选:B.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A【解析】解:0.013=1.3×10-2.故选:A.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5.【答案】B【解析】解:在左图中,边a所对的角为180°-60°-70°=50°,因为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1的度数为50°.故选:B.在左图中,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边a所对的角为50°,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的度数.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6.【答案】C【解析】解:∵AC=BC,∴∠A=∠ABC,∴∠ACD=∠A+∠ABC=2∠A,故A正确;∵∠ABC与∠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PBC=∠ABC,∠PCD=∠ACD,∴∠ACD=∠A+∠ABC,∠PCD=∠P+∠PBC,∴ACD=A+∠ABC=∠P+∠PBC=∠P+PBC,∴∠A=2∠P,故B正确;∵∠A≠∠ACB,∴无法判断BP⊥AC,故C错误;∵∠PBC=∠ABC,∵∠P=∠A,∵∠A=∠ABC,∴∠P=∠PBC,∴BC=CP,故D正确,故选: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CD=∠A+∠ABC=2∠A,故A正确;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BC=∠ABC,∠PCD=∠AC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A=2∠P,故B正确;由于∠A≠∠ACB,无法判断BP⊥AC,故C错误;根据等量代换得到∠P=∠P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CP,故D正确.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答案】A【解析】解:A、是因式分解,正确;B、结果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故不是因式分解,选项错误;C、结果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故不是因式分解,选项错误;D、结果不是整式的积的形式,故不是因式分解,选项错误.故选:A.因式分解就是把多项式分解成整式的积的形式,依据定义即可判断.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因式分解与整式的乘法互为逆运算.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8.【答案】D【解析】解:∵(a+b)4=a4+4a3b+6a2b2+4ab3+b4,∴当a=1,b=1时,代数式a4+4a3b+6a2b2+4ab3+b4的值是16,故①错误;当a=-1,b=2时,代数式a4+4a3b+6a2b2+4ab3+b4的值是1,故②正确;当代数式a4+4×3a3+6×9a2+4×27a+81的值是1时,(a+3)4=1,∴a的值是-2或-4,故③正确.故选:D.依据(a+b)4=a4+4a3b+6a2b2+4ab3+b4,即可代入a,b的值,得到代数式a4+4a3b+6a2b2+4ab3+b4的值.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a+b)n展开后各项是按a的降幂排列的,系数依次是从左到右(a+b)n-1系数之和,它的两端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9.【答案】x≥-1【解析】解:根据题意得:x+1≥0,解得x≥-1,故答案为:x≥-1.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必须为非负数,列不等式求解.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意义和性质.概念:式子(a≥0)叫二次根式.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10.【答案】x2+x-6【解析】解:原式=x2-2x+3x-6=x2+x-6.故答案为:x2+x-6原式利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此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1.【答案】360°【解析】解:根据多边形外角和定理得到:∠1+∠2+∠3+∠4+∠5=360°.故答案为:360°.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即可求解.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熟记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答案】9【解析】解:a=()2=9.故答案是:9.根据完全平方式的结构是:a2+2ab+b2和a2-2ab+b2两种,据此即可求解.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3.【答案】80°或20°【解析】解:当80°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则顶角就是80°;当80°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时,则顶角是180°-80°×2=20°.故答案为:80°或20°.先分情况讨论:80°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或80°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若题目中没有明确顶角或底角的度数,做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答问题的关键.14.【答案】OC=OD或∠A=∠B或∠C=∠D【解析】解:∵∠AOC=∠BOC,AO=BO,∴当OC=OD时,△AOC≌△BOD;当∠A=∠B时,△AOC≌△BOD;当∠C=∠D时,△AOC≌△BOD.故答案为OC=OD或∠A=∠B或∠C=∠D.利用对顶角相等得到∠AOC=∠BOC,加上AO=BO,当OC=OD时,根据“SAS“可判断△AOC≌△BOD;当∠A=∠B时,可根据“ASA”判断△AOC≌△BOD;当∠C=∠D时,根据“AAS”可判断△AOC≌△BOD.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15.【答案】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解析】解:∵AB⊥CD,AC=AD,∴AB垂直平分CD,∴BC=BD,即C,D到B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先根据题意得到AB垂直平分CD,然后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判断C,D到B的距离相等.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6.【答案】2或4【解析】解:若△MP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如图1,当∠MNP=90°,PN=MN=2,∵∠AOB=30°,∴OP=2PN=4;②如图2,当∠NPM=90°,PM=PN时,过P作PH⊥MN于H,则PH=MN=1,∵∠AOB=30°,∴OP=2PH=2,③如图3,当∠NMP=90°,PM=MN=2,∵∠AOB=30°,∴OP=2PM=4;综上所述,PO的长为4或2,故答案为:2或4.分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MNP=90°,PN=MN=2,②如图2,当∠NPM=90°,PM=PN时,过P作PH⊥MN于H,③如图3,当∠NMP=90°,PM=MN=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含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类思想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17.【答案】解:原式=a+b−a (a+b)(a−b)=b (a+b)(a−b)=ba 2−b 2.【解析】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约分即可得到结果.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加减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8.【答案】解:原式=x 2+1+2x +y 2-2xy -2x -1=x 2+y 2-2xy=(x -y )2,当x -y =√2时,原式=(√2)2=2.【解析】首先利用整式乘法运算法则化简,进而将已知代入求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正确运用乘法公式是解题关键.19.【答案】解:原式=2√3+1-2√3=1.【解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20.【答案】解:(12a 3-6a 2+3a )÷3a =4a 2-2a +1. 【解析】直接利用整式的除法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此题考查了整式的除法.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指数的变化是解此题的关键.21.【答案】证明:∵DE ∥AB ,∴∠EDB =∠CBA ,而∠A =∠DBE ,AB =BD ,∴△ABC ≌△BDE (ASA ),∴AC =BE .【解析】证明△ABC≌△BDE(AAS),即可求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利用角角边定理,判断三角形全等,涉及到了平行线的性质,本题较为容易.22.【答案】解:∵在△ABC中,AB=AC,∠BAC=80°,∴∠ABC=∠ACB=1(180°-80°)=50°,2∵∠ABD=20°,∴∠DBC=∠ABC-∠ABD=30°.∵BD=DE,∴∠E=∠DBC=30°,∴∠CDE=∠ACB-∠E=20°.【解析】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BC=∠ACB=50°,那么∠DBC=∠ABC-∠ABD=30°.因为△BDE是等腰三角形,所以∠E=∠DBC=30°,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CDE的度数.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CB与∠E的度数是解题关键.23.【答案】解:(1)∵a=7,b=5,c=6.∴p=7+5+6=9,2∴△ABC的面积S=√9×(9−7)×(9−5)×(9−6)=6√6;AB•CD,(2)如图,∵△ABC的面积=12∴1×6×CD=6√6,2∴CD=2√6.【解析】(1)利用阅读材料,先计算出p的值,然后根据海伦公式计算△ABC的面积;(2)利用面积法求CD的长.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与高线乘积的一半,即S△=×底×高.也考查了阅读理解能力.24.【答案】解:设特快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千米/小时,则高铁列车的平均速度2.4x 千米/小时,由题意得,1200x -12002.4x =7,解得,x =100,经检验,x =100是原方程的根,并且符合题意,答:特快列车的平均速度为100千米/小时.【解析】根据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设、列、解、验、答.25.【答案】(1)证明:∵∠BDC =90°,∠DBC =45°, ∴∠BCD =180°-∠BDC -∠DBC =45°,∴∠DBC =∠BCD ,∴DB =DC .在△ABD 与△ACD 中,{AB =AC DB =DC AD =AD,∴△ABD ≌△ACD (SSS ),∴∠BAD =∠CAD ;(2)解:∵△ABD ≌△ACD (SSS ),∴∠ADB =∠ADC ,∵∠ADB +∠ADC +∠BDC =360°,∠BDC =90°,∴∠ADB =12(360°-90°)=135°.【解析】(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D=180°-∠BDC-∠DBC=45°,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出DB=DC .再根据SSS 证明△ABD ≌△ACD ,那么∠BAD=∠CAD ;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ADB=∠ADC ,再利用周角的定义即可求出∠ADB 的度数.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周角的定义.证明出△ABD ≌△ACD 是解题的关键.26.【答案】解:(1)77−4+11−4=2;(2)88−4+00−4=2,−1−1−4+99−4=2;(3)x x−4+8−x 8−x−4=2, ∵左边=x x−4+8−x 4−x=x x−4+x−8x−4 =2x−8x−4=2=右边,∴x x−4+8−x 8−x−4=2.【解析】(1)由已知等式得出+=2,据此求解可得;(2)利用所得规律求解可得;(3)根据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计算即可验证.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得出规律+=2,及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27.【答案】解:(1)①根据题意补全图1,如图所示.②证明:∵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AC =BC ,EA =EB ,∴∠EAC =∠EBC .∵△ACD 为等边三角形,∴CD =AC =BC ,∴∠EDC =∠EBC ,∴∠EAC =∠EDC .(2)如图2中,结论:EB =EC +ED .理由:设CD交AE于J,在EA上取一点H,使得EH=ED.∵△ADC是等边三角形,∴DA=DC=AC,∠ADC=DCA=60°,∵直线m垂直平分线段AB,∴CA=CB=CD,∴∠CDB=∠CBE,∵EA=EB,CA=CB,∴∠EAB=∠EBA,∠CAB=∠CBA,∴∠EAC=∠EBC,∴∠JDE=∠JAC,∵∠DJE=∠AJC,∴△DJE∽△AJC,∴∠DEJ=∠JCA=60°,∵ED=EH,∴△DEH是等边三角形,∴∠ADJ=∠HDE,DH=DE,∵DA=DC,∴△ADH≌△CDE(SAS),∴AH=EC,∴EA=EH+AH=DE+EC,∵直线m垂直平分线段AB,∴EA=EB,∴EB=EC+ED.【解析】(1)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②只要证明CA=CD=CB,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结论:EB=EC+ED.设CD交AE于J,在EA上取一点H,使得EH=ED.只要证明△ADH≌△CDE(SAS),EA=EB即可解决问题;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8.【答案】P2,P3t>3或t<0【解析】解:(1)如图作等边△ABC,△ABC′.由题意C(0,2),C′(0,-2),当点P在线段CC′上时,点P是“近轴点”,所以P2(0,2),P3(0,-1)是“近轴点”,故答案为P2,P3.(2)①如图2-1中,以AB为边作等边△ABK,△ABK′,由题意可知K(3,),k′(0,-),若P为线段AB的“远轴点”,∴点P的横坐标t的取值范围为t>3或t<0.故答案为t>3或t<0.②如图2-2中,由题意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连接QA,QB,作QC⊥OB于C.∵点Q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QB=QA,∴QB+QC=QA+QC,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A,Q,C共线且AC⊥OB时,QB+QC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OA的长,∵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为y=x-,令y=0,得到x=1,∴此时点Q坐标为(1,0).(1)如图1中作等边△ABC,△ABC′.根据点C,C′的坐标即可判断;(2)①如图2-1中,以AB为边作等边△ABK,△ABK′,根据K,K′的坐标即可判断;②如图2-2中,由题意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连接QA,QB,作QC⊥OB于C.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当A,Q,C共线且AC⊥OB时,QB+QC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OA的长,求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即可解决问题;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