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结合体针对脑梗死肢体活动障碍患者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34.01 KB
- 文档页数:3
针刺法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脑梗死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摘要】目的:对于脑梗死后功能康复病人采取针刺法结合现代康复疗法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方法: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脑梗死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病人采取数字法加以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现代康复训练,研究组病人接受针刺法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比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等。
结果:两组病人接受治疗之后,神经功能康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获得显著的改善。
结论:临床中针对脑梗死病人,为其提供针刺法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功能康复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法;现代康复疗法;功能康复文献资料显示,脑梗死属于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多见的一类疾病,此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非常高,现在我们国家的医疗技术快速发展,脑梗死病人的死亡率显著减少,但是依旧存在75%左右脑卒中病人会产生残疾,对于病人的家庭与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
以往的康复疗法无法真正使病人的运动功能获得恢复,使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从而降低病人对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到康复进程[1]。
本文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脑梗死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们医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脑梗死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2017.1-2018.1),所选100例病人采取数字法加以分组,对照组病人接受现代康复训练,研究组病人接受针刺法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对照组病人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60.1±11.9岁,病程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5个月,平均1.9±0.5个月;研究组病人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最小年龄50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59.8±11.6岁,病程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4个月,平均2.1±0.4个月;两组病人全部排除严重精神障碍、语言理解障碍、严重关节病变病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年12月第20卷第17期rTMS联合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平衡功能影响张林娟(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康复科郑州450053)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头针对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95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
对照组接受头针治疗,观察组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头针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12周后神经功能及平衡功能。
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衡功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头针用于脑卒中恢复期,可进一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平衡功能,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关键词:脑卒中;重复经颅磁刺激;头针;神经功能;平衡功能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0.17.022脑卒中是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引起脑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早期康复治疗(如热疗、运动功能锻炼、物理疗法等)手段的重要性虽已被认可,但运动功能训练疗效却不够理想,尤其是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及平衡能力障碍,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头针根据中医经络的传导,使用针灸对头皮刺激区行针,以对脏腑、四肢及躯干功能进行刺激,以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rTMS)属于新兴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具有无创、高效、安全等特点,可通过释放磁场对受刺激脑皮质中分子及原子磁态进行调节,以促进神经修复,现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神经康复治疗中[1]。
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对运动功能的影响陈曦;郭招娜;林小妹【摘要】目的:观察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用单侧头针、观察组用双侧头针治疗,两组均行康复训练.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NNA/Cr升高幅度更大(P<0.05),Cho/Cr下降更加明显(P<0.05),脑梗死核心区代谢产物改善更好.结论: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可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脑梗死核心区代谢产物.【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34)012【总页数】2页(P1522-1523)【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双侧头针;康复训练;运动功能;影响【作者】陈曦;郭招娜;林小妹【作者单位】广东省海丰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广东海丰516400;广东省海丰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广东海丰516400;广东省海丰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广东海丰51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21.33本研究用双侧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110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治疗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
对照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30~66岁,平均(50.34±2.1)岁;病程16~162天,平均(95.31±6.31)天。
观察组男27例,女28例;年龄29~65岁,平均(50.03±2.05)岁;病程14~160天,平均(95.12±5.02)天。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符合《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且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单侧半球梗死病灶,属于第1次脑卒中。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8), 1810-1816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8272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Combinedwith Exercise Therapy on Lower Limb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with Hemiplegia Caused byCerebral InfractionZhou Zhou1*, Huizi Liu2, Dongning Zhang1, Yue Hu1, Xinting Wang1, Chongtian Zhu3#1Linyi People’s Hospital,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2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3Linyi People’s Hospital, Linyi ShandongReceived: Aug. 3rd, 2020; accepted: Aug. 21st, 2020; published: Aug. 28th, 2020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exercise therapy on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rac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recovering from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According to whether or not they were treated with scalp acupunctur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only given exercise therapy in activities of the lower limb.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scalp acupuncture and followed by exercise therapy with scalp acupuncture. They were assessed with Fugl-Meyer Assessments of lower extremity (FMA-LE) and Holden walking ability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Barthel index) before and at the 4 weeks and 8 weeks ov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FMA-LE, Holden walking ability and Barthel index were improved in all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 (P < 0.05). At the 4 weeks of treatment, all indi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mong two groups (P > 0.05); At the 8 weeks of treatment, treatment group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for all indice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scalp acupuncture and exercise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KeywordsScalp Acupuncture, Exercise Therapy, Cerebral Infarction, Motor Function*第一作者。
体针与头体针联合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作用比较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亦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也称脑血栓形成,占脑梗死发病率的80%以上,是指脑动脉系统中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终止所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坏死。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属中医“中风”范畴,临床上表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脑梗死比脑出血的死亡率低而致残率高,为降低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康复治疗宜早期开始。
针灸是行之有效的中风康复疗法。
为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针刺方法提高临床疗效,于2001年7月—2005年5月,笔者对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不同针刺取穴方法治疗并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2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病房请针灸科会诊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头体针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63.2±12.0)岁;病程(8.7±4.3)天;疗前主症积分(12.7±4.8)分。
体针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62.1±11.8)岁;病程(10.3±3.0)天;疗前主症积分(14.4±5.4)分。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疗前积分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拟定,全部经CT或MRI确诊。
(2)中医诊断标准: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1.3 纳入标准(1)符合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病分期标准:①急性期:发病在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②恢复期:发病2周至半年;③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本次研究选取发病在2周以内的急性期患者。
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安向平;薛维华;王艳君;李秀芬;魏丽芳【摘要】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50例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组予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少于对照组.③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除红细胞比容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脑梗死能显著改变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临床疗效确切.【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0(032)008【总页数】3页(P1203-1205)【关键词】脑梗死;针灸疗法;康复【作者】安向平;薛维华;王艳君;李秀芬;魏丽芳【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医院中医科,河北,石家庄,050035;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河北,石家庄,050011;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河北,石家庄,050011;石家庄学院医院中医科,河北,石家庄,050035;河北省直机关第六幼儿园保健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0.5%R49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1]。
2007-09—2009-12,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脑梗死 50例,并与体针结合康复体位训练治疗5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头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头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
方法:将60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头针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估量表(Barthel)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治疗显效与有效人数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行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幅度明显增强(p<0.05)。
结论:头针运动疗法能够帮助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提升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头针运动疗法;脑梗死后偏瘫;运动功能;康复脑梗死后偏瘫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
临床上,针刺治疗在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应用较为普遍[1],治疗效果明显,方法也较多[2],为进一步探究头针运动疗法在脑梗死后偏瘫的效果,笔者通过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脑梗死后偏瘫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收集60名脑梗死后偏瘫患者,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间在哈尔滨二四二医院收治的患者,按照等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治疗组给予头针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开始前本次方案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自愿,将参与本次观察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数据差异无一般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年龄:治疗组最高75岁,最低52岁,平均(66.23±2.14)岁,对照组最高74岁,最低50岁,平均(65.95±2.18)岁;性别:男性:治疗组19例,对照组18例,女性:治疗组11例,对照组12例;病程:治疗组最长3年,最短2月,平均(3.41±1.28)年,对照组最长3年,最短1个月,平均(3.39±1.25)年。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 选取《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内指定的脑梗死后偏瘫疾病的诊断标准[3]。
黑龙江医学第45卷2021年第10期H E I L O N G J I A N GM E D I C A LJ O U R N A L V o l .45N o .10M a y .2021脑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有5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后易遗留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给生活造成不利影响[1]。
因此康复治疗对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通过外部机械达到刺激肌肉的振动疗法逐渐受到重视[2]。
头穴丛刺长留针在传统针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预后[3]。
本研究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联合振动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8例,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9.64?11.05)岁。
纳入标准:符*基金项目: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2019J D Z X 084)。
头穴丛刺长留针联合振动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彭俊峰,秦合伟,孙英豪,李彦杰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河南郑州450002摘要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振动疗法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 =28)和对照组(n =30)。
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疗法和振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
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 I H S S )评分判定疗效,采用F u g l -M e y e r 运动功能(F M A )、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 R A T )、B e r g 平衡量表(B B S )等3项肢体功能评分和改良B a r t h e l 指数(M B I )此1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