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国的关税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340.50 KB
- 文档页数:23
练习题第1章导论第一部分练习题一、术语解释12345二、填空题1、收益额、、资源和人身等五大类。
2、累进税率和。
3、客体和三个要素。
4和。
5并向国库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6。
7和特定的所做的某种程序的减征税款或免征税款的规定。
8的税率。
9和。
10、差别比例税率、和有起征点或免征额的比例税率。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1234营业税和消费税。
()567国内税法为准。
()89体指的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0四、选择题1()。
A BC D2()。
A BCD3()在时间上的体现。
ABCD4()。
ABCD5课税对象的是()。
ABCD6()。
ABCD7()。
ABCD8()。
ABCD9()。
ABCD 取国家出口退税罪10()税种。
ABCD五、问答题 12第2章增值税第一部分练习题一、术语解释12345二、填空题1。
2扣税的办法。
3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
4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5万元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
6;销售应税劳务的,为月销售额。
7。
8。
9。
10海关申报缴纳。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16%。
()2()3()4额部分。
()5()6()7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
()8()9(市)销售货物的,一律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10()四、选择题1()。
AB款的当天CD2()行为视同销售货物,计征增值税。
ABCD3()A BC D4()。
ABCDE 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服务5()。
ABCD6()。
A BC D7()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分别核定。
A1日B7日C15日D45日8()。
A用于简易计税办法的外购货物的进项税额BCD用于集体福利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9()。
A=到岸价格+关税B=关税完税价格+关税C=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D=关税完税价格+消费税10()。
ABCD五、问答题1效应和投资激励效应上有何差异?23六、计算题1、某进出口公司2014年3月进口商品一批,海关核定的关税完税价格为500万元,当月在国内销售,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 400万元。
第二节我国的关税制度一、我国关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彻底取締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建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关税制度和海关管理制度。
1949年10月设立了海关总署,统一领导全国海关机构和业务。
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海关税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暂行实施条例》)。
这两个最基本的文件一直执行到1985年3月。
由于改革开放,1951年颁布的《海关税则》和《暂行实施条例》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为此,1985年对关税制度进行了全面修改,制定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关税条例》(以下简称《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进出口税则》)。
1987年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而后在2000年和2014年进行了修订。
此后,在2011年和2013年先后两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关税条例》。
自2002年起,海关总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进行了多次修订。
2003年10月29日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规定关税的税目、税则号列和税率,作为本条例的组成部分。
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2012年海关总署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归类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保证了我国关税制度的动态、规范调整。
二、关税政策关税政策是国家为了在一定时期根据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际贸易状况而运用关税手段达到一定目的所制定的基本方针和行为准则。
国家的关税政策具体体现在各项关税制度上。
一般来说,关税政策可以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财政关税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征收的关税。
高中历史【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知识点总结【单元课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行、使用情况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进以及关税、个人所得税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
【知识梳理】第六单元货币与财税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开始活跃起来,这是各国历史的共同现象。
商品交换的活跃和发达,催生出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
中国货币有一个从海贝、金属到纸币的演进过程,在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货币体系也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在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大背景下,国家政权逐步建立和实施了各项税收政策,在中国古代体现为赋役制度的逐步完善,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则是近现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税收制度。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一)秦汉时期:1、秦汉时代的赋税,大致包括了三部分:田赋、人头税(口赋、算赋)和徭役。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取泰半之赋”。
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
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
2、秦朝向人民征索极重的口赋。
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赋钱很重,农民创造的财富最终还是流入统治阶级的手中。
3、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3种。
秦朝男子17岁起役,后来汉昭帝改为23岁起役。
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1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2年。
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1年。
(二)隋唐时期:隋朝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变成“租庸调”制,针对21 — 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
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称为“庸”。
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我国的关税制度变迁关税(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按历史时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世贸组织后。
一.新中国成立前,可以分为两个小段,一是清前期中国的关税制度,清朝在1685年设立关税,1753年分为进口税、出口税、附加税、船钞、赠品等。
二是鸦片战争后关税制度形成和发展,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使进出口税率比过去实征税率有很大降低,1857年《天津条约》使得税率进一步降低。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接受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关税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独立自主的封建性的关税,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协定关税”,从完全为本国封建统治服务的关税变为主要为外国侵略者服务的关税。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关税制度,1950年-1984年,实行全面保护关税政策。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在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条例》,并与同月16号实行。
根据新的税则和实施条例,自1951年5月6日起,凡经准许进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除我国有规定外,均应按照我国海关法即海关进出口税则。
由海关机关征收进口税和出口税。
该税法一直实施到1958年,是税法税制的革命性变革。
1985年-1991年,有“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对外经济联系,强调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很总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发挥关税在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以及平衡国际收支等作用,我国对原有的关税制度进行了恢复和修改:1.恢复海关总署,实行单独计征关税并取消了出口税2.对进出口税率惊醒了修改3.制定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4.制定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发展我国区域经济5.加强了关税对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6.加强了对关税制度的法制建设1992年以后,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结合进口关税:1.降低关税水平2.进过这一时期我国对井口关税的下调,我过关税的算术平均水平已经从1992年的43.2%降至目前的17%,累积降幅达60.6%,1992年至今的关税制度改革在关税率方面是中国历年来下调幅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是我国经济开放、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一个里程碑。
《国际贸易》学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某国进口商品以后再向第三国出口而赚取利润,这对第三国而言是()贸易。
A、过境贸易B、转口贸易C、直接贸易D、间接贸易2、()往往反映出一国商品在国外缺乏竞争力。
A、净出口B、净进口C、复出口D、复进口3、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标准的是()A、总贸易体系B、专门贸易体系C、有形贸易D、无形贸易4、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贸易,称为()A、对外贸易量B、对外贸易额C、贸易差额D、无形贸易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间的差额称为()A、对外贸易额B、贸易差额C、对外贸易量D、对外贸易值6、实物商品的进出口称为()A、有形贸易B、无形贸易C、直接贸易D、转口贸易7、各国在编制进出口统计时采取不同的方法,美国采取的是()体系。
A、总贸易B、专门贸易C、对外贸易D、国际贸易8、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来表明。
A、对外贸易B、贸易顺差C、有形贸易D、贸易差额二、多项选择1、从历史的角度看,对外贸易产生的基本条件是A、国家的形成B、市场的形成C、剩余产品的出现D、商人的出现D、部落的出现三、本章教材上的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一、选择题1.世界市场上以()为基础的国际价格。
A国际价值B各国国内价值C进口国价格D出口国价格2.国际分工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自然条件B社会经济条件C国家文化基础D生产力水平3.以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而言,国际分工可分为()A劳动密集型B资本密集型C土地密集型D资源密集型E技术密集型4.以各国在参加国际分工时所处的地位来划分,可将国际分工分为()A垂直型B水平型C混合型D无序型5.()是推进国际分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A经济基础B科技水平C社会生产力D文化基础6.当代国际分工以()为核心而展开A国家地位B价值链C产品品种D自然资源二、课后习题第三章自由贸易理论及其新发展一、填空题1.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密集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