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档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4
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管理制度一、引言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功能的筛查和评估,旨在早期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听力障碍,以促进听力发育和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
为了规范和有效管理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的档案信息,制定和完善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二、档案管理目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新生儿听力筛查相关的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儿科医师、听力学专家、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提供权威的参考和依据。
通过有效的档案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听力异常,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提高新生儿听力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三、档案管理内容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 档案管理责任•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的建立、更新和维护。
•听力学专家负责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进行评估和解读,并向医生提供建议。
•教育工作者负责根据听力筛查结果,制定适合婴儿听力发展的教育方案。
•家长负责积极配合和参与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2. 档案建立与更新•每个新生儿在出生后应立即建立听力筛查档案。
•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族病史、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等。
•档案应定期更新,记录新生儿的听力发育情况和相关治疗干预的效果。
3. 档案保存与传递•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应保存在医院或相关机构的信息系统中,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查性。
•档案的传递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的要求。
4. 档案查询与利用•儿科医师、听力学专家、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有权利查询和利用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干预和教育。
•档案查询和利用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的要求。
5. 档案销毁与保密•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在档案保存期满后,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销毁。
•档案的销毁应保证档案信息的彻底删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四、档案管理流程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管理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档案建立和更新2.档案保存和传递3.档案查询和利用4.档案销毁和保密五、档案管理工具为了方便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的管理,可以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工作背景为了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我园特制定五官保健工作计划。
五官保健工作旨在关注幼儿的视力、听力、口腔、皮肤和呼吸道等方面,预防和减少五官疾病的发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幼儿五官健康水平,降低五官疾病发生率。
2.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3.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五官健康。
三、具体措施1. 视力保健(1)定期对幼儿进行视力检查,建立视力档案。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适当休息眼睛等。
(3)开展眼保健操活动,提高幼儿眼肌调节能力。
(4)加强户外活动,增加幼儿接触自然光的机会。
2. 听力保健(1)定期对幼儿进行听力检查,建立听力档案。
(2)教育幼儿注意保护听力,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分贝噪声。
(3)培养幼儿良好的听力习惯,如与人交谈时保持适当距离等。
3. 口腔保健(1)定期对幼儿进行口腔检查,建立口腔健康档案。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3)开展口腔保健知识讲座,提高幼儿口腔保健意识。
(4)加强幼儿膳食营养,促进牙齿健康发育。
4. 皮肤保健(1)定期对幼儿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皮肤问题。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保持皮肤清洁。
(3)加强幼儿户外活动,提高皮肤抵抗力。
5. 呼吸道保健(1)定期对幼儿进行呼吸道检查,关注幼儿呼吸系统健康状况。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如避免长时间憋气、正确使用口罩等。
(3)加强幼儿体质锻炼,提高呼吸道抵抗力。
6. 家园合作(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五官保健知识。
(2)鼓励家长关注幼儿五官健康,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幼儿园沟通。
(3)开展亲子活动,增强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共同关注幼儿五官健康。
四、工作要求1. 各班教师要高度重视五官保健工作,认真执行本计划。
2. 保健医生要定期对幼儿进行五官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模板
1. 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身份证号码、家
庭住址、联系电话等。
2. 健康状况,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视力、听力等基
本健康指标,以及患有的慢性疾病、过敏史、手术史等。
3. 家庭状况,家庭成员情况、监护人信息、紧急联系人信息等。
4. 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作息时间、日常活动量、社交生活等。
5. 心理健康,情绪状态、心理压力、睡眠质量等。
6. 就医情况,就诊医院、常见的健康问题、用药情况等。
7. 其他信息,如宗教信仰、兴趣爱好、个人喜好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
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评估和干预。
同时,保护老年人的隐私
和个人信息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在使用和管理这些信息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
听力保护计划一、工程控制1、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零部件和新工艺流程,替代旧的强噪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工艺。
2、高噪声集中布置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二、组织管理当工程措施不足以控制噪声暴露时,采取减少劳动者噪声暴露的时间或改变操作方式进行组织管理。
当噪声暴露不可避免时,减少噪声暴露人数,并为劳动者提供安静、干净、舒适的休息区,使劳动者定期远离工作场所的噪声。
三、听力保护培训工厂每年对暴露于噪声的作业场所的职工会进行听力保护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a)国家针对噪声职业病危害制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b)工作区域的噪声危险源、噪声暴露评估情况;c)噪声职业病危害;d)单位为消除、减少噪声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管理办法;e)使用护听器的目的,如何选用、佩戴、保管和更换等。
f)听力测试的目的和程序;g)单位和劳动者在听力保护计划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四、噪声监测企业每年对作业场所噪声及职工噪声暴露情况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当及时检测变化情况。
五、职业健康监护1、在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0 dB(A)的场所中从事工作的劳动者,按照GBZ188的规定进行上岗前听力测试,得出听力图,筛选出不适宜从事噪声作业的人员。
2、按照GBZ188规定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周期进行跟踪听力测试,暴露于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100 dB(A)的,每年做两次跟踪听力测试,得出听力图。
3、当劳动者离开噪声作业岗,应按照GBZ188规定的进行离岗听力测试,得到离岗听力图。
4、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劳动者,采取必要的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六、危害告知1、用人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合同前如实地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危害及其后果、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同时与员工签订了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2、在噪声作业场所设置“噪声有害”、“戴护耳器”警示标识,并按照规定定期维护更换。
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表内容一、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籍贯:•民族:•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紧急联系人及电话:二、学校信息•学校名称:•班级:•导员/班主任姓名:•联系电话:•学校地址:三、身体健康情况•身高:•体重:•视力情况:•听力情况:•特殊疾病史:–疾病名称:–发病时间:–治疗情况:–注意事项:四、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父亲姓名:•职业:•健康情况:–母亲姓名:•职业:•健康情况:–兄弟姐妹:•姓名:•年龄:•学历/在读学校:五、心理健康评估•是否感到焦虑:•是否感到压力:•是否情绪低落:•是否易怒或冲动:•是否注意力不集中:•是否有社交困难:•是否自卑或缺乏自信:•是否有自伤或自杀的想法:六、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中的困难:•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七、行为表现•是否有攻击行为:•是否有退缩行为:•是否有自伤行为:•是否有沉溺于虚拟世界的行为:•是否有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是否有其他特殊行为请列举:八、家庭支持情况•家庭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家庭对孩子学习的指导程度:•家庭对孩子生活的关心程度:九、个人兴趣/特长•兴趣爱好:•特长技能:•参与的社团活动:•参与的课外辅导班/培训班:十、问题/需求反馈•学习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家庭方面的问题和需求:•社交方面的问题和需求:•其他问题和需求:注意:以上信息将被严格保密,仅供学校、家庭和相关教育部门评估学生心理健康和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使用。
被评估学生及其家长需如实填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害的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包括合同工、临时工、派遣工、实习生等。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制定并执行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听力健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落实职工听力保护的主体责任,根据职工工作岗位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职业性听力损害。
第五条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指导和帮助用人单位落实职工听力保护工作。
第二章职工听力检测与评估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工作的特点,划定各工种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包括职业性听力检查。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性听力检查,确保职工的听力状况得到评估和监控。
第八条职业性听力检查项目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检查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职工和用人单位。
第九条检查到职工患有职业性听力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职工工作岗位、减轻职工的听力负担,以及提供必要的康复和治疗。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性听力档案,记录职工的职业性听力检查结果,并将其作为职工健康监测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职业性噪声防护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工作环境的噪声水平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
第十二条对于噪声环境较高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取技术措施予以降噪,如加装隔音设备、调整设备布置等。
第十三条对于噪声环境难以降低至符合标准要求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个体防护措施,如发放耳塞或耳罩、提供听力保护设备等。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加强职工的职业性噪声防护意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噪声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第四章职业性听力保护教育与培训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进行职业性听力保护教育与培训,使职工了解职业性听力损害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
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档案姓名 ____________省 _______________ 市___________________康复机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康复训练的起止时间 _________ 年______ 月—日开始________ 年 _____ 月____ 日结束使用说明为做好残疾人事业彩票公益金贫困聋儿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业务管理,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基础上,根据新的任务要求和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了贫困聋儿残疾儿童康复档案,主要用于贫困贫困聋儿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
档案内容涉及功能和效果评估、康复计划制定、康复服务记录等康复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康复训练与服务,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将残疾儿童康复档案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一、康复档案的使用及填写(一)训练登记筛选6周岁及以下、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长配合的贫困贫困聋儿残疾儿童,纳入贫困贫困聋儿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任务,由具体负责的康复专业人员填写“训练登记”。
(二)训练评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共7项,包括:听力、运动、感知、认知、生活自理、言语交流、社会适应能力七个领域。
各康复机构根据实际评估情况及时填写评估结果,原则上要求训练评估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三)评估标准评估结果(提高分数)为:本次评估得分-前次评估得分;提高1分以上为“有效”;提高分数占评估项目满分总分的15%以上为“显效”(四)康复计划根据功能和效果评估结果,由各类康复专业人员、贫困聋儿残疾儿童家长、志愿者等组成康复小组,针对当前的主要障碍制定和调整康复计划,原则上要求康复计划制定、调整至少每季度年一次,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作简要的记录。
(五)康复记录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原则上要求至少每月填写一次。
幼儿听能管理制度一、幼儿听力管理制度的内容1、建立幼儿听力档案:每位幼儿在入园时应接受听力检测,并建立个人听力档案,记录幼儿的听力状况以及听力相关的信息。
在园期间,定期对幼儿进行听力检测,及时更新听力档案,以便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制定听力保护措施: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相应的听力保护措施,包括控制噪音、保护耳朵、避免听力过度疲劳等。
加强对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幼儿听力保护的重视程度。
3、开展听力保健活动:定期组织幼儿进行听力保健活动,包括听力训练、听力保健知识的普及、听力保健产品的介绍等。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幼儿对听力的重视意识,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4、建立听力危机处理机制:建立听力危机处理机制,对于发现听力问题或出现听力危机的幼儿及时进行干预,包括送医治疗、开展听力康复训练等。
并且在危机解决后,加强对幼儿的听力监测和管理,以防复发。
5、加强园内听力管理:加强对园内听力环境的管理,包括控制噪音、保持教室通风、配置良好的听力设备等。
定期对园内听力环境进行检测,确保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符合听力卫生标准。
二、幼儿听力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制定听力管理细则:制定有关听力管理的详细规定和制度,明确责任人和具体执行步骤,确保听力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同时,对幼儿、家长和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听力管理意识和水平。
2、建立多方协作机制:建立园长、医务人员、教师、家长等多方协作的机制,共同致力于幼儿听力管理工作。
定期召开听力管理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听力管理制度。
3、积极宣传普及听力知识:组织听力保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包括举办讲座、展览、宣传栏、慢性预防知识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听力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听力保护意识。
4、定期进行听力检测和评估:定期组织幼儿进行听力检测和评估,根据检测结果对幼儿的听力进行分级管理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建立定期复查机制,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进行处理。
2023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____年职工听力保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职工的听力健康,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类用人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农民合作社等所聘用的劳动者。
第三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工听力保护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职工的职业性听力损失。
第四条职工应当积极参与职工听力保护工作,自觉遵守职工听力保护规定,依法履行职工听力保护义务。
第五条政府应当加强对职工听力保护的管理和指导,加大职工听力保护的宣传力度,推动职工听力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职工听力保护的法律义务第六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采取必要的技术、管理和个体防护措施,确保职工的听力健康。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职工的听力检测,确保职工的听力状况符合职业性听力损失的防护标准。
第八条职工发现自己的听力有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向用人单位报告,并要求用人单位为其进行听力检测。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相应的听力保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章职工听力保护的技术措施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采用噪声控制技术,减少工作场所的噪声污染。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工作环境和职工工作特点,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设备,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配备适当的防护设施,对噪声环境进行有效控制。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职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
第四章职工听力保护的管理措施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工听力档案,记录职工的听力检测情况和职业性听力损失情况。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进行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特别是对噪声工作岗位的职工要加强健康监测。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帮助职工减轻职业性压力。
听力保护管理规定1、职工听力保护系指噪声、听力测试与评定、工程控制措施、护耳器的要求及使用、职工培训以及记录保存等。
2、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负责制定职工听力保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3、单位应在噪声作业场所设置监测点。
按卫生部《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的测量方法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检测。
在作业场所噪声水平可能发生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变化情况。
4、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本单位每工作8小时暴露于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5dB(以下简称“Laeq,8≥85dB”)的职工人群。
监测结果应以书面或公告形式通知有关职工。
凡Laeq,8≥85dB的作业场所应有警示标识,进入该区域作业人员应佩戴具有足够声衰减值、合适有效的护耳器。
5、凡接触噪声的职工应按照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2002年卫生部第23号令)的检查项目及周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避免职业禁忌者从事接触噪声作业。
6、对于暴露于Laeq,8≥85dB的职工,应按听力保护规范的听力测试与评定方法进行基础听力测定和定期跟踪听力测定,评定职工是否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
对于发生高频标准听阈偏移的职工,应采取听力保护措施,防止听力进一步下降。
7、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中,应加强对噪声源的工程控制,噪声控制设计应符合GBJ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和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噪声控制设备应经常维修保养,确保噪声控制效果。
8、应对职工进行听力保护培训,主要内容包括:(1)噪声对健康的危害;(2)听力测试的目的和程序;(3)噪声实际检测结果及噪声危害控制的一般方法;(4)各类型护耳器的优缺点、声衰减值和如何选用、佩戴、保管和更换等。
9、应建立健全听力保护档案,主要内容包括:(1)噪声岗位基本情况;(2)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结果及评价;(3)接触噪声职工的听力测定和定期体检结果;(4)控制噪声工程项目的开展情况;(5)噪声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台帐。
分级听力量表
分级听力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听力损失严重程度的量表。
根据WHO-1997标准,听力损失被分为五个等级:
1. 正常听力:≤25 dB HL,可以听到耳语声,日常生活交流无碍。
2. 轻度听力障碍:26-40 dB HL,可听到1米处的言语声,在嘈杂环境中听声可能存在困难。
3. 中度听力障碍:41-60 dB HL,可听到1米处大声的言语声,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存在一定的困难。
4. 重度听力障碍:61-80 dB HL,需要对着叫喊才能听到部分言语,日常生活中有比较严重的沟通障碍。
5. 极重度听力障碍:≥81 dB HL,即使是大喊大叫,也听不到和听不懂,通常也不会说话。
请注意,这个分级是基于纯音测听结果的标准,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听力损失的问题或疑虑,建议咨询医生或听力专家进行评估和诊断。
听力检查鉴定报告模板
1. 患者信息
姓名:[XXXX]
性别:[男/女]
年龄:[XX]岁
职业:[XXXX]
2. 相关医疗史
[患者相关的医疗史,例如是否有先天性耳畸形、曾经接受过何种听力治疗等] 3. 临床检查结果
听力检查结果:
•右耳:[XXX]dB
•左耳:[XXX]dB
[如果患者曾经接受过治疗,需要说明治疗前后的听力检测结果]
语音测试结果:
[xxx]
噪音测试结果:
[xxx]
耳鸣测试结果:
[xxx]
4. 诊断结论
经过相关检查,患者被诊断为:
•听力障碍
•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
5. 分析和建议
[分析患者的听力损失原因、可能的影响等,给出相应的建议]
6. 注意事项
[需要患者避免的注意事项,例如避免噪音刺激等] 7. 评估报告人员及联系方式
评估报告人员:[XXX]
联系方式:[电话/邮箱等]。
nura nura loop —使用说明手册型号:E00B电源:5V, 0.2A无线频段:2400-2483.5 MHznura 目录入门 3佩戴 4开启/关闭4下载Nura应用程序4切换Bluetooth®连接 5个性化设置5更新6您的NuraLoop 7充电7检查电池7使用触控操作(T ouchDial) 7拨打和接听语音电话 8使用连接线8连接至其他产品9电脑10电视10飞机耳机接口 10更换耳塞11清洁耳机11 Nura应用程序12主要功能12自定义触控操作区(T ouchDial)设置 12自定义沉浸模式(Immersion)设置 13调节主动降噪(ANC)/社交模式 13更改语言设置13切换、添加和删除听力档案 14故障排除15入门故障排除15Nura应用程序连接故障排除 15蓝牙故障排除15无法进行个性化设置 16NuraLoop故障排除17舒适度故障排除17无法拨打和接听电话 17充电和电池问题17音质故障排除18触控操作(T ouchDial)故障排除 18Nura应用程序问题18沉浸模式故障排除18恢复出厂设置18需要更多帮助?19保修信息19合规声明20nura NuraLoop安全信息首次使用NuraLoop前,请先阅读本手册。
请妥善保管本手册以备将来参考。
NuraLoop设计旨在同时满足安全性与舒适性,并经过相关测试。
但请注意:暴露于任何85分贝(dB)或以上(与食物搅拌器工作音量大致相同)的噪音都会导致渐进性听力丧失。
由于NuraLoop的高保真和降噪功能,您不需要像使用许多传统耳机那样大音量聆听音乐。
适当使用。
听力损伤受响度与时间两大因素影响——音量越大,可安全接触的时间越短。
音量越小,可安全听的时间越长。
例如,听85 dB的声音8小时造成的听力损伤与听88 dB的声音4小时、听91 dB的声音2小时或听100 dB的声音仅15分钟相同。
务必仅在舒适、适中的音量设置下使用NuraLoop。
残疾人康复档案残疾人康复档案一、患者基本信息⒈姓名:⒉性别:⒊年龄:⒋⒌⒍家庭地质:⒎紧急联系人:- 姓名:- 方式:二、康复评估⒈主诉:⒉疾病史:- 病程:- 过敏史:- 其他相关疾病史:⒊体格检查:- 身高:- 体重:- 血压:- 心率:- 呼吸频率:- 视力:- 听力:- 活动能力评估:- 其他相关检查:⒋功能评估:- 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估: - 姿势控制评估:- 步态评估:- 手功能评估:- 其他相关评估:三、康复目标⒈基本康复目标:⒉具体康复目标:- 恢复手功能:- 提高步态和平衡: - 促进社会适应能力: - 改善自理能力:- 其他相关目标:四、康复计划⒈康复项目:- 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 言语治疗:- 心理治疗:- 辅助器具使用和配置: - 其他相关治疗项目:⒉康复频率:⒊康复时间:⒋康复评估和调整时机:⒌康复团队成员:- 主治医师:- 物理治疗师:- 职业治疗师:- 言语治疗师:- 心理咨询师:- 护士:- 其他相关专业成员:五、康复过程记录⒈康复措施:- 进一步分析患者情况: - 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实施康复治疗:- 监测和评估康复进展: - 调整康复计划:- 其他相关康复措施:⒉康复效果评估:- 手功能恢复情况:- 步态和平衡改善情况: - 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情况: - 自理能力改善情况:- 其他相关评估结果:六、康复总结⒈康复效果总结:⒉建议和推荐:- 继续康复治疗:- 家庭护理指导:- 社区康复资源推荐:- 其他相关建议和推荐:附件:患者相关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残疾人保障法:指在社会生活中,因受先天缺陷、疾病或者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残疾的人。
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条例》:对《残疾人保障法》的实施细则进行规定的法规文件。
⒊身体残疾评定标准:用于评定残疾人的身体功能程度和工作能力,包括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等评定标准。
新生儿听力筛查档案管理制度
1、妥善保存好听力筛查的有关信息资料。
2、对听力初筛不通过新生儿进行建档管理,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其监护人(书面通知医院联需监护人签名以备查询),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听力筛查中心进行复筛。
建档资料由儿科统一保管至少保存10 年。
3、存于电脑的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要求备份保存。
备份文件至少要离新生儿听力筛查实验室有一定距离,以备不测。
5、对于以纸质作为载体的文件资料,要认真做好防潮、防湿和防火及防虫蛀等工作,保证万无一失。
6、做到听力室档案的保密工作。
未经主任许可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查阅相关文件档案。
如新生儿的监护人要求查阅或复印相关资料,必须到医务处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听力档案的管理,确保听力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提高听力档案利用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内部所有听力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听力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二)集中管理,分室存放;(三)科学分类,便于检索;(四)安全保管,防止丢失、损坏;(五)利用服务,满足工作需要。
二、听力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第四条听力档案的收集范围:(一)各类听力检查记录;(二)听力障碍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记录;(三)听力康复设备、器材的购置、使用、维护记录;(四)听力康复工作计划、总结、报告;(五)上级部门下发的与听力康复相关的文件、通知;(六)其他与听力康复相关的资料。
第五条听力档案的收集要求:(一)及时、全面、准确收集各类听力档案;(二)按照档案收集范围,对收集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三)确保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四)收集过程中,对电子档案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
第六条听力档案的整理要求:(一)按照档案分类标准,对收集的档案进行分类;(二)对档案进行编号、登记,建立档案目录;(三)按照档案保管期限,对档案进行整理、装订;(四)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电子档案库。
三、听力档案的保管与利用第七条听力档案的保管:(一)按照档案保管期限,将档案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类;(二)根据档案类别,选择适宜的保管条件,如温度、湿度、防尘、防虫等;(三)对档案进行定期检查、清点,确保档案安全;(四)对损坏、丢失的档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补充。
第八条听力档案的利用:(一)建立健全档案查阅制度,明确查阅范围、权限和程序;(二)为查阅者提供便捷的查阅服务,提高档案利用率;(三)根据工作需要,提供档案复制、打印等服务;(四)加强档案保密工作,防止档案信息泄露。
四、听力档案的销毁第九条听力档案的销毁:(一)按照档案保管期限,对到期档案进行销毁;(二)销毁档案前,应进行鉴定,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三)销毁档案时,应采用符合国家规定的销毁方法,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四)销毁档案后,应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
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小学特殊学生的管理,确保其教育、生活和发展得到有效保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特殊学生,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言语障碍、肢体障碍、情绪行为障碍等。
三、档案管理职责1. 学校成立特殊学生档案管理小组,负责特殊学生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2. 特殊学生档案管理小组成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
3. 特殊学生档案管理小组负责以下工作:(1)收集特殊学生基本信息、家庭背景、诊断结果、教育评估、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相关资料。
(2)整理、归档特殊学生档案,确保档案完整、准确、及时。
(3)对特殊学生档案进行分类、编号、标识,便于查询和利用。
(4)定期对特殊学生档案进行清理、更新,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5)对特殊学生档案进行保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查阅、复制、泄露档案信息。
四、档案收集与管理1. 新生入学后,由班主任负责收集特殊学生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特殊学生档案管理小组。
2. 特殊学生档案管理小组负责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归档。
3. 特殊学生档案资料包括:(1)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
(2)家庭背景:家庭住址、父母姓名、联系方式等。
(3)诊断结果:特殊学生鉴定结论、康复评估报告等。
(4)教育评估:智力测试、学习能力评估、心理测试等。
(5)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计划、训练记录、效果评估等。
(6)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咨询记录、心理治疗等。
五、档案利用与保密1. 特殊学生档案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康复训练、心理咨询等工作。
2. 特殊学生档案的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依法合规: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使用档案。
(2)尊重隐私:未经特殊学生或其监护人同意,不得泄露档案信息。
(3)保密原则:对特殊学生档案进行保密,未经批准,不得查阅、复制、泄露档案信息。
XXXXX康复中心
病案号_____________
登记日期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性别:男___女___ 年龄:________出生______年_月___日
民族:_____籍贯:_____省____市_____县出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住地(通讯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姓名:________ 年龄______职业______文化程度______听力情况_________ 母姓名:________ 年龄______职业______文化程度______听力情况_________ 病史
一、耳聋史
1、A 自幼听力言语障碍;B 自幼听力正常,言语障碍;C 自幼言语不清,
听力略障碍;D 出生后正常听力__________后听力逐渐漳碍。
2、何时发现耳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何种声音可听见:A 打雷声;B 鞭炮声;C 汽车喇叭声;D 大声说活;
E 拍手声;
F 普通讲话声
4、曾去何地诊治:第一次_______医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医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配过助听器:左耳_______右耳_______型号类型:左______右_______
效果: A 好 B 一般 C 没效
6、进人语言训练机构:A 省 B 市 C 地区 D 县
家庭康复训练情况:A 从未训练过B 聋校
7、耳聋时伴有何其他症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家族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出生史
1、妊娠期情况
母亲(3 一4 个月)传染病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耳中毒药物史(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其他)用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何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无用保胎药_______药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无子痫(高血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妊娠反应: A 轻 B 中 C 重 D 无反应
妊娠外伤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妊娠期其他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娩情况
足月顺产:___________早产:__________月份:_____________
难产:________助产(产钳): _______引产:______剖腹产:_______
出生时缺氧:有____无_____体重______脐带绕颈:有____无_____
四、个人史:
1 、耳聋前传染病史(患过某病: )
是否患过:脑膜炎大脑炎伤寒斑疹伤寒麻疹流感
肝炎猩红热腮腺炎小儿麻疹风疹水痘百日咳
肺炎疟疾腹泻中耳炎高烧黄疽患病时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程及治疗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耳聋前耳中毒药物史:
是否用过: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奎宁
水杨酸小诺霉素红霉素洁霉素
用药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衡障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头外伤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药物过敏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光接触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身情况(神经系统、畸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耳聋治疗及疗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话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语模仿能力、发音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神智力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l、心理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
一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鼻咽喉部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耳部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耳:
耳廓正常畸形
外耳道通畅盯聆分泌物(水样、浆液浓性)
耳模完整内陷粘连充血肥厚钙斑穿孔活动(好、不好)中耳正常积液水肿肉芽
乳突正常红肿压痛空洞胆脂瘤
咽鼓管通畅不通压力
左耳:
耳廓正常畸形
外耳道通畅盯聆分泌物(水样、浆液浓性)
耳模完整内陷粘连充血肥厚钙斑穿孔活动(好、不好)中耳正常积液水肿肉芽
乳突正常红肿压痛空洞胆脂瘤
咽鼓管通畅不通压力
听力检测项目情况:
诊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理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