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关税制度(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33
中国的粮食关税配额制度【原创版3篇】目录(篇1)一、粮食关税配额制度的背景和意义二、中国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管理的具体措施三、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及分配细则四、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政策的优势与影响正文(篇1)一、粮食关税配额制度的背景和意义自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农产品进口管理体制进行了重要改革。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国制定了《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对小麦、玉米、大米、豆油、菜籽油、棕榈油、食糖、棉花、羊毛及毛条等 10 种农产品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
这一制度的设立旨在保护国内农业产业免受国外农产品的冲击,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同时兼顾国内市场需求,实现粮食进口的适度调控。
二、中国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管理的具体措施我国每年粮食进口量将近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适度控制粮食进口,我国对三大主粮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
在今年 1-10 月,我国进口粮食 12233 万吨,同比减少 11.3%,进口趋势有所减弱。
为了避免粮食进口数额过大,冲击国内粮食安全,我国对小麦、玉米、大米等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
在关税配额管理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 2021 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和分配细则。
根据细则,2021 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总量为:小麦 963.6 万吨,其中 90% 为国营贸易配额;玉米 720 万吨,其中 60% 为国营贸易配额;大米 532 万吨,其中长粒米 266 万吨、中短粒米 266万吨,50% 为国营贸易配额。
三、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请及分配细则有关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的申请,一般需要向发改委或其授权的地方机构提出。
以大米为例,其进口关税配额由发改委公布,并由发改委授权的地方机构受理配额申请。
申请期为每年的 10 月 15 日到 30 日,在申请期前一个月在商务部和发改委网站公布相关信息,在下一年的 1 月 1 日前发放下一年度的配额证。
四、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政策的优势与影响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政策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弥补结构性短缺,调剂国内余缺。
第二节我国的关税制度一、我国关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彻底取締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建立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关税制度和海关管理制度。
1949年10月设立了海关总署,统一领导全国海关机构和业务。
195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海关税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暂行实施条例》)。
这两个最基本的文件一直执行到1985年3月。
由于改革开放,1951年颁布的《海关税则》和《暂行实施条例》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为此,1985年对关税制度进行了全面修改,制定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关税条例》(以下简称《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以下简称《进出口税则》)。
1987年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而后在2000年和2014年进行了修订。
此后,在2011年和2013年先后两次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关税条例》。
自2002年起,海关总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进行了多次修订。
2003年10月29日国务院第2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进口税税率表》,规定关税的税目、税则号列和税率,作为本条例的组成部分。
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2012年海关总署重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归类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物品完税价格表》,保证了我国关税制度的动态、规范调整。
二、关税政策关税政策是国家为了在一定时期根据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际贸易状况而运用关税手段达到一定目的所制定的基本方针和行为准则。
国家的关税政策具体体现在各项关税制度上。
一般来说,关税政策可以分为财政关税和保护关税。
财政关税主要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征收的关税。
中国的粮食关税配额制度
一、配额管理
中国对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实行进口配额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商务部、海关总署制定和调整年度进口总量计划,并组织实施。
配额管理的实施确保了中国主要粮食的供应稳定,并通过对进口量的控制,维护了国内市场的稳定。
二、配额分配
粮食进口配额将按照年度总量计划、依据申请企业的进口实绩和相关情况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定。
必要时,可采取招标等方式分配配额。
这种分配方式考虑到了各地区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进口实绩,有利于公平合理地分配资源。
三、贸易方式
中国通过边境贸易、一般贸易和“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进口粮食。
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由各边境省(区)商务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申请和实际需求核定一定时期内粮食进口数量;一般贸易企业由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根据企业申请和实际需求核定一定时期内粮食进口数量。
这种方式使得中国的粮食进口贸易灵活多样,适应了不同的需求和情况。
四、监管措施
对超出配额数量进境的粮食,由海关按有关规定征收进口环节税。
这是为了防止不合规的进口行为,保护国内市场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同时,海关还将对进口粮食的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监管,确保其符合中国的相关规定。
总的来说,中国的粮食关税配额制度是一个全面、公平、有效的制度,既保障了国内粮食供应的稳定,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
同时,中国还通过加强监管措施,确保了粮食进口的安全和质量。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1中国现行税收制度在中国现行税收制度中,流转税类税收是主体,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仅这4项税收的收入就占中国税收总额的70%以上;所得税类税收次之,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这3项税收的收入约占中国税收总额的15%。
另外,还有资源税、财产税和其它一些类型的税收。
以下分别予以简要介绍。
一、流转税(一)增值税1.纳税人。
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销售、进口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简称应税劳务)的各类企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其它个人。
2.税目、税率。
3.计税方法。
(1)一般纳税人计税方法。
一般纳税人在计算应纳增值税额的时候,先分别计算其当期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然后以销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后的余额为实际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2应纳税额=当期销项总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适用税率(2)小规模纳税人计税方法。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取得的销售额,按照规定的适用征收率(商业为4%,其它行业为6%)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
应纳税额计算公式: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征收率(3)进口货物计税方法。
纳税人进口货物,按照组成计税价格和规定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
(4)出口货物退税。
纳税人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能够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该项出口货物的增值税退税。
当前,出口退税率分5%、6%、13%、15%、17%五档。
4.主要免税规定。
农业生产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初级农业产品;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国家鼓励发展的外商投资项目和国内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之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避孕药品和用具;向社会收购的古旧图书;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残疾人组织直接进口的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能够免征增值税。
(二)消费税1.纳税人。
消费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生产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各3类企业、单位、个体经营者和其它个人。
第一节关税分类与关税制度一、关税的定义关税(tariffs; duties)是进出口商品进出一国关境时由该国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收。
关税很少对出口产品征收,因而关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进口关税。
关税与其它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定性的特征。
关税与其它国内税的区别:第一,关税的征收客体是进出口货物;第二,关税的课征主题是进出口商或进出口物品所有者;第三,关税具有涉外性质,是政府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
二、关税分类关税种类很多,可以按照不同标识作以下分类:1. 按征税对象区分进口关税(import duties)是由进口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出口关税(export duties)是由出口国海关根据海关税则在本国商品输出时对本国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过境税(transit duties)是对通过本国关境(或领土)的外国商品向有关进口商或出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出口税现在有些国家征收,主要是对某些贵重原料(如稀有金属)或战略性物资等产品的出口征收;少数国家(如伊朗、委内瑞拉)征收过境税;多数国家只是征收进口关税。
2. 按征收关税的目的区分财政关税(revenue tariff)指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财政关税税率一般较低,税率太高了就可能减少进口,从而使得关税收入降低,达不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目的。
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指旨在保护本国产业发展而征收的关税。
保护关税的直接作用是抵御外来竞争,税率一般较高。
当税率高至使国内价格与世界市场价格之差消失甚至进口品价格高于本国同种产品价格时,可以使得进口行为无利可图而停止,这种关税称为禁止性关税(prohibitive duties)。
收入再分配关税(redistribution tariff)指用以调节国内各阶层收入而征收的关税。
如对奢侈品进口征收高额关税,而对生活必需品进口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对进口有暴利的商品征收高关税,而对进口低利或无利的商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
我国的关税制度变迁关税(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按历史时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世贸组织后。
一.新中国成立前,可以分为两个小段,一是清前期中国的关税制度,清朝在1685年设立关税,1753年分为进口税、出口税、附加税、船钞、赠品等。
二是鸦片战争后关税制度形成和发展,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使进出口税率比过去实征税率有很大降低,1857年《天津条约》使得税率进一步降低。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接受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的关税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从独立自主的封建性的关税,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协定关税”,从完全为本国封建统治服务的关税变为主要为外国侵略者服务的关税。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关税制度,1950年-1984年,实行全面保护关税政策。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税则》和《中华人民在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暂行条例》,并与同月16号实行。
根据新的税则和实施条例,自1951年5月6日起,凡经准许进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的货物,除我国有规定外,均应按照我国海关法即海关进出口税则。
由海关机关征收进口税和出口税。
该税法一直实施到1958年,是税法税制的革命性变革。
1985年-1991年,有“全面保护”向“有区别地保护”转变。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对外经济联系,强调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很总要组成部分,为积极发挥关税在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进出口、保护国内生产和市场以及平衡国际收支等作用,我国对原有的关税制度进行了恢复和修改:1.恢复海关总署,实行单独计征关税并取消了出口税2.对进出口税率惊醒了修改3.制定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4.制定各种关税优惠政策发展我国区域经济5.加强了关税对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6.加强了对关税制度的法制建设1992年以后,适度开放与适度保护结合进口关税:1.降低关税水平2.进过这一时期我国对井口关税的下调,我过关税的算术平均水平已经从1992年的43.2%降至目前的17%,累积降幅达60.6%,1992年至今的关税制度改革在关税率方面是中国历年来下调幅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是我国经济开放、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